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极简主义—现代建筑理论

2021-08-13 来源:华拓网
极简主义(Minimalism)

1960年代出现于美国纽约兴起的一种非写实绘画与雕刻,其理念在降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现,而朝单纯、逻辑的选择发展。极简主义又被称呼为ABC艺术(ABC ART ),是现代艺术中简化倾向的巅峰。这种简化论倾向首见于1913年俄国画家马列维奇一幅白底黑方块构图的作品。此艺术风格乃集结了俄罗斯的至上主义(Suprematism)和荷兰的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虽然其基础来自欧洲,但是具大的外形、未标示的主题,以及「艺术作品应为客观事实」的概念却是纯美国式的。他们设想了三种处理艺术构成问题的方向:使它普普,使它极简,使它去物质化。

极简主义( Minimalism )主要描述抽象的、几何的绘画和雕刻。其艺术品的主要组成的原则包括:正确的角度、几何形、立方形、比例、尺度,使用最低限度的事件(incident)或组成 (compositional)的策略来诠释。

极简主义是对于1950年代自发的、反形式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之反动,都是不满意当时的行动绘画而产生的。(行动绘画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一支,讲求直觉、自发性的表达,在50年代大部份时间内主导美国的前卫艺术。)极简主义一方面,普普艺术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由通俗、消费图像中攫取的形象,另一方面,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家藉由将物象化约简至现象学状态 (极简主义),或化约至观念的意图 (观念艺术),为艺术的探讨重新订定方向。其特质为去除艺术家本身的「真蹟」,转而利用非个人的(通常使用工业原料与技术)由艺术家指挥工人完成创作。其内容为试图拭掉所有图形之痕迹、不协调组合或是任何生物的形象,而以具大的几何图形补捉观赏者注意力。极简主义者认为行动绘画过于强调个性,无实体性,因此主张一件艺术品不应涉及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以此为由尝试除去他们作品任何视觉效果以外的联想。他们应用硬边、简单形式与线条而不采用涂绘笔画的方法,来强调二度空间感和允许观者对作品产生直接、纯属视觉的观感。极简主义者转向典型的抽向表现

主义色面绘画派纽曼( Barnett Newman )、莱茵哈特(AdReinhardt)的冷澹平静作品中找灵感。

1)极简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对比

1-1 极简主义:绘画

极简主义最重要的绘画为艾伯斯(JosefAlbers)、莱茵哈特(Ad Reinhardt)和纽曼(Barnett Newman)的硬边、几何及色域作品。此外凯利(Ellsworth Kelly)、史特拉(Frank Stella)和诺兰德(KennethNoland)的硬边绘画的特征是整个平坦画面巨大简单,通常呈几何形;讲求精确、轮廓突出;在不施底色的画布上刷染大块明亮而未经调和的颜色。硬边绘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几何形抽象画之处为,它排斥抒情性和数学式构图;因为即使在这么简化的范畴内,艺术家仍可使用它们来表现个性。极简主义的硬边绘画只是一个简单客体的匿名结构。极简主义绘画作品则以在大画布上涂满强烈色彩的格子、条纹、方块、正V、倒V及圆形图案著名。他们的绘画常就一主题发展出一系列作品,由许多标准化的小单位合成系列绘画。这种使用工业颜料或压克力染料的作品趋向于「非绘画」,其结束通常是机械化且无内涵。评论家阿洛纬( Lawrence Alloway )曾批评1966年在纽约古根汉博物馆的展出为「系统绘画」。制作极简主义作品的艺术家尚有莱曼( RobertRyman )、约翰森( Patricia Ryman)和赫尔德(Al Held)等人。

1-2 极简主义:雕刻

极简主义雕刻旨在创造出一个环境,无论是在户外或室内。塑像形体具大、呈几何形状,并且常为一系列的雕刻;极简主义雕刻是由于玻璃纤维、塑料、金属片或铝所制成的极度简单、庞大的几何状组合物。这些材质或保持原来的粗糙状态,或厚厚涂上明亮的工业用色。极简主义雕刻家和画家一样力求使作品完全客观化、不具表现性、不指涉任何事物。史密斯( Tony smith )曾制作了一些不知完成与否的钢盒。莫里斯( Robert Morris )的作品相当严谨却

活泼,其中包括一个2.4公尺高的三夹板舞蹈扶把、灰白巨大的夹板盒,以及其他「整体性」物品,皆与每一位观赏者的身体空间有关。他的『雕塑笔记』( Notes onSculpture,1966-69)对极简主义艺术提供了相当透彻和权威性的见解。 贾德(Donald Judd)相信非极简主义的雕塑传统势将毁灭,强化视觉记忆的简单形式将取代「特定的物体」。像这样形式简单的物体,不管是金属、塑胶、夹板、石材或其他素材的艺术品无所不在。贾德和莫里斯的作品多半无题。其他知名的极简主义艺术家尚有以白色正方体格架着名的路易特(Sol Lewitt ): 利用标准单位体(如防火砖等物)从事环境组合的安德列(Carl Andre);及利用荧光灯制造环境气氛弗拉文(Dan Flavin)等人。

1-3 极简主义:音乐

极简主义音乐很明显地受到极简艺术如萨蒂(Erik Satie )的音乐和凯奇(John Cage)的美学之影响。由于一些作曲家反对现代音乐複杂、理智而矫饰的风格,便开始用简单质实的风格来谱写乐曲,并从而创造出一种极度简单且易为人接受的音乐。极简主义的音乐的曲式特色在于以简单的音符元素与固定的节奏构筑一层层反复诡谲确简洁超脱的音牆,在反复咀嚼的过程中,新的元素会从中加入,但旁人、聆听者往往未能查觉它何时进来,何时又离去,通常在整首曲子听完后,彷彿才要开始聆听,时间的过往在意识汪洋中夹带的乐音日志,仅是一个模煳的印象,音响声线虽一直变化,却无法察觉,因此往往泛着澹泊却穿透人性的美。 在音乐和视觉艺术两方面,极简主义都企图对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作探索。极简主义视觉艺术中,个性和姿态表情的成分均被排除,以便于彰显绘画和雕刻中客观、纯视觉的成分。极简主义音乐则排除传统对音乐形式与乐句展开的处理方法,以利于探索各种音色与节奏,大多数为西方听众所不熟悉的音乐成分。

1-4 极简主义:园林

随着艺术和设计领域的相互渗透,极简主义艺术对园林产生影响并形成了极简主义园林。

这种形式的园林通过将自然环境要素的创新引人、传统设计要素的独特运用和设计新要素的介入.以及用简洁原始的形体条带、圆、锥体等形式和非关联构图的方式,强调景观自身的特征,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设计师也形成极具极简主义特色的个人风格。例如沃克的简洁园林、玛莎对于创作材质的任意选择、拉茨的网格控制大尺寸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极简主义园林是一种新的园林设计形式,十分完美地表达了这个时代的环境设计精神,同工业时代相适应并且很好地利用自然素材。著名的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体现了檄简主义园林设计的哲理.即精简后的思想只能比它以前更好,如果许多观点都很突出.那么它肯定可以通过提炼而得到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殊事物。现今,极简主义园林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传播,纯正、光滑、干练的线条,不杂乱的儿何形状,温和的色彩是它所包含的元素。

1-5 极简主义:服装

设计的简约之风最早町追溯至二十世纪70年代,当时有个别设计师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与研究。10年之后,人们开始领悟到了简约风格的独特魅力,简洁的设计方法开始在服装界不胫而走,进入90年代后,服装设计的极简之风更是愈刮愈烈.以至出现了从设计界、媒体、社会名流直至普通大众竞相标榜简约之美的盛况,极简主义终于一跃成为二十世纪90年代的主导风格。极简主义服装设计,推崇洗练的造型、精准的结构、含蓄的材料以及简洁的装饰处理。设计语言的“极简”意味着摒弃繁琐而强调精粹。服装在展现理性之美、纯净之美、和现代之美的同时,融入更多精神层面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审美。

1-6 极简主义:建筑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采用了“简约但不简单”的理念来阐释他用大量必须的建筑成分来创造一种极其简约的审美策略。他通过各种建筑材料和各种建筑细节的运用来达到多种视觉和多重功能的目的(比如地板同样作为散热器,壁炉同样可以当浴室等等)。设计师巴克敏斯特.福勒希望达到工程师的目标:用少量来做精品,但是他关心的是在他设计中运用的技术手段而非

审美力量。和他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设计师德耶特.拉姆斯,他信奉“少但同样精彩”。他使用结构相对简单的设计,认为装饰是用来体现设计的质量的,除了装饰以外,建筑的美还体现在对光电的运用,体现在用基本的集合图形作为建筑的轮廓线,体现在用一种或者少数几种几何形状作为建筑单位的成分,体现在对有情调但又不过分装饰的明亮色彩的结合。比如自然的手感或颜色,干净而美丽的加工,又是在石头和木材上用自然的图形可以呈现一种有序的,简单的结构。用金属可以构造出简约但经典的建筑和内部设计。有时运用白色可以平缓和对比表面颜色,提高视觉审美度。一个设计往往包含有体现工业和时代特征的元素(灯,炉子,楼梯等等),用机器加工的整齐划一的成分(墙面和楼梯),平坦或接*坦的屋顶,以及可以让大片阳光洒进的大窗户,这种风格对20世纪后期未来派建筑设计和现在家庭内部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内部墙面的现代家庭建筑引起了开放式厨房和开放式卧室风格的流行。

另一位完美体现简约思想的现代建筑大师是路易斯.巴拉干。在简约的世界里,建筑师特别留意细处,以及建筑设计中去除了三维形状后留下的空间里的物体的联系。那些看起来很吸引人的简约派的家庭设计其实并不是真的简约,因为他们的设计运用了更多的,更贵的建材,占用的空间也相对较多。

2)极简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发展

2-1 建筑家: Peter Zumthor(波坚思美术馆﹝Kunsthaus Bregenz﹞)

从黑暗到光明;复杂到外表的简约。建筑师祖姆特在位于奥地利康士坦士湖旁的Bregenz,设计一栋美术馆。由湖往美术馆方向看过来,可以看到一个雾灰色的长方行量体,夹杂在一个19世纪风格的邮局与一个戏院之间。灰色长方形量体的决定是由城镇之中沿湖滨道路的建筑来决定,并且为主要的展示空间,而在一旁较低的矩形黑色的建筑物与主体建筑夹成垂直并且与戏院平行,这使得这三栋建筑物围敝出一个比较安静的广场,而这一栋三层楼的黑色建筑主要是服务性空间,内部主要是图书馆,办公室,商店和最重要的咖啡馆。在广场上的户外咖啡座的白色阳伞所创造出的空间,可以做为雾灰色玻璃墙面与黑色建筑物之间的中间空间,并且可

将其串联在一起,但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广场上的铺面使用柏油铺路,而建筑师祖姆特产生了另一个想法,就是柏油受太阳日照会温暖整个广场,但还是希望使用城镇中徒步区域中所使用枕木或是石板。

在主体美术馆的部份采用雾灰色玻璃墙面表现出一致性,到了夜晚开灯的时候,建筑物外皮会散发出柔和性的白光,在白天的时候可透露出内部楼层的变化,也可以看到结构玻璃的线性钢材,这样就创造出立面丰富的层次感。建筑师祖姆特对于建筑物的外皮的形容是『它像是轻微縐纹的动物羽毛,或者是像鳞片般的结构』,玻璃都是采用相同的尺寸,并且都未经切割和穿孔,只是用金属托架来固定,玻璃的边缘曝露在外部,而空气可由开口中吹入,成为双层空气外墙。

在美术馆内部的楼梯都紧靠在建筑物的外墙,透露出另一种的变化性。在室内最上面三层楼的空间都有方形玻璃镶嵌的天花板,与外墙产生一致性,并且玻璃天花板与楼板之间有两公尺的净空空间,在这个虚空间中充满著光线和空气。室内空间也因为半透明的玻璃外墙以及玻璃天花板充满了光线,而在旁边也有经电脑控制的人工照明来补足当照度不够时的照明,就是因为如此的设计你在室内空间行走的时候,因为室内的明亮你会感觉到你好像是行走在天空之下,配合著室内的电脑控制空气调解器,让你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外面的环境。

在室内的墙面是使用未经装饰的混凝土墙面,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柔和的感觉,而画座是由墙壁上的吊挂孔将画吊起锁定在墙面上,如果在没有展览的时墙面上的吊孔会被封住,墙面就会平整没有缝隙,但祖姆特相信好的建筑物必需要有趣的人生活过的痕迹。 也想着因年代过久在铜制品上会产生绿铜锈和无数的小刮痕。

建筑物内部的微气候被精确的控制著,因为整个建筑物的外墙是半透明的玻璃然后再来就是混凝土墙面,所以整个建筑物会因为受到太阳日照而变得室内气温太高,他们就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双层墙体隔热外,还利用到了当地的一个地底的一条小溪流,打入一到非结构性墙壁到地下25m,并且用抽水机将水抽入墙内的水管,在建筑物内部所有混凝土墙面流动,进一步的利用电子控制的空调系统控制室内环境。

2-2 建筑家: John Pawson(Novy Dvur 修道院)

让我们看看帕森是如何获得表面的纯净的:他需要隐匿结构、管道、灯具,甚至材料本身。除了使用本身机理较弱的材料之外,无论是在地面、顶面、墙面,为了不破坏视觉上的规律性,不论什么材料,他都是使用很大的规格。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对空间、表面、体量的感知。对于帕森来说,无缝结合带来一种完整感,以为这不会将人们的视觉关注打断,人们在室内的任何地方总能感知到完全舒适的视觉感。当人们把关注从材料的机理和色彩这些感知性认知解放出来时,建筑的物质性存在就被弱化了,此时材料变得不被感知,得以显现的就是构建边缘所勾勒出的几何轮廓中,空间显现出来。

在建筑之中,不同材料之间连接的节点以及各建筑构建之间的交接对于建筑的物质性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材料的之间的连接和转换的消失会更加突出材料自身的消隐。为了强调面的纯净,帕森以谨慎的态度对待构造,他隐匿构造节点,在材料与材料相接的时候,只留下一条凹痕。例如帕森自宅中楼梯,木质的楼梯被两片白墙夹起,并且刻意在与墙面交接的

地方留下一条白白的缝。

另一个帕森关注的因素是光线的运用。帕森认为,当房间空无一物时,光线的位置和方向就需要最为细心地考虑。将所有构件和材料之间的连接都减少或压缩到最低限度,费劲心思的隐匿各种节点,留下干净的表面和简约的空间,正是为光线创造了最佳的表现舞台和表现的空间。也正是光线,才能在看似一色的表情中唤起“50种不同的白色”。原本看似毫无表情的方盒子,由于光线的参与而产生出内在的宁静的力量。这里,光线提升空间本身的强烈感知。此时,光线这种非物质性的要素也参与到建筑空间的塑造中去了。

2-3 建筑家: Alberto Campo Baeza(Deblas 住宅)

布拉斯住宅位于一座山丘上,马德里郊区的山景一览无余。建筑由一个27m*9m*3m的清水混凝土实体,和实体上一个平面15m*6m,并由八根方钢柱子支撑的白色架子组成。混凝土实体内容纳了普通住宅的所有功能,两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厨房、书房和一个健身房。它同时成为上层架子的基座。架子下含着一个9m*4.5m*2.26m的玻璃盒子。基座西面的端头上凹

下形成一个水池。

非常明显,这座建筑的基座部分是stereotonic的建筑,是从大地中切割出来的建筑,是一个在山体里挖出来的洞,是生长在小山丘上的一块岩石。设计中,Campo没有在架子和基座上设排水管,他认为下雨时房子的主人可以欣赏到雨水从架子上落下的场景,自由排下的水也会给基座的表面留下痕迹。

建筑的上部是tectonic的建筑,是大地上搭建的一个棚子,它轻轻的几乎不与大地接触。与从实体上切割出来的建筑不同,搭建的建筑师骨架的建筑,它无法为光设置陷阱。他淹没在光之中,建筑的内外充满光。光线不是有方向性的,而是弥漫在人的整个视野中。

Campo的设计草图清楚的说明了这座建筑steretomic与tectonic部分的共存关系。建筑中steretomic与tectonic的共联被认为反应了不同的宇宙观,前者强调人与地的关系,后者则强调人与天的关系。按照这种观念:这座建筑上,除了天和地之外,建筑师没有采用其他的材料。

2-4 建筑家:石上纯也(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 工房)

神奈川工科大学校园面积32英亩,已经创校四十年,之前的老旧建筑都逐一被拆除改建新的建筑,而 KAIT 工房位于校园中央,是最新的建筑体之一,该工房主要提供学生一个创意的

手工创作空间,走进裡面看不到区隔房间的墙面,整个通透的空间主要区分为十四个开放的区块,空间配置包括木工间、机具间、灌模间、印刷间、管理间等。在这空间,学生从一系列的工程和当地社区协作训练,制作各种东西,从家具到机器人。

建筑的结构好似要和地心引力对抗。KAIT工房建筑总面积约为 1990 平方米,四面以10mm厚的玻璃包覆,结构由三百零五根细长的五米钢柱支撑,这些钢柱的位置舍弃传统使用的矩阵排列方式,而是采取不规则分布。地板是一个47 X 46米的混凝土板,比周围的沥青路面稍高一点。平屋顶开有线性的采光带,建筑的四面是无缝的玻璃。建筑就是如此简洁。建筑的内部不规则的出现家具,盆栽植物和人。功能多样,用于一般性的活动。

对于一般人而言,KAIT工房可能只是个大大的玻璃盒加上散乱的柱位,然后塞了不同的空间配置罢了,但其实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花了三年的时间在研究前述每个空间的用途、大小,仔细地排列每个柱子的位置,以手画、CAD方式探讨各种可能性,制作了超过一千个模型,所以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那些看似随机放置的柱子,其实它们围塑出来的两百九十个四边形都是建筑师经过审慎思考探究的结果。

曾经在结构大师 SASAKI 门下为 SANAA事务所做结构设计的结构工程师小西康隆(Yasutaka Konishi)解释「由于柱子的复杂度极高,所以简化结构系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KAIT工房屋顶仅是常见的框架结构,但三百零五根柱子当中有四十二根作为压力构件承受垂直载重,而其他两百六十三根则作为拉力构件。

每根柱子都是细扁的长方体,最薄的拉力构件剖面尺寸是16x145mm,最厚的压力构件则是63x90mm,由于每根柱子的朝向都不一样,依照人们所站立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粗细的柱宽。

施工时,必须先将压力构件就定位去承接屋顶的重量,然后将屋顶加压去模拟下雪可能承受的重量,等到屋顶降到某个高度时,才将拉力构件从梁架往下与地面连结,最后让整栋建筑的每个结构顺应著结构工程师的设计,微量变形达到其所预定的尺寸,甚至屋顶的泄水坡度都已经考量在内。

为了模糊室内与户外的空间界线,石上纯也尽可能地移除了在玻璃墙面上的开口,仅保留了大门以及一些小小的通风口,虽然想毫无保留地将室外的风光「借入」室内,但因为结构的考量,四周的玻璃墙还是加装了肋板帮助其稳定性,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视觉上的纯粹性。

石上纯也所设计的KAIT工房可说是一座建筑,但也可以将其视为景观的延伸,结构的美在此转化成为宛如树林般的景致,我们可说,这是一件将「结构」最大化、「建筑」最小化的优秀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