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进一步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探析

2022-08-18 来源:华拓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一步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探析

作者:张兴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31期

摘要:站在法律的角度,农村法治建设是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很大的比例,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艰巨任务。所以如何做好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路径选择是当务之急。文章从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对其路径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进一步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进程,践行依法治国方略。 关键词:依法治国;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路径选择

农村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基本问题,如果农村不稳定,全国就不稳定;没有农村法治化,就没有全国法治化。而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就是以维护国家统一法治为前提,依托法律手段把农村各项事务管理好,确保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里就对进一步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路径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但势在必行,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法治与农村稳定息息相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均离不开依法治国,更离不开与时代、社会等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法律。从古至今,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衰,中国的依法治国方略就是将法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而只有依托法律手段处理好农村利益关系,才能使农村社会维持稳定。同时,在实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战略时,要想达到目标就离不开农村的参与,否则依法治国也难以有任何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农村法治建设成败和国家法治建设进程有直接关联。国家惠农政策有存在多变性、局限性,只能整体规定一些原则、方向,没有实施细则,造成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难以有序进行。且在中国农村,法律还不是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依旧依靠乡风民俗管理村级事务、解决矛盾纠纷,农民信任民间法的程度远远高于信任国家法,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立法,完善农村的法律体系

法治的前提在于立法,健全立法是进一步加强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只有健全立法,才能从根源上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对此,完善农村法律体系迫在眉睫。一是将政策法律化。促使惠农政策法律化,降低因政策多变而造成的政府行政行为的随意性、盲目性、不稳定性,通过具体的、明确的法律法规形式,由国家保护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针对已经出台并实施的法律法规,需及时健全配套措施,保证执行严格,确保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快涉农立法步伐,结合中国国情完善建立与农村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二是更新立法思路,大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强化立法对农业的干预。具体应基于《农业法》,立足国情,及时制定农业生产、消费以及市场交易等制度,重视强化对立法的层次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保证有序发展农业。三是尊重民间法,促使国家法与民间法实现良性互动。现阶段,中国农村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法治秩序与乡土秩序并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依旧大量沿袭、保留并使用民间法,甚至超越国家法,成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准则。民间法的存在是合理的,它在小农经济社会有千百年的延续,至今依旧在农村社会盛行,普遍存在合理不合法的问题。而普法教育依旧无法消除风俗习惯、乡村规约在农民心里的地位。只是传统习惯法和农村文化环境不可分割,不能只站在法治视角指责农民不信任国家法,而要重视结合国家法、民间法,取精去粗,整合并吸收民间法中对消解农村矛盾与纠纷有利的内容,发挥其调节作用,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改变理念,更新法治教育的形式

在网络信息时代,为提高农村法治教育效果,必须要改变过去的说教方式,改变思想和理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更新法治教育形式。在农村地区,特别要注重发挥出宣传栏、集贸市场、广播、电视等媒介的法治教育作用,制作法治教育专栏,建立法律咨询点,讲解典型案例,大力宣传有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民法治观念,帮助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走进网络时代,只有更主动地培养农民的网络法治意识,才能真正强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在网络世界,各种网络用户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网络行为构成新的群体概念,即网络社区,它的存在使中国农村法治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开放性的网络空间尽管有利于传播中国农村法治建设,成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利器,但一些违法内容也在无国界、无边际的网络里充斥着,如果不加大管理与整治力度,势必会使农民受到负面影响。

所以务必要更新法治教育形式,加强实行中国农村网络法治教育。一是站在大众视角建立法律网站、讨论区,通过网络实施普法教育。目前,一些普法网、法律论文网、今日说法以及法律教育网等网站已经取得良好的法治教育效果。二是完善网络监管机制,研发网络监管技术,严格限制在网络中宣传违法犯罪活动,扫清网络涉赌、涉毒、涉黄等行为,定期清查网络。三是全面落实网络普法教育工作,使网上与网络实现有效的配合。不仅要注重网络法律宣传教育,还要加强传统法律教育,密切配合网上、网下,形成有序机制,带动并促进培养农民的网络法治意识。一方面,送法下乡,即在法治建设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开展自上而下的、由官方主导的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引导农民行使权利,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形成良好法治氛围,把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夯实农村法治建设基础;另一方面,迎法下乡,即以农民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依据自身需求决定所学的法律以及学习方式,对法律产生更强的诉求,切实感受到法治的益处,从而自觉迎法,建设法治农村,切实转变农民观念,发挥出民约村规的作用,做到还权于民,落实村民自治。 (三)加强治理,遏制农村的邪恶势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地痞、村霸等恶势力依旧存在,在这种形势下,国家不仅要形成由中央到地方的农村恶势力打击阵线,还要广大农民自觉学法,用法律抵制恶势力,让地痞、村霸等失去生存基础。实际上进一步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共同提高素质,要由各个机关齐抓共管,和广大农民群众密切配合。这里尤其要强调,依法治国要求人们更关注农村,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法律知识,且居住分散,接受信息的渠道狭窄,社会组织化程度低,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合法权益最易被忽视、被侵害,各级政府、各个执法部门必须格外尊重农民,善待他们,为他们服务。 具体而言,应在农村法治建设中根据宪法、法律,衔接地方法规,配套政府政策规章,补充规范性文件,形成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框架,尽快从以行政调整为主转变成以法律调整为主,有效遏制农村邪恶势力,共建农村法治局面。一是坚持由村民自治,构筑强化基层、为农民服务的安全创建体系。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时要最大限度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大力挖掘村民自主管理的本土法治资源;二是形成农村社会联防以及110专线服务机制,发挥出110的快速反应优势,通过在诉讼前以及诉讼外解决农村纠纷的优势,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构筑以农村社区调解、帮教以及法治教育等为主的农村社会犯罪预防体系,实行由县人大、行政、政协以及公安、法院、检察院、乡村司法员、法律服务人员等共同预防犯罪、打击犯罪,形成农村社会治安的良好互动格局,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结语

法治化是中国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是这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践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对践行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性,并探索更多可供选择的路径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为文明进程贡献力量。只有持续推动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潘诗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现状及提升方法[J].管理观察,2016(20). [2]李荣俊.对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8).

[3]张建萌,张建峰.浅析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依法治村”的对策建议[J].法制博览,2016(21).

[4]许睿萍.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完善思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党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