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总需求,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基本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也称松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进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总需求增加的方法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而实行的扩张经济的政策。因此,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样,扩张性货币政策也是通常在GDP出现负缺口,失业增加的时候被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也称紧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进而减少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的方法来达到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水平的目的而实行的紧缩经济的政策。因此,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样,紧缩性货币政策通常也是在GDP出现正缺口,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被采用。
货币政策有三个重要政策工具: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是再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业务。上述三个货币政策工具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通常被称为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其中,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有效、最常用的货币政策手段,被称为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也就是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比率将存款的一部分放入人民银行指定的帐户中,剩余的存款才能发放贷款。例如,某个银行如果吸收了100万元存
款,它要按照7.5%的比率将7.5万元存在中央银行,那么,它最多只能向客户贷款92.5万元(100-100×7.5%),这个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人民银行就是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并调控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的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来调节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也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条件主动购买商业银行手中未到期的票据,增加其资金。如果再贴现的利息提高,就相当于再贴现的成本提高,也就相当于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相应的收缩资金,反之,如果再贴现成本下降,就是成为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过程。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来投放和回收资金,如果市场上的钱多了,央行就卖出国债等有价证券,回收资金;如果市场上的钱少了,央行就买回国债等有价证券,投放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有较强的主动性,因此,这成为目前央行吞吐货币的主要渠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