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特色语文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它需要智慧、需要理念、需要创新、需要文化、需要个性、需要素质,更需要坚持。每一个教师都将继续努力,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体验幸福的生命场所,自主平等、快乐和谐、特色高效!
关键词:特色课堂;教学实效;教学方法
新课标施行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掘奠定基础。”要把握住新课标的精髓,就要努力提高“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和竞争力。为此,很多学者、专家、教师、团体进行了研究、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高效的课堂需要模式,却不能唯模式。因为课堂是鲜活的,学生是鲜活的,执教者也是鲜活的,教师的预设经常遭遇“意外”,固有的模式也经常遭到冲击。为此,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之一是每个执教者正确把握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与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
所谓的特色课堂,是指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课堂。它并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而是紧紧围绕”高效完成教学目标”这一中心任务,让课堂更生动一些,让学习更快乐一些,让学生更主动一些,从而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诱惑力,更彰显个性。可见建设语文课堂教学特色就成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重中之重。要打造语文课堂特色,就要在教学中做到:处理教材要灵活、设计教法要灵性、把握课堂要灵动。
1.灵活地处理教材
有位数学老师听了几节语文课后说:我发现你们语文课每节课的要求都差不多。诚然,语文教学目标从一年级起始就是听、说、读、写,围绕的是字、词、句、段、篇,有的老师上课,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总担心少了什么,就每样都不落下,课的容量很大,教的辛苦,学的也辛苦。因此,特色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要有的放矢,大胆取舍,实现教学目标的精简,真正落实“一课一得”,积少成多,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1 循序渐进、分解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大的框架,总的目标,它需要靠分散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因此,特色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弹性的,是灵活的,是有机体现课程目标的层次性的。比如:字词教学,在低年级是重点,每一课都得围绕字词教学来展开,初读,找出不认识的字;细读,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再读,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认识。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是拐杖,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自觉生字词;上课伊始,花几分钟让学生交流“你学习了哪些字词?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习课文时抓住重点字词展开学习帮助体会句子、理解中心,“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换一个行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又如古诗教学,同样是李绅写的《悯农》,在低年级学习《锄禾》一文时,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在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对歌读、表演读、加上语气助词读等,直至熟读成诵。而在高年级学习《悯农》时,教学重点是“通过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教学时紧紧围绕“农夫为什么会饿死?是农夫偷懒?是粮食欠收?”一次次地重读古诗,展开讨论。可见,老师们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循序渐进,从字词过渡到段篇,从体会句子到理解内容,从理解中心到学习表达手法,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把课程目标有机分解,从而有效实现。
1.2 立足文本、确定教学重点。我们的语文教材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它是几千
年文化长河的积淀,因此,特色的语文课堂一定要立足文本,要把文本置身于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挖掘深度、拓展广度,成就语文教学的高度。例如教学冰心的《忆读书》一文,如果只是单纯的了解冰心小时候的读书经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显然太单薄了,而且是纸上谈兵。为了丰富文本,首先在教学时,整理出了《忆读书》一文中冰心读过的书,举行了“好书推介会”,让学生初步了解文中提到的好书,产生阅读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参与读书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本书,按“人物关系、故事梗概、故事情节、精典推荐、读书体会”五部分做一份读书笔记。然后举办读书会,交流自己的读书体验。最后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展“每月一本好书相伴”读书活动,促进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一篇文章引发一场读书活动,从课内到课外,充分发挥了好文本的引领作用。
1.3 以生为本、突破教学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色的课堂教学应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立足于服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思想动态、情感态度等,抓住关键,找准切入点,突破教学难点。比如,我在教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笔下生花—《写小诗》一课时,我十分清楚五年级的学生最怕的是想象作文,最缺乏的是想象的翅膀,更何况是写诗了,因此,我首先降低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事、物、景写成有趣的小诗”,只要学生乐于动笔写诗,符合写诗的格式,能突出事物的某个特点即可。其次在习作指导中,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文具,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通过“仿写、合作写、独立写”,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写诗,学生学得没有负担,而且写出的小诗精彩纷呈。
2.灵性地设计教法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水平的准则。面对教材和教参,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决策者,然后才是一个执行者。因此一个富有特色的课堂必须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老师灵活选择、综合运
用各种教学方法,独具匠心,使教学设计高效实在、富有情趣,使课堂教学凸显特色。
2.1 换个角度。教学文言文《郑人买履》时,原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先学会读古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然后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字义,再连起来理解句意,最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寓意。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固然扎实,但没有趣味,为此教学时我另辟蹊径。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且书中有古文与译文,但没有个别字的注释(这点不同于以往的编排),因此,我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停顿的基础上,直接让学生同桌古文与译文对照读,了解句意,接着我用白话文讲故事,让学生接着古文,如:【郑二看见鞋子旧了,想“置履”。他不是先考虑带钱的事,而是先“自度其足”,他仔仔细细地量好了尺码,顺手就“置之其坐”,兴冲冲地背上包袱,出了门向市场奔去,却“忘操之”。】,然后我才出示重点字,让学生解释字义,如:【置履者:买(置办)。 置之其坐:搁、放。 之:反归取之:尺码。 何不试之以足:鞋。】。这样由整体到个别,创设多种手法,在具体语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理解意思的教学重点,同时又学得兴趣盎然。
2.2 关注人文。在教学《跳水》一文时,以前大家都把重点放在船长身上,赞扬船长的机智、果断。我个人认为,一般优秀的名篇,决不能只是单一的一个体会,一种理解,尤其是作为故事的另一主人公,又与学生同龄,难道从他身上我们没有什么感悟吗?由于文章的语言十分浅显直白,因此我采用放羊式的谈话法进行授课,文章第二部分紧扣“小孩为什么能得救”,一开始学生也都把注意力关注在船长身上,一致认为是船长救了孩子,我也不着急,继续追问“还有别的原因吗”,发现老师不满足,学生也就又沉下心来读文章,有人就发现了其它船员早已守在海中,救起了小男孩,“可见,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别人的帮助,团结起来力量大”,思路一打开,又有学生提出孩子也救了自己,如果他慌张,就会掉下来摔死在甲板上,如果他没有胆量从那么高的桅杆上跳下,谁也救不了他,如果他不听从父亲的命令,不相信父亲,也活不了……“可见,遇到险境,首先要镇静,不能慌张,
其次要听从指挥,信任他人,最后要勇于尝试,不能束手待毙”。这些有人文教育的拓展学生更感兴趣,更贴近学生,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也更有帮助,当然课堂也更有特色、更高效。
2.3 抓住特色。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谴词造句、表达手法之功,作者谋篇布局的特色也是我们教学设计要抓住、要突出的重点。如《幸福在哪里》“十年后与十年前发生了哪些变化”,《劳动的开端》“文中运用了不少的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晏子使楚》“列表格说明晏子如何针锋相对地回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的”,《牛和鹅》“抓住动作描写体会我怕鹅、鹅不怕我,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
3.灵动地把握课堂
俗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我认为“课不在深,有‘疑’则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一堂好课,预设固然重要,但却难免会碰到意外,此时就需要教师张开一双慧眼,把握课堂生成,大做文章,使你的课堂化“意外”为“惊喜”,化“平庸”为“特色”。
教学《拾穗》一文时,有位同学突然就发问:“老师,前面两个妇女都是‘攥’,第三个年青妇女为什么是‘拿’呢?”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老师,我知道,太简单了,因为这是个年青妇女,她有力气,所以只要拿着,不需要攥着。”是吗?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我根本没有注意到,本课的训练重点是“找出重点词句体会农民的艰辛”,前两段都提到“攥”字可见麦穗来之不易,妇女因生活艰辛而格外珍惜,此时蹦出一个“拿”字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呀,这就是语文的“咬文嚼字”呀!我立马抓住了这可贵的课堂动态生成,先大大的夸奖了史同学,“你的眼睛真尖”,随即又向全班同学发问,“为什么用‘拿’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答案就在书中,让我们认真读书,看谁的眼
睛也一样尖。”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学生们又一次埋头在书中,“老师,我找到了”,林同学首先举手,接着一个,又是一个……我示意林同学回答,她说:“书中写到‘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可见这个年青妇女还没有体会到生活的艰苦,因而还不懂得珍惜拾到的麦穗,才会用‘拿’。”又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补充,文中说年青妇女手脚麻利,因而她捡得最多,所以用‘拿’”。回答得真棒!
可见,只要平日里精心营造的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有话就说,有疑就问,有错就挑,老师一个人一双眼睛或许会漏掉什么,可一个班级五十双眼睛还怕会漏掉珍宝吗?一个师生平等、民主、互助的课堂,一个充满和谐气氛的课堂,带来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成长,这难道不是有特色、高效的课堂教学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