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知识网络 定 义 特 征 表示法 分 类 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列举法{1,2,3,„}、描述法{x|P} 有限集、无限集 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空集φ 集合 数 集 关 系 运 算 “或”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如2M或3N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 ,,,,,CuA\" 交集 A∩B={x|x∈A且x∈B}; 并集 A∪B={x|x∈A或x∈B}; 补集 CUA={x|xA且x∈U},U为全集 注意:① 区别∈与、与、a与{a}、φ与{φ}、{(1,2)}与{1,2}; ② AB时,A有两种情况:A=φ与A≠φ4. ③ 对于任意集合A,B,则 CUACUBCU(AB);CUACUBCU(AB); ④ 若集合
性 质 AA; φA; 若AB,BC,则AC; A∩A=A∪A=A; A∩φ=φ;A∪φ=A;A∩B=AA∪B=BAB; A∩CUA=φ; A∪CUA=I;CU( CUA)=A 方 法 韦恩示意图 数轴分析 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2n,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2n1,所有非空n子集的个数是21,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第二章函数
1. 函数三要素:(1)解析式 (2)定义域 (3)值域 2.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AnA22n (1)分式的分母不得为零; n (2)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大于零; n(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
22y[f(x)]0,要求f(x)0; (6)抽象函数求定义域:
如f(3x-1)的定义域为[1,2],指的是f(3x-1)中的范围是1 ①f[g(x)]的定义域为[a,b],指的是x的取值范围为[a,b],而不是g(x)的范围为[a,b],
x2.
②f[g(x)]与f[h(x)]联系的纽带是g(x)与h(x)的值域相同。
(7)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 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形式;
f(x)ax2bxc,x(m,n)的
1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用来解,型如:
y来表示x,再由x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的取值范围;常
yaxb,x(m,n);
cxd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利用函数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yxk(k0),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x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3、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⑴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增
函
数
:
对任意的x1,x2[a,b],x1x2f(x1)f(x2) 减函数:
对任意的x1,x2[a,b],x1x2f(x1)f(x2)
注:① 函数上的区间I且x1,x2∈I.若f(x1)f(x2)>0(x1≠x2),则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增函数;
x1x2若f(x1)f(x2)<0(x1≠x2),则函数f(x)是在区间I上是减函数。
x1x2 ② 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步骤:<1>设x1,x2∈M,且x1x2;则 <2> f(x1)f(x2)作差整理;
<3>判断差的符号; <4>下结论; ③ 增+增=增 减+减=减
④ 复合函数y=f[g(x)]单调性:同增异减
u O 1 2 x (yf(u),u(x),则yf(x) (外层)(内层)如:求ylog1x22x的单调区间
2(设ux22x,由u0则0x2)
且ylog1u,ux11,如图:22当x(0,1]时,ux22x,又ylog1u,∴ylog1(x22x)
22当x[1,2)时,ux22x,又ylog1u,∴ylog1(x22x)
22⑵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注:①若f(x)为偶函数,则f(x) =f(-x)= f(|x|);②若f(x)为奇函数且定义域中含0,则f(0)=0. a·2xa2如:若f(x)为奇函数,则实数a2x1
0a·2a2(∵f(x)为奇函数,xR,又0R,∴f(0)0 即0,∴a1)
201⑶周期性: ①若f(x+T)=f(x)且T≠0的常数,则T是函数f(x)的周期;
②若f(x+a)=f(x+b) ,a、b为常数且a≠b,则b- a是函数f(x)的周期。
2
⑷对称性:①若f(x+a)=f(b-x),则函数f(x)关于直线x=ab对称;( 即:‘一均二等’的原则)
2②若函数y=f(x+a)和函数y=f(b-x),则函数y=f(x+a)和函数y=f(b-x)关于直线x=③你还知道函数y=f(x)关于直线x=0(即y轴),直线y=0(即x轴),原点。
⑸函数图象的变换
ba对称. 2yf(x)b平移变换:
yf(xa)yf(x)yf(x)byf(xa) (a>0,b>0) 左加右减 上加下减 对称变换:(1)y=f(-x) 与y=f(x)关于y轴对称. (2)y=-f(x) 与y=f(x)关于x轴对称.
(3)y=-f(-x) 与y=f(x)关于原点对称. (4)yf1(x)与y=f(x)关于直线y=x对称. (5)y=|f(x)| 的图象可将y=f(x)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到x轴上方,其余部
分不变.(下翻上)
(6)y=f(|x|) 的图象:可将y=f(x),x作出x<0的图象。 (右翻左)
伸缩变换:
(1)y=Af(x)(A>0)的图象,可将y=f(x)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而得到. (2)y=f(ax)(a>0)的图象,可将y=f(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倍,纵坐标不变而得到
a0的部分作出,再利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的对称性,
4. 求反函数的步骤:
(1) 反解x; (2)对调x,y; (3)写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注:函数与反函数之间:f(a)=bf(b)=a
-1
5. 常用的初等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yxk(k0)的图象和性
x质(重点掌握!!) (1)一次函数:当kykxb(k0),
20时,是增函数;当k0时,是减函数;
2b4acb2(2)二次函数yaxbxca0ax图象为抛物线
2a4a
b4acb2b 顶点坐标为,,对称轴x4a2a2a2 开口方向:a0,向上,函数y4acb
min4aa0,向下,ymax4acb24a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ax2bxc0,0时,两根x1、x2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 的两个交点,也是二次不等式ax2bxc0(0)解集的端点值。
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两点式:
ya(xx1)(xx2);对称轴方程是 ;与x轴的交点为 ;
3
顶点式:
ya(xk)2h;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acmxb(x0)ya(遇y=的函数一般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 xxbnxaxmn(3)反比例函数:
yan(4)指数函数:ya(a0,a1) 指数运算法则ab= ;mb(5)对数函数:
= ;(ab)= ;a = 。
n0ylogax(a0,a1) 对数运算法则:logaMN= ;loganMN= ;logaMn= ;loga(换底公式);
M= ;log
amMn= ; logaa=1; loga1=0; logab=
y y=ax(a>1) (01) 1 O 1 x alogaN=N(对数恒等式)注意:(1) yax与ylogax的图象关系 是 ;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6)“对勾函数”yxkk0 x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0yx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 函数。 (7)幂函数yx(会做=1,2,3,1,-1的图象) 2k(k0)的图象:定义域: ;值域: ; x y k 注:①图象都过(1,1)点。 ②在第四象限无幂函数图象。 ③>0时,幂函数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④<0时,幂函数在第一象限是减函数。 6. 函数与方程: O k x (1)函数yf(x)的零点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2)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 yf(x)在 (a,b)内有零点,即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注:①解决了存在性问题(有且至少有1个)。 ②在(a,b)内只有1个零点,说明函数是单调的。 8. 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步骤: 7.二分法步骤: (1)审题;(2)建模; (1)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 (3)解模;(4)作答 (2)求区间(a,b)中点c; (3)计算 f(c)①f(c)0,c是函数零点。②f(a)f(c)<0, x0(a,c).③f(c)f(b)<0, (4) ab 否则重复2~4.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