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钐鬻2011年2月总第1 8期 D iiii doi:1039696 issn.1674—151x.2011.02 066 探析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文化 陈林,王国凡,王 波,薛二剑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徽 州民间尚武之俗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徽州戏曲歌舞、岁时节日等民俗活动,也有着丰富 的传统体育文化内容,而这些民俗多以体育文化交流的形式实现了民众之间的思想沟通与和谐相处以及自身文化的 更新与发展,并在文化的现代化变迁中传承与发展着。 关键词:传统体育;徽州;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1)02—128—03 2O世纪8O年代,徽学作为一门新兴 徽州诸多社会民俗中较为突出的一种” , 如,在徽戏、目连戏、傩戏等戏曲中的舞 学科蔚然兴起。目前徽学研究进展迅速, 如民国《歙县志》载:“尚武之风,显于 蹈、武艺动作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活 成果丰硕。作者拟以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 梁陈;右文之习,振于唐宋。 说明徽 动。因此,徽州戏曲在其诞生那天起就包 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徽州民间武术、戏 州尚武的习俗形成以来已久,同时也说明 涵了传统体育运动的特征,拥有丰富的传 曲歌舞和岁时节日等民俗活动方面,以及 白唐宋以来武风渐弱、文风昌盛。事实 统体育文化内涵。 徽州民俗中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与现代变 上,徽州民俗中的尚武风俗一直沿续到晚 徽州民俗中的舞蹈主要以身体运动 迁方面,对流传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文 清、民国时期,受文风盛行思想的影响总 为主,有些项目对演员的力量、耐力、技 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深化和拓展 体而言较小,民众在习文之外还间以习 巧与胆识要求极高,如每年正月十五元宵 徽学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 武,尤其在徽州有些村子清以前还尚无儒 节这天,歙县叶村表演叠罗汉舞蹈游戏, 体育文化。 士,多以侠自奋,如程胤兆在《(少林棍 演员如果没有扎实的体育基础是很难胜任 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主要指由徽 法阐宗)跋》指出:“吾族自晋、粱、唐、 的。它由24人组成,表演时分别作出不 州民众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并积 宋以来,理学文章之外,间以武功显。即 同的造型,如“仙人桥’’‘‘金鸡独立”和 淀而形成的,依附于岁时节日、戏曲歌舞 有未显,而不乏其人……”另外,在明清 和游艺杂耍等民俗文化中传承与流变,并 时期,徽州地域还出现过许多武功典籍, “六柱牌坊”等难度动作,多达6O余种, 为民众所享有的稳定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 如具有代表性的《少林棍法禅宗》《长枪 其中叠六柱牌坊时,罗汉与罗汉手拉手, 形态。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机 法选》《峨嵋枪法》以及武术大师程宗猷、 上层罗汉坐于下层罗汉的肩膀上,一层、 组成部分。 陈真如、许国等,这与徽州自古以来的习 二层……直至六层,每叠好一层,便在舞 武尚武之风也是密不可分的。 诸多例子 台上旋转一周,最上一层以体轻年少的一 1 徽州尚武之俗历史悠久 皆说明,在徽州这个封闭的山区,尚武之 位小罗汉叠成,屹立顶峰,向观众合掌祝 俗历史悠久。 福吉祥如意,表达了众多罗汉对村民的救 武术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 火之恩的感激之情。 叠罗汉的动作由易 化。徽州民俗自古以来就有尚武的风俗。 2戏曲歌舞民俗中蕴含的传 到难,形神兼备,险象环生,惊险优美, 徽州武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属于徽州 统体育文化 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它体现出了力量、技 民俗传统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州 巧、耐力与胆识等体育特征。在徽州民 古属山越文化圈,歙县等地向有“山越古 徽州地域,存在着大量流传至今的 间,像叠罗汉这样既具有体育特征又具有 邑”之称。历史上的山越人具有崇尚武 戏曲歌舞活动。徽州戏曲多起源于祭祀 文化意义的舞蹈还有很多,如傩舞、舞龙、 风,性刚好斗的传统。《越绝书》载:“锐 性活动中的各种娱神活动以及各种歌舞演 跳五帝、跳钟馗、麒麟舞、扑蝶舞等。可 兵任死,越之常性也。”据史料记载,秦 出等,如祭祀土地神的春祈秋报、祭祀祖 以说,徽州舞蹈具有鲜明的体育活动特征, 汉时期,山越人身材短小,袒胸露臂,尚 先的祭祖仪式等。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 极具地域特色,是饱含传统体育成分的徽 武好战。这~重武尚武的民俗,后来成为 育成分深深融于这些戏曲歌舞之中,例 州民俗。 投稿日期:2010—11—11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07--08D102)。 作者简介:陈林(1982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实践。 iiii 钐 在徽州民俗中,戏曲歌舞的表演非常 频繁,几乎每个月都有戏,“徽俗最喜搭 台观戏” 。而且,常常表演的场面都非 2011年2月总第1 8期 j 钐 i 129 4其他民俗活动中显现的传 统体育文化 徽州地域,除了武术、戏曲歌舞、岁 的机会,促进了彼此之间思想的沟通,从 而达到了人际问关系的和睦相处,使具有 不同背景的思想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补 充,进而合一。 常盛大,如迎春赛会习俗,万历二十八年 (公元1600年)徽9、FI府举行盛况空前的迎 时节日民俗外,还有很多其他民俗活动,此外,徽州地域宗族制度严密,等 春赛会,三十六座戏台,一百多个戏班聚 也包含有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徽 级森严,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原因给各 天下名优献艺 ,足以见证当时民俗中传 州,庙会活动非常普遍,有庙会活动便要 种文化的交流带来了障碍。但是,体育因 统体育文化的繁荣了。 搭台唱戏,如休宁每年的五月初一的“五 其自身的特色是一种最容易沟通人们的思 猖庙会”、万安镇农历正月十六日的“水 想,促进文化交流的社会文化形式,它可 3岁时节日习俗中表现的传 统体育文化 龙庙会”,都必唱《目连救母》,其中的武 以穿越社会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宗教信 术、杂技、舞蹈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内容 仰等差异的障碍。因此,徽州民俗中的传 徽州的岁时节目文化历史沉淀深厚。 在民众的精神文化领域里,徽州民俗中另 外最为突出的就算岁时节日习俗了。这些 习俗主要包括小年、春节、j-元节、元宵 节、清明节等,它们大多与祭祀、庆贺、 娱乐、农林生产等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每 逢这些节日,便有大量的含有体育成分的 民俗活动表演,如武术、戏曲歌舞、游 艺杂耍等。“儿童谁不喜端午,要带花花 好包肚。雄黄涂脸跳钟馗,髻扎红绳摇玺 虎。 就是对徽州岁时节日习俗中的传 统体育活动的一个真实写照。因此,岁时 节日民俗也是徽州民俗中传统体育表现的 重要形式之一。以绩溪县的元宵节为例, 从正月十五到十八日,各地祭祀十地神, “张纸灯,或演剧,或扮童戏,驰火马, 舞青狮,游烛龙,遍巡衢巷,名日‘闹元 宵’……”。 查阅有关徽州文献资料发现, 类些的活动非常流行,一年中几乎每个月 都有。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历史上经历过多 次移民大潮,民俗丰要来自吴、越、闽、 粤多源 ,直接结果就是古中原文化与土 著山越文化的冲击与碰撞、渗透与融合, 再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既具有全国 普遍性,又有徽州地域特色的岁时节日文 化,如元宵节、中秋节等。因此,就不难 看出徽州民俗中含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历史 之悠久、内涵之丰富了,而且这种文化也 从侧面进一步地反映了徽州民间民俗活动 内容频繁,民众交往频繁。 不过,岁时节日因所具有的文化内 涵不同,而所表演的活动内容也不一样, 如元宵节主要表演欢快的戏曲舞蹈,而像 清明节、中元节等祭祀类节日则多表演傩 舞之类祭鬼舞蹈,在这里并不是所有的项 目都可以在任一节目里表演。如歙县洪琴 村的“舞香龙”,只限于中秋之夜。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看,徽州民俗中的文化对徽 州传统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更是深受观众的喜爱。此外,徽俗“重社 祭,里团结为会,社之日,击鼓迎神,祭 而舞以乐之。” 。如花朝日会社活动,“东 南乡十八社,按年轮祀汪越国公(华)。 张灯演剧……” 。在徽州类似的民俗活动 举不胜举,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 不同俗。”但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整个 活动期间,戏曲歌舞表演络绎不绝,而在 戏曲歌舞表演中的体育成分总是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在徽州,可以说传统体育活动 已通过多种形式深深地融入了徽州人的平 常生活,成为了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又从具有多重综合意义的文化 活动中显露出来,鲜明地显现了传统体育 文化特色。 5徽州民俗中传统体育文化 的交流 “徽州的山是闭锁的,徽州的水却是 开放的。闭锁的山容纳着乱世避难的人民, 开放的水又载着山地难以容纳的治世求生 计做生意的人民走向平原,走向市镇。” ” 从唐力行先生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徽州 社会是一个内外双向流动的移民社会。历 史上中原战乱频繁、中原官僚士绅、世 家大族和普通平民等大=晕=的民众为躲避战 乱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而陆续迁入理想中的 “世乱则洞壑,溪山之险,亦足以自保, 水旱、兵戈所不能害”” 的徽州之地。随 着移民的陆续增多,本来就人多地少的矛 盾更加突出,迫于生计许多人不得不外出 谋生。这种大量的人口内外流动,改变了 徽州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促 进了包括传统体育在内的各种文化的交流 融合,从而使徽州社会呈现出流动性、交 融性,互补性等特征。这种特征充分地体 现在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对文化交 流的结果上。 一方面,体现在徽州民间民众通过参 加或观看传统体育活动,增加了相互交流 统体育活动对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通、文 化交流以及和谐相处等,起到了其他文化 所不能替代的桥梁作用。 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徽州民俗中传统 体育文化在交流、融合与互补的过程中实 现了自身的更新与发展。以明清时期独占 商业鳌头的徽商为例,徽商为徽州民俗中 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 途径,同时徽州民俗中饱含传统体育文化 的戏曲歌舞也为徽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等活动提供了交流服务平台。徽商足迹遍 及天下,时常往返于大、小徽JJl}I之间 , 沿江区域向有“无徽不成镇”之谚” 。 这种大、小徽州之间的互动,内、外双向 流动的社会,为文化的交流与创造提供有 利的条件。随着徽商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 的增大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 流的需要,徽商通常蓄养戏班 ,而徽州 戏班中演员的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武技高 超,身手敏捷[13]o其中,徽戏是戏班表演 的主要戏种之一,其剧目内容丰富、形式 多样,表演特点之一是武艺突出,动作性 强,惊险刺激,富有生活性,并集艺术、 美学于一体的特点在徽州广泛流传,深受 民众的喜爱。 6徽州民俗中传统体育文化 的现代变迁 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 而是各种文化综合体中不可分离的一份 子。因而其依存的环境的变迁也必然导致 其文化本体的变迁 ,从而产生新的传统 体育文化事象。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下, 在改革大潮的影响下,在科技信息化、生 活节奏快速化等时代因素推动下,徽州民 俗中的传统体育文化正在从传承的文化内 涵、传承方式,由娱神、娱人到娱已,以 及祭祀性、庆祝性转向娱乐性、竞争性等 方面发生巨大的变革,在与现代化的不断 碰撞中推陈出新,丰富与发展。以傩舞为 130 彩蠢 2011年2月总第18期 Sport ̄—— 例,它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 州岁时节日等民俗活动中多有显现。而且, 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早在明代 徽州民俗中传统体育文化也在不断交流, 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徽州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5l(明)傅岩.歙纪[M】.卷八:纪条示. 以及随着现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在文 【6】安徽省徽学学会.众耕集——安徽省徽 学学会理事论文选粹[M].合肥:安徽人民 出版社,2008:20. 傩舞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 化现代化变迁的过程中,各文化体系共同 时,不说不唱,全是舞蹈,动作非常古朴、 繁荣、共同进步的同时,保持徽州民俗中 粗犷、夸张、简练。但是,由于受到明未 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使其优秀的文化成 [7】(清)刘汝骥.陶甓公牍[M】.卷一二: 盛行的目连戏的影响,有的节目逐渐发展 分得以继承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 法制科・绩溪县风俗之习惯・岁时. 为戏曲形式,除用锣鼓伴奏,还增加了弦 现状是徽州文化的某些亚文化已经被逐渐 [8]叶显恩.徽州文化全书总序~徽州文化 淡化。一些传统的节日正在被淡忘,融合 的定位及其发展大势【J].黄山学院学报, 在民俗文化中的一些传统体育活动随着时 2005(2). 成了健身娱乐性的节目。2005年6月还 参加了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中外傩 间的流逝也在逐渐流失。因此,挖掘、整 [9】民国.婺源县志[M】.卷四.疆域志七・ 乐和高腔曲调,别具特色,发展到后来, 艺术展演,荣获金奖和优秀表演奖。随着 理、继承、发展徽州民俗中的优秀传统体 风俗. 育文化迫在眉睫。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变迁、艺人的创作, [10】(清)刘汝骥.陶甓公牍【M】.卷一二: 徽州傩舞己由那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带 有迷信色彩的舞蹈发展为一种具有健身、 参考文献: [1】卞利.徽州民俗[M】.合肥:安徽人民出 版社,2005:4-9,195,300. 法制科・绩溪县风俗之习惯. f¨】唐力行.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社会经济研 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81. 【12]王井洲,王国凡.明清徽商与武术【J】.中 华武术,2009(6):70—71. 娱乐等功效的综合艺术性的现代舞蹈戏, 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 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注目。 [2】民国.歙县志[M】.卷一:舆地志- 风俗. 【3]卢玉,王国凡.明清时期徽州武术发展 特点辨析——兼论徽州武术与徽商的关系 [13】道光徽州府志(卷三)[M】.合营建志・学 校. 7结论 I141田祖国,白晋湘,钟海平.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现代化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 徽州民俗中的传统体育文化成分较 [J】.体育与科学,2010,31(3):73—75. 多,如徽州武术以及在徽州戏曲歌舞、徽 [4】歙县文化局编纂委员会.歙县民间艺术 化导刊,2003,10(4):11-13. (上接第112页) 3.2.4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主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课程资源的 标不仅仅在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运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和发展高 开发、课程目标的建立、课程设置的改革 动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养成科学的运动 校体育的基本前提。首先,要提高体育教 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出发,树立现代高校体 习惯和掌握健康的锻炼方法,促进学生综 师的质量,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教学科 育教育的正确观念,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 合体育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调 研水平,把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不 蓬勃发展。 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终身体育和 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 健康体育的观念得以贯彻和落实。 学历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同时, 参考文献: [1]李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 3.2.3课程设置的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 体育教师要善于吸收和运用最新科研成 内容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运 果,并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补充与完善, 动习惯的养成。可以将实用体育、时尚体 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创造出最 【I】.体育科技,2006,27(3):77..山 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不仅有助于 佳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增加高校体育教 【2】杨占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的 师的数量,减少其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有助 也便于促进小班教学的开展,以适应个性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84. [3】李润梅,杨占明,王福杰,等.对体育 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促进 化教学的要求。最后,还要提高体育教师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吉林 社会体育的发展。同时,高校体育课程的 的地位和待遇,妥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体育学院学报,2009(1):87.结构也应相应改革,增加体育课在高校课 和社会认可,使其安心于体育教学、热心 f41罗西昌,杨宏伟.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 时中的比重,增大体育课在高校教学中的 于体育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 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 跨度,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实现高 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合理衔接;调整体育 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提高选修课的比 例,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促 进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广泛参与,掌握相应 针对高校传统体育教育的不足,顺应 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术,以满足今后参加 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身心健康发 学院学报,2008(5):83. f 51李卫平,任报国,李金华.当前我国高 等体育教育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89. 4结论 [6]徐传银.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性改革的 思路与对策f I 1.安徽体育科技,2003,24 (3):74. 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的需要。 展为前提、终身体育为目标、健康体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