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植物学

2020-05-11 来源:华拓网
一、 植物学(Botany)

二、学时/学分

150学时,6学分,其中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包括低等植物学内容)理论课51学时3学分;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Taxonomy)理论课51学时3学分;实验课48学时2学分。

本大纲是植物学教研室根据《植物学》教材(华东师范大学编写)草拟,2003年度的学分制教学计划规定,作为基础课的植物学总授课时数为150学时(其中理论课102学时、实验课48学时),为了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应对教材有所取舍,在课堂上讲授最基本的植物学知识,结合学生自学,促进学生主动去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本大纲是在过去植物学教研室编订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的,新的教学大纲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三、适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本科专业 四、课程简介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包括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的一门基础课,它由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在学习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考虑到细胞学课程对细胞的结构还要详细讲授,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

在讲授各大类群时,既要指出各类群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同时应注意有关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获得较完整的系统分类概念。讲授各类及各门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时,要分清主次,做到重点突出,有些在大纲中所列的部分内容和生态习性,经济意义以及不打算讲授的类群,可让学生自学,有些代表植物可放在实验课中讲授的类群,可让学生自学,有些代表植物可放在实验课中讲授和观察来代替课堂讲授,重点的代表植物在大纲里用\"Δ\"标出。植物分类有鲜明的地区性的特点,使用本大纲时,应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情况,有选择和取舍。 在孢子植物部分(其中藻类、菌类和地衣放在植物形态解剖讲授),要求学生对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种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流行的种子植物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所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各类群特征的同时,也应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

1

尽可能记忆有关名词术语的英文拼读,熟记若干著名种属的拉丁学名。 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300种常见的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了解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野外实习1周,在学习植物分类学课程过程中或之后进行。 五、课程内容 绪论(2学时)

将上下册的绪论与引言合在一起加以简明的介绍(也可以分开介绍,各1学时)。重点阐明二界系统的植物界,强调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的地位和在维持地球生命中的重要作用;生物的等级和命名,种的定义;植物分类大纲;植物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人为的植物分类系统和自然的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I.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49学时) 在第一和第二章中,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液泡)、略讲细胞的繁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重点讲授组织起源、各种组织的分布、结构、特征、功能等,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以便为下一步学习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打下基础;一般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无丝分裂、组织系统等,学生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和了解。在第三章中对根、茎、叶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发展,以及对根、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其它则作一般了解。在第四章中对花、果实、种子等繁殖器官的结构和发育,种子植物的生活史、双受精的意义,学生也必须加以熟练掌握,以便为种子植物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植物细胞(3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要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形态结构与功能。 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主要内容:

一.概述: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三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 2. 细胞膜 3. 细胞质及其细胞器 4. 细胞核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淀粉、蛋白质、油和脂肪、丹宁和色素、晶体和硅质小体

五、植物细胞的分裂

2

第一节 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二、 植物细胞的结构 三、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四、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一、 有丝分裂 二、 无丝分裂 三、 减数分裂

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 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 植物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 植物组织(6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组成。 教学要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主要内容:

一、 植物组织的概念 二、 植物组织的分类 (一) 分生组织

发生: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二) 成熟组织 1、 保护组织 2、 薄壁组织 3、 机械组织 4、 输导组织 5、 分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一、 植物组织的概念 二、 植物组织的类型 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系统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2学时)

第一节 根(如作一章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根的来源、形态结构、发育过程、生理功能以及农业生产的关系。

3

教学要点:了解根的来源和类型以及根尖的分区,掌握根的初生和次生结构和侧根的发生过程。根的变态。 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根的概述

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第二节、根系的发生和类型

定根和不定根、直根系和须根系 第三节、根尖及其分区

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顶端分生组织特征,不活动中心,组织原学说,T学说,伸长区、成熟区的细跑特点与功能,背景知识:细胞有丝分裂)。 第四节、根的结构

一、根的初生结构。

成熟区的组成部分(表皮、皮层、中柱),木质部,韧皮部。从功能角度阐述各部分特征。(表皮属吸收组织、皮层占比例大、贮藏组织、基本组织特征,内皮层的特征和生理作用、根的吸水途径)。 二、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部位、过程与活动产物,壁栓化和木化特点。

三、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表皮,皮层(厚壁细胞,薄壁细胞,内皮层)中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多元型 第五节、侧根的发生。 第六节、根瘤和菌根

根瘤的概念与作用,菌根的概念与作用。 第七节、根的变态:

变态概念。肉质直根,块根,支持根,攀援根,寄生根,呼吸根。

一、 根的生理功能(自学) 二、 根与根系(自学) 三、 根尖的结构和发育 四、 根的初生结构

五、 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 六、 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七、 根瘤与菌根(自学) 第二节 茎 (如作一章介绍)

教学目的:了解茎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发育过程、分枝方式和茎的类型。

教学要点:掌握枝条的形态、茎和芽的类型和茎分枝方式,茎尖的分区、植物的初生和次生结构以及茎的变态类型。机械、输导和次生分生组织特征。

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难点: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茎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二节、芽与枝条。

一、 芽

芽的结构及其适应意义,芽的类型。 二、 茎的分枝和分蘖

4

枝条的形态特征及分枝方式: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第三节、茎的类型 一、茎的性质 二、茎的生长习性 第四节、茎尖的分区

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分化特点(叶芽的分化)。 第五节、茎的结构

一、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成熟区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表皮、皮层、中柱。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部位、组成分子及其活动产物。年轮的概念,年轮的形成与环境关系。

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活动:树皮的形成与形态变化。

3、茎的次生结构: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木材三切面的基本结构,优质木材的特征。

三、禾本科植物茎的解剖结构

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维管束。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禾本科植物茎的居间生长。

第六节、茎的变态

块茎,鳞茎,根状茎,茎刺,肉质茎。

第七节、根、茎维管组织的联系

一、 茎的生理功能(自学) 二、 茎的形态

三、 茎尖的构造与发育

四、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五、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六、 裸子植物茎结构 七、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第三节 叶(如作一章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叶的外部形态、类型、发育过程、内部结构以及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教学要点:掌握叶的基本形态与解剖结构,保护组织、同化组织特征。 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难点:单、双子叶植物叶形态和结构的区别。

主要内容:

第一节、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繁殖作用等。 第二节、叶的发生和生长。 第三节、叶的基本形态

(一)叶的形态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二)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三)叶的类型 (四)叶序

第四节、叶的解剖结构

5

表皮、叶肉、叶脉及其功能。保护组织特征。同化组织,叶绿体结构及其功能,腺毛腺鳞。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表皮细胞壁矿质化特征, C3和C4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及其在生理上的意义。 (一)叶柄的结构 (二)叶片的结构 表皮、叶肉、叶脉 (三)禾本科植物的叶 1.叶的形态 2.叶片的解剖结构

第五节、叶片结构与生态条件关系。 第六节、离层与落叶。 第七节、叶的变态

茎态叶,鳞叶,叶刺,叶捕虫器。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概念。

一、 叶的生理功能(自学) 二、 叶的形态

三、 叶的起源和发育 四、 叶的结构

五、 叶的生态类型(自学) 六、 叶的衰老与落叶(自学)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一、 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 二、 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第五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 变态的概述 二、 根的变态 三、 茎的变态 四、 叶的变态

五、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第四与第五节的内容均作一般性的介绍,学生可作一般性掌握。

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12学时)

重点讲授花的组成、花序、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对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植物的繁殖、花的概念、禾本科植物的花,花程式和花图式、开花、传粉、果实和种子对传粉的适应等,学生对此必须作一般性掌握。

花的部分(如作一章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花器官发生形成和花器官各部分数目、形态组成、发育和相互关系的学习,了解花的概念及花部的发育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要点:花的基本概念,花的形态,花的类型,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开花,传粉与受精。 重点: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双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难点:雌、雄蕊的发育、解剖结构特征。 主要内容:

6

第一节、概述

营养繁殖、孢子繁殖(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第二节、花的组成和发生

一、 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 (一)花的概念 (二)花的组成

部分与形态类型、花柄与花托;花被(花萼与花冠)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雌蕊的类型;胎座的类型:雌蕊子房着生在花托上的位置,花外蜜腺。

(三)禾本科花的构造 小穗和小花的构造。 二、花芽分化

(一)双子叶植物的花芽分化 (二)禾本科植物花芽分化 第三节、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一、雄蕊的发育 二、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一)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核分裂 (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质分裂 (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意义 四、花粉粒的形成与发育 五、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 1、花粉粒形态 2、花粉粒大小 3、花粉粒结构 六、花粉的生活力 七、花粉植物

第四节、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一、雌蕊的发育与组成 (一)柱头的类型 (二)花柱类型 (三)子房的结构 二、胚珠的组成和发育 三、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

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含义。植物异花传粉的适应性。生产上对植物传粉的利用与控制。花粉粒与柱头间的识别作用。花粉粒的萌发条件与过程。双受精过程与进化意义。多倍体的概念。外界条件对传粉、受精的影响。试管受精,子房培养,远缘杂交,植物生殖工程。

种子与果实部分(如作一章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果实的发育和结构,以及幼苗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要点:果实和种子的概念,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全过程。胚和胚乳的发育。幼苗的类型及特点。 重点:果实、种子和幼苗的概念;胚和胚乳的发育。 难点:胚的发育。 主要内容:

7

一、种子的发育:胚发育(双子叶和禾本科植物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

二、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乳、胚)、种子的主要类型(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

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四、果实的发育和结构,真果和假果的含义及其结构,分泌腔,分泌道。 五、果实的主要类型: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的形态特征。果实的进化。 六,被子植物生活史,世代交替。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自学) 一、 植物繁殖的类型

二、 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及解剖学基础 第二节 花

一、 花的形态和结构 二、 花各部分的演化 三、 花程式和花图式 四、 花序

五、 花芽分化

第三节 雄蕊的发育和结构 一、 花药的发育 二、 花粉粒的发育 三、 花粉粒的形态

四、 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 五、 花药和花粉培养 第四节 雌蕊的结构和发育 一、 雌蕊的结构 二、 胚珠的发育 三、 胚囊的形成 第五节 开花与传粉 一、 开花 二、 传粉

第六节 受精作用

一、 花粉粒的萌发与生长 二、 双受精作用

三、 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第七节 种子和果实 一、 种子和幼苗

二、 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三、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自学) 第八节 被子植物生活史

II.植物系统分类部分(Plant Taxonomy)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8

教学要点: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的基本类群,以及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与系统演化关系。除被子植物外的主要类群的代表植物。 重点:高等植物各类群的生活史及其特征。除被子植物外的主要类群的代表植物。 难点:各类群的生活史。 (I)低等植物分类部分

第五章 藻类植物(8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以及主要的门类。

教学要点:观察代表植物以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等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

重点:藻类及其重要门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各门类的主要特征。 主要内容:

1、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生殖细胞为单细胞,无胚形成)。

2、蓝藻门(含珠藻)、*绿藻门(衣藻、实球藻、田藻、水绵、轮藻)、红藻门和褐藻门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用途。

3、裸藻门、金藻门等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用途。

第一节 藻类植物概述

一、 藻类的分布、生态习性

1. △藻类是自养的原植体植物(强调载色体的形态)

2. 藻类的生态习性:水生、气生、内生、寄生,共生藻类。 3. △藻类的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同配、异配、卵式生殖) 二、 藻类植物分门的依据

这一节带有总结性的内容,可以考虑在讲完藻类之后,才详细加以叙述,开头时只作简单介绍。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一、 蓝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 原生质体 2.光合作用色素 3.细胞壁 4.体型 二、 蓝藻的繁殖

三、 蓝藻的生态习性及代表植物 1.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2. 颤藻目(Osillatoriales) (1) △念珠藻属(Nostoc) (2) *鱼腥藻属(Anabaena)

四、蓝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1.蓝藻的经济意义 2.蓝藻的原始性 3.内共生学说

第三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自学) 一、 裸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 形态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3.贮存养分 4.繁殖方式 二、裸藻的繁殖

9

三、 裸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代表植物: 裸藻属(眼虫藻属)(Euglena)(在实验课中加以认识) 1. 形态特征 2. 繁殖

裸藻其他种类:*扁藻属(Phacus)、*颈胞藻属(Trachelomonas) 第四节 甲藻门(Pyrrophyta) (自学) 一、 甲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 体型

2. 细胞结构

3. 载色体及光合色素 二、 甲藻的繁殖

三、 甲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多甲藻属(Peridinium)(在实验课中介绍) 四、 甲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自学) 一、 金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光合色素2.贮存养分3.细胞壁4.鞭毛5.生殖 二、金藻的繁殖

三、 金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合尾藻属(Synura)(在实验课中介绍) 四、 金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第六节 黄藻门(Xanthophyta)

一、 黄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1.光合色素2.贮存养分3.细胞壁4.鞭毛

三、 黄藻的繁殖

三、黄藻的生态习性主要类群

代表植物:①黄丝藻属(Tribonema)② 无隔藻属(Vaucheria)(在实验课介绍) 第七节△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一、 硅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体型 2.细胞壁 3.光合色素 4.贮存养分 二、 硅藻的繁殖

三、 硅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1. 圆筛藻目(中心目、圆心目、辐射目)(Centrales):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2. 双壳缝目 (Biraphidinales) (羽纹硅藻目Pinnales): △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

四、 硅藻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五、 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的亲缘关系 第八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一、 绿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 细胞结构

(1)载色体中的光合作用色素、贮存养分 (2)细胞壁 (3)鞭毛 2.藻体形态

二、绿藻的繁殖

三、绿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1.绿藻纲(Chlorophyceae)

10

(1)团藻目(Volvocales)

①△衣藻属(Chlamydomonas) ② 盘藻属(Gonium) ③ 团藻属(Volvox) (2)丝藻目(Ulothris) 丝藻属(Ulothrix) (3)石莼目(Ulvales) △石莼属(Ulva) (4)管藻目(Siphonales) 松藻属(海松属Codium) (5)双星藻目(Zygnematales) △水绵属(Spirogyra) 2.轮藻纲(Charophyceae) △轮藻属(Chara)

四、 绿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九节 △红藻门(Rhodophyta)

一、 红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 1. 载色体所含光合作用色素 2. 细胞壁 3. 贮存养分 4. 体型

二、红藻的繁殖

三、 红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 1. 紫菜亚纲(Bangioideae) △紫菜属(Porphyra) 2. 真红藻亚纲(Florideae) *多管藻属(Polysiphonia)

四、 红藻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第十节 △褐藻门(Phaeophyta) 一、 褐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1. 体型 2.光合作用色素 3.贮存养分 4.鞭毛 二、 褐藻的繁殖

三、 褐藻的分类与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

1. 水云目(Ectocarpales):水云属(Ectocarpus)

2.海带目(Laminariale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3.墨角藻目(Fucales):鹿角菜(Pevetia siliquosa) 四、 褐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中地位 第十一节 藻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一、 藻类色素类型的演化 二、 藻类细胞及其体型的演化

(1) 根足型 (2)具鞭毛型 (3)球胞型 (4)胶群体 (5)丝状体 (6)多核体(7) 组织体 (8)各种体型的演化趋势 三、 繁殖及生活史上的演化

11

四、繁殖方式的演化 (2)生活史的演化 五、藻类植物和其他植物的联系

第十二节 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学) 第六章 菌类植物(6学时)

本章的重点是真菌门。不讲授细菌门、粘菌门。

在讲述真菌门的系统、分类时,应阐明由原始到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趋势。

在讲授生活史时,应注意核相交替、性器官的分化和孢子的类型与形成等主要环节。

在列举各类代表植物的形态时,宜结合其生态习性,注意植物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

学完\"菌类植物\"这一章之后,要向学生说明,正如藻类植物一样,三个门的菌类之间,缺乏系统上的直接联系。它们只是由于生活上的异养方式的相同,而集合在一起,至于系统起源方面,它们之间可能是不相联系的。由于异养方式,使营养器官变得简单化,生殖器官也发生了多样性和复杂化。致使对它们的研究很不完善,特别是\"半知菌类\",由于它们的生活史的不完全被认识,有待人们去深入探讨。

教学目的: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并与藻类比较。

教学要点: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的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重点:菌类及其3门的主要特征,真菌门4个亚纲的特征。 难点:真菌的生活史。 主要内容:

1、 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2、 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等的主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用途。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第一节 △菌类概述

第二节 粘菌门(Myxomycota)(自学) 一、一般特征 二、代表植物

发网菌属(Stemonitis) 三、粘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三节 卵菌门(Oomycota) 一、卵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二、卵菌门的代表植物: ①水霉目(Saprolegniales) △水霉属(Saproleguia) ②霜霉目(Peronosporales)

代表植物:白锈菌Albago candida 第四节 △真菌门(Eumycota) 一、真菌的通性(一般特征) 1.营养体及细胞构造

12

(1)真菌营养体的体型 (2)细胞构造 (3)菌丝的生长特性 2.菌丝的组织体

(1)菌核 (2)子座 (3)根状菌索 二、真菌的繁殖及生活史

1.营养繁殖 2.无性生殖 3.有性生殖 三、真菌门的分类

第五节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自学) 1.一般特征

2.分类和代表植物: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 第六节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1.一般特征

2.分类和代表植物:△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 第七节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一、子囊菌的主要特征:子囊、子囊孢子、子囊果、有性生殖、钩状联合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代表植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代表植物:①曲霉属(Aspergillus)②△青霉属(Penicillium) 3.核菌纲

代表植物:① 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②白粉菌属(Erysiphe) ③虫草属(Cordyceps)

4.①盘菌属(Peziza) ②△羊肚菌属(Morchella) 第八节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一、一般特征:菌丝体、

二、繁殖:有性生殖、锁状联合、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担子果、无性生殖 三、主要类群及代表植物

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1)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2)锈菌目(Uredinales):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2.层菌纲(Hymenomycetes)

(1)银耳目(Tremellales):△银耳(Tremella fusiformis) (2)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3)伞菌目(Agaricale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4)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①灵芝属(Ganoderma)②猴头属(Hericium) 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1) 鬼笔目(Phallales):短裙竹荪(Phallus duplicata) (2) 马勃目(Lycoperdales):马勃属(Lycoperdon) 第九节 半知菌纲亚门(Deuteromycotina) 一、一般特征

二、分类和代表植物

1.丛梗孢目(Moniliales): △稻梨孢(Piricularia oryzae)

2.黑盘孢目(Melauconiales):棉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ossypii) 3.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蚕豆叶壳二孢(Ascohyta fabae)

13

4.无孢菌目(Agonomycetale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第十节 菌类的起源和演化 一、真核生物的演化

二、真菌门各亚门的亲缘关系

三、卵菌、粘菌在菌物中的分类地位

第十一节 菌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学)

第七章 地衣植物门(Lichenes)(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要点:掌握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壳状、叶状、枝状地衣以及主要代表植物。 重点:地衣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衣的结构。 主要内容:

一般特征、形态结构(壳状、叶状、枝状地衣)、繁殖以及代表植物及其意义。

一、地衣植物的特征 1.特殊的原植体 2.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1)地衣的形态:壳状、叶状、枝状 (2)地衣的结构

二、地衣的繁殖:营养繁殖、有性生殖 三、生态习性和分布 四、地衣的分类 五、经济意义

II.高等植物系统分类部分(51学时) 第八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3学时)

在讲授苔藓植物的分类时,可用列表比较的形式,介绍苔纲和藓纲的特征,使学生对这两个纲的区别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转入纲以下分类等级的讲授。 由于学时有限,苔纲以地钱属、藓纲以葫芦藓属作为重点内容。

本章要求重点讲授代表植物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生活史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孢子体着生并依赖于配子体,原丝体的出现等。

在苔藓植物的起源问题上,存在着起源于藻类和起源于裸蕨的两种观点。可指出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起源于藻类。 学完这一章之后,要向学生指出,这类原始的陆生植物在世代交替的特殊性,孢子世代的寄生习性和现代的陆生植物完全两样,反映出苔藓植物和它们之间在系统发育上可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看,苔藓植物可能是陆生植物的盲枝。

教学目的: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

教学要点:通过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苔藓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重点: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难点:孢子体和配子体,特别是孢子体的特点。

14

主要内容:

1、一般特征及生活史。

2、苔纲(地钱)、藓纲(葫芦藓)的特征。苔藓植物代表、及经济价值。

第一节 苔藓植物概述

一、 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配子体、孢子体、生活史的主要特征 二、 苔藓植物的分类 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 一、 苔纲的基本特征 二、 苔纲的主要类群

1.△地钱属(Marchantia) 2.光萼苔属(Porella) 3. 角苔属(Anthocoros) 第三节 藓纲(Musci) 一、 藓纲的基本特征 二、 藓纲的主要类群

1.泥炭藓属(Sphagnus) 2.黑藓属(Andreaea) 3.△葫芦藓属(Funaria) 第四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一、 苔纲与藓纲的比较 二、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三、 苔类与藓类的进化关系

四、 苔藓植物的生态学及在经济意义 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6学时)

由于课时有限,讲授各代表植物时,宜着重于外部形态特征。对合子的萌发情况和解剖构造可少讲或不讲。如缺乏水韭及松叶蕨、紫萁、瓶尔小草等植物,也可以考虑省略。真蕨纲作为本章的重点之一,因课时有限,真蕨目不分科进行讲授。可选取当地常见种类作为代表进行讲授。

学习蕨类植物这章之后应说明:①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世代交替的特点,指出孢子体与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幼孢子体还必须在原叶体上生活一段时间;②在结构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叶型和中柱类型的系统进化,对陆生植物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作用;③古蕨自古生代以来遗留下的化石,对于人类了解自然界发展的意义,及其经济作用;④我国蕨类区系的丰富资源在科学研究及生产上的价值。

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史的观察和学习,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主要代表植物。

教学要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和真蕨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明确蕨类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 重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 难点:蕨类的生活史。 主要内容:

1、 一般特征及生活史(以贯众为例)。

2、 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和真蕨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3、 木贼纲、松叶蕨纲、卷柏纲、真蕨纲的生活史,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及保护。

15

第一节 维管植物

一、 维管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 维管植物的中柱及其演化 三、 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 第二节 蕨类植物概述

一、 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孢子体、无性生殖、配子体、胚、世代交替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第三节 松叶蕨亚门(Psitophytina)(自学) 一、 特征:孢子体、配子体、合子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松叶蕨属(Equistum) 第四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一、 石松亚门的主要特征 二、石松亚门的主要类群

1.石松目(Lycopodiales):△石松属(Lycopodium) 2.卷柏目(Selaginellales):△卷柏属(Selaginella) 第五节 水韭纲(Isoetinae)(自学) 一、 特征

三、 分类及代表植物:水韭属(Isoetes)

第六节 楔叶植物(木贼植物)纲(Sphenophytina) 一、 特征:孢子体、配子体、合子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木贼属(Eguistum)

第七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一、 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代表植物: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 2.原始薄囊蕨亚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代表植物:紫萁属(Osmunda) 3.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edae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分类及代表植物

1)水龙骨目(Polypodiales)(真蕨目Filicales) ①特征

②代表植物:△蕨属(Pteridium)

2)苹目(Marsileales)及槐叶苹目(Salviniales) ①特征

②代表植物:苹属(Marsilea),△满江红属(Azolla) 第八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九节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6学时)

对裸子植物的分类,重点应放在松柏纲。以松属(Pinus)为代表植物,详细讲授

16

它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苏铁与银杏应通过孢子叶球的形态和生殖行为异同点加以比较,强调说明心皮的不同形态、生殖的特殊性,说明现在包括在裸子植物中的五个纲虽然是不连续的,但五个纲在雌配子体的发育上具有相似性和胚乳具有共同的来源,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深对裸子植物特征的理解。

我国具有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不少的特有属种,应结合各个纲介绍。北方学校对苏铁与银杏可以选择一例加以概括,松科的代表较多,亦可以重点介绍。在买麻藤纲,北方可以讲麻黄,南方则讲买麻藤,至于百岁兰完全可以省略。

学习裸子植物之后,应向学生指明我国裸子植物区系最为丰富,在现代生存的科、目中,除百岁兰科,其余12个科在我国均有代表。因此,在我国开展裸子植物研究最为有利,裸子植物资源也最为丰富。

教学目的: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纲。

教学要点: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铁树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裸子植物在分类中的地位,确立种子的概念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

重点: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及其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植物。种子形成的意义,花粉管形成的意义。 难点:裸子植物生活史,胚珠的构造。 主要内容:

1、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生活史。

2、铁树纲、银杏纲、松柏纲的特征及主要植物,裸子植物的利用及保护。 3、红豆杉纲、买麻藤纲的特征及主要植物。 4、裸子植物的起源。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苏铁属(Cycas)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银杏属(Ginkgo) 三、松柏纲(Coniferae) △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松属(Pinus)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 (三)我国的松柏纲植物:

1.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铁杉属(Tsuga)、 银杉属(Cathaya)、油杉属(Keteleeria)、落叶松属(Larix)、金钱松属(Psaudolarix)、 松属(Pinus)

2.杉科(Taxodiaceae):△杉属(Cunninghamia)、△水杉属(Metosquoia)、 水松属(Glyptostrobus)

3.柏科(Cupressaceae):侧柏属(Platycladus)、△柏木属(Cupressus)、 △圆柏属(Sabina)

17

四、红豆杉纲(Tax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 以上三个科可简单列表比较介绍。 (三)我国特有的属种 五、买麻藤纲(Gnetinae)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麻黄属(Ephedra) 买麻藤属(Gnetum)

百岁兰属(Welwitschia)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自学) 一、裸子植物的起源 二、裸子植物的进化

第八章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34学时) 要求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从而理解被子植物是植物发展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学习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了解形态解剖的演化规律,作为认识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依据的基础。 在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以恩格勒系统的先后次序编排,但在实际授课时可把多心皮类提前讲授。因课时有限,以常见的、种类较多的和在系统发育上关系较大的40个科作为重点,约讲授其中的25个科左右,其余留作校园植物观察和野外实习时再加以讲授。讲授内容可以各大类群的系统发育作为主要线索,结合重要的科进行说明,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的轮廓,与此同时,指出只有在我国最具这种完整的进化体系的类群,因此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进化最理想的地方。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一节主要介绍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发育的两大学派--恩格勒学派和多心皮学派的观点。使学生对目前植物分类系统主要两个学派的观点有所了解。

教学目的:掌握被子植物重要分科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性植物。以及被子植物系统演化规律。

教学要点: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特征;选择与农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通过解剖观察这些科的代表植物,熟悉该科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被子植物演化分类系统。

重点: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茛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茜草科、菊科;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等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蔷薇科、豆科、大戟科、唇形科、菊科;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科、禾本科、兰科等科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类原则(1学时)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自学)

18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27学时) 一、木兰目(Magnoliales)

△木兰科(Magnoliaceae) 二、樟目(Laurales)

△樟科(Lauraceae)

三、胡椒目(Piperales)(自学) 四、睡莲目(Nymphaeales)(自学) 五、毛茛目(Ranales)

△毛茛科(Ranunculaceae)

六、罂粟目(Papaverales)(自学)

罂粟科(Papaveraceae)

七、昆栏树目(Trochodendrales)(自学) 八、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九、杜仲目(Eucommiales)(自学) 十、荨麻目(Urticales)

△榆科(Ulmaceae) △桑科(Moraceae)

十一、胡桃目(Juglandales)

△胡桃科(Juglandaceae) 十二、壳斗目(Fagales)

△山毛榉科(壳斗科)(Fagaceae) 十三、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十四、蓼目(Polygonales)

△蓼科(Polygonaceae)

十五、五桠果目(第伦桃目)(Dilleniales)△芍药科(Paeoniaceae) 十六、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十七、锦葵目(Malvales) 椴树科(Tiliaceae) △ 锦葵科(Malvaceae) 十八、堇菜目(Violales) 堇菜科(Violaceae) △葫芦科(Cucurbitaceae) 十九、杨柳目(Salicales) △杨柳科(Salicaceae)

二十、白花菜目(Capparales) △十字花科(Cruciferae) 二十一、蔷薇目(Rosales)

19

△ 蔷薇科(Rosaceae)

二十二、豆目(Fabales)△

二十三、桃金娘目(Myrtales)(自学) 桃金娘科(Myrtaceae)

二十四、红树目(Rhizophorales)(自学) 红树科(Rhizophoraceae)

二十五、檀香目(Santalales)(自学) 二十六、卫矛目(Celastrales)(自学) 冬青科(Aquifoliaceae) 卫矛科(Celastraceae)

二十七、大戟目(Euphorbiales) △大戟科(Euphorbiaceae) 二十八、鼠李目(Rhamnales) 鼠李科(Rhamnaceae) 葡萄科(Vitaceae)

二十九、无患子目(Sapindales)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漆树科(Anacardiaceae) 槭树科(Aceeraceae) △芸香科(Rutaceae)

三十、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自学) 三十一、伞形目(Apiales,Umbellales) 五加科(Araliaceae) △伞形科(Umbeliferae)

三十二、杜鹃花目(Ericales) △杜鹃花科(Ericaceae) 三十三、柿树目(Ebenales)

柿树科(Diospyraceae, Ebenaceae) 山矾科(Symplocaceae)

三十四、报春花目(Primulales)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三十五、龙胆目(Gentianales) 夹竹桃科(Apocynaceae) 萝摩科(Asclepiadaceae) 三十六、茄目(Solanales) △茄科(Solanaceae)

三十七、唇形目(Lamiales) 紫草科(Boraginaceae)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唇形科(Labiatae)

三十八、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木犀科(Oleaceae)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20

三十九、桔梗目(Campanulales)(自学) 四十、茜草目(Rubiales) △茜草科(Rubiaceae)

四十一、川续断目(Dipsacale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四十二、菊目(Asterales)

△菊科(Compositae, Asterace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纲(Liliopsida)]( 5学时) 四十三、泽泻目(Alismatales) 泽泻科(Alismataceae)

四十四、水鳖目(Hydrocharitales)(自学) 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四十五、槟榔目(Arecales)(自学) 棕榈科(Palmae, Arecaceae) 四十六、天南星目(Arales) △天南星科(Araceae)

四十七、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鸭跖草科(Commelicaceae) 四十八、莎草目(Cyperales) △禾本科(Gramineae)

四十九、姜目(Zingiberales) 姜科(Zingiberaceae) 五十、百合目(Liliales) △百合科(Liliaceae)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薯蓣科(Dioscoreaceae) 五十一、兰目(Orchidales) △兰科(Ochidaceae)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

教学要点: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的真花和假花学说及其分类系统。

重点:真花和假花学说及其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森系统和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难点: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演化。 主要内容:

一、 被子植物的起源

(一)起源的时间,(二)发源地,(三)可能的祖先,(四)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一)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九章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 1学时) 第一节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 第二节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第三节数值分类学(NumericalTaxonomy)

21

第四节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六、主要参考书(略)

植物学实验内容(16个实验,每次实验3学时,共48学时)

实验一 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植物细胞的构造、细胞器

实验二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实验三 根尖的结构、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侧根的形成

实验四 茎尖的结构、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实验五 双子叶植物的叶、单子叶植物的叶和松叶的构造

实验六 花的组成、花冠、花序的类型,花药及子房的结构,果实的类型和种子结构

实验七 兰藻门、 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实验八 真菌门:匍枝根霉、火丝菌、酵母、青霉、锈菌、伞菌类、地衣植物门; 实验九 苔藓植物门

实验十 蕨类植物门:石松、卷柏、木贼、真蕨亚门代表植物 实验十一 苏铁纲、银杏、松柏纲、紫杉纲、买麻藤纲 实验十二 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 实验十三 第伦桃亚纲、蔷薇亚纲(一) 实验十四 蔷薇亚纲(二) 实验十五 菊亚纲

实验十六 百合纲(Liliopsida)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