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2020-09-24 来源:华拓网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 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练习萃取和分液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50ml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铁夹台、铁圈、玻璃棒、CCl4、碘、酒精。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三)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练习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由美味的西红柿汤引入,并做好萃取分液的铺垫 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体验分液 思考如何分离西红柿汤中的油层和下层的汤,引出分液漏斗。学习分液 观察分液漏斗,体现化学仪器巧妙 体验萃取 引导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验学习萃取 实验对比体验萃取,归纳出萃取的定义和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巩固和知识总结 生活中的萃取现象。萃取和分液的区别与联系。 练习实践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 【趣味实验】西红柿汁水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观察现象 环节一 体验分液 【提问】现在想把上面的红色油层和下面的汤分开,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 可能回答:勺子舀和用吸管吸取油层。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分离的。勺子舀法较快但不能很彻底分离,而滴管吸取虽效果较好但很慢。 【讲解】我们试想一下,可否想办法使汤从下面流走,让油刚好留在容器中。容器下面有通道,汤从下面流走,在汤刚好流完时,关闭通道,这样汤和油不就分开了吗,而这正好符合分液漏斗的结构。 【观察】分液漏斗的结构特点。它与前面认识的漏斗在外观上有学生讨论回答:它有活塞、上面的磨口塞上有一个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倾听 观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 引入课题 什么不同? 槽,壁上一个小孔。 【提问】为什么这样来构造。凹槽和小孔对准意味着什么?如果把活塞竖起来,漏斗中的液体又会如何? 【讲解】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可是为什么西红柿汁加了油之后,上环节二 体验萃取 回答:凹槽和小孔对准即与大气相通。当把活塞竖起来若对不准,则不会流下。 可能的回答:西红柿汁中的有色物质进入到了油层之中。 实验与理论后,漏斗中的液体即会流下。相联系 层的油层颜色也变深了呢? 【讲解】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萃取。萃即“聚集”之意,萃取——聚而取之。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有关萃取的知识。我们现在就来进行相关的实验。 【动手实验】分工合作,4人一组。 实验 现象 试管中注入水+小粒碘 试管中注入CCl4+小粒碘 试管中注入水和CCl4 碘水中加CCl4 分层,水在上层颜色变浅,CCl4在下层颜色为紫红色 碘的CCl4溶液中加水 结论 碘不溶于水 碘易溶于CCl4 CCl4与水不互溶 水中的碘会转而溶到CCl4中去 CCl4中的碘,没有溶到水中。 不溶 溶解 分层,水在上层 分层,上层为水,下层为碘的CCl4溶液 【讲解】在水和CCl4同时存在时,碘选择了较易溶入的CCl4,就如成语所述“良禽择木而栖”。当向已溶有碘的水中滴入少量CCl4,并不断振荡试管,碘会“移情别恋”。少量的CCl4可以把 溶在水中的碘聚集起来,从而使碘与水分离,这种物质分离方法就是萃取。 【视频】观看视频四氯化碳萃取学生讨论回答: 碘水,请注意观察实验员的操作,①分液漏斗使用前要验漏 归纳要点 ②振荡时要及时放气 ③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流下 【阅读】阅读书P9页实验1-4 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4,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提问】你能用语言叙述一下四氯化碳萃取碘水的过程吗? ①加入萃取剂之后、振荡之前一般都记得塞好分液漏斗玻璃塞,但是分液前容易忘记; 善于总结、归纳 ②液体分层时,要打开掌握正确的玻璃塞,或者让凹槽与小孔实验操作方对准,做到漏斗内外大气相法 从实验中提通,否则液体不易顺畅流下。 取理论知识 ③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面流出来,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口部倒出来; 碘水与四氯化碳相混振荡后,碘就从水中转移到四氯化碳中溶解,再经过静置,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就分为上下两层。 【提问】为什么四氯化碳能萃取出碘水中的碘,如果将四氯化碳换成酒精可不可以? 【动手实验】向已溶有碘的水中滴入少量酒精,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我们把四氯化碳称为萃取剂,碘水中的水称为原溶剂,你能归纳出选择萃取剂的原则吗? 【提问】做完了实验,请你尝试给萃取下个定义。 扩展归纳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了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分液,也学会 学生讨论: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倾听、思考、交流。 进一步从理论上明确 萃取剂应与原溶剂不互溶,提纯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原溶剂. 训练学生总结的能力 由于酒精与水互溶的缘故 不行,因为碘与酒精互溶而四氯化碳不相溶 通过实验提取理论知识 总结归纳能力 善于总结、归纳 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了利用萃取剂把溶质从原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取。通过学习你知道萃取和分液的关系吗?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萃取和蒸馏 个别回答:萃取之后经常会利用分液作进一步的分离、提纯 观察 思考 【课堂小结】蒸馏和萃取都可以对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加以分离,但适用的对象不同,我们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和利用分离方法。物质的检验也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的试剂和方法,这个我们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遇到。 课后作业 1.溴水与碘水有些相似,设计出从溴水中提取出溴单质。 2.搜索有关生活中的萃取和分液的知识,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二、萃取和分液 1、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与原溶剂不互溶,提纯物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原溶剂,与被提纯物质和原溶剂都不反应 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物质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复习巩固 预习准备 倾听思考 学会及时总结归纳明确重点知识 七、教学反思

萃取和分液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的实验操作,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入学不久,化学基础知识储备有限,对碘水、四氯化碳等物质比较陌生,对除水之外的物质作溶剂也没有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于单质碘在水中和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的差异没有概念。若对教材上的实验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很可能导致学生对萃取和分液的概念认识不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设计了西红柿汁中番茄红素的提取,从生活的角度引入化学知识,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对陌生的物质碘和四氯化碳及碘与水,碘与四氯化碳溶解度的差异等有初步认识,为萃取概念的提出做好铺垫;实验三的设计意图有两点,一是让学生体会到:碘单质从水中到四

氯化碳中的过程,明确萃取的概念,二是引导学生探讨萃取剂的条件;最后再让学生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和分液的操作练习,既熟悉了分液漏斗的使用,又加深了对萃取和分液的理解。通过小实验,分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科学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