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 公路设计的内容。 ① 路线:线形指标合理、线形均匀。 ② 路基(含防护与排水):坚实、稳定,填挖高度较小。 ③ 路面:平整、防滑、坚固、耐久。 ④ 桥涵:安全,满足功能要求。 ⑤ 隧道:安全,满足功能要求。 ⑥ 交叉工程:安全、便捷。 ⑦ 交通工程:满足交通功能要求,简洁而无疏漏,美观。 ⑧ 绿化与景观:恢复生态、协调自然、美化环境。
2. 道路勘测的过程及内容(从内业到外业,技术层面)。 过程:(书本23页开始,自己总结,下面内容也许并不全面) ① 初步设计: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
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 ② 技术设计:通过科学实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
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设计方案,修正设计概算。 ③ 施工图设计: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具体设计,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
说明和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满足施工需求。 内容: ① 汽车在道路行驶时的受力情况,动力特性和经济特性及其对公路线形设计要求。 ② 研究道路平、纵、空间线形设计及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步骤及成果。 ③ 研究公路路线布置的一般原则,各类地形布线特点、方法和主要问题,定线的基本操
作方法和内容。
3. 路线设计与路基设计的关系。 路线设计包括线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考虑纵横断面均衡的情况,先定平面线形,再定纵断面、横断面。
其中纵断面线形设计应考虑洪水位、地下水位、特殊地质路段、桥涵通道净空高度、隧道等对其高程的要求,并通过路基设计对其高程加以控制,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如:洪水位和地下水位较高处,路基填土应较高,相应纵断面设计时对应点处高程较大;软土泥沼、多年冻土、盐渍地、风沙地区修筑路基,应避免路堑,则相应纵断面设计线应高于地面线。 当路线设计不可避免的遇到路面积水问题,合理利用路基排水设施。 路线经过不利自然环境时,可通过机构化路基让其适应。
路线的确定考虑线形的优略,同时考虑路基的稳定,工程难易,土方数量和占用农田的大小,特别山岭地带要充分考虑,所以路基设计与路线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原则是考虑线性优略的同时考虑现场施工的各种情况。
4. 公路选线与定线的关系。
公路选线是在起终点间选出最佳路线带或定线设计走廊; 公路定线是在路线带或走廊里确定最优路线的空间位置,平纵横反复优化直到确定空间位
置。
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定路线带的全过程。 选线的任务是在众多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
选线按工作内容分三步:1、路线方案选择,2、路线带选择、3、具体定线。 定线是选线三步中的第三步。
定线是根据选线阶段确定的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定出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 选线是关键,定线是优化。
5. 如何利用路线与路基设计手段降低对山区自然环境的扰动与破坏。 ①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尽量避免过长的直线,因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会产生高
填深挖路基,从而破坏山体。 ② 对于使用极限最小半径都无法满足地形时,不应该再去为了满足极限最小半径的要求
而去进行深挖高填,而是尽可能改为其他路基形式,如:全填路基,即桥梁,地形难以满足时修建傍山桥:或改为全挖路基,即隧道,这样也会大大减少对自然山体的扰动。 ③ 在选线时应尽量与地形匹配。采用直线、圆曲线以及缓和曲线相互配合使用,在控制
点高差较大时,可采用回头曲线展线或螺旋展线,尽量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减少挖填方量,这样线型既美观,又能较少对山体的破坏。 ④ 要合理的解决各路段土石方平衡与利用,使从路堑挖出的土石方在经济调运条件下移
挖作填,避免不必要的路外借土和弃土,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⑤ 在挖方和填方边坡设里挡墙,可减少挖方边坡的创面。
选择判断:
1. 公路线形设计的内容
①平面线性设计p29根据汽车行驶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的确定平面线性三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并注意使线性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协调。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p131 ②纵断面线形设计P138
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P138一般原则P139高程控制条件P140 ③平纵线性组合设计P144 2. 公路设计的整个内容 3. 关于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
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1) 高速公路:120 100 80
四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六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5000~80000辆 八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0~100000辆
(2) 一级公路:100 80 60
四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六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3) 二级公路: 80 60
双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
(4) 三级公路:40 30
双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5) 四级公路:20
单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00辆以下 双车道: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
4. 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P23~26
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和内容 5. 了解交通量指标的基本要求P13 6. 汽车行驶阻力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7. 平面线形设计的连续性的条件基本要求p153
(1) 视觉上的连续性 (2) 行驶速度的连续性 (3) 加速度的连续性 8. 道路设计成果(平纵横)
(1) 平面设计成果:①道路平面设计的表格: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
②道路平面设计图:公路平面设计图、城市道路平面图
(2) 纵断面设计成果: (3) 横断面设计成果:
9. 道路平面线性的要求规范(调整平面线性参数?)p131~137 10. 行车视距的要求p117
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
于停车视距的2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用分道行驶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视距
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辆比例高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采用下
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
3) 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
段;其他双车道公路可依据情况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11. 关于道路纵坡的规定和要求p138~140、ppt18~21 12. 关于竖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依据p67~71 13. 关于纵断面线形设计的要点p138 14. 平纵线性组合的合理性p145~150 15. 各级公路的路辅布置
ppt23~24
16曲线超高的观点
.平曲线超高的一些要点(P103)ppt25
(1)概念:为抵消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称为平曲线超高。
(2)超高过渡段:从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坡渐变到圆曲线具有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过渡段。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单圆曲线上若设有超高,也应称作超高过渡段。
(3)在圆曲线上所产生的离心力式常数,超高横坡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在缓和曲线上曲率是变化的,其离心力也是变化的,因此,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我超高。
(4)超高过渡方式(P104):ppt26 01.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1)绕内边线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边线旋转 02. 有中间带的道路的超高过渡:(1)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
(3)绕个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17.如何确定公路等级(P8)
交通量不大的干线公路或一般乡县公路课采用三级公路 18.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P7,P10) 19.汽车行驶的条件(P56):驱动力≥行驶阻力及ppt纸质版p6 20.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稳定性(P32):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颠覆等现象的能力
22合成坡度的规定
在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地区、自然横坡较陡的傍山路段、和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三种情况下,公路的合成坡度应小于8%,为保证路面排水,规范还规定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23纵坡的技术参数指标规定 最大纵坡P61表3-9 坡长限制
最大坡长P63 表3-11
缓和坡段:纵坡不大于3%,长度不小于最小坡长。 最小坡长P64表3-14 最小纵坡
在长路堑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为保证路面排水,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不小于0.5%为宜 平均坡度
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连续上下坡段,相对高差为200m-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为500米以上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0%,且任意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24路拱及其必要性
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称为路拱(P93)ppt25
25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
汽车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影响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横向分布系数μ=X/G:单位车载的横向力。μ值愈大,汽车在圆曲线上的稳定性愈差。 26土石方总量分量关系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挖方无论“弃”还是“调”都应计价;填方要根据用土来源决定是否计价(外借计入,调运不计)。
27行车道加宽值的确定
(P101中部 至P102上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