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保护模式比较研究

2023-09-09 来源:华拓网
第32卷第5期 Vol_32 No.5 2014年9月 墙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Sep.2014 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保护模式比较研究 李 斌 ,曾 羽 (1.凯里学院,贵州凯里556011;2.贵州理S-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随着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和出版,越来越多的文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的重视。如何有效保 护、高效利用文书成为一大问题。同时,传统的文书征集方法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探索建立 有别于其他文书保护模式的清水江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保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4)05—0071—0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rotective Methods for Huizhou Instruments and Qingshuijiang Instruments LI Bin ,ZENG Yu (1.Kaili College,Kaili Gu ̄hou 556011,China;2.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iyang Gu ̄hou 550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llection,categorization,and publication of Qingshuijiang Instruments,more and more instruments have drawn attent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cademic fields at all levels.However,how to protect these instruments effectively and use them efficiently remains a big problem.Meanwhile,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llecting these instruments has encountered increasing dififculties and problems.Henceforth,it is of great and realistic signiifcance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a protection mode differing from others for Qingshuijiang instruments. Key words:Huizhou Instruments;Qingshuijiang Instruments;protective mode 随着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和出版,越来越 一多的文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的重视。如何 、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 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文书成为一大问题。同时,传 (一)徽州文书 统的文书征集方法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 1.徽州文书 题,因此,探索建立有别于其他文书保护模式的清 徽州,古称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北宋徽宗宣和 水江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地为歙县, 收稿日期:2014—06—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锦屏文书数据库建设与村寨原地保护模式研究”(11BTQ04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 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11&ZD096)。 作者简介:李 斌(1965一),男,四川绵竹人,博士,教授,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晚清史和区域 社会史。 曾 羽(1962一),男,贵州赫章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省州火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即管辖歙县、休宁、 祁门、黟县、绩溪、婺源(今属江西省)六县,俗称一 府六县。徽州文书就是徽州所属六县遗存的民间 历史档案。徽学又称徽州学,从1950年代开始,徽 州文书被逐步发现并加以整理和研究,到1980年 代,逐渐形成以徽州文书为主要资料来研究徽州社 会、历史和文化的一门学问。中国国内和香港、台 湾地区以及国外的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 西亚、荷兰、英国、南非等国均有研究机构以及高校 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在徽州文书研究方面取得了 丰硕成果。 2.清水江文书 清水江文书是指明清以来在以贵州清水江流 域为中心形成、以山林契约为主、记录当地苗族侗 族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各种公私文书,主要分布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境内的锦屏、天柱、黎平、剑河、 三穗等县,目前保存完整约30万份,被公认为是我 国继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文献和安徽“徽州文书”之 后的我国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 j。由于这批文书 率先在锦屏县境内被发现,并且最早受到学术界和 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因而在其早期的学术研究 及其相关文件中,均使用“锦屏文书”一词。近年 来,清水江中上游的台江县、黄平县、凯里市和麻江 县也都发现了许多契约文书 J。此外,在湖南境 内沅江上游的靖州、会同、新晃等地也均有发 现 l。事实上,清水江文书不仅仅在清水江流域 被发现,在其他流域也有发现。如黎平县有若干乡 镇则属于珠江水系的都柳江流域,而近年发现大量 山林田地契约文书的岑巩县(也属黔东南州管 辖),则属于与清水江同属沅江水系的口阳河流 域。所以,学术界越来越多地认为使用“清水江文 书”一词更符合客观现实、更符合学术规范。2010 年2月,国家档案局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 录”所采用的名称仍然是“锦屏文书”。但学术界 更倾向于使用“清水江文书”,认为其地域覆盖范 围或概括性更强。特别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 大招标项目的名称就是“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 究”,说明“清水江文书”名称也获得了国家层面的 认可。2013年8月15日,贵州省成立了由副省长 担任编委会主任的《贵州清水江文书》丛书编纂委 员会,对今后文书出版时的名称进行规范,统一使 72 用《贵州清水江文书》××卷。2014年1月,江苏 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天柱县的契约文书时,其书名就 是《清水江文书系列・天柱文书》。因而,从地域 概念上来讲,清水江文书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应该是 以清水江下游为中心,包括中上游各县市以及与之 毗邻的都柳江流域和口阳河流域地区的范围。 二、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的特点 (一)徽州文书的特点 一是徽州文书涉及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其 内容,除了研究徽州的沿革、语言、风俗习惯、土地 制度、佃仆制度、宗族制度、历史人物、历史文书档 案等外,还涉及徽州历史与文化。 二是徽州文书有数量大、种类多、涉及面广、跨 越历史时代长等特点。徽州文书的总量一直没有 一个确切的统计数据。有的数万件、十几万件、2O 万件等不同数据,也有称至少达23万卷(件),已 被相关部门收入的就有近13万卷(件),散落在民 间的至少有10万卷(件)[41。“已被各地图书馆、 博物馆、档案馆、大专院校、科研机关收藏的徽州文 书,以卷、册、张为单位计算,恐怕不下20余万 件。”_5 徽州文书包含土地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 书、宗族文书、科举、官吏铨选和教育文书、社会文 书、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文书、官府案卷、档册、公 文等。现存最早的徽州文书是南宋嘉泰元年 (1201)的《黄录法坛龙简》,最晚的则是到了民国 三十八年(1949),时间跨度达748年。 三是徽州文书还有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 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 。 (二)清水江文书的特点 清水江文书具有跨越时间长、年代久,种类多、 内容丰富,归户性与活态性强等特点。 一是清水江文书跨越年代长。从现在已收集 到的清水江文书来看,以清朝、民国时期数量最多, 明朝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有部分文书。 据报道,现存最早的文书是在天柱发现的,是明朝 成化二年(1466)的,距今时间跨度超过500年。 从某种角度看,清水江文书仍在民间传承和发展, 是“活”的文书。 二是种类多,内容丰富。清水江文书按其载 体,可分为纸契、布契、石契、皮契、木契、竹契等种 李≈ % ≈0 斌,等: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保护模式比较研究 。| 赫 豫 “% 。母“ * 类,其中又以土纸书写的纸契为主。按内容,可分 年代,学校教师开始零散收集,至2000年开始有计 为契约、账簿、谱牒、碑铭、信函、诉讼词、说唱词、官 府文告等,涉及当地苗侗民族的生产、生活、婚丧嫁 娶、宗族组织及其活动、民间信仰、宗教活动、文化 划、有规模、有专项资金从民间收集,到目前为止, 该校已收集有8万件文书馆藏。除机构收藏外,个 人也有大量收藏。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个人就收集到1万多件(册) 的徽州文书 J。刘伯山收集总数已达5万余份 (册),后全部捐献给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并专 教育、诉讼官司、社会管理以及社会控制等,其中又 以山林田土买卖、佃山造林、拆分山林和分家析产、 山林管护、山林纠纷调解等土地财产文书为多。 三是归户性与活态性强。与徽州文书相比较 清水江文书发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与徽州相比黔东 南交通不便,因此文书的流失情况也就相对较少, 保存较为完整。所谓归户性,是指契约文书集中收 藏在一家一户之中,并未随着分家析产而分散。所 以,清水江流域一家一户的老百姓手中经常有几百 份甚至上千份的契约文书。所谓活态性,是指清水 江文书还活在苗侗民族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至今 仍具有物权法律证据的功能,在苗乡侗寨的山林物 权纠纷调解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功能与作用,而不像 一些历史文献学研究者所说那样已成为“逝去的 历史记忆” 。 三、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的征集模式 (一)徽州文书的征集模式 在1950年代,徽州地区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 随着“土地改革”运动的逐渐展开,已失去原有作 用的徽州文书档案开始成为废纸,并逐渐大量流向 社会。到1957年,屯溪古籍书店在祁门收集到几 万件契约文书。一些高校和学术机构得知这一消 息后,直接派人到徽州民间实地收购。到1970— 1980年代,徽州的休宁、歙县、绩溪等地又陆续发 现成批文书档案。另外,徽州文书主要通过文书商 人获取文书收集途径,并且形成了文书交易市场, 诚如学者俞乃华在《徽州文书整理探析》文中所 言:徽州文书“大都已散件形式从民间征集而来, 呈无序状态。” 徽州文书现在国内分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 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 科院历史所、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北京大学图书馆、 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档案馆等40多家科研和学 术机构,国外的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的机构也有一 定的收藏。值得一提的是,黄山学院从20世纪90 设“伯山书屋”特藏室收藏。翟屯建收集有近万份 (册) J。据专家估计,现存徽州文书总量应当在 50万件(册)左右 。 (二)清水江文书的征集模式 清水江文书的征集工作由于政府机构介入早, 绝大多数文书都进了档案馆。自从1960年代贵州 民族研究所杨有赓先生发现清水江文书以来,其对 清水江文书的收集与研究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兴 趣。1995年,杨有赓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与唐 立、武内房司等专家学者开展合作整理与研究。其 成果主要表现在2001至2003年日本东京外国语 大学出版的三卷本《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 (1736--1950)》,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 的关注。2006年8月,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王丽 写了《贵州“锦屏文书”流失严重亟待抢救》,登载 在《国内动态清样》(内参,第407期)上,时任国务 委员陈至立同志审阅并批示。陈至立同志的意见 转到贵州省委后,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后,省、州、县相继成立“锦屏文书”抢救保护领 导小组,黔东南州锦屏、黎平、天柱、三穗、剑河为 “锦屏文书”集中分布的五个重点县,确立了由县 档案馆征集进馆保护的措施。省财政划拨了文书 征集工作专项经费,各相关县也给予了一定数额的 匹配。 黔东南各县十分重视文书的征集工作,各县的 做法也不一致。黎平县通过发布通告,并张贴于全 县各乡镇的广大农村地区,在广大群众中起到广而 告之的效果;剑河县和天柱县档案局则采取聘请文 书征集联络员的办法,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将任 务划片包干;三穗县档案局将制作好的“锦屏文 书”展板,利用赶集日,巡回各赶集点开展宣传教 育活动,让更多的百姓了解“锦屏文书”的重要性, 理解和支持政府对“锦屏文书”的抢救和保护工 作;锦屏县档案局在取得县委政府的支持后,将对 墙州丈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书的抢救、保护、征集工作量化为对各乡镇的年 度考核目标,甚至发布政府通告,制止乱收集的行 为,“对未经人民政府同意擅自进入农村征集文献 资料的单位和个人,广大干部和群众要予以制止, 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④其他有文书分布的 学术机构征集的文书也将越来越多。据了解,一些 高校、研究机构和个人也收集了少量清水江文书, 具体数字难于掌握④。 (二)民间村寨原地保护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意识的逐渐增强,加之 县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宣传,有在电视台开展宣 清水江文书所具有的活态性,传统的博物馆和档案 传的,有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文章的,等等。_1 馆征集收藏模式遭遇了困境。在现实社会中,如果 清水江文书征集进馆的数量随着时间的延伸 遇到山林纠纷,文书经常被派上用场,“契约文书 而不断增长。到2010年底,文书重点县的档案馆 有的还有实际的用处,一旦发生山林权属纠纷,往 征集进馆的文书近8万件,其中锦屏32 000余件, 往就得翻出这些老契约来作证据”,并报请上级政 三穗14 700余件,黎平13 320件,天柱12 000余 府部门来调处 。如在2011年,当天柱县石洞镇 件,剑河约7 000件。到2011年10月,重点县档案 柳寨村与剑河县盘溪乡平岑村产生林权纠纷时,就 馆人藏总数已超过10万件,其中黎平24 320件,锦 把民国十二年(1923)的契约找出来,在州县乡 屏36 482件,天柱14 000(余)件,三穗19 542件,剑 (镇)土地与林业部门的参与下,以契约为依据,最 河8 000(余)件,台江1 212件。清水江文书的总 终达成协议。因此,以文书持有地为主体的民问原 量目前没有具体数字,保守的估计总数当达3O余 地保护模式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模式。原地保护模 万件,甚至有的学者估计总数可达5O余万件。50 式可分为古村落生态博物馆、或村集体陈列室、或 余万件的总数或许更接近遗存蕴藏总量的客观真 实¨ 。截至2013年8月,共收集的清水江文书已 家族陈列室等三种保护模式,即选取清水江流域若 干典型村寨建立民间分布式保护点,建立村落生态 达15万余件之多 。 博物馆,想方设法说服手中持有文书而又舍不得上 四、清水江文书保护模式的出路 交的村民,将文书统一存放在生态博物馆以便进行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 有序的保存和管理。村集体陈列室则为村内每户 延续的灵魂,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_】 。 文书拥有者配备一个保险柜,将文书统一存放,自 抢救、保护作为民族重要文化形态的清水江文书的 己保管保险柜的钥匙。家族陈列室是将文书统一 目的不是为了抢救而抢救、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 交家族中~位德高望重的族人进行保管,具体方法 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重视它、研究它,从而 跟村集体陈列室相同,也是每户配备一个金属防火 更有效地发挥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精神生 保险柜,自己掌管保险柜的钥匙。这是契约文书持 活中应有的价值。目前,清水江文书保护模式主要 有人最愿意的一种模式。 有以下三种: (三)数字化保护模式 (一)集中保护模式 文献的数字化就是将纸质等传统介质的文献 集中保护模式可分为传统行政管理机构和学 资料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为数字化的信息,这些信 术机构两种。中国特有的管理模式,使得政府的作 息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快速查询、检索,通过互联 用非常大,由于政府的介入,目前传统档案馆或博 网可以将数据传递到全国各地,达到真正的资源共 物馆的征集收藏保护模式是清水江文书保护的主 享。建立清水江文书数据库,文书持有者可以通过 要模式。据了解,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自治州准备通 数据库进行查阅,专家学者及领导需要研究、了解 过立法的形式,出台《清水江文书保护条例》,规范 也可以通过数据库去获取资料。整理录入的文书 文书的保护和使用。随着田野调查的进一步深入, 一般可在计算机上阅读,能较好地保存原件。清水 ①参见《锦屏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民间林业契约及历史文献资料的通告》,2001年1O月15日。 ②参见http://www.gzdaxx.gov.cn/gzdaxx/gzdt/jggzdt/2013—08—16/16687.html。 ③参见贵州民族文化宫民族图书馆也收藏有杨有赓赠藏卷896份(件),凯里学院苗侗博物馆收藏了400余份(件)。 江文书数据库目前已在凯里学院图书馆建立并使 用,截至2014年2月,已录入的数据有1 836条记 录。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必将对后续的文书整理、 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这一种保护模式最为研究人 员所喜爱。 上述三种保护模式各有千秋,相对而言,数字 化保护模式更容易被各方接受,尤其是相关研究人 员,也更有利于清水江文书的研究。 随着清水江文书不断被征集、整理公布、出版 发行,无疑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 料,“自从清水江文书发现以来,一个以研究清水 江地区历史文化为对象的新学科——清水江学也 就在学术界逐渐开始形成了。”¨ 可以预见,在不 远的将来,清水江学或清江学完全有可能跻身国际 性显学。 参考文献: [1]杨军昌.清水江流域7 000年悠悠文化[J].教育文化论坛, 2011(2). [2]龙泽江.清水江文书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J].原生态民族 文化学刊,2012(3). [3]杨通永.保卫苗侗民族的宝贵历史记忆库——黔东南“锦屏文 书”抢救保护及编研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凯里学院学报, 2012(2). [4]严桂夫,王国键.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和价值[J].档案学研究, 李斌,等: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保护模式比较研究 20O1(1). [5]周绍泉.徽州文书与徽学[J].历史研究,2000(1). [6]周绍泉.徽州文书与徽学[J].历史研究,2000(1). [7]龙宇晓.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3). [8]王振忠.收集、整理和研究徽州文书的几点思考[J].史学月刊, 2005(12). 。 [9]翟屯建.徽州文书的由来、发现、收藏与整理[J].上海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1O]卞利.徽州文书的由来及其收藏整理情况[j].寻根,2008 (6). [1 1]杨通永.保卫苗侗民族的宝贵历史记忆库——黔东南“锦屏文 书”抢救保护及编研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凯里学院学报, 2012(2). [12]张新民.走进清水江文书与清水江文明的世界——再论建构 清水江学的题域旨趣与研究发展方向[J].贵州大学学报, 2012(1). [13]张犁.浅析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贵州民族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4]王宗勋.锦屏契约文书征集手记(之三)[J].锦屏文史,2013 (3). [15]张新民,朱荫贵,阿风,等.共同推动古文书学与乡土文献学的 发展——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四人谈[J].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 (责任编辑:杨军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