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万 红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6期
关于主题
红军长征是个神话,很多戏剧工作者都乐此不疲地将这一神话搬到舞台或者电视荧幕上,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不管是不是有历史知识概念的,大都是在剧场里或者荧幕上接受这种红色文化熏陶的,这种艺术传承模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思维模式当中所谓的“红色经典”,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传统的长征主旋律题材”,即从正面讴歌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无论在什么时候,长征,都是个美丽的神话,除了在它发生的时候”。京剧《马蹄声碎》试图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重新去窥视这段经典,用新的思想观念去审视这一段历史,用新的角度去诠释这一庄严的话题……从某种不一样的意义出发我们重新定义了牺牲的价值,重新感受了长征本身所具有的悲壮,使其少了些刻意的红色,却充斥着更多的人性锋芒,让红色戏剧更具有了时代意义。
京剧《马蹄声碎》引发出来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挖掘人性的背后引申出妇女地位、命运、个人价值的问题,集体与个人的矛盾冲突的问题,以及封建礼教,婚姻爱情姊妹隋等等。这些问题不止是某一个时代所牵扯到的,也是从古至今所一直存在的。除此之外,人的理想和信念问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理想和信念可以帮助自己规划未来的道路,可以帮助自己坚定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规划,创造出一个有质量和品质的人生。剧中的五个女红军战士,虽然她们途中要遭遇很多的坎坷甚至是经受生死离别,但是她们却始终没有选择放弃,只是因为有个信念支撑着她们,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剧中,隽芬走不动了,不得已她中途放弃了,可放弃的理由却也是因为同一个信念,那就是牺牲自己完成大家共同的信念,这不单单是一个“人性”所能容纳的。
一场革命的背后要牺牲多少人?战争结束后,有的人将会名垂千古,可这些被抛弃的女兵们又有谁会知道呢?这些女兵们的追赶是否真的是有价值?这个故事有太多的疑惑和倾诉,京剧《马蹄声碎》从新的角度展现长征中不一样的美丽。
关于剧本
著名剧作家姚远的话剧《马蹄声碎》堪称经典,该剧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长征这段历史故事。
剧本结构是一个戏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字创作与舞台呈现的关系。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结构如造物之赋形:当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可见,结构对于戏曲剧本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编剧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规定情境、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而已,他还需要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勾勒出鲜明的人物性格、提炼出思想内涵等构成地基的钢筋、水泥,搭建成“剧本结构”。话剧剧本有太多的承载,重新解构剧本,本着“立主脑、剪枝蔓”的原则,将话剧原来的十五场戏像衣服一样剪碎,再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将碎布缝起来,有戏则长,无戏则短,重新结构了六场戏,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对原剧的磅礴大气形成了强烈的颠覆。如原作中用大量的篇幅交待了师政委怎样劝少枝留下照顾受伤的陈子坤;女兵们是怎么去送电话线的;王洪魁怎么暗恋田寡妇,又是怎样用自己的生命阻止大部队炸桥的……改编本中我们重点侧重于五个女兵的情感集中性,为了使五个
女兵的戏更加紧凑,这些内容在戏曲剧本的处理中有的作为幕后事实出现,有的则是用画外音的形式代替了,这样既减少了篇幅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关于唱词
好的唱词往往能促使唱腔出新,个人认为在改编的过程中,除了把握《马蹄声碎》所表现的时代脉搏外,还要体现当代我们自己的审美追求。把话剧中直白的语言改编成合辙押韵的唱词,既要有唱词的突破,还要有助于人物塑造,张弛有致又有新鲜感。
比如话剧中写隽芬劝大家不要为她的留下感到难过的:
隽芬:大脚,有你这句话我就一辈子也不后悔了你们别再劝我.我是情愿的。我不光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自己。我怕了,我会老是想着田大姐。我怕我走到一半也会倒下来。你们想想,就算过了河,前面还有草地,要走七天七夜的草地更凄惶……就在这草地上死了多少人,……我们居然来回走了两次,现在还要再走第三回。我好像这一辈子都在路上不停地走,我想歇歇了,大脚!
改编京剧的唱词为:
隽 芬 (唱)有这话我一辈子也不后悔啊……
(对大脚)原谅我常常笑你粗鲁嫌你脏:
(对冯贵珍)原谅我屡犯纪律和你顶撞,
(对少枝)原谅我争风吃醋和你
抢做新娘……
虽说是姐妹们磕磕绊绊舌根子痒,
那却是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
隽芬我以身换粮并无高尚,
走下去真的怕前程渺茫:
我怕像田大姐死得悲壮,
我怕是挺不住饥础尸骨倒路旁:
就算过了滔天浪,
还要走七天七夜的草地更凄惶。
人生啊,难道说一辈子都在路
上走走走……
我只想歇歇了
就算是为你们换上一袋粮.换上
一袋粮。
没有程式化的押韵,巧妙地将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将此时隽芬的人物心理活动转化为唱段,通俗易懂又性格鲜明,以人物性格的突出升华了剧情。
关于风格
一个戏该有什么样的风格,尤其是戏曲?
当时的时代风格?创作者的个性?
京剧《马蹄声碎》,强烈的时代特色把主旋律背景包容在京剧艺术创作里,确立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戏曲的特性就是写意,那么,怎么样在该基础上让他变得有风格?五个女人一台戏,自然女性的阴柔美就已经树立在了舞台上,那么,结合长征本身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在特殊环境下不难发现她们阴柔下的刚强与洒脱,因此,阴柔中的坚韧便是五个女人总体的风格,也是戏的基本基调。在表现方式上,我们用戏曲中的“刚”配以舞蹈中的“柔”,戏曲身段糅进舞蹈动作,形成一种新的风格样式。
戏的年代背景是什么?是长征。毫无疑问,长征年代是贫穷的,是粮食短缺物资匮乏的,是随时都有可能牺牲在战场上的,同时长征年代的人们又是质朴的,基于种种京剧《马蹄声碎》在长征背景下成长,灯服道效等方面都要受其约束,如道具枪的配置要符合当时年代的使用发放情况服装的颜色,不同级别战士是否有衣着上的变化等都要进行考究,在造型上每个演员力争做到总体一致细微不同,通过帽子、发型等细微的地方做一些改动和变化,来区分人物性格。总之,不管是服装造型还是灯光道具都是要为角色服务,要塑造出人物个性同时又加强整出戏的总体风格。
“坚决赤化大西北,反对右倾逃跑……”她们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话,她们机械的统一行动听指挥,她们像牛马一样驮枪驮炮、驮米驮面,没有人拿她们当女人,似乎连她们自己也都快忘记自己是个女人,这也形成了戏的风格。田寡妇刚生产完却要面对跟自己的孩子生死永别,像铁一样的女人也会肝肠寸断。可是,田寡妇她没有时间甚至没有机会去哀悼她死去的孩子,因为她要顾及到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因为她们要追赶部队,因为她是红军战士。在这样的状态下,更多地是表现特殊年代的麻木,简单却又要明了。在部队的统一管理下她们不得已变成了刚强的女人,可她们终究是女人,也有像水一样柔软而欢快的一面,她们也会凑在一起互相玩笑相互间逗乐,也会凑在一起静静地听隽芬唱动听的山歌,她们也同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向往,紧张而严肃的氛围下透着丝丝的欢乐。
套用陈薪伊导演在《生命档案——陈薪伊导演手记》说过的话:“风格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演员的表演、服装的设计、化妆、灯光、布景等,整个关联在一起,在这个制约下,我们哀怨一下、悲伤一下、抒情一下都是可以的,这就是整个的氛围。”因此,我们在确立了总体风格后,在其风格的制约下要把握好相关的演出内容和演出细节。
责任编辑原旭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