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握科学育人基本规律
作者:伉大林
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12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目的性要求和基本导向,进一步强化了“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也是对教育提出的育人标准。立德树人的“德”就是社会主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首要和根本的要求。“德”是做人的根本,青少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教育就是要紧紧专注这个关键期,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实施“立德树人”的工作,这就必须在学校教育中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这里的首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一切工作中要将德育放在首要和优先的地位予以考虑和保障,在工作安排、活动策划、环境营造、各种保障中都要将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地位;二是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要将“德”的教育融入其中,把不同学科中“德”的要素有效地挖掘出来,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使“德”与“智”彼此交融,互促共进,做好课程育德;三是作为衡量教育成效的首要标准,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其衡量的首要标准就是培养出的学生的“德”究竟如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行等是否达到了“德”的基本要求。
“用什么培养人”是教育的内容,《决定》提出了两个最重要的内容,这是教育在发挥育德功能时,所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一般可以分为知识性教育、养成教育和能力教育这几个大的方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优秀民族文化在我们教育的内容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教育时代性的必然要求,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们总是从他们“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立德”任务,同时这种关系也从根本上保证了“立德”任务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德”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决定了一系列基本价值的原则和根据,是价值关系中最深层的价值元,在“德”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的历史性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传承性,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延续和传承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德”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标识。只有青少年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心灵深处构筑起强大的理想、传统精神和道德价值的支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爱国才有基础。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方法,也就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解决“德”怎么“立”,“人”如何“树”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育德的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改革,这是科学育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要求。科学育人是指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育人,科学的方法就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需要教育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基本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教育规律是由多方面的规律组成的,不能仅仅注重了知识性规律而忽视了能力和道德形成规律,更不能简单地用知识性规律来代替能力性规律和道德形成规律,用能力知识和道德知识来代替能力培养和道德养成。
“立德树人”从目的、内容、方法上回答了“培养什么人” “用什么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所必须研究的教育的本质性问题,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所要实现的目的性要求,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提高“立德树人”的自觉性,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