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附分析

2021-02-21 来源:华拓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166・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附分析 赵梅芳 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关键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9-0166-01 患者,女,43岁,孕2产1,住院号:2009130,因发 现盆腔包块一月,下腹隐痛半月于2009年12月07日人院。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经量正常,2009年11月当地B超发现 盆腔包块,经抗炎治疗二周后复查B超:盆腔包块未见缩 小,要求手术治疗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平坦, 较软,下腹部轻度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通 畅,宫颈轻炎,子宫前位,宫体增大如孕2月大小,质地 中等,活动可,于子宫右后方可触及直径80mm 70mm的 包块,质软,活动差,边界欠清晰,与子宫不能分离,有 压痛,双侧附件稍厚。B超提示:于子宫右后方扫及83mm 61mm 72mm低回声,界尚清,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匀。 于12月08日在持硬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增大 如孕2月大小,质软,于子宫右侧及子宫直肠窝内可见分 叶状质软似髓质样肿块,约500克,极易破碎,其基底部 位于子宫峡部右侧壁偏后,蒂约直径2cm,深及子宫肌层 1/2,未达子宫内膜,其边界清晰,两侧卵巢、输卵管充血 水肿略大于正常,腹腔内淡红色积液约200ml,探查大网 膜、肠系膜、腹主动脉旁及髂血管旁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和明显的转移结节。组织快速冰冻切片报告:未见明显典 型核分裂相细胞,但核深染,不能除外恶性肿瘤,故给予 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剖示组织:见肿瘤组织来源于子宫 峡部右后侧壁,未见明显浸润,肿瘤底部组织软,全部组 织送病检。术后病理报告示(病理号:2009215):子宫内 膜间质肉瘤。术后辅以化疗、放疗。 1讨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妇科肿瘤,属于 子宫肉瘤的一肿,发病率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0、2%…。 术前诊断相当困难,常于术时或术后病理检查得以确诊。 本例患者以往每年二次的妇女病普查均未发现子宫肌瘤, 平时月经量、经期、周期均与以往无明显改变,唯近半月 来下腹隐痛而就诊。经多家医院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 予抗炎治疗二周,腹痛症状未好转、体征和“B”超检查 未改善而来院就诊。经综合分析后决定手术探查,术后才 得以明确诊断。故对于不典型的“盆腔炎性包块”一般的 抗炎治疗过程中应慎之又慎,以免延误重症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 2分析 2.1 发病情况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 女,本例为43岁,年龄偏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常见症 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迅速增大的腹块、腹痛等,本例平 时月经规律,但有盆腔包块迅速生长及下腹痛病史。 2.2早期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症状与一般妇科肿 瘤相似,缺乏特异症状,不易早期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 组织学诊断。诊断性分段刮宫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 瘤的常用方法,但单靠诊断性刮宫容易遗漏诊断,因早期 肉瘤组织尚未累及子宫内膜。虽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子 宫肌瘤变性很难鉴别,但对于子宫迅速增大,特别是绝经 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应考虑本病。因此术中仔细观察 大体标本,逐一检查肿瘤,如发现肿瘤外观或浸润性质与 一般子宫肌瘤不同,宜作冰冻切片,以明确诊断,决定手 术范围,避免二次手术。 2.3病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纯型、同源的间质肉 瘤,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切面呈灰黄色、鱼肉状, 常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到胞浆少,形似内膜间质的异型 梭形细胞,一般在每1O个高倍视野中有5个以上核分裂相 者,即可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2.4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 法,术后应配以盆腔放疗或化疗,或放疗与化疗相结合, 以提高疗效。手术范围:I期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宫颈肉瘤、子宫肉瘤II期、癌肉瘤应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本 例采用手术,辅以化疗、放疗。 2.5预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易复发和广泛转移的特 点,预后差,预后和肿瘤范围、能否手术切除以及病理类 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参考文献 [1]Koss LG,spri ̄o RH,Brunschwig A.Endometrial Stromal S81 ̄om8.Surg Gr- necol obstee,1985,l21:531 (收稿日期:201O.o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