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
亲情是美好的。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作为父母只有一个宝贝疙瘩,他们把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娇、惯、宠。诚然,疼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也是应尽的责任。眼下,确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爱得太盲目,爱得太过火,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说,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论是否合理一律应允,不敢稍有怠慢,孰不知过分溺爱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得孩子们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缺少亲情。
“距离产生美”。而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父母的身边,每天都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之中,正因为距离太近,他们反而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亲情。因此,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有意识地启发孩子们,让他们感知什么是亲情,感知这种亲情的美。
如在教《背影》一文时,文章中写道:“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而“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荼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荼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荼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送到车站还要亲自为儿子“拣定”座位,看见月台上有卖东西的,又蹒跚地走过铁道,爬上月台,“跳下去,又爬上来”全然不顾年老体弱,而买回橘子后,“心里很轻松似的”。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启发他们去品味,父亲为什么对20岁的我老不放心,坚持送我?我父亲找“熟识的荼房陪,再三嘱咐,颇踌躇一会,终于决定”这一连串的语言和行为体现了父亲一种怎样的情感?通过讨论使大家明确这就是做父母的关心爱护自己子女的一片深情。这种至诚至深的亲情,正
1
是在看似平平常常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做儿子的应从父母平常的言行中体味他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又如《我儿子一家》里写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也是无微不至的,无时不在。“如果他只身去外地,一定要打长途电话回来”,当听说某地发生交通事故,撞死了幼儿园一个小朋友,“妈妈唏嘘好几天”并“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脑袋”,“如果我的小朋友找我玩,妈妈立刻丢下烫金硬壳面大书,和我们在院子里跳绳、踢球、玩老鹰抓小鸡”,“我迷上踢足球妈妈就辛辛苦苦当陪练”。这些看似平常的言行,无不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满腔柔情。
与此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悟亲情,这是培养亲情的良好开端。让学生在行动中培养亲情,去品味自己付出爱心获得父母欢欣后的喜悦与幸福,只有这样,亲情才会在青少年的心中不断得到滋润和培养。我们的做法是:学完本单元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映亲情的作文,主题是: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不知做了多少事,操了多少心。作为儿女,你为他们做过什么让他们开心的事吗?你们眼中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心里话跟爸爸、妈妈说呢?可以适当议论和抒情,请记住无论怎么样只要你有关心照顾父母的这分心,父母都会高兴的。题目自拟。
作文课上,有的同学当堂就交了卷,也有课下才完成的。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做了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写了一篇说真话、诉真情的好文章。
庄磊在《我为妈妈洗脚》中写道:有一次,妈妈生了重病,在医院动大手术,我去看妈妈,妈妈很虚弱,她说让我帮她洗脚,我有一点吃惊,这是不寻常的要求,也许我从来没有这样和妈妈亲近过?在水里我握到了妈妈的脚,非常瘦,脚有一点变了形,还有一些茧,妈妈多少年
2
的辛苦,多少年因为要强而对生活做努力,好像都从她的脚上告诉了我。那是我第一次心疼自己的妈妈,那时候我真的很想为妈妈做些什么。我觉得在严厉的妈妈面前,我一直是努力想要做得更好的孩子。以前我是怕她生气,可是从那时候起我懂事了,我开始学会容忍。是从妈妈的大病中、从妈妈的脚上,我真正懂得做人的艰难和妈妈的坚强。”
秦锡静在《接妈妈》中写道“傍晚,忽然下起瓢泼大雨,我想平时不管什么时候下雨,学校门口都有妈妈身影,妈妈今天上班没带伞,而工厂离家有好长一段路,想到这儿,我马上披着雨衣带着妈妈的雨伞去接妈妈。大风把雨吹打成一条条斜线。雨水不时打在我的脸上,手上,我心里嘀咕:‘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还是回去吧’。但转念一想:‘不能走,再晚我也等下去……’妈妈走过来了,我急忙大声叫着妈妈,迎上去给她打起雨伞。妈妈摸摸着我沾着雨水的脸蛋,心疼地说‘孩子冷吗?’,‘不,一点也不冷’,哗啦,哗啦的雨声,听上去象美妙动听的乐曲,我和妈妈偎依着,走在回家的路上……”
还有《我眼中的妈妈》、《我跟妈妈说句心里话》等文章,都写得很详细,很动人,可以看出孩子们真正从生活中品味到了亲情。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