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引导本科新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务部门从2010年起在全体本科大一学生中启动了学习力提升工程。学习力提升工程以团队式学习为主要载体和开展方式,活动时间一年,通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会学习》课程的实践旨在实现三方面的目标:引导完成学习习惯转型,明确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主动学习意识;引导本科新生开展知识搜索、研讨表达和论文撰写训练,增强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引导本科新生掌握团队学习技巧,提高集体合作能力;引导本科新生了解自身专业,引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课程以小组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学校分管领导、学生处、教务处和基础学院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组建了近30多名专业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组和课程管理组。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下,学生自建学习小组,根据《学会学习》课程大纲分阶段完成不同的课题研究任务,按要求将课题成果在课程网站上公开发表,接受阶段性检查,期间学校组织举办相关交流比赛,学年末由学校对各小组进行合格鉴定和评优。
2010年9月大一本科新生入学后,学校就启动了《学会学习》课程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3300多名大一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组建了370个学习小组,同时通过各小组长自荐或有关教师推荐并经课程管理组面试产生了37名学生大组长,每个大组长负责指导10个小组长组织开展好小组学习活动。为保证《学会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加强了对学习小组负责人的培训力度:课程管理组的辅导员老师分别负责2到3个学生大组,亲自培养所负责学生大组的大组长和小组长;组织了课程纲要专题培训,并通过组长对组员进行培训,明确课程学习目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建立组长工作qq群和大组长工作例会制度,及时进行任务布置、检查、反馈和工作讨论。
按照《课程纲要》计划,每学年学习小组均如期完成规定课题1(集体研读《学习力》,撰写读书报告)、规定课题2(撰写一篇文献综述)、规定课题3(专业调查报告) 及自选课题。各个小组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议题、选题、分工协作、成果统筹及网站上传。小组提交的作业由各辅导教师在网上初审,课程组制品督查教师复审。
自2010年起,《学会学习》课程共组建学生学习小组1911个,参与学生达18000多人,每年有10支左右的团队获得专项奖学金。
1
2012-2013学年《学会学习》课程优秀学习小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团队名称 Circle Team 青衣韶光 睿毅团队 “学霸”小组 暮光团队 小case族 妥妥队 Ing小组 破晓团队 组长 陈超波 夏梦迪 林瑞海 梅丽丽 马银琦 赵天怡 张靓 陈建瑶 倪金坚 班级 12财管402 12信管3 12营销1 12出版2 12工商1 12工设1 12国贸10 12机自1 12计科2 短号 639892 636177 636941 645107 641281 645439 639460 638557 638121
《学会学习》材料汇编
2
学习力课程中开展学生专题研讨会情况
《学会学习》课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彻底颠覆了他们遵循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课程的实践也为学校育人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成果:一是锻炼和培养了一部分学生骨干。随着课程的推进,尤其是自选课题的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激发出来,学生的关注面有所增大,他们不光关心自己的学习、专业和学校,还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如何使自己的选课更有意义、更有趣味。同时,团队式的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集体荣誉感等进行了熏陶和培养。一批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的学生(尤其是各学生小组长)通过一年的学习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骨干力量;
3
二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绝大多数学生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实践后能够在个人的学习力上有所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强,实现了从高中向大学的转身,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学习奠定了基础;三是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由于课程选题的原因,师生之间探讨问题的涉及面增大,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大密切、加深,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也为辅导员更好开展学生工作创造了条件。
宁波大红鹰学院自2008年开始探索“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来,始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把舞台让给学生,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各级学生工作人员积极扮演“导演”和“教练员”的角色,在校园管理、组织服务、教学过程、实践历练、创新创业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推进该学生工作模式的实施,搭建了丰富多彩、体现特色的项目和载体,随着“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深化,“参与”正成为一种理念逐渐渗透到广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中,成为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新形势下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求的重要有效途径。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