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簿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课题 饮酒(其五)教案
课型: 新授
作者: 张如全
单位:枣庄市第三十五中学
上课时间:2013年6月6日
课题: 《饮酒》(其五)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掌握作家作品,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相关课程标准: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又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全文。
2.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研读品味,体悟本诗的表现手法。 4.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 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评价任务:
1能够理领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2.能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简介作者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三)解题.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
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情况。找同学读课文,听听是否流利。 2.给下列汉字注音。
庐( ) 喧( ) 篱( )悠( )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录音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解释重点词语。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二.探究文本。
(1)理解重要词语及句子。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归纳总结: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2)品味千古名句。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
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③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3).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__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总结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4)课堂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三.分层训练: 1. 填空。
陶渊明,名__,字__,__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__。 2.给下列汉字注音。
庐( ) 喧( ) 篱( )悠( ) 3.试着背诵全文。 四.作业设计 。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收集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五.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心远 联想 志趣高洁 悠然 想象 心灵高雅 六.教学反思
1.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先了解了写作背景及作者情况之后,开展朗读教学会更好的完成任务。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大的亮点。
2.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对字句的品味还不够好,对诗歌的赏析还不到位,对陶渊明还了解不深,对田园诗还理解的不够深。 3.今后建议:(1)注重朗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读书声,就是失败的课堂。(2)加强重点此举的品味,不能流于形式,应深入下去。 七.教学资源。
电子课本 教学用书 教材全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