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文稿系统为核心驱动的新闻直播系统建设应用

2021-06-12 来源:华拓网
 内容制播 Content Production & Broadcasting ︳

【本文献信息】慎寒,施雄伟.以文稿系统为核心驱动的新闻直播系统建设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9,Vol.46(12).以文稿系统为核心驱动的

新闻直播系统建设应用

慎寒,施雄伟

(湖州广播电视总台,浙江 313000)

【摘 要】本文从基于文稿的新闻非编网络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配置、系统亮点、运维心得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该非编网络的建设情况,文中还结合实际运维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总结了一些心得和经验。【关键词】文稿驱动直播流程,分布式存储系统,万兆以太网络,指针化素材管理 TP37 B 10.16171/j.cnki.rtbe.201900012008【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DOI 编码】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s Live Broadcasting System

Based on Manuscript System

Shen Han, Shi Xiongwei

(Huzhou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Zhejiang 31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system configuration, system highlight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xperience of the manuscript based news NLE network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NLE network in detail. In addition, it summarizes some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cess.

Keywords Manuscript based live broadcasting,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10 Gigabit Ethernet, Pointer based material management

1 系统建设背景

2006年华东地区第一张高标清兼容的苹果非编制作网落户湖州,转眼已经服役了11年。广播电视技术经过11年的发展,在网络构架、存储构架、节目制作流程、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和变革。随着新的新闻制作中心的落成,采购一张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要求、符合我台节目制作流程的要求、符合未来技术发展的要求的非编网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多方的对比和测试最终我台采购了一套基于以文稿为驱动的全流程新闻制播流程的高清非编网络系统。该系统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实现了电视制播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安全、运行效率、应急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最终实现媒体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升媒体企业竞争力。

引擎功能。采用万兆以太架构,主要配备了核心万兆交换机2台、4口交换机2台,及其它业务交换机,另外配备了刀片分布式存储作为非编主存储、全对称分布式存储作为新闻媒资主存储。配备新闻汇聚、新闻文稿、迁移转码、播出服务器、播FTP服务器、出控制、在线包装、域控服务器、媒体索引服务器、媒资管理、数据库等各类服务器41台,粗编工作站15台、精编无卡工作站12台、精编有卡工作站20台、另有文稿工作站24台及Apple Mac Pro用于审片包装配音等其它业务,另购置了防火墙、基于PCI-E技术的百度设备作为安全交互网关和文件传输设备,从而在保证安全播出的前提下,使整个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全新的高度。

3 系统中的亮点技术

3.1 全万兆以太网架构

非编网络构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NAS、IP-SAN、FC-SAN,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网络构架的发展是从简单慢慢的变得繁琐,其中NAS和IP-SAN都是基于TCP/IP技术的,非编网络一直追求

2 系统配置情况

该系统主要包含媒资汇聚功能、文稿功能、节目编辑制作业务功能、演播室播出功能、网络管理功能、非线性工作流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 年·第46卷·第12期〕

77

内容制播 ︳ Content Production & Broadcasting

的大带宽,但是NAS和IP-SAN构架一直受限于传输的网线,没有突破传输的瓶颈。FC-SAN构架旧完全不一样了,它采用的是混合技术,既有光纤系统,又有以太网系统,所以在系统带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增加了系统的投入和系统的复杂性。任何构架的出现都是基于技术的突破。万兆以太网技术较原有以太网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带宽的要求和更长传输距离的要求,万兆以太网对原来的以太网技术也做了很大的改进,首先在传输介质上出现了基于TCP/IP技术的光纤传输方式,在保证大带宽有具有光纤的传输距离的优势。其次万兆以太网构架大大的简化了构架。在资金投入、系统复杂性、后期的可维护性方面相较于原来传统的三种构架模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于以上的优势,在经过多方对比考察后最终选择了全万兆以太网架构最为本项目的系统构架。

3.2 分布式存储架构

新闻非编网络系统项目采用的3个节点的ISIS7500作为节目制作系统的核心存储, 3个节点的国产OceanStor 9000作为新闻媒资系统的核心存储。这2个存储系统都采用的是全对称架构,对于节点而言内部的软件、硬件配置完全相同,这样的设计理念最大的好处是在系统在扩容时,不需要考虑元数据服务器或网管服务器等等问题,只需根据实际需求业务需求计算出需要的节点数量。传统存储系统,无论是较早的单体 (Monolithic)还是现在的模块化(Modular)架构,都基于向上扩展(Scale-up)的设计,这种模式要求以增加处理器等运算资源进行升级以获得对应用性能的要求,往往成本会大于部署大量相对便宜的设备来实现性能的提升。而且这种提高受到上限的制约,来自磁盘数量、连接数量、缓存大小、控制器数目等方面的约束使得Scale-up架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分布式存储架构能够根据业务增长进行平滑扩容,系统每增加一个存储节点,都能够自动识别,单节点扩容更是小于60s,将该存储空间加入到整系统中,并根据负载均衡的原则,优先选择新的节点存储,从而简化了系统扩容的管理,降低了操作成本。扩容时容量和性能支持线性扩展,最大可提供40PB规模的单一文件系统,真正实现“应需而变”,为业务的长期高性价比提供保障。

3.3 以文稿系统为核心驱动的直播流程

湖州广播电视台演播室录播、直播等各类节目采用了基于文稿系统为核心驱动建立的直播流程,配备主备两台linux系统下的INEWS文稿服务器,通过新闻汇聚服务器、稿件检索服务器以及捷成搭建的给字幕机提供文稿的文稿提取接口服务器,实现了新闻文稿素材经过新闻汇聚流程后,新闻编导根据汇总后的新闻文稿,就可以进行新闻文稿编辑,包括导语、正文、口播词等内容,同时也可以录入所属的频道、栏目、节目时长、

78

采访计划以及参与人员等新闻制作相关的原数据信息。新闻文稿编辑完成后,提交进行一级审核,通过后提交进行二级审核。审核通过后形成新闻串联单,以接口的形式提交到演播室播控系统,同时通过非编软件的文稿接口,记者、图编可以通过文稿生成时间线进行剪辑,剪辑完成后可发送到播控系统。在播控系统中,对剪辑或未完成的串联单,都可以进行播出前的调整及修改、配合演播室主持人画面进行正常的新闻演播室播出。

3.4 INTERPLAY素材交互与管理

新闻非编网络系统采用指针化素材管理方式,所有记者的素材实体对有账号的用户以及技术管理人员都不是直接可以管理,都是基于INTERPLAY服务器的数据库来存储素材的指针。而记者和技术管理人员都是通过数据转换后才能调用到实体素材。目前我们把新闻综合频道划分为一个WORKSPACE的方式来管理素材,指针存放在INTERPLAY的目录树里面,在目录树里我们又采用个人的名字作为存放文件夹。由于存放在个人名字的文件夹所以在共享的时候,素材互相查找变得特别方面。因为一般的新闻制作采用的都是协同工作,记者、编辑、配音员、精编师各有分工,工作层级是一级一级的递进。由于采用目录树以及个人名字命名文件夹的方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于技术管理人员来讲在素材清理时也是对先对指针清理,在指针被清理后,实体素材会成为孤儿文件。在经过一个时期的等待后在对孤儿文件进行清理,只有在孤儿文件被清理后实体文件才会被真正的抹掉,这样最大程度的防治了误删除。因为技术人员第一次删除的是指针文件,实体文件并为被删除。在经过容错期后如果发现素材出现了误删除,可以通过查找孤儿文件的方式找到素材的实体,通过相关的恢复技术还是能够把素材恢复出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使用,这个管理方式得到了业务部门极大的好评。

4 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运维心得

4.1 AirSpeed 5500通道设置的优缺点

1. 主+备+应急通道1) 配置环境

我们有三路播出通道,分别是1-1、2-1、2-2。我们设置1-1为唯一主要播出通道,设置2-1为1-1的镜像播出通道,设置2-2为应急节目浏览播出通道。

2) 播控方式

节目播出单上所有节目均在1-1通道播出并镜像到2-1,两条节目之间定帧上一条3s后跳到下一条头帧静态显示,点播放键播出;并且可设置连续播放模式,应用在中间没有口播的节目之间;最后的风光垫片可设置连续循环播放以填补时间空白。

3) 应急手段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 年·第46卷·第12期〕

通过INEWS可实时插入时效新节目和删减未播出的节目条;并且在应急情况下可不打断正在播的节目条通过双击需要播放的节目条,通过按播放键在一定时机下直接切入2-2应急播出通道。也可以在切换台切换到其他节目源来实现应急手段,但安全性也同时降低。

4) 优势和需求

该种播出方式适合主体新闻播出单条例明晰、流程固化、应变性小的节目类型,适合地方电视台的本土时政类新闻节目。优点是操作简单、配合轻松、工种与工种之间协调要求低,在演播室操作方面只需要一个很短的演练磨合期,即可上手直播。

2. 主+主+备形式1) 配置环境

该形势下我们将1-1设为一个主通道、2-1设为一个主通道、2-2设为1-1主通道的镜像通道。

2) 播控方式

节目播出单上的节目除了在1-1第一种方式的切入以外,又多了一条节目已经切入在1-2通道上,切换台的操作人员可根据COMMAND显示内容决定下一条直接播放1-2还是切到其他信号源三秒后再看时机切回1-1,也可以由在线包调用1-2已经切入的节目调控到主持人同步屏、虚拟电视屏、虚拟对话屏等各种演播室通道播出。其他方式同上一条。

3) 应急手段

该形势下应急手段除了INEWS实时插删外,主要依靠1-2节目源来实现应急手段,或者依靠安全性降低的第三方来实现应急手段。

4) 优势和需求

该演播形式的应急形式要求COMMAND操作员、切换台操作员、INEWS操作员和后台图编需要比较高的磨合程度,争取在百忙之中不出差错。高磨合度丰富的应急方式同时带来的好处是丰富的应急节目源。

2. 基于INTERPLAY的素材管理的应用

INTERPLAY采用指针化素材管理,所有素材实体对网络的用户以及管理员都是隐藏的,任何操作都是通过操作指针来实现。经过前期与业务部分多次的探讨,技术部门最后决定采用整个频道一个WORKSPACE的方式管理素材。目录树以个人命名文件夹的形式来区分指针的归属。该方式下对实际使用者来说操作简单、使用便捷,调用灵活。对素材管理来说从开始定下的管理规范,在达到清理条件后技术人员对指针进行清理,在指针清理完成后,预留一定的容错时间。在满足容错时间后在对素材进行彻底清理,该方式的好处是,设备可维护性高,虽然会产生系统垃圾,但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素材的安全。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9 年·第46卷·第12期〕

Content Production & Broadcasting ︳

内容制播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发现,该频道的专题类节目素材存在使用时差,另外一部分记者因工作原因经常没有时间去保管自己以往的历史素材,再加上人员频繁的变动使得未能很好的保存其他人员有用的素材。频道统一的WORKSPACE方式和不良好的保存习惯也会导致节目人员登陆公用的存储区域后,在底层盘内误删他人实体素材。

综上所述我们技术人员内部集中研讨,外出四面取经,准备对存储的管理比重由技术向节目倾斜,欲设置节目人员管理节目素材的使用方式。每个节目人员分配独立的workspace空间,并且对自己的空间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对他人的空间具有读取权。该分配方式的缺陷有二:一是登陆后会出现大量可读取的他人空间,虽然不需要挂载,但会造成部分粗心的记者没有挂载到正确的自己空间,延误紧急情况下的新闻制作时间;二是会对基于指针的数据库类存储造成一定的系统压力。在数据并没有增加但条目结构增加的情况下,系统需要付出额外的资源去管理这多出来的部分,并且根据存储的性能指标,在达到限定值时会造成系统延缓。

为此经过技术部门的研讨得知,这类管理方式大大减轻了系统人员的维护量,但需要节目制作人员高素质的计算机学习能力、高配合的协同能力、高熟练度的流程化作业能力,在节目人员年轻化占比高的情况下,经过少许的磨合还是可以顺利实施的。根据我台目前的人员结构、节目形态,我们打算逐步过渡到这种方式,先以跑时政、民生等重要新闻类线的年轻记者打基础,划出一定的空间实施这类管理方式,待这批人员熟练以后,以传帮带的形式再局部过渡到整体,让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找查补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投入到系统架构的维护中去。

5 结束语

该系统自2017年10月上线以来,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充分展示了整个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合理性和严格性。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也全面提高了统一运维管理水平。为业内探索基于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树立了行业标杆和技术典范,在行业内极具推广应用价值。国内多家省市电台都曾专门组织技术考察团到我台参观、学习和交流,向国内同行介绍我台技术特点和建设经验,并和国内同行深入探讨当前流行技术与发展动态,先进性也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认同和赞誉。第一作者简介: 慎寒,湖州广播电视总台技术管理部副主任,一直负责推进湖州电视台电视节目流程化制作的工作,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新媒体节目制作流程与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融合。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