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2022-11-05 来源:华拓网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病史采集 】

1.注意询问与肺癌发生有关的病史,如长期吸烟、职业环境、家族史等。 2.症状:包括肺内症状、肺外症状、全身症状。注意有无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声嘶、胸闷、气急、发热、消瘦、关节胀痛、皮肤改变、血栓性静脉炎等。 【 物理检查 】 1.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视诊:有无Horner氏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征、杵状指(趾)、紫绀、皮肤损害等。

(2)触诊:有无锁上、腋下淋巴结肿大,有无肝脏肿大、皮下结节,骨骼有无压痛及叩痛。

(3)听诊:有无声音嘶哑、肺部罗音、哮鸣音、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征。 【 诊 断 】

1.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透、胸部正侧位及体层片。

2.胸部CT检查:包括CT平扫、增强、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3.胸部MRI检查。

4.痰细胞学检查:无咳嗽咳痰者,可采用雾化引痰法。 5.胸水细胞学检查。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活检或刷检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7.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组织学诊断,包括转移淋巴结的活检、B超或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经纤支镜的活检、皮下转移结节的活检、胸膜活检及开胸探查、术中冰冻切片活检等。

8.B超检查:有助于远隔转移的了解(肾上腺、肝、脾、腹腔淋巴结及锁上淋巴结等),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9.有骨痛的病人应做骨ECT检查。

【 分 型 】

1.以肿瘤发生部位分型:

(1)中央型: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或发源自段支气管,但已侵犯叶支气管的癌。

(2)周围型:发生于段和段以下支气管的癌。 2.组织学分型:

临床一般可将肺癌简略地分为五类: (1)鳞状细胞癌; (2)小细胞肺癌; (3)大细胞肺癌; (4)腺癌;

(5)细支气管肺泡癌。 【 临床分期 】

1.肺癌的TNM分期可以较准确地估计病情,对选择治疗有很大帮助。1997年UICC公布的分期方法如下: (1)T:原发肿瘤

(2)Tx:隐性癌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癌细胞,但在X线或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癌肿。

(3)T0:无原发性癌的征象。 (4)Tis:原位癌。

(5)T1:癌肿最大直径在3cm或以内,周围为肺组织或脏层胸膜。在支气管镜下未见有向叶支气管近端侵犯。

(6)T2:癌肿最大直径在3cm以上或任何侵犯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以上;侵犯脏层胸膜;或任何大小的癌肿向肺门区扩展伴有关联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其范围不超过全肺。

(7)T3:癌肿任何大小并伴有向邻近器官直接侵犯如胸壁,包括肺上沟肿瘤,膈肌或纵隔、胸膜、壁层心包;或在支气管镜下与隆突相距不到2cm但未侵犯隆突;

或与癌肿关联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其范围达全肺。

(8)T4:任何大小的肿瘤但侵犯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或伴有胸腔积液,或原发肿瘤的肺叶内,发现其它孤立癌结节灶。 注:(1)少见情况:表浅肿瘤可只侵犯支气管壁,这时不论侵犯范围多大,甚至侵及主支气管的远端也均为T1。

(2)与肿瘤有关的胸腔积液在多数情况下是由肿瘤引起,但也有小数病人反复多次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这种积液为非血性,也不是渗出液。这时如临床上也不符合是肿瘤直接引起的,可仍分为T1、T2或T3。 1) N:局部淋巴结转移

2) Nx:无法估价区域性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N0:未发现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应摘除6枚或6枚以上的肺门组织和纵隔各组淋巴结,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

1) N1:有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包括原发癌肿的直接侵犯。

2) N2: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或隆突下淋巴结受侵。

3)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 M:远处转移

5) Mx:无法估价是否有远处转移。 6) M0:未发现远处转移。

7) M1:有远处转移,可注明转移器官名称;或原发肿瘤的肺叶以外、任何一个肺叶内发现孤立的癌结节灶。 2.评价TNM分期的最低要求:

(1)T:临床检查、X线及内窥镜检查。 (2)N:临床检查、X线及内窥镜检查。 (3)M: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

如未达到以上检查,可用Tx、Nx、Mx标记。

肺癌的临床分期

小细胞肺癌因TNM分类很难适用,多数病例确诊时已达Ⅲ-Ⅳ期,因之目前多采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制定的局限性和广泛性两期方法。局限期系指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纵隔、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但不能有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和胸腔积液。广泛期系指超过上述范围的病人。这种分期方法简单、实用、己被广泛采用。

为了准确地分期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应进行必要的检查。除一般查体、常规化验、正侧位胸片外,尚需包括颅、肝、腹膜后(特别是肾上腺)、骨髓及骨是否受侵的检查。 【 鉴别诊断 】 肺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核球; 2.错构瘤; 3.肺炎性假瘤; 4.肺包囊虫病; 5.肺脓肿、肺霉菌病等。 【 治疗原则 】

手术治疗是当今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具体方法应根据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的特性、临床分期制订。

1.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Ⅰ、Ⅱ期:只要无剖胸探查禁忌证,都建议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以根治为目的。术后除Ⅰa期外进行辅助化疗,有残留者术后放疗。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者,予根治性放疗。

(2)Ⅲa期:对经过常规X线检查、CT等检查证实有可能切除的病人,首选剖胸探查,力争作规范性根治术。彻底切除有困难时,应尽可能切除肿瘤,并标记银夹,残留病灶术后放疗、化疗。无手术指征的病人,应作根治性放疗、辅助化疗。

肺上沟癌先作术前放疗。

(3)Ⅲb期:以放疗、化疗为主。

(4)Ⅳ期:主要使用全身化疗,辅以免疫、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 2.小细胞肺癌(SCLC)

总的治疗原则是强调全身化疗,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1)局限期:

1)凡病变为周围型、分期为T1~2N0~1M0患者可先化疗二周期,再行根治性手术,然后再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4~6周期。

2)化疗和放疗交替使用,手术作为处理放、化疗后残留病灶的手段。

(2)广泛期:以化疗为主,对化疗疗效较佳者,可作局部残留肿瘤的补充放疗。 (3)没有必要作预防性脑放射治疗。 3.常用化疗方案: (1)小细胞肺癌:

1)CHO(CTX、THP - ADM、VCR); 2)EP(VP - 16,DDP); 3)VIP(VP)- 16、IFO、DDP)。 (2)非小细胞肺癌:

1)CHP(CTX、THP - ADM、DDP); 2)MVP(MMC、VDS、DDP); 3)NP(NVB、DDP); 4)TP(Taxol、DDP)。 【 疗效及出院标准 】

疗效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判定,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食管癌和贲门癌 【 病史采集 】

1.有无吞咽梗噎感、食物下咽停留感、喉部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症状发生的时间以及与进食的关系。

2.出现吞咽梗阻的时间长短、进展情况,有否伴呕吐食物或唾液。目前能进食何种食物(饮水、流质、半流、软食、普食)。

3.出现胸骨后疼痛的时间长短、性质,有否伴胸背部疼痛。

4.有无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进食时呛咳、声嘶以及发病后体重减轻情况。 5.询问个人史,如出生地、居住地、吸烟、饮酒、嗜食腌制食品、浓茶等。有无家族肿瘤史。 【 体格检查 】

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包括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情况、有无胸水、上腹部包块、肝脾肿大、腹水等。如有声嘶应作咽喉部及声带检查。 【 辅助检查 】

1.钡餐检查:一般采用站立位,左右斜位多轴透视观察,中晚期病人常有阳性结果。对于颈段病灶及早期病人采用平卧及头低脚高位,可减低钡流速度,提高阳性诊断率;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对病灶观察,尤其对贲门癌。

2.纤维内镜检查:了解病灶发生部位、长度、食管狭窄程度以及咬检病理诊断。 3.细胞学检查(拉网检查):对具有临床症状而反复行钡餐透视及纤维镜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有可疑病灶而未能确诊者,行拉网细胞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及时发现早期病人。

4.CT检查;了解食管与周围脏器关系,肿瘤外侵程度,食管管壁增厚,上段食管扩张,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贲门癌CT扫描可显示癌瘤大小,外侵程度,邻近器官受侵,腹腔淋巴结及肝转移情况。

5.B超检查:食管腔内B超扫描,对于食管癌的部位、大小、与周围关系、癌瘤侵犯食管深度及附近淋巴结是否肿大能显示清楚,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6.其它检查: 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大便隐血等,有条件者行食管腔内24

小时PH测定及压力测定。疑有远处器官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 诊 断 】

1.对具有症状的可疑病人,均应行钡餐X线检查,具有阳性结果者应进一步作拉网细胞学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以争取取得病理学诊断。为不延误治疗时机,对经钡餐检查阴性的可疑病人,也应及时行纤维胃镜检查,并对镜下可疑部位多点咬检。

2.经钡餐检查、拉网细胞学及纤维镜检查均为阴性,而症状仍持续者,应密切观察,并每1~3个月重复检查一次。

3.经检查取得阳性结果者,根据病情选择CT、食管腔内B超、磁共振等检查,对进一步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4.对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应争取病理活检以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 分 期 】

1.食管癌UICC国际TNM标准(1987) T:以侵及深度为标准

Tx :对原发肿瘤不能作出估计。 Tis:原位癌。

T1 :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肌层。 T3 :肿瘤侵及食管外膜。 T4 :肿瘤侵及周围邻近组织。 N 表示区域淋巴结转移。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测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定义:

颈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胸段食管癌:纵隔及胃周淋巴结,不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M:表示转移至其它器官或区域外淋巴结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2.临床分期:

【 鉴别诊断 】

食管癌和贲门癌须与下列疾病鉴别: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炎、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平滑肌瘤、食管良性疤痕性狭窄、食管异物、贲门失弛缓症等。鉴别有困难者,应依靠病理学诊断。 【 治疗原则 】

1.外科治疗:病变属0、Ⅰ、Ⅱ、Ⅲ期者,在病人全身情况许可时,应积极行外科治疗。外科手术的进路、途径、吻合部位、重建方法应取决于病变情况、病人身体条件、以及医生的擅长、经验和习惯等,不作硬性规定,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可能情况下,力求达到肿瘤切除的根治性、淋巴结清除的根治性,切除长度距离病变边缘5cm以上。

(2)病变广泛转移或有明显外侵不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时,仍应争取姑息性切除以达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的,术后再进行放射或药物治疗。术中应对肿瘤残留灶放置金属标记,以便术后放疗定位。

(3)肿瘤已明显外侵不能切除时,应根据病人及术中情况,考虑行减症手术或中止手术。 2.放射治疗:

(1)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 适应证:

1)病人一般情况在中等以上; 2)病变长度不超过8cm为宜;

3)没有穿孔或瘘道形成,没有穿孔前兆或胸背剧痛; 4)可以进食半流或普食;

5)无声带麻痹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6)无远处转移;

7)无严重的合并症(包括严重心、肺、肝、肾等症病); 8)初次治疗(仅指放射治疗);

9)争取有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依据(特别是表浅癌)。 (2)食管癌姑息性放射治疗: 适应证:

1)病人一般情况差(体力状况3~4级); 2)病变长度超过8cm;

3)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或颈淋巴结转移,及/或声带麻痹等; 4)管腔明显狭窄但仍可吃流质或半流; 5)无剧烈胸痛,X片显示无穿孔;

6)减症治疗:已有远处转移,为了缓解进食困难、气管受压产生呼吸困难以及骨转移疼痛等。 禁忌证: 1)恶液质;

2)已穿孔及/或食管气管瘘及/或明显先兆穿孔征象; 3)管腔完全梗阻(滴水不进); 4)已有远处转移。

(3)贲门癌的放射治疗:贲门癌一般为腺癌,放射敏感性差,一般仅作姑息治疗。

3.外科与放射综合治疗

采用术前和/或术后放射治疗,以期消灭或抑制活跃的肿瘤细胞、减少转移、复发,从而提高远期疗效。

(1)术前放疗能使原发肿瘤缩小,外侵减轻,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

适应证:病人无外科和放射治疗禁忌证,估计病变有外侵的Ⅱ、Ⅲ期病人尤有必要。

(2)术后放疗适用于术中未能根治性切除病灶而肿瘤残存(金属标记)或明显外侵,以及有较多淋巴结转移者,也适应于术后复发/转移病人。 4.化学治疗

(1)适应证:化学治疗作为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于不宜手术或放疗的各期病人;晚期及广泛转移的病人以及手术后或放疗后巩固治疗及术后或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人。 (2)推荐常用化疗方案: 1)食管癌:

PBV(DDP、BLM、VDS)方案; PDF(DDP、PYM、5 - FU)方案; PEF(DDP、VP-16、5 - FU)方案; PN(DDP、NVB)方案; PF(DDP、5 - FU)方案。 TPB(TAX、DDP、BLM)方案。

2)贲门癌:FAM(5 - FU、ADM、MMC)方案。 【 疗效及出院标准 】

疗效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判定。诊断明确,主要症状消失,病灶已清除者可出院;病灶无法清除,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在门诊继续治疗。

胃 癌

【 病史采集 】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检查。 1.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瘦,特别是中年以上的患者。 2.原因不明的呕血、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者。 3.原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近期症状有明显加重者。 4.中年人既往无胃病史,短期出现胃部症状者。

5.已确诊为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有计划地随诊,伴有癌前病变者应定期复查。

6.多年前因胃良性疾患作胃大部切除、近期又出现消化道症状者。 【 物理检查 】

早期胃癌体检无阳性所见,遇有以下阳性体征时应做进一步检查及鉴别诊断。 1.上腹饱满、压痛、紧张感或触及包块。 2.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3.肛诊触及肿块。 【 诊 断 】

1.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2.胃镜检查及直视活检:对疑癌而活检未证实者,应作如下进一步检查:放大内镜、染色活体内镜检查、荧光检测诊断。如不具备以上方法,应密切随访,内镜复查间隔不超过一个月。

3.B型超声检查:判定胃癌转移状况,包括肝、胰、腹腔淋巴结、卵巢转移。 4.超声内镜:需了解胃癌浸润深度时,选用超声内镜。

5.CT检查:B型超声检查有占位病变、需进一步检测与验证时选用。 6.针刺活检:浅表肿大淋巴结定性检查。腹腔内占位病变需定性时,可在超声引导下作针刺细胞学检查。

7.浅表肿块或淋巴结活检:需确定是否为转移癌灶时采用。

8.生化免疫检查:CEA、LDH、AFP、AKP等仅作参考指标,不能仅限此确诊。

9.开腹探查:确定胃内有占位性病变,经以上检查均未能确诊时采用。 【 分 期 】

(1989年第四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确定): T: 肿瘤浸润深度

Tis:原位癌,肿瘤未侵及粘膜固有层。 T1: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 T2:肿瘤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 T3:肿瘤穿透浆膜层。

T4:肿瘤侵及邻近结构或腔内扩展至食管、十二指肠。 N: 淋巴结转移状况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距肿瘤边缘3cm以内的淋巴结转移。

N2:距肿瘤边缘3cm以外的胃周淋巴结转移,包括胃左、肝总、脾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状况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第12.13.14.16组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 鉴别诊断 】

1.临床上须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肉瘤、慢性胃炎等鉴别。 2.晚期胃癌上腹可触及包块,亦须与横结肠和胰腺肿瘤相鉴别。 3.晚期胃癌伴有腹水,还应和门脉高压与结核性腹膜炎相鉴别。 【 治疗原则 】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将胃癌治愈的治疗方法,因此胃癌的诊断一旦确立,如患者条件许可,应力争早日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如因局部或全身的原因不能作根治性切除,也应根据情况争取作姑息切除,以利开展综合治疗。由于进展期胃癌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因此术后必须积极地辅以综合治疗。对不能手术的晚期病人,应以中西药物为主综合治疗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治疗原则一般为: 0 期、Ⅰ期:根治性手术;

Ⅱ期、Ⅲ期;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也可作术前、术中化疗与术前、术后放疗;

Ⅳ期:化学治疗,必要时作姑息性手术或放疗。 1.外科治疗:

(1)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R1.R2.R3)适应于凡具有以下三个条件又无手术禁忌的胃近侧部或远侧部癌:

1)胃癌未侵及浆膜或出浆膜面者; 2)无腹膜广泛转移者;

3)无远隔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血行转移者。

(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R1.R2.R3)除具有根治性大部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外,尚应考虑以下条件:

1)全胃癌及胃体部浸润型癌;

2)各型胃幽门窦部和体部局限型癌,肿瘤上缘距贲门不足4cm者; 3)胃癌明显浸出浆膜面且伴有条状结节(淋巴管癌栓),但尚在根治范围

以内者;

4)贲门癌食管切断线距肿瘤边缘要根据大体类型,要求在3~6cm; 5)胃幽门窦癌应切除十二指肠3~4cm。

(3)姑息性胃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凡胃癌已有: 1)腹膜广泛转移; 2)N2以远的淋巴结转移; 3)虽有血行脏器转移但不严重;

4)胃原发病灶已侵犯周围脏器,但局部解剖条件不能作切除者。 (4)胃空肠吻合术、胃或空肠食管吻合术对伴有明显梗阻的胃幽门窦部癌或胃贲门部癌,由于肿瘤浸润或病人全身情况因素而不能切除时可考虑减症手术。 (5)早期胃癌手术的术式选择: 1)粘膜内癌作R1式; 2)粘膜下癌作R2式;

3)小于2cm的息肉状粘膜内癌作R0式。 2.化学治疗:

(1)术前化疗:对估计不能根治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手术前给药,一般采取短期单一大剂量用药,如5 - Fu+CF。

(2)术中化疗:术中不能根治切除或估计切除不彻底时,可采用一次大剂量用药,于局部动脉或静脉注入5 - Fu或MMC。

(3)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化疗,在以下情况下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病变面积大于5cm,有淋巴结转移,青年患者,可采用联合化疗。

(4)晚期胃癌姑息性化疗:未有手术、非根治术或术后复发的晚期患者均应采用以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推荐常用化疗方案: FAM案(MMC、ADM、5 - Fu) EAP方案(VP - 16、ADM、DDP)

MLF方案(MMC、CF、5 - Fu) 3.放射治疗:

放疗在胃癌治疗中作用主要是辅助性的或姑息性的。胃癌放疗的主要形式有: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和姑息放疗等三种。

(1)术前放疗:可以减少手术操作而引起的癌肿扩散和转移,对提高切除率有一定价值。凡肿瘤直径为0~10cm,位于胃窦小弯侧或胃体部,组织学类型为未分化或低分化腺癌,病期Ⅱ、Ⅲ期,浆膜层未受累或可疑浆膜层受累的病人均可进行术前放疗。

(2)术后放疗:胃癌姑息切除后有局限性病灶或转移淋巴结残存,可在作标记后采用术后放疗。

(3)姑息性放疗:局部晚期,不能切除的病人,只要全身情况能够耐受放疗者,可行姑息性放疗。 【 疗效及出院标准 】

1.临床治愈:胃癌经治疗后,原发肿瘤及转移病灶均消失,且连续随访五年,用现有的临床检查手段(X线、胃镜、B超等)未能发现肿瘤有任何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现象。

2.近期治愈:胃癌患者经手术根治切除、或用其它治疗手段治疗后,检查原发病灶已消失,也未能用现有的临床检查手段发现有转移病灶者。

3.好转或有效:胃癌经姑息性切除或用化疗等其它治疗方法治疗后,不但临床症状有改善,而且原发病灶或转移病变有好转且持续2个月以上者。药物治疗的具体判定指标可参照化疗药物疗效评定标准,但应注意将胃镜检查结果也作为客观指标之一。

4.无效:恶化、死亡等的判断标准均与其它肿瘤相同。 5.凡达到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以出院。

大 肠 癌 【 病史采集 】

大肠癌因发病部位和病期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因此询问病史主要有下列内容:

1.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如便频、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及排便不尽,肛门坠重、大便变形、变细等。

2.便血,如便血颜色、便血量、便血时间,有无粘液等。

3.腹部肿块,发现腹部肿块时间、肿块部位、大小、形状、肿块质地、活动度等。

4.不全肠梗阻或肠梗阻,如腹胀、隐痛不适或阵发性腹痛、肠鸣、排便困难、排气停止等。

5.有无贫血、消瘦、发热、乏力等。 【 物理检查 】

1.视诊:病人有无贫血、消瘦、脱水、恶病质等。

2.触诊:检查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肿大,注意其硬度、数量、活动度。

3.腹部检查:腹部有无隆起、凹陷,有无肠型,有无压痛、反跳痛,有无肿块,注意肿块部位、形状、大小(cm),肿块质地及表面状况、活动度。肝脾是否肿大,有无腹水,肠鸣音有无异常。

4.直肠指检:直肠有无肿块,肿块与肛门缘距离,肿块大小、质地、活动度,肠腔狭窄程度和出血等。 【 辅助检查 】

1.大便潜血试验:作为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结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2.结肠X线检查: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发现结肠病变的重要手段,观察肠粘膜有无破损、肠壁僵硬、肠管狭窄等。

3.纤维结肠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为病理学诊断,是结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其适应于:

(1)原因不明的便血和大便潜血持续阳性,疑有结肠肿瘤者。 (2)X线检查发现结肠息肉需鉴别良、恶性者。 (3)术前需了解结肠癌病变范围和术后有无复发者。

4.超声显像检查:可判定病变累及肠壁范围,肠壁浸润深度以及邻近器官有无转移,尤对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周围病灶、盆腔转移病灶有较高的灵敏度。

5.病理学检查:

(1)脱落细胞学检查:采用直肠冲洗、直肠镜下刷取,肛门直肠病灶处指检涂片作涂片细胞学检查。

(2)活检标本的病理取材的检查。

6.CT检查:主要适用于了解肿瘤向肠管外浸润的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的转移。亦可为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提供依据。

7.癌胚抗原(CEA)检查:对判断癌肿预后,监察疗效和复发方面具有一定帮助。

【 诊 断 】

早期大肠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病情发展出现临床表现:

1.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大便不规则、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粘液便、里急后重、便血、贫血消瘦。肠梗阻时可见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困难、排气停止等。

2.部分病人腹部触及包块。 3.临床特殊检查: (1)肛诊;

(2)内窥镜检查,可使部分早期大肠癌病人获得诊断; (3)病理学活检; (4)双重气钡对比造影; (5)B超、CT检查可见异常; (6)癌胚抗原检查可能阳性。

【 分 期 】

1.大肠癌的TNM国际分期(UICC1988) T: 原发肿瘤侵及深度 Tis: 原位癌。 T0: 临床未发现肿瘤。

T1: 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T2: 肿瘤侵犯到肌层或浆膜下。

T3: 肿瘤侵犯到浆膜外、肠腔周围组织和腹膜外。 T3a:无瘘管形成。 T3b:已有瘘管形成。

T4: 直肠癌侵犯肠腔邻近组织和器官。 Tx: 原发癌灶不能确定。 N: 表示区域淋巴结转移 N0: 无淋巴结受侵的征象。

N1: 受侵的结肠或直肠周围淋巴结少于或等于3个。 N2: 受侵的结肠或直肠淋巴结多于3个。 N3: 结肠直肠系膜切缘附近淋巴结受侵。 N4: 区域淋巴结受侵。 Nx: 淋巴结受侵情况不明。 M: 表示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征象。 M1: 有远处转移存在。 Mx: 未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2.大肠癌的临床分期:

3.临床病理分期 Dukes分期: Dukes'A期:

(1)病变限于粘膜内或累及粘膜下层。 (2)病变侵及浅肌层。 (3)病变侵入深肌层。

Dukes'B期:病变穿出深肌层,侵及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 Dukes'C期:病变已发生淋巴结转移。

Dukes'D期:病变伴有远处器官转移,或因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而无法全部切除者。 【 鉴别诊断 】

大肠癌须与下列疾病鉴别:阑尾脓肿,肠结核,胆道疾病,原发性肝癌,慢性肠炎、痢疾、痔疮等。 【 治疗原则 】

大肠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迄今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对于Ⅰ期大肠癌病人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可不用放疗或化疗,但应注意术后定期复查;对于Ⅱ、Ⅲ期大肠癌应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手术前放疗或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或放疗等治疗;对于Ⅳ期大肠癌应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并配合放疗、化疗及中药治疗;对于失去姑息性手术机会的Ⅳ期大肠癌病人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总之,对大肠癌的治疗应强调首次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性及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疗。 1.外科治疗:

大肠癌的手术治疗适应于大肠各个不同部位的癌瘤,进行完整的瘤体、部分肠段切除以及清扫所属区域淋巴结。但对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全身情况不良未能矫正者,有广泛转移者等不宜手术。 可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选择相应手术方法

(1)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姑息性手术。

(2)会阴直肠联合切除术及腹部造瘘,经腹直肠切除术,直肠扩大根治术,姑息性手术。 2.放射治疗:

大肠癌的放射治疗多用于术前、术后及晚期不能手术的直肠癌病人,或老年伴有其它脏器合并症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

(1)术前放疗:对于结肠癌局部的巨大肿瘤与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固定无梗阻、感染、坏死者,行术前放疗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癌性粘连,降低癌细胞活性,关闭脉管,增加手术切除率和成功率,减少复发和术中医源性插散。

(2)术后放疗:对于肿瘤较大切除不彻底,或肿瘤与邻近组织浸润粘连,或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或吻合口有残留癌细胞者,术后应行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

(3)姑息性放疗:晚期大肠癌无法切除,或已有肝、腹膜后或其它部位转移或术后复发的病人。放疗以缓解肿瘤引起疼痛、出血、压迫等症状。 3.化学治疗:

大肠癌对化疗敏感性较差,很多药物治疗大肠癌效果偏低或无效。 (1)术后辅助性化疗:适合于Dukes'B、C期术后病人。指征为: 1)侵犯浆膜; 2)直肠周围脂肪累及; 3)累及血管或淋巴管; 4)区域淋巴结转移; 5)疑术后组织有癌残留。

6)晚期病人姑息性化疗:对晚期大肠癌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人,姑息性化疗可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

(2)局部区域化疗:对于大肠癌肝转移,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可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

(3)化疗常用方案:5 -FU+CF 5 - FU+DDP

氟铁龙 4.生物疗法:

(1)左旋咪唑与化疗合用; (2)干扰素与化疗合用。 【 疗效及出院标准 】

疗效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判定。达到治愈及好转病情相对隐定者可以出院。

乳 腺 癌 【 病史采集 】

1.询问与乳癌发生的有关病史,如月经情况、婚育史、哺乳史、既往有无乳腺疾患、有无过多的X线胸透或胸片检查史、有无妇科疾病、有无乳癌家族史。 2.何时发现乳腺肿物,有无疼痛、疼痛与月经期有无关系、生长速度如何。 3.乳头有无溢液或糜烂。 4.腋下有无肿块,何时发现。 5.有无胸痛、咳嗽、骨痛等。 【 物理检查 】

1.视诊:首先检查两侧乳腺外形、大小及位置是否对称,皮肤有无桔皮样改变、水肿、破溃及卫星结节,乳头表皮有无糜烂及脱屑。

2.肿块触诊:触诊必须轻柔,用手指平触,如发现肿物,要明确部位、外形、边界、大小、个数、表面状况、硬度与活动度。

3.乳头检查:乳头是否与肿物粘连或固定,有无溢液。 4.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 诊 断 】

1.乳腺X线摄影:有干板照相和钼靶X线照相两种方法。 2.B超检查。

3.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4.CT:乳癌CT表现与钼靶X线片相似,并可清晰显示腋淋巴结与内乳淋巴结。 5.疑有肺、肝或骨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6.病理学诊断:

(1)脱落细胞学检查:早期管内癌有乳头溢液者,可将液体作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Paget病者可作刮片或印片检查。

(2)针吸细胞学检查:可部分代替冰冻切片检查,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应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操作时应注意避免造成肿瘤的播散。

(3)活组织检查:包括切除及切取活检。除非肿瘤很大,一般均以切除活检为

好。最好能同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果恶性的则作根治性手术。标本应常规作受体测定。如无冰冻切片检查条件,病理证实后,应在不迟于2周内作手术治疗。 【 分 期 】

1.乳腺癌的TNM国际分期(UICC,1989): T:原发肿瘤

Tx:对原发肿瘤不能作出估价。 To:未发现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或无肿块的乳头派杰病。 (注:Paget病有肿块者,则按肿块大小来分期) T1:肿瘤的最大径小于或等于2cm。 T1a:肿瘤的最大径小于或等于0.5cm。

T1b:肿瘤的最大径大于0.5cm,小于或等于1.0cm(0.6~1.0cm)。 T4c:肿瘤的最大径大于1.0cm,小于或等于2.0cm(1.1~2.0cm)。 T2:肿瘤的最大径大于2.0cm,小于或等于5.0cm(2.1~5.0cm)。 T3:肿瘤的最大径>5.0cm,(5.1cm 以上)。 T4:任何体积的肿瘤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

T4a:侵犯胸壁(注: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T4b:乳房皮肤水肿、溃疡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 T4c:上两者同时存在。 T4d:炎性乳腺癌。 N :局部淋巴结

Nx:对局部淋巴结不能作出估计。 N0:同侧腋下未扪及到淋巴结。 N1:同侧腋下能扪到活动的淋巴结。

N2:同侧腋下转移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术后局部淋巴结病理分期

PNx:对局部淋巴结不能作出估计(前已切除或未送病理检查)。 P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PN1:同侧腋下有活动的淋巴结转移。

PN1a:只有微小转移灶,最大径不超过 0.2cm。 PN1b: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0cm。

PN1bi:有1~3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 PN1bii:有4个以上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 PN1biii:转移淋巴结侵犯包膜外,最大径不超过2.0cm。 PN1biv: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0cm。

PN2: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PN3: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 M:远处转移

Mx:对远处转移不能作出估计。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乳腺癌的临床分期:

【 鉴别诊断 】

乳腺癌须与下列疾病鉴别: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恶性淋巴瘤、浆细胞性乳腺炎等,临床上不能鉴别时,须依靠病理诊断才能明确。 【 治疗原则 】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或容易发生血行转移的疾病,治疗强调整体与局部兼顾。对可切除的乳腺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不宜手术的病人则采用化、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1.Ⅰ期:可根据情况作改良根治术或较保守的切除术。一般病人术后不一定需要辅助化、放疗。高危病人(雌激素受体阴性、脉管受侵、癌细胞DNA含量高,S相细胞多及组织学分级级别差)可作术后辅助化疗;乳腺肿瘤位于内象限,术后作内乳区照射。

2.Ⅱ、ⅢA期:作根治性手术,2~4周内作辅助性化疗和放射治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或绝经后病人服三苯氧胺5年。亦可作保留乳房手术,术前化疗和术后根治性放疗,以及术后化疗。

3.Ⅳ期: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配合局部放疗或姑息性局部切除术。 4.手术治疗:

(1)原则:在不影响彻底切除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当设备和技术条件允许时,对早期乳癌可采取保留乳房术式。无论选择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遵循以根治为主,以保留功能为辅的基本原则。

(2)手术方式:根治术:浸润性癌、临床部份Ⅲ期患者。改良根治术:非浸润性癌或临床Ⅰ、Ⅱ期患者。扩大根治术:浸润性癌原发灶在乳腺中央或内侧者。全乳切除术:

1)原位癌及微小癌;

2)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年老体弱或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受上述三种手术; 3)乳癌合并破溃、出血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4)Paget病,腋淋巴结阴性。

5.辅助化疗 (1)适应证:

1)绝经前患者,凡腋淋巴结阳性,无论雌激素受体结果如何,均需化疗; 2)绝经前患者,腋淋巴结阴性,一般不考虑辅助化疗,但高危病人可考虑; 3)绝经后患者,腋淋巴结阳性,ER(-),需化疗;

4)绝经后,腋淋巴结阴性,无论ER水平高低,无需常规化疗,但高危病人可考虑。

(2)注意事项:尽早开始,一般于术后2周内,不宜超过4周,剂量要足够,化疗期限以6个周期为宜。 (3)常用化疗方案:

CMF(CTX、MTX、5 - FU)方案

CAF(CTX、ADR、5 - FU)方案(淋巴结转移>3个者) 6.放射治疗:

(1)术后辅助性放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给予辅助性放疗: 1)病变位于乳房中央区或内象限; 2)腋窝中群或上群淋巴结有转移;

3)腋窝淋巴结转移50%以上或有4个或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4)内乳淋巴结有转移;

5)术前原发灶为T3~T4的高危病人。 (2)早期乳癌区段切除术后的根治性放疗。

(3)针对具体病灶的姑息性放疗:包括局部晚期的原发性乳癌、术后胸壁及淋巴引流区的复发病灶和远隔转移的局部病灶。 7.内分泌治疗: (1)适应证:

1)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停经后ER(+)者首选,停经前ER(+)者,可考虑与化疗序贯应用或与放疗并用;

2)凡不宜手术原发Ⅳ期乳癌或转移性乳癌,ER(+)者,可单独用内分泌

治疗或内分治疗与化疗、放疗并用。 (2)方法:

1)内分泌取消性治疗:包括卵巢切除术多已放弃。

2)内分泌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二线药物为兰他隆(Loentaron)(未绝经或未卵巢去势者禁用),三线药物为甲孕酮(Pororera MPA)或甲地孕酮(megace MA)。 (3)注意事项:

1)作为根治术后辅助性内分泌治疗,TAM应连续服用5年为好。 2)内分泌药物不宜联合应用,应1、2、3线药物序贯应用; 3)服药期间每半年做子宫、卵巢、肝脏等部位超声检查。 8.转移性乳腺癌治疗: 根据病情可采用:

(1)联合化疗,一线方案CMF,CAF,

二线方案PE(DDP、VP-16),PN(DDP、NVB), 三线方案TA(TAX、ADR); (2)内分泌治疗和局部放疗等。 【 疗效及出院标准 】

疗效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判定,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