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升本类试卷]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6.doc

2021-09-14 来源:华拓网


[专升本类试卷]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6.doc

[专升本类试卷]安徽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6

一、单项选择题

1 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 记录先秦纵横家言论和谋略的一部书是( )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3 “赋”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 )

(A)孔子的文章

(B)屈原的文章

(C)宋玉的文章

(D)贾谊的文章

4 “风、雅、颂”是《诗经》的( )

(A)表现手法

(B)分类

(C)思想内容

(D)特征

5 下列不属于“乐府三绝”的是( )

(A)《木兰诗》

(B)《陌上桑》

(C)《秦妇吟》

(D)《孔雀东南飞》

6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不包括 ( ) (A)秦穆公

(B)秦惠王

(C)秦始皇

(D)秦孝公

7 从内容上看,《答司马谏议书》属于 ( )

(A)政论

(B)史论

(C)文论

(D)奏疏

8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 ( ) (A)庄公“寤生”

(B)庄公母子“隧而相见”

(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

(D)战争的起因与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

9 在下列句子中属于侧面烘托的是 ( )

(A)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B)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C)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D)慷慨陈词,拔刀断指

10 下列作品作者是张岱的是 ( )

(A)《四忆堂诗集》

(B)《壮悔堂文集》

(C)《陶庵梦忆》

(D)《震川先生集》

11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 ( )

(A)《女神》

(B)《尝试集》

(C)《死水

(D)《红烛》

12 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 )

(A)新青年社

(B)新潮社

(C)文学研究会

(D)创造社

13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是 ( ) (B)鲁迅

(C)老舍

(D)郭沫若

A)茅盾(

14 下列作品中作者属于清代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15 歌颂爱情和友谊,表达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这是莎士比亚( )的基本主题。(传奇剧

(B)历史剧

(C)悲剧

(D)喜剧

二、古文翻译题

16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于处矣!(《晋公子重耳之亡》)

17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18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弭谤》)

A)

19 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魏其武安侯列传》)

20 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项脊轩志》)

三、阅读理解

20 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待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予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

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后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当然不会,

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予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予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予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予,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予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予,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她幸福,是因为________;骄傲,是因为

_________。

(11)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原文有删改)

21 文中说,我的捐赠是“一点点钱”和“一两句安慰的话”,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看到的最高贵的捐赠”,这用的是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2 根据文章内容,请将原文中横线上空缺的两句话补充完整。

她幸福,是因为:_____。

她骄傲,是因为:______。

23 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一词,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含义。

(1)高贵的捐赠:

(2)高贵的母亲:

(3)高贵的花:

24 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章中母亲或小女孩的形象,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位简要评价。

25 这篇文章通过母女捐赠的故事,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并丰富了爱的内涵,请你用“爱是……爱是……”的句式写出两句话,揭示本文所表达的这种爱的内涵。

25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

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

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原文略有改动)

26 “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

27 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

28 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29 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30 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