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级财务会计练习 2

2022-05-10 来源:华拓网


高级财务会计练习

一、甲公司以一台设备换入乙公司的4辆汽车。换出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30万元,已提折旧50万元,公允价值70万元;换入汽车的账面原值为100万元,已提折旧15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在交换中甲公司补付乙公司货币资金1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并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 要求:对甲、乙公司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答:1、甲公司(支付补价方)账务处理如下:

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补价所占比重=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10/80=12.5%<25%,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1)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

累计折旧 5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30 (2)换入资产

借:固定资产——汽车 80(公允价值)

营业外支出 10(80-7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

银行存款(补价) 10

2、乙公司(收到补价方)账务处理如下:

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补价所占比重=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10/80=12.5%<25%,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1)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

累计折旧 15 贷:固定资产——汽车 100 (2)换入资产

借:固定资产——设备 70(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补价) 10

营业外支出 5(85-8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

二、乙公司2010年度的财务报告于2011年4月30日批准对外报出。有关资料如下: (1)2010年12月1日,乙公司收到法院通知,甲公司状告乙公司侵犯其专利权。甲公司认为,乙公司未经其同意,在其试销的新产品中采用了甲公司的专利技术,甲公司要求乙公司停止该项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赔偿损失2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根据有关分析、测试情况及法律顾问的意见,认为新产品很可能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乙公司估计很可能败诉;如败诉,赔偿金额估计在150~225万元之间,并需要支付诉讼费用3万元(假定此事项中败诉一方承担诉讼费用)。此外乙公司通过测试情况认为该新产品的主要技术部分是委托丙公司开发的,经与丙公司反复协商,乙公司基本确定可以从丙公司获得赔偿75万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诉讼尚处在审理当中。

(2)2011年2月15日,法院判决乙公司向甲公司赔偿172.50万元,并负担诉讼费用3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再上诉。

(3)2011年2月16日,乙公司支付对甲公司的赔偿款和法院诉讼费用。 (4)2011年3月17日,乙公司从丙公司获得赔偿75万元。

要求:(1)根据资料判断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是否应确认资产,是否应对或有事项进行披露,若需披露,简要介绍应披露的内容。 (2)根据资料判断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是否应确认资产和负债,是否应对或有事项进行披露,若需披露,简要介绍应披露的内容。 (3)编制乙公司所有业务涉及到的会计分录。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答(1)2010年12月31日,如无特殊情况,甲公司很可能在诉讼中获胜,属于或有资产,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因而不予确认。因为或有资产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应披露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

(2)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应确认资产和负债。因为承担赔偿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乙公司估计很可能败诉,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其金额能可靠计量,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需要予以确认预计负债。

乙公司预期从第三方获得的赔偿属于基本确定能够收到,因此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 乙公司应披露预计负债种类、形成原因以及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 (3)乙公司会计分录: 2010年12月31日:

借:营业外支出—-赔偿支出 187.5〔(150+225)÷2〕 管理费用—-诉讼费用 3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90.5 同时,

借:其他应收款 75 贷:营业外支出 75 2011年2月15日:

借: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90.5 贷:其他应付款—-甲公司 172.50 其他应付款—-法院 3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 贷:盈余公积 1.5 2011年2月16日:

借:其他应付款—-甲公司 172.50 其他应付款—-法院 3

贷:银行存款 175.50 2011年3月17日:

借:银行存款 75 贷:其他应收款 75

三、大华有限责任公司的外币交易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并按月计算汇兑损益。2010年11月31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5元人民币。有关外币账户期末余额如下:

项目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长期借款 外币账户金额(美元)(万汇率 元) 500 20 10 80 6.5 6.5 6.5 6.5 记账本位币金额(人民币)(万元) 3 250 130 65 520 大华公司12月份发生如下外币业务(假设不考虑有关税费): (1)12月1日,大华公司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购入甲公司的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当日的汇率为1美元=6.46元人民币,款项已用美元支付。

(2)12月10日,大华公司对外销售一批商品,售价为3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6元人民币,款项尚未收到。

(3)12月16日,收到国外的投资500万美元,合同约定的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款项已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53元人民币。

(4)12月20日,大华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该批原材料的价款为50万美元,款项尚未支付,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56元人民币。

(5)12月23日,大华公司收到上月应收货款20万美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55元人民币。

(6)12月31日,计提长期借款利息为5万美元,利息尚未支付,该项长期借款是在2010年1月1日借入的,用于建造固定资产,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项固定资产在2010年1月1日已开始建造,2010年末尚未完工。

(7)12月31日,当月购入的甲公司的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4.6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6.56元人民币。 要求:(1)编制上述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

(2)计算期末汇兑损益并做出相关的账务处理。(假定不考虑税费的影响) 答:1)编制上述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3230 (5x100x6.46)

贷:银行存款——美元 3230

②借:应收账款——美元 198(30x6.6) 贷:主营业务收入 198

③借:银行存款——美元 3 265(500×6.53) 贷:实收资本 3 265 ④借:原材料 328

贷:应付账款——美元 328(50×6.56) ⑤借:银行存款——美元 131(20×6.55) 贷:应收账款——美元 131(20×6.55) 或者:借:银行存款——美元 131

贷:应收账款——美元 130(20×6.5) 财务费用 1 ⑥借:在建工程 32.8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32.8(5×6.56)

⑦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100×4.6×6.56-100×5×6.46=-212.4(万元

人民币)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12.4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12.4 (2)计算期末汇兑损益: 应收账款的期末汇兑损益

=(20+30-20)×6.56-(20×6.5+30×6.6-20×6.5) =-1.2(万元人民币) 银行存款的期末汇兑损益

=(500-500+500+20)×6.56-(500×6.5-500×6.46+500×6.53+20×6.55) =-4.8(万元人民币) 应付账款的期末汇兑损失

=(10+50)×6.56-(10×6.5+50×6.56) =0.6(万元人民币) 长期借款的期末汇兑损失

=85×6.56-(80×6.5+5×6.56)=4.8(万元人民币)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4.8 贷:长期借款——美元 4.8 借:财务费用 6.6 贷:应付账款——美元 0.6 银行存款——美元 4.8 应收账款——美元 1.2

四、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1年3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资产交换,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专利权同乙公司的原材料、固定资产(厂房)进行交换,甲公司持有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15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已累计摊销的金额1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260万元;乙公司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为350万元,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50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30万元,同时,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银行存款4万元(其中包括收取补价30万元,支付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差额34万元),假定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入原材料、固定资产仍作为原材料和固定资产核算,乙公司换入的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专利权均作为库存商品、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 要求:(1)计算甲、乙公司换入资产的总成本;

(2)计算甲、乙公司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3)编制甲、乙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1)计算双方换入资产的总成本:

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总成本=610-30=580(万元) 乙公司换入资产的总成本=580+30=610(万元) (2)计算双方换入的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甲公司的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的固定资产应分配的价值=230/580×580=230(万元) 换入的原材料应分配的价值=350/580×580=350(万元)

乙公司的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的库存商品应分配的价值=150/610×610=150(万元)

换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分配的价值=200/610×610=200(万元) 换入的无形资产应分配的价值=260/610×610=260(万元) (3)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350

固定资产 2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9.5 累计摊销 1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0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2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交易性金融资产 180 投资收益 20 无形资产 400 银行存款 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10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 累计折旧 200

贷:固定资产 500 借:库存商品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 交易性金融资产 200 无形资产 260 银行存款 4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70 贷:其他业务收入 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9.5 固定资产清理 3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350 贷:原材料 350

五、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8月甲公司因一项交易应收乙公司账款1030万元,截至12月1日乙公司仍无力偿还,甲公司已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12月20日双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并且于年末执行完毕,协议内容如下: (1)乙公司偿还现金30万元;

(2)现金偿还以后剩余债务以产品和股权投资偿还一部分,该产品公允价值210万元,成本300万元,乙公司已经计提1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取得该产品作为库存商品核算; (3)该股权投资系乙公司购买某企业股票,债务重组时确认其公允价值为516万元,乙公司初始投资成本为300万元,乙公司已经确认了15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转让该投资手续费用由甲乙双方各支付2万元,甲公司取得后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推迟一年偿还200万元债务,若乙公司经营较好,对这部分一年以后还的债务加收5%的利息(不必考虑折现); (5)剩余债务的豁免。 要求:(1)计算乙公司重组后预计负债金额;

(2)计算双方重组利得和损失,计算乙公司处置资产收益; (3)分别写出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 答(1)乙公司重组后预计负债

=210×5%=10.5(万元) (2)甲公司债务重组损失

=1030-30-200×117%-516-200-20 =30(万元)

乙公司债务重组利得

=1030-30-200×117%-516-200-10.5 =39.5(万元) 乙公司资产处置损益 =[200-(300-100)]+[516-(300+150+2)] =64(万元) 3)会计分录 甲公司:(万元)

借:银行存款 30 坏账准备 20 库存商品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18(516+2) 应收账款 2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30 贷:应收账款 1030 银行存款 2 乙公司:(万元)

借:应付账款 1029.5 贷:银行存款 30 主营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交易性金融资产 450 应付账款 200 预计负债 10 投资收益 64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39.5 银行存款 2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 存货跌价准备 100 贷:库存商品 3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贷:投资收益 150

六、A企业和B企业均为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A企业于2010年6月30日向B企业出售产品一批,产品销售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B企业于同年6月30日开出期限为6个月面值为234万元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抵偿该产品价款。在该票据到期日,B企业未按期兑付该票据,A企业将该应收票据按其到期值转入应收账款。至2011年12月31日,A企业对该应收账款提取的坏账准备为1万元。B企业由于财务困难,短期内资金紧张,于2011年12月31日经与A企业协商,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如下:

(1)B企业以产品一批偿还部分债务。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4万元,公允价值为6万元,应交增值税额为1.02万元。B企业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A企业将该产品作为商品验收入库。 (2)A企业同意减免B企业所负全部债务扣除实物抵债后剩余债务的40%债务,其余债务的偿还期延至2012年12月31日。 要求:(1)计算债务重组时B企业债务重组利得,编制B企业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A企业债务重组损失,编制A公司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1)B公司

计算债务重组利得:

应付账款账面余额 234万元

减:所转让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 7.02万元 重组后债务公允价值 136.19万元 债务重组利得 90.79万元 B企业应编制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 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36.19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90.79 借:主营业务成本 4 贷:库存商品 4 (2)A公司

计算债务重组损失: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234万元

减:受让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7.02万元[6×(1+17%)] 重组后债权公允价值136.19万元[(234—7.02)×60%] 坏账准备 1万元

债务重组损失89.79 万元 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6

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36.1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 坏账准备 1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89.79 贷:应收账款 234

七、M公司2005年以9 000 000元的价格从股票市场购入以交易为目的A股票(假设不考虑购入股票发生的交易费用),2005年末A股票的市价为10 200 000元。2006年以2 200 000元的价格从股票市场购入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B(假设不考虑购入股票发生的交易费用)。2006年末A股票的市价仍为10 200 000元,而B股票的市价为2 600 000元。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购入股票进行计量。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从2007年起对其以交易为目的购入的股票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

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发行股票份额为9 000万股,未发行任何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要求:1、编制对2005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

2、编制对2006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 3、对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 答案:

1、对2005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 ①对2005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2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300 000 ②调整利润分配:

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共计提取盈余公积900 000×15%=135 000(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5 000 贷:盈余公积 135 000 2、对2006年有关事项的调整分录: ①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000 ②调整利润分配:

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共计提取盈余公积300 000×15%=45 000(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 000 贷:盈余公积 45 000 3、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

M公司在列报2007年财务报表时,应调整2007年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年初余额、利润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有关项目的上年金额和本年金额也应进行调整。 ①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年初余额1 600 000元;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余额400 000元;调增“盈余公积”年初余额180 000元;调增“未分配利润”年初余额1 020 000元。 ②利润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金额400 000元;调增“所得税费用”上年金额100 000元;调增“净利润”上年金额300 000元;调增“基本每股收益”上年金额0.0066元。 ③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135 000元,“未分配利润”上年金额765 000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上年金额900 000元。

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本年金额45 000元,“未分配利润”本年金额255 000元,“所有者权益合计”本年金额300 000元。

八、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0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39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169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涉及所得税会计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09年12月15日,甲公司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支付购买价款、运输费、安装费等共计2 400万元。12月26日,该设备经安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预计该设备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20年。假定甲公司该设备预计净残值和采用的折旧方法符合税法规定。 (2)2010年10月10日,甲公司由于为乙公司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乙公司未如期偿还借款,而被银行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担保责任。12月31日,该诉讼尚未审结。甲公司预计履行该担保责任很可能支出的金额为2 2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发生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3)2010年9月12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某股票;支付价款500万元(假定不考虑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12月31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 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出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了处理。

②甲公司预计在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1、计算甲公司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2分析甲公司上述事项(1)-(3)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计算甲公司2010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3、编制甲公司2010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1)应纳税所得额

=6 000+120-500+2 200 =7820(万元)

应交所得税=7820×25%=1955(万元) (2)“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20*25%=3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0-39=-9(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500*25%=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25-169=-44(万元) 所得税费用=1955+9-44=1920(万元) (3)借:所得税费用 192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4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955

递延所得税资产 9

九、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第四季度,甲公司发生的与所得税核算相关的事项及其处理结果如下:

要求: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事项(1)-(4)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1)甲公司于2008年12月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值6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会计的规定相同。2010年末由于技术进步,该设备出现了减值的迹象,经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甲公司在2010年末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60×25%)。 (2)甲公司2010年10月10日开始一项新产品研发工作,第四季度发生研发支出3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发生的支出为100万元,该研究工作年末尚未完成,甲公司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税法规定,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中费用化部分可以按150%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部分在摊销时可以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3)甲公司将业务宣传活动外包给其他单位,当年发生业务宣传费4 800万元,至年末已全额支付。甲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0 0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税前扣除。甲公司针对超过部分进行了纳税调整,未做其他处理。

(4)甲公司2010年12月接到物价管理部门的处罚通知,因违反价格管理规定,要求支付罚款100万元。甲公司已记入营业外支出100万元,同时确认了其他应付款100万元,至2010年末该罚款尚未支付。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罚款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根据甲公司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事项1处理正确。

理由: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20万元(600-600÷10×2-60),资产的计税基础为480万元(600-600÷10×2),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元。依据递延所得税的计量规定,甲公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甲公司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是正确的。 (2)事项2处理正确。

理由:对于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开发支出(如“三新”技术开发),在形成无形资产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成本为研究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而因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则其计税基础应在会计入账价值的基础上加计50%,因而会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3)

(4)事项4处理不正确。

理由: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因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的罚款不允许税前扣除,与该项负债相关的支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其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元-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0=100万元。因此,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相等,不形成暂时性差异,所以甲公司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正确的处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补充(5)2010年10月2日,甲公司从证券市场购入股票3 000万元,占发行股票

方有表决权资本的2%,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3 2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200×25%),同时记入了当期损益。

事项5处理不正确。

理由: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 200万元,计税基础为3 000万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依据递延所得税的计量规定,甲公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50(万元),同时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甲公司同时记入当期损益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处理是:甲公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25%=50(万元),同时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1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合同规定,商品的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包括安装费用);甲公司负责商品的安装工作,且安装工作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12月5日,甲公司发出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商品销售价格为500万元,增值税额为85万元,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为350万元。至12月31日,甲公司的安装工作尚未完成,按税法规定,当年应确认应税收入。甲公司确认发出商品350万元,未进行所得税的处理。 事项6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事项会计处理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确认收入、结转成本,不纳税。按照税法规定要纳税,会计处理和税法上处理不一致,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正确的处理:预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0万元,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00×25%=125(万元)。发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350万元,而计税基础为0万元,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50×25%=87.5(万元)。或者直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7.5万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