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放飞自主探究的“风筝”——《天火之谜》教学谈

2021-07-14 来源:华拓网

  作者:冲锋舟 来源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并感受“天火”的可怕;理解富兰克林得出自己推论的过程,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富兰克林表现出的“细心、智慧、勇敢、自信”等形象。   

  3、完成“雷暴、劈、毙伤、难以置信、不足为奇”等词语教学。

  4、完成对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复述。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揭题,齐读课题。

  2、了解预习情况。

  预设目标:在点评中渗透预习的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指出高年级学习中课前充分预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指名分节读课文,点评朗读情况。

  预设目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混为一谈、风筝、系、钥匙、纤维、无稽之谈等词语的读音。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

  二、理解天火,感受天火。

  1、指名读词语: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用这些词语说上一句话。

  预设目标:能明确四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天火,古代西方人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在科学上,叫做雷暴。

  2、指名读词语:    击倒     劈开    毙伤

  指名介绍“爆、劈、毙 ”等字字形的记忆方法。

  预设目标: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

  3、自由轻读两组词语并指名说说读这组词语后的感受: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击倒      劈开    毙伤

  预设目标:能初步感受词语背后的意象,为理解“天火”的可怕铺垫情绪。

  4、出示段落: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1)指名读好这段话(部分关键词标红)。

  2)提问:还可以从哪里词句体会到雷暴很可怕?

  3)再次指名读好这段话。

  4)视频播放:电闪雷鸣。提问:面对这样的场面,你的感受是什么?

  5)齐读这段话,读出感受来。

  预设目标:能抓住“劈开、击倒、上帝的怒火、雷神、几十亿次、长期以来、一直”等词语(根据回答随机标蓝),不断深化理解,感受雷暴的可怕,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同座练习用上面出现的8个词语说一段话。指名汇报。

  6、指名再读词语,读出自己体会来。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击倒      劈开    毙伤

  预设目标:能梳理一、三自然段部分内容,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复述。能完成上述词语的积累内化。

  三、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一)

  1、提问:谁为我们揭开了天火之谜呢?

  2、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说说对富兰克林的初步印象

  3、齐读这个名字。

  预设目标:能说出对富兰克林的初步印象,读好人名。

  四、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二)

  1、雷暴是什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划出来。

  预设目标:能找到以下句子: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第三自然段)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第五自然段)

  2、自由轻读上面两句话,边体会两句话表达上的差异。

  3、过渡:如果把这两句放到它们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触摸到句子背后富兰克林不同的心跳。

  预设目标:能大概感知两句话的差异,渗透学习方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体会句子。

  4、齐读句子: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1)出示静电对人体放电后“怒发冲冠”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出示:“怒发冲冠”。提问:这里的“怒发冲冠”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目标:能理解“怒发冲冠”的本意与具体语言环境的意义。

  2)指名介绍自己知道的静电放电现象并出示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这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

  指名读资料。思考、汇报:放电现象有哪些特点。

  3)说雷暴就是一种放电现象,推测的依据是什么?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有关的语句。根据回答出示句子并齐读。“:

  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声,都能毙伤动物……

  出示句子: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指名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说。

  预设目标:了解到放电现象的三大特点——发光、有伤害。能理解“雷暴是放电现象”的依据。

  4)体会作为第一个发现者——富兰克林的心情。带着富兰克林当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预设目标:能体会出富兰克林欣喜与兴奋的心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富兰克林对于自己的推论有把握吗?

  1)出示段落,读中体会: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指名读好这段话。

  3)充满自信地读读这句话: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6、出示富兰克林图像。提问: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

  预设目标:能抓住 “早就观察到、大胆地推测” 等关键词,理解“大胆推测”背后富兰克林细心、勇敢、自信的品质。在朗读中不断深化理解。

  板书:细心  大胆  智慧   自信……

  五、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三)

  1、过渡: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可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简直就是——这简直就是——(难以置信、无稽之谈、荒谬可笑等等词语。)

  预设目标:渗透“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无稽之谈”词语教学。

  2、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落,找出有关描写人们难以置信的句子。

  1)出示句子: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2)出示富兰克林身世资料。结合资料,再读读上面的话,边读边想象人们嘲讽富兰克林的话语。

  富兰克林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

  3)教学“冷嘲热讽”。

  4)指名读好这段话。

  5)想象富兰克林内心的感受。

  6)带着体会齐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7)出示资料并配乐介绍:

  达尔文担心进化论的发表会对社会产生震撼,死后手稿才得以发表。

  哥白尼的“日心说”触犯了基督教的教义。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并遭到教会公开的侮辱。

  伽利略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受到罗马宗教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结果被天主教会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活活烧死

  8)过渡: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富兰克林动摇了吗?富兰克林沉默了吗?他毅然决然地相信——

  齐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3、出示富兰克林图片。再次说说对富兰克林的认识。

  预设目标:能不断深入感受富兰克林所遭受的压力,逐步体会到富兰克林的自信、坚定、勇敢……

  4、出示词语并指名读:

  混为一谈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1)教学“不足为奇”:“不足为奇”什么意思?课文中什么“不足为奇”?在当时,对于智慧大胆、充满自信、意志坚定的富兰克林来说,什么又是不足为奇的呢?在你的生活中,什么又是“不足为奇”的呢?用“不足为奇”来说一句话。

  2)同座练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得出推论的过程。 指名汇报。

  预设目标:能充分理解“不足为奇”,会用“不足为奇”造句。能活用词语,完成第三自然段的复述。

  六、结束

  1、齐读: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2、富兰克林是怎么样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的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预设目标:实现简洁、明快的课时交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