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场寒冬中,该怎么平衡企业和员工利益.doc

2023-04-24 来源:华拓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市场寒冬中,该怎么平衡企业和员工利益

作者:

来源:《商业评论》2013年第03期

严穹(北大光华MBA,8年家电行业经验):

我所在的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多元化家电制造商,在多个产品领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2011年上半年,我任总经理的河北分公司取得了创历史新高的销售业绩,大家对下半年的销售也充满了期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进入8月后,终端零售速度陡然放缓,经销商库存压力迅速上升,别说完成销售额指标,想要超过去年同期都非常困难。当时我想,是不是团队骄傲自满、工作懈怠了?

于是,我强化了组织纪律和考核激励,带头加班加点开会讨论促销方案,频繁走访市场终端,希望能带动团队积极性。按照公司考核要求,没有完成同期指标的员工只能获得当地低保收入。

员工很快收拾起轻松心态,但越来越多的员工仍只能挣个低保。刚开始一两个月,似乎还没什么,毕竟在销售行业,业绩不好,收入就低,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国庆黄金周之后,真正的问题集中爆发了。

在黄金周,各商场按传统提前储备了大量货源,但零售却非常不理想。为了推动销售,我取消了调休计划,要求销售团队继续与经销商组织促销,希望尽快消化库存。但是,无论怎么努力,仍然不见起色。很多基层员工开始抱怨:现在市场整体不好,又不是我们不努力,为什么不调整考核指标?按照现在制定的目标,根本就很难完成,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挣个低保,还不如不干了!

我非常生气,抓出几个消极怠工的反面典型严加批评,希望刹住此风,但效果并不明显。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真的是员工的错吗?

“家电下乡”政策给制造商和经销商带来了将近4年的高速发展。家电产品的普及率迅速上升,加上国家对房地产的强力调控,家电需求明显减少,销售难度加大。许多中小规模经销商已不愿大力投入,而较大的经销商面对库存压力,也向公司提出许多条件,如要求补贴库存成本、加大促销力度等,这些都增加了终端销售经理与客户间的摩擦和矛盾。许多员工和客户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市场不景气时期,能否降低业绩考核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是,作为管理者,我也非常理解公司的处境。在前几年高速发展中,公司不得不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如今,巨额投资的生产线必须保持开工率,否则,损失不可估量。这时候,公司只能将库存压力传递到终端,维持稳定的订单量。此外,虽然整体市场下滑,但家电市场品牌众多,如果能够从弱小品牌那里抢夺市场份额,还是有机会维持销售规模。所以,公司也不可能降低业绩目标。

但是,短期内要从对手那里争夺市场,就得付出成倍的努力。而业绩不好,大家收入得不到保障,即使是对公司有深厚感情的员工也开始动摇,一些年轻员工更是选择离开。 “必须加倍努力以达成业绩”和“员工收入严重降低”之间的尖锐矛盾,意味着我必须让员工在较低收入的情况下,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来度过眼前的寒冬。 可是,我又能如何呢?

陈征胜(成都极致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提升销售额,员工也达不到业绩目标,这种情况我们也经历过。当时的问题是出在我们采用了经销商开发市场的模式。不管我们怎么对待经销商,产品还是卖不出去。而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借鉴了大公司的模式:全年的预算分摊到每个月,作为每个月的业绩目标。员工完不成业绩目标,就没有高的收入,销售团队就会没有斗志,甚至还会离职。

对此,我们想到的办法就是降低指标。企业的发展有高峰,也会有低谷。市场不可能总是那么好,所以不能也无法让员工永远处于亢奋和透支的状态。淡季的时候,企业应该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员工就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收入。让员工保持士气很重要,毕竟人是第一位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没有人,就没有一切。

另外,在持续的市场低迷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变革,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也可能是目标市场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企业的整个绩效体系失效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变动的,在这种特殊时期,我们完全可以不拿业绩来考评。

黄铁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找同行网创始人):

这个案例太典型了,它的难点不是企业如何过冬,而是这些冲杀在一线的管理干部如何过冬。

企业高层一般都像陈征胜这样经历过经济周期,知道生意一定有高潮有低谷,低谷时怎么努力也不行,应该保留火种——核心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士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但那些正在职场爬坡的“夹心”管理者,大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周期,再加上企业规模越大,反应越迟缓,年初定的指标,借助层层的管理体系,仍然是悬挂在一线管理者头上的利剑!于是,“前线气温已零下,战士仍然没棉衣”的情况就比比皆是了。

世上有太多事,表面看,当时看无解,但回过头来看,最后都是“船到桥头自然直”! 一、如果再过几个月,严穹所在公司的业务依然没有好转,高层自然也不会把年初定的指标再当真。

二、如果销售人员的流失率突然增高,公司自然也要下调指标。怕就怕在公司里,其他跟严穹做同样业务的人“逆势飞扬”!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严穹就要认真对待了。如果卖的是同样产品,在同样市场,人家怎么……?

在不知道别人的业务会不会比你好的时候,建议你: 1) 留意对手和兄弟单位,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2) 更深入地了解市场和对手,把最新、最能说服老板改变指标的信息和方案反映给老板。

3) 跟手下兄弟们说,潮有起落,月有盈亏。为了能在好年头赚大钱,坏年头必须好好练本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全当练兵了!

4)用有限的资源保留核心团队,让三心二意的人赶快到外面谋生路吧! 吴荣(某咨询公司总经理):

的确,如果在严冬季节老板还死攥着“高指标”不放,我奉劝你别在这样的企业待太久,因为老板要么是想伺机裁人,要么就是不知道如何带领企业度过低潮期,这时候除非你有办法让他转变观念。

严穹负责的是家电销售,我对这个领域不在行。我就结合我们的行业,谈谈我们公司最近是怎么应对类似的寒冬局面的。

我们是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主营股权投资和投资咨询。当前的PE市场可以用“低迷”来形容,排队过会准备上市的企业有七八百家。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想通过上市来退出投资,获取回报,压根儿就没门儿。我们也想顺带做些财经公关的生意,可是证监会不发牌,你就没法大张旗鼓。最后,公司团队群策群力,琢磨出这么几条路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接洽国有上市公司,有计划地把手里的PE项目转给它们,以求退出。当然,这样做也有难度,但相比上市这条路,门槛应该要低些。另外,对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它们也有意在市场低迷时期“寻觅”一些与自己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

二、对于财经公关业务,最大的问题是要先积攒点成单量,同时储备一个更大的平台招引生意。对企业来讲,比较高的销售境界是用有价值的平台吸引别人对你的关注。我们的做法是,搭建信息平台,提高圈内人的关注度(这需要时间);线上人脉结合线下行业活动,增加影响力,让更多人发现公司的价值。

在严穹的案例中,还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人心。我们的做法是,改变绩效考核的方式。例如,在我们公司,员工的薪酬分为两部分:基本工资占70%,浮动工资占30%。在市场低迷的寒冬季节,既然外面的生意机会少,公司干脆进入休整状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专业培训(包括金融基础、行业分析、销售技巧等),然后以书面和当场提问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再结合调整后的业务目标综合打分,对绩效未达标的人酌情扣减薪酬。这样一来,员工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毕竟公司在困难时期非但没有裁人,还提供培训发展机会,即便减少点工资,也在情理之中。而从公司来说,这样做也节省了管理费用。方案实施后,在两个月时间里,员工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为市场回暖后的再次“冲锋陷阵”储备了战斗力。 徐彬(博思笃行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兼CEO):

我曾在国内某知名日化企业负责销售团队的管理,面向的是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客户,跟严穹面向的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卖场相似。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要让业绩提升,就是不断压货,后来时间久了,发现压货还不行,还要让卖场里的促销员使劲卖货。于是,公司加紧培养店面促销员,主要是增加促销员的数量,培训一下产品知识就放到店面。同一个店面,竞争对手有2个促销员,我们就放10个。后来,竞争对手也逐渐把促销员增加到了10个。促销员一多,冲突就开始了,竞争品牌之间恶意争夺顾客,相互诋毁。时间长了,商场注意到这种情况,于是开始限制我们的促销员人数。而促销员跟商场的主管朝夕相处,慢慢建立了关系,也开始越来越不向着我们了。促销效应逐渐下降,货卖得越来越少,人均单产越来越低,最后公司只好大量辞退促销员。而公司也因此落下了骂名,一提起我们公司,就两个印象:促销员多;不稳定,动不动就辞人。 从压货,增加促销员,再到压不动货,辞退促销员,这一系列变化把公司一线员工、基层管理人员,再到中层管理人员都弄得疲惫不堪。大家觉得公司反复无常,缺乏战略,于是也就慢慢学会了应付,得过且过,不再求变。员工流失率开始上升,尤其是核心的一线促销员纷纷被竞争对手挖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我们也没办法,团队业绩指标月月见涨,半年翻了一番,而公司的支持没有一点增加。一年内,我们同一批入职的20多人,最后只剩下3人,而且剩下的也都因为业绩不好被派往外埠开发新市场。

今年早些时候,我跟当时留下来的一位同事交流,她已经升任北京地区的负责人。我问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她说去了外埠之后,因为市场是新的,品牌在二三线市场比较过硬,所以开发经销商很容易,然后借助经销商网络迅速把货压下去,由于二三线市场的顾客对产品没有多少选择余地,货自然也就消化掉了。她说自己比较幸运,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当初看似被逼去了外埠,现在看来其实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因为外埠业绩做得好,等北京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因业绩不好再次被清洗之后,她因祸得福被调回了北京。

其实他们现在还是老问题,只是公司在全国投放了广告,一些产品的整体市场扩大,在一些品类上夺取了竞争对手的一些份额。但是,公司业绩指标依然居高不下,两个月达不到指标就撤人,大家压力很大。

对于业绩与高层期望之间的矛盾,她说,其实公司整体业绩不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扛。大领导一看各地区业绩普遍不行,就会调整策略,而在他调整之前,你跟他说再多,他也不会信。

但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稳住团队是必须要做的。业绩下降,收入不可避免地也会下降,她也一样,谁都改变不了。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提升团队的能力,练内功,等待时机的出现。

我觉得他们首先需要提升整个业务管理团队的能力,包括对业务管理团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然后让每个业务管理人员培训一线促销员,让一线促销员中星级较高的人培训星级较低的人和新人,同时把这一整套培训流程和内容流程化、制度化。其次,提升团队的向心力,强化个人培养,建立业务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让大家知道该提升哪些方面,然后帮助成员开展个人和团队学习,提升能力。最后,强化公司文化,打造一种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改变之前的高压式团队文化,加强团队合作,以团队和个人业绩相结合进行考核。

当然,一个公司业绩的提升绝不是靠一帮人拼命就能达到的,这中间还有其他诸多原因,如品牌影响力、渠道选择、市场竞争状况等。如果忽略其他原因,一味在团队上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因此,本案例中提到的“必须加倍努力以达成业绩”和“员工收入严重降低”之间的矛盾,在我看来,是不可能解决的。如果每个公司的业绩和市场份额都在下降,你怎么可能会升呢?而对于员工,金钱固然是个重要的激励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激励因素,那就是成长的需要和团队归属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