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欣平,方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7)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针对性与系统性不强、教学与管理培育合力不足、养成评价困难等问题,在剖析“工匠精神”培养要素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普适性培育体系构建的主旨、起点、方法和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提出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养成融入到“课程、活动、文化、党建、管理”等活动过程的“五融入”体系结构,制定各项活动的相关养成内容与管理制度,设置贯穿六个学期的专门课程为考核载体,制定各环节量化评价机制,构建融入育人全程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该培育体系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应用及完善,实施效果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699(2020)03-0043-05
DOI:10.3969/j.issn.1671-3699.2020.03.009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1],其内涵相当广泛,包括职业技术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等方面。虽然,职业技术技能作为职业素养的显性内容,更容易使人重视,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行为习惯等作为职业基本素养的隐性内容,是职业工作中的“软实力”。目前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其核心不仅仅体现在精湛的技术技能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职业精神品质方面的隐性内容上,这是职业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养成体系,探索人才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及学生个体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视用人与育人的内涵和标准,关注职业人才在专注
细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完善自身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表现。目前,高职院校针对“工匠精神”素养养成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1“工匠精神”素养养成内容缺乏针对性
“工匠精神”内涵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表现为具体的培养内容,并各有侧重点,如对于机械制造类专业来说,应将遵守操作规程、执行制造标准、注重制造细节、加强技术、工艺创新作为培养的重点。然而,有的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匠精神”培养中,不同的专业在培养内容中没有重点与特点,趋同性明显,有的只是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素质培养,甚至只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概念,成为了一种“口号”与“标签”,这势必会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性。
1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素养养成体系存在问题
“工匠精神”的提出,使行业企业和院校重新审
收稿日期:2019-11-21
1.2专业教学及管理与职业素养培育合力
不足
“工匠精神”不是一个独立的培育主体,其内涵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工匠精神素养养成体系研究及操作手册研制”(jg20180558),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9年课题“职业素养培养视角下的高职‘五融入’德育养成实践探索”(2019A08),2019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2019Z01)
作者简介:戴欣平(1967-),男,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职业教育;方敏(1972-),女,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43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
的培养应融入课程教学、专业活动、学生管理等有形的载体中,“工匠精神”是一种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的养成。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实训实习教学中融入素质教学要素意识不强、内容不具体,在学生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等活动中没有相应素养养成规划,素质培养要素在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中融入不足,有的院校只是开设一二门思政类课程,通过说教方式来培养,没有形成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效果。
2创建“五融入”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1.3职业素养评价内容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工匠精神”素养培养中评价是关键环节,对应
的评价内容及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有着“评养结合、以评促养”的效果。针对素养培养要素设置目标性评价内容,融合各培养环节建立系统化评价体系,将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用具体的达成目标进行评价考核,促使学生从督促性学习向自觉性学习转变。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并未重视“工匠精神”素养的考核环节,考核内容与评价体系不完善,有的院校只是对专项课程说教效果进行考核,这种考核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养成效果。
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针对性与系统性不强,教学与德育、管理培育合力不足以及量化评价困难等问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起,在装备制造专业群中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多年的实施与完善,形成了“五融入”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五融入”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是结合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特质,将“课程、活动、文化、党建、管理”五项活动融入其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贯穿六个学期的“劳作素养”课程,并以该课程为考核载体,形成包括精益管理知识、课程教学、寝室活动、第二课堂、操行文明、党建思政、志愿者活动在内的7个素养考核模块,明确考核主体、要点、分值、对象、方法、奖惩等,建立起职业素养量化考评长效机制,通过客观、即时、全面、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建立起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正向推动闭环。“五融入”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实施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工匠精神”育人体系实施框图
44
第3期戴欣平等:高职院校“五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创建与实践
凝练专业(群)工匠精神培育要素是“五融入”
工匠精神育人体系创建的基点,应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凝练职业素养培育中关键的、共性的、深层次的行为处事要求和职业品质要素;再区分行业、企业和岗位对工匠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和特殊性,按成长不同阶段、专业对应的岗位职级高低、重要度排列等;分层分类细化梳理出工匠精神培育在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人文素养、心智技能、职业行为规范、工作标准要求、个体操行品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
2.1课程教学融入:课堂中植入“工匠精神”
将培育要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考核是工匠精神培育的落脚点,通过分析不同岗位职业素养要求所达成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课程标准(大纲)中明确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要点,同一要素可在不同课程中体现。开设贯穿全学程的“劳作素养”课程,编写《工匠精神培育操作手册》,通过第一课堂将精益管理规范植入学生大脑;同时,将素养培育要素渗透至通识课、专业课和岗位综合实践课三类课程,如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校内专项实训、校外专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主要关注安全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要素,采用学生实操、跟班、顶岗等形式,在企业师傅和校内教师指导下进行强化教育。
为强化岗位职业素养培养,应设置一些必要的专项教学环节,如在新生始业教育中设置企业参观、企业专家讲座,让新生对专业和岗位有一定的认识;在实训教学之前,进行精益化生产讲座、消防逃生演练等;到企业实习前,进行安全教育,签订实习安全协议,召开安全事故分析会,举行系列的企业讲座,涉及精益生产、安全操作、工艺规程、技术发展等内容,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岗位职业规范的要求与做法[3]。
2.2学生活动融入:实践中躬行“工匠精神”
学生活动包括第二课堂的专业活动、学生社团
活动和自愿者活动。第二课堂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我组织开展的企业实践、技能竞赛、项目研发、讲座演讲等活动,其灵活的组织方式、丰富的活动内容,为推行工匠精神的养成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合理规划第二课堂的内容与活动方式,创新“工程创新班”“赛教融合班”、项目导师制等培养模式,通
过指导教师有意识的组织引导,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素,开展与学程对应的实践活动。例如:对装备制造专业群一年级学生开展实训车间整理整顿、机床维护保养、精益生产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精益生产与“5S管理”;对二年级学生开展机械制图、机床操作等竞赛活动,让学生理解如何做到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对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企业专家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意识与职业意识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学生社团及自愿者活动中融入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奉献精神等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形成素养意识。
2.3专业文化融入:无声中内化“工匠精神”
职业素养培育的高层次目标是专业文化的形成、传承及其与教学体系的融合,育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使学生具备一种明确的、特有的职业气质与行为准则。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必须从与专业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素养分析入手,总结出关键的、共性的、深层次的职业特点与职业品质,用简洁的语句进行表达。例如,装备制造专业群推崇的专业文化是“精益求精”,在专业文化中引入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忠诚企业、循章守纪等企业文化因子,体现工匠精神的素养内涵。
在培养融入上,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创新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培养模式,开辟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共建政校企产教综合体,设立校内工匠讲坛,聘请工匠大师担任兼职教师;开展校企文化联谊,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打造“精益求精”的专业文化,在活动场所营造具有示范、标识、约束、熏陶等功能的文化氛围。如实训室应具备示范功能、标识功能、约束功能、熏陶功能,设置相关生产区域、岗位标识;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张贴上墙,对着装规范、错误操作、安全环保等案例进行展示,对精益化生产管理、工匠型人才素养要求进行明示宣传,营造职场化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守规程、重质量、讲实效等素养。
2.4党建工作融入:争先中弘扬“工匠精神”
通过在专业上建立党支部,将“思政课程”与
有效衔接,使政治学习、品格锻造、素养提升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一致。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要丰富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主题教育等学习
45
“课程思政”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
活动内容,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在非思政课的平台上,通过激活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激励党员学生参与社区助理、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通过完善管理和考评机制,促使党员学生将爱国奉献、责任担当作为一种自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寝室、活动组织、心理健康疏导、文明创建等各项事务中的骨干带头作用;通过压担子、交任务,鼓励学生创新管理方法,灵活管理手段,培养严谨细致、认真负责、勇于创新的品格和担当。
与寝室的看板管理,通过常态化的检查评价,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规范与生活习惯。
3构建“五融入”工匠精神培育量化评价机制
将素养要素进行量化考核,考核过程定时定位,充分体现评价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以学分制课程“劳作素养”作为考核载体,评价每位学生在各个培养环节的综合表现。该课程的成绩作为学生毕业资格获取、评优评奖和入党的参考依据,将素养考核引入学生学业考核范畴。“劳作素养”课程既是传授精益管理“5S”知识的课程,也是各环节素养考核的综合体,其考核模块分为精益管理知识、各课程素养、寝室活动素养、第二课堂活动素养、操行文明素养、党建思政理论素养、志愿者活动素养七个模块,分配各模块考核比例,并设立否决项。各模块由各责任教师与部门完成评价,由教学管理部门最终完成统分,计为该课程成绩,该课程成绩如不及格,可采用志愿者服务形式进行补考。“五融入”工匠精神培育评价体系如图2。
为保证各模块考核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须制定相关的量化考核细则与标准。各课程模块考核须根据融入该课程的工匠精神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形成性考核标准,建立寝室内务标准化管理考核标准、学生操行素养管理考核标准、志愿服务与公益
2.5日常管理融入:规范中落地“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素养往往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
范与行为准则上,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团体活动和寝室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管理,培养循章守纪、诚实守信、健康卫生、规范自律等品质,形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
寝室、教室、实训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细化管理条例,明确要求规范,基于工匠精神素养养成制定系列管理制度,拟制定及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寝室内务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实训室管理办法》《教室管理规范》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在寝室与实训室推行“5S管理”,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管理要求贯彻到实训室与寝室的行为活动中。实施实训室
图2“五融入”工匠精神育人评价体系框图
46
第3期戴欣平等:高职院校“五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创建与实践
工作管理考核标准、第二课堂管理考核标准和岗位
综合实践考核标准,各考核标准内容需量化,明确考核要点、得分值或扣分值,这样有利于考核的有效性与可区分度。
4“五融入”工匠精神育人体系实施成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自2014年开始推行“五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五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成效:形成了包含课程、管理制度、量化考核细则等在内的操作范本;编写《工匠精神培训操作手册》,开发在线开放课程精益管理,开展多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专业群学生获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37项,德国红点奖及纽
伦堡国际发明奖各1项,学生为第一发明者获国家专利100余件;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喜爱。形成了招生、育人、就业的良性循环局面。
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群)有着不同的岗位素养要求与内外部环境,应根据各自的情况规划“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适合有效的培养途径与模式;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专业培养特质及与学生思维特点相符的工匠精神培育教材、课程与活动;采用APP、在线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优化评价管理过程,形成合理有效又方便实施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熊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24):76-81.[3]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2]刘增安.以工匠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4-16.
OntheEstablishmentandPracticeof“FiveIntegration”Cultivation
SystemofSpiritofCraftsmanship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DAIXinping,FANGMin
((JinhuaPolytechnic,Jinhua321007,China))
Abstract:Aimingattheproblemsthatarecommonintheprocessofvocationalliteracyeducation
forvocationalstudents,suchasthelackofpertinenceandsystematicity,thelackofsynergyinteachingandmanagementcultivation,andthedifficultyofformationevaluation,weconductedasystematicstudyonthepurpose,startingpoint,methodandmechanismoftheconstructionoftheuniversalcultivationsystemofcraftsmanshipspiritinvocationalcolleges,basedontheanalysisofthecraftsmanshipspirittrainingelements.The“fiveintegration”systemstructureisputforwardtointegratethe“craftsmanshipspirit”professionalaccomplishmentintothe“curriculum,activities,culture,partybuilding,andmanagement”.Variousmeasuresaretaken,includingformulatingtherelevantcultivationcontentandmanagementsystemofeachactivity,settingupaspecialcoursethatrunsthroughsixsemestersasanassessmentcarrier,developingaquantitativeevaluationmechanismforeachlinkandbuildingaprofessionalqualitycultivationsystemintegratedintothewholeprocessofeducatingvocationalstudents.ThecultivationsystemhasbeenappliedandperfectedbyJinhuaPolytechnicformanyyears.Goodresultshavebeenachievedanditsfeasibilityandeffectivenesshavebeenproven.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professionalaccomplishment,spiritofcraftsmanship,cultivationsystem.
责任编辑:傅美贞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