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给小学三年级的同学讲解一系列的数学故事。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故事篇一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好动贪玩,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但是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一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看图列式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我的学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课。在上课伊始,我出示了如下所示图,让学生在看图、说清图意的
基础上列式计算。一看到图,解志勇就举手说:“有68个圆,去掉了43个,又拿来了26个圆,现在有几个圆?列式是68-43+26=51”。我随即肯定了他的回答,但在肯定的同时又感觉缺了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学生回答中都按照这位学生回答的思路进行,眼看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逐渐消退,难道这一环节的教学要以平庸告终?正在这时我听到我班解倩同学说:“老师,我能编一个小故事来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当然可以。”这正是我所期待的结果。只听解倩同学说:“有一天,妈妈买来了168个红,被我吃掉了43个,爸爸回来又买回26个桔子,现在我家有几个桔子?列式是68-43+26=11”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想法新奇独特。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孩子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编妈妈给自己买铅笔的故事的、有编小鸡吃米的故事的、有编玩玻璃珠输赢故事的等等。相同的数量关系被学生不同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这些故事全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学
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找到了实施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的突破口,那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在充满浓郁生活气息“故事”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故事篇二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再就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数学,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较多,学习习惯差的更多。我接过这个班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我们是好伙伴”“争做小老师”比赛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竞争对手将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作业和他进行比较,教师定期进行抽查并评选出优秀小组。此项活动的开展对大部分孩子有促进作用,许多孩子在和伙伴的你争我抢中,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可是由于我班部分男生脸皮比较厚,才三年级就出现了对任何激励奖励没有兴趣,再加上部分家长责任心不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差也报无所谓的态度,总有3、4个人总在班里勾破坏,导致复习期间班级风气较差。
(2)作为数学教师我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但目前的辅导工作重点就是督促那些懒鬼完善课后作业。要么不做作业,要么瞎做,真让人伤透了脑筋!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竖式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草稿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故事篇三
1、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复习课上,、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2、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尤其是对学困生,要降低难度,放大优点,使他们有成功学习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3、采取一对一捆绑式,让优秀生辅导学习困难生。
4、对尖子生,教师要选好发展题,每天一练,日积月累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后进生要宽容对待,利用空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让他们当天作业当天完成。有这样三组习题:
84÷2÷2 78÷3÷2 96÷2÷4
84÷4 78÷6 96÷8
我先出示第一组习题,让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被除数一样。
生:上面一题后面的2和2乘起来就是下面的4。
生:2加2等于4
教师追问:请你猜一下,两道题目的得数会怎样?
生齐答:一样。
师:究竟是不是呢?我们怎么验证一下?
生齐答:计算出得数。
学生计算出两题得数后比较,发现商是一样的。
再出示第二组题目,让学生观察,猜一猜两题的得数会怎样?并说说你是怎样猜到的?
生:我猜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因为二三得六。
生:我猜得数也是一样的,因为6可以分成2和3。
追问:6可以分成2和3?
生更正:不是,是2乘3等于6。
追问:就因为2乘3等于6,所以两题的得数相同吗?
生:还有被除数都是78。
学生进行计算,发现两题得数相同。
小结:原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算式,用手势表示。)
最后出示第三组题目,学生观察。
提问:这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
生:得数相同。
生:被除数相同。
生:2乘4等于8,所以96除以了2再除以4就是96除以了8。
同时指着(
生:我是想口诀的,二四得八。
追问:你现在准备算几题?
生:算一题就可以了,另一题得数一样的。
学生计算,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回顾三组题目,教师小结:乘法和除法是相对应的运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的积。那么我们看第一组题目,这里是2+2=4还是2×2=4得出来的呢?
学生通过三组题目的观察比较,已经能够掌握这一规律,这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能力,我出了一道题目考考大家。
师:你会计算96÷12吗?
学生小声议论:怎么是两位数了,还没有教了。
突然,有一学生立即举手,迫不及待地说出:“我会算,把他分成两个数连除。”其他学生经过这一点拨,纷纷点头,表示会算。我马上要求大家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然后进行交流。出现的方法有:
96÷2÷6、96÷3÷4、96÷6÷2、96÷4÷3
肯定学生的方法后,再次追问:还有吗?
学生思考。
生:还可以拆分成3个数,96÷2÷2÷3
师:这样对不对呢?我们怎样来检查?
生:把后面的数乘起来,二二得四,三四十二。
总结:我们借助刚才发现的规律,解决了我们还没有学过的内容,看来大家又多了一项新的本领了,数学是非常神奇的一门学科。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中就应该有相应的教学公式。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增强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