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文化文艺转化及其策略
【摘要】 “处州十县好龙泉”,龙泉是丽水的一颗明珠,这里孕育了“丽水三宝”中的青瓷和宝剑,可谓“瓷韵绕九州,一剑传千古”。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历经五代,在宋元时期名扬天下,到大明王朝作为国礼随着郑和七下西洋而进入沿途各国的皇宫内院。明后期至清代遭遇衰落期,至解放前夕,龙泉瓷业生产基本停业。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龙泉青瓷得以恢复并不断创新。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关键词】瓯江文化;龙泉青瓷文化;转化
龙泉青瓷作为丽水瓯江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气脉逾1600年不断。历代龙泉人民在青瓷烧制过程中所形成的青瓷文化,是龙泉人民数千年来所有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综合,是瓯江文化中的瑰宝,在瓯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推进青瓷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快文化作品向文艺成果转化,将青瓷文化中的精华有效地转化成为成功的文艺作品,并以恰当而具有特色的文艺活动表现、展示和促进青瓷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龙泉青瓷文化文艺转化的意义
文化是文艺的基础,文艺是对文化的升华。先进文化是检验文艺作品优劣的试金石。任何一种文艺作品,只要它是好作品就必须具有先进文化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文艺作品与文艺活动
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对龙泉青瓷文化进行文艺转化的意义在于: (一)通过文艺转化,以艺术化方式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青瓷文化进一步诠释,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性。龙泉青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地方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不断挖掘和利用青瓷文化资源,创作各类形式活泼、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能够体现瓯江地域风貌和精神的文艺作品,以文艺形式实现文化的文艺转化,能对龙泉青瓷文化资源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传承,有利于青瓷文化创新、绵延和发展,也对建设文化大市,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通过文艺转化,在文艺创作中融入对青瓷文化新的理解与发展,展示地方文化的开放性。青瓷文化的背景是龙泉,是瓯江流域,是处州大地,其表现和诠释的是瓯江文化。地方的就是民族的,就是全人类的。坚持以青瓷文化为背景开展文艺创作,在创作中以瓯江文化精神为独特视角,展示青瓷文化中关于人生、历史、社会的思考。当我们的文艺作品题材是青瓷文化,表现的主题却是关于人性,那就建立起地方文化与其他文化沟通的基础,展现出青瓷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瓯江文化的开放性。
(三)通过文艺转化,以青瓷文化作为文化公共符号开展交流,促进地方文化的本土认同性。“文化理论认为,文化体现在具体的公共符号上,同一地区文化的成员通过这些公共符号交流彼此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形成‘集体意象’或者‘集体意识’”
[1],对青瓷文化的艺术转化,赋予青瓷文化作为一种瓯江文化的公共符号意义。青瓷文化的艺术转化是以青瓷文化为符号的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了丽水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二、龙泉青瓷文化的文艺转化实践探索
(一)文艺形式视角考察:立体式转化。龙泉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形式多样。以文学创作为例,民间文学创作积极性较高,常常组织各类采风、征文活动,杂志《龙泉》树立了良好的地方文化形象。民间小说作者、编剧创作者颇多,作品影响力较大。有的还被改编成电视剧作品,如叶放创作的《龙泉情思》就曾在90年代的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了较大反响。其他文化活动还有摄影沙龙、“龙泉论剑”等。文化研究活动方面,龙泉与丽水学院建立了紧密联系,成立了“青瓷研究院”,为青瓷的工艺与文化品位的提升添加了助推器。这些文艺活动和文艺作品当都对龙泉地方文化的繁荣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其中不少都与青瓷文化紧密相关,对龙泉青瓷之都的地方文化形象增添了魅力。
(二)文艺内容视角考察:多层次转化。借助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将“剑瓷龙泉”的城市形象展示给世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围文化形象。龙泉重视对青瓷文化的展示,如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青瓷博物馆,展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青瓷文化历史与神奇工艺。民间文艺创作中,经典的民间传说被一再传诵。 三、龙泉青瓷文化文艺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文艺形式上缺乏吸引力。龙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龙泉地方文化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传统的文艺形式能够带动的往往只是丽水本地的创作者和参与者,影响力有限。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眼球经济”大背景下,地方文化的文艺转化形式一旦缺乏吸引力,影响的不仅仅是青瓷产业这样的有形的实业,更加损害的是作为无形资产的青瓷文化品牌魅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文化产业。因此,必须在形式上创新,适当提升感官上的冲击力,符合受众的口味。 (二)文艺内容上缺乏感召力。龙泉青瓷文化的文艺转化还存在内容单薄,挖掘不够深入,欠缺厚重感和层次性等问题,直接导致了青瓷文化缺乏情感上的感召力。这主要归因于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不足、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政府对文化产业投入不足,当然,青瓷文化的分散性与考察难度也是造成其未能被深入挖掘的客观原因。
四、塑造龙泉青瓷文化品牌的文艺发展策略
如何将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与地方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激励文艺工作者们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如何建立健全文艺与文化互哺共赢的良性循环机制,这些都是龙泉青瓷文化文艺转化过程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推动青瓷文化的文艺转化。借鉴国内许多城市的做法,设立与地方文化相关的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基金,实行签约作家制,鼓励文艺创作,提高创作主体的积极性,
提升宣传龙泉青瓷文化文艺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力争在国内外获得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开拓创新,丰富文艺形式。在继承传统的文艺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文艺形式,大胆创作或引入电影电视、歌曲、山水实景文化演出活动。成功的文艺范例值得借鉴,例如电影《青花》“以景德镇青花瓷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在三个不同时空展开的故事。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但那沉静的青花瓷却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永存”。电影就是以景德镇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作为贯穿该片始终的主线,使独具魅力的青花瓷借助电影媒介名扬世界。传唱甚广的流行歌曲《青花瓷》旋律优美,填词雅致,通过对青花瓷的描写营造出唯美的艺术境界,对年轻人的进行一场小型传统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无疑给陶瓷艺术向大众进行了一次美妙的艺术转化。除了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是文艺转化的重要形式,张艺谋等人打造的“印象”系列就是一种将真实的自然风光与民族艺术特色巧妙结合的文艺活动,其中广西阳朔的“印象·刘三姐”、浙江杭州的“印象·西湖”为例、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都被各界给予高度评价。“印象”系列实现了艺术和商业的双赢,是当今文化产业的典范。龙泉青瓷文艺转化应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文艺资源,不拘形式,创造出多样化的文艺产品。
(三)深入挖掘,夯实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需要研究和挖掘的。在龙泉,有太多值得挖掘的文化宝藏。同时,要塑造现
代龙泉的青瓷之都形象则需要历史积淀与现代气息的有机结合。首先是对青瓷文化传说的深入挖掘,如“九天玄女”叶青姬的传说以及龙泉窑的三大传奇——生在五代的《飞天窑女娘娘路》、宋代的《哥窑与弟窑》、明代的《雪拉同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传说往往能够成为受众的兴趣点,达到以情感动人、吸引人的效果。其次,要提升龙泉市的整体文化形象,为青瓷文化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生态城市文化背景。加强学习,促进与同类城市或地区交流与合作,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把龙泉塑造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强大文化向心力的文化中心,实现青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企业是具有强大活力的文化因子,青瓷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青瓷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提升了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文化产业上大展身手,才能把青瓷文化做大做强。 (四)优化传播渠道,提升青瓷文化影响力
从本质上讲,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应当充当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文化的“使者”。好的文艺形式与内容才能造就好的文艺作品,有了好的传播渠道才能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在做好文艺转化这个难度工程需要智慧,更需要探索,特别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青瓷文化的文艺转化问题进行深入考察研究。文化工作者应根据受众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传播途径与传播环境进行有效的文艺传播活动进行实践层面上的大胆探索。 注释:
[1]刘朝霞,朱忠元.甘肃舞台艺术转化本土文化资源的基本经验.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