针对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及其心理,我整理了一下,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解不深,审题不慎。学生在审题时没有作深刻的思考,大多”蜻蜓点水”,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注意题目的时间。不注意题目的地点。不注意题目的人称,不注意题目的范围。以至于作文离题、跑题。
第二,积累浅薄,选材不精。学生在平时的语言、生活、思想上的积累贫瘠,作文所选素材不能突出中心,致使作文内容不充实,干瘪枯燥,活像一个瘦弱贫血的病人。
第三,认知肤浅,立意不高。即便占有了大量材料,因为对生活的理解不深,思想过于狭隘,情趣不够高雅,加上所选素材或陈旧,或不够精当。文章缺少新意,没有思想上的深度、广度。 第四,内容多杂,构思不巧。没有通篇构思的意识,不管有不有益于中心主题,为了作文,为了凑够字数,只要沾边都拿来一用。 第五,书写盲目思路不清。写作文时提笔就写,随想随写,任意想像,天马行空。
第六,刻意模仿,套作抄袭。学生把以往阅读和抄背过的精彩文章根据自己作文题目的要求重新拼装起来,运用别人的语言表达别人曾表达的东西。
第七,堆砌词藻,华而不实。为了让文章光彩照人,或为了哗众取宠,故弄玄虚,随意滥用词语,结果空话一堆,让人费解。有的
甚至都不懂得词语的用法,不会搭配,盲目使用,结果前后矛盾,语句不通,漏洞百出。
第八,字迹潦乱,篇幅缩水。书写凌乱,字迹不清,字数不够。 第九,内容雷同,脱离实际。相当多的中学生作文虽然主题正确、材料典型、语言流畅,但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凡写人,就是老师、清洁工。叙事就都是公交车让座、捡钱或扶盲人过马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第十,草草结束,轻视修改。匆匆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完成任务,了事大吉。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和漏洞。
中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有外因也有内因,其中外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物欲横流,各种文化的冲击、各种各样的诱惑,使现在的中学生主体迷失,作文缺乏个性,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学生以机械模仿为主要手段来完成作文,写作方式模式化;文章内容空泛化;文章结构固定化。从而导致作文成品个性化思想缺失。
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写作目的也充满功利性。应试教育强调分数,面临激烈的考试竞争,对于时间有限的学生来说,都会选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容易见到成绩的数学、理化学科上,而作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短期内根本看不
到成效。学生只能找捷径来应付考场作文,于是便有了事例相似、观点雷同、内容单薄的议论文;让座、捡钱、争吵等缺乏真情实感的记叙文;一散到底、辞藻堆砌、海阔天空的散文。
三、教师在作文指导中的误区。学生写作时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的思路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安排节奏,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评论作文,老师也只认同那些符合自己写法要求的文章,或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扼杀了学生鲜活的想象力,造成内容雷同,形式相近的作文满天飞。
四、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传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比如要求孩子要做一个好孩子,要听话,要谦恭,不要张狂,不要瞎说,不要激动,不要调皮,不许哭,不许闹......写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人和事,思想要健康,主题要鲜明,中心要突出,结构要合理,语言要规范,等等,让孩子不敢正视自己的情感,不敢说写自己的心声。
内因则是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没有写作兴趣,缺乏写作热情。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情绪。每次习作都如临”灭顶之灾”,不得已在老师的逼迫和压力之下进行。下笔如同在石碑上凿字,多一个字都觉得累。 二、平时疏于积累,缺少作文素材。”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不开材料,而丰富的材料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而现在的孩子,课来负担重,整天奔波于学校和补习班,疲于应付各科作业,缺乏广泛阅读,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也缺少对社会的
观察。作起文觉得无人可记,无事可述,无物可写,无话可说。所以学生就在作文中编故事、虚构他们没有的”生活”。
三、特殊的成长阶段,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受这个阶段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中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透过人、事、物的外部、浅层,深入到内部、深层,因而,他们常常不能够体验到平凡生活中包含着的特殊的意义。而另一方面,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中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去理解,而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局部、片面。所以作文中很少有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光芒。
四、学生作文目的不明,机械模仿,生搬硬套。很多学生不是为礼赞生命描述生活而写作,而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为升学考试得高分而写作。不敢冒险创新,不敢标新立异。这样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刻意做作,堆砌华丽辞藻,移用生动佳句,抄录”优秀习作选”章节,结构模式化,材料公用化,非但内容如出一辙,就连行文结构,也常常落入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窠--篇篇”老三段”,章章”新八股”。平铺直叙,华而不实。只见包子褶儿,没有包子馅儿。
五、没有好的写作习惯。潦草书写,糊涂作文。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节约”时间,既不谨慎审题,也不罗列提纲,既不仔细选材,也不认真构思,提笔就写,肆意驰骋想象,随想随写,一边写才开始一边调整、一边修改,在卷面上勾勾抹抹,错字、别字,病句,”甲骨文”、”火星文”,潦乱不堪,惨不忍睹。要
么字数严重贫血,要么为了凑字数而”抻面”,一句话翻来倒去,东拉西扯,或东拼西凑。草草写完后也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更没有推敲锤炼的意识,致使文章内容杂乱,主旨不明,思路不清,详略不当,拖泥带水,有的甚至连结构都不完整。
以上是我多年教学的一些分析总结,在当今作文正处于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却越来越无暇顾及的尴尬时期,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正视作文的重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作文并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艰巨而漫长的探索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