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动法,工资计算应符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与生产经营特点相符。法定节假日工资按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计算。超时工作应支付150%至300%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综合考虑生活费、社会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和地区发展差异。相关法规:《劳动法》第47、48、49条。
法律分析
按劳动法工资计算如下:
1、工资是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约定的数额来计算;
2、双方约定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要与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相符合。一、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1、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3、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四)就业状况;(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结语
根据劳动法,工资计算如下:1、工资按双方约定的数额计算,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2、工资应与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相符;3、法定节假日工资按规定支付,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公式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时,应按照相应标准支付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劳动者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根据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应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但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