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一些设想。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说教材《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1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理念下,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这样的教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目的,所以本课我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
2
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新课学习
操作感知
分―――提示概念
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3
活动
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摸―――感知长方体
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4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比较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5
活动
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我希望通过直观、简洁的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