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中弹性滑动问题的综合分析 徐超 。49 。 带传动中弹性滑动问题的综合分析 华东船舶工业学I ̄(212003) 徐超 取极限并忽略高阶小量,式(2)、(3)化为: 【摘要】 本文应用摩擦理论研究了带传动中 N( )R+N 一F=0 (4) 与弹性滑动有关的一些问题。详细地分析了带传 动的受力变化规律,弹性滑动角的位置和大小,导 出了弹性滑动量和弹性滑动率的计算公式,分析了 弹性滑动对传动比和传动率损耗的影响。 关键词 弹性滑动 带传动 弹性滑动率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摩擦型带传动是借助带与带轮之问的摩擦来传 递运动和动力的。由于带被看作弹性体,在传动过 程中,紧边和松边的不同拉力造成带不同的拉伸弹 性变形,使带传动发生似蚯蚓爬行一样的蠕动,产生 弹性滑动。它是带传动中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物 理现象。这一现象在诸多文献中一般只有定性描 述。本文应用摩擦理论对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进行 了定量的综合分析。 2带传动的受力变化规律 带在带轮上的受力如图l所示。其中紧边拉力 为F1,松边拉力为F2。长度为Rd9带元两侧面的 受力分别为F及F+dF,底面受有随角度位置 而 变化的二个单位力,带轮正压力N( )和摩擦力 ,N( ),以及带在工作时出现的恒定的单位均布离 心力 。 Nc=qRw (1) 式中q为带单位长度的质量,R为带轮的半 径, 为带轮的角速度。 对于图l中所示承受力的带元Rd9,将各径向 分力、切向分力分别相加可得: N(9)Rd9+N3' ̄d9一Fsin 2一 (F+dF)sin =0 (2) 厶 (9)Rd9+Fcos 2一(F+dF)cos 2=O (3) ,N( )Rd 一dF=0 (5) 在带速不变时,N 为常量,表示离心力对带拉力 的影响。令: Fc= =qR。 。= 。 (6) 于是式4化为: F=N( )R+ (7) 对式(7)微分得: dF RdN( ) (8) 式(8)带入式(5)得: fa = (9) 对式(9)积分得: = N(9)=Noe (11) 式(11)表示带受带轮单位正压力N( )按指 数律分布,且: fN =N(0)=N0 IN一=N( 1)=N0e -=N1 式中 1为弹性滑动角,如图l所示,在 1角范 围内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这里N( )较大的变化 是造成带不均匀磨损的重要原因。而在静角 1范 围内,由于带与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所以N( )保 持 大小不变。N( )可总结为: 』lN( N‘ ) N。 e慨 N1e (91‘。 -< =三三口1)1) ( 13) N( )分布图如图l所示。 在弹性滑动角 范围内,带受带轮单位摩擦力 ,N( )也按指数律分布,且: {I [ ( )]= ‘~( , 1)= 。 1 (… 14) 而在静角 1范围内, ( )为零(实际由于带的切 向塑性变形,也部分地在静角范围内传递摩擦力,一 般计算不考虑。),N( )可总结为: f/7、,( )=fN0e (o 三三三 1) 【CN( )=0 ( l 三三三口1) (15) ‘5D・ 现代机械2002年第2期 vl—— L /一一—/ r| Alp1V1 A2P2V2 (18) 设在F 、Fz拉力作用下,带的应变量为£ 、£,, 带的泊松比为y,则得: fA1=A0(1一 1) A2=A0(1一 2) … —d (÷)Rd÷ \ NcRd÷~ 若带在不受力时的密度为P。,则由一段带在受 力前后质量不变的条件可得: / ÷)Rd,; f‘01=‘00/[(1+E1)(1一 1) ] 1P2:p。/【(1+e2)(卜 2) ] F+ ‘ o’ 将式(19)、(20)带入式(18)可得: E ~\ ri1+ .、 V2 模量,可得 (21) 由e1=F1/EA0,£2=Fz/EA0,E为带的弹性 大于 ,如图2所示。在主动带轮 图1 带传动的力学模型 ,Ⅳ( )分布图如图1所示。 式(7)表示带受拉力F( )的变化规律。其值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离心力所产生的离心拉力 ,上,E G1段是静弧,带在E 点以主动带轮的表面 速度 进入主动带轮,带与带轮表面之间无相对 滑动。在E G 段,带与带轮表面速度是相等的,都 为 。而在带进入弹性滑动弧G L 段时,带速会 逐渐小于带轮表面速度 ,在出端终点L ,带以速 度 。另一部分是单位正压力N( )引起的N( )R。 在弹性滑动角 范围内,F( )也按指数律变化。 且 f~ 【 nF。。~‘,o’? 。。N( 1)R 一离开主动带轮,而主动带轮表面速度始终为 由此可知,由于带中拉力逐渐降低的缘故,带 R =F1… Fz(16) =N1R 在弹性滑动弧G L 段发生了与带轮表面运动方向 相反的弹性滑动,主动带轮对带的作用摩擦力与带 的运动方向一致,如图2所示。此分布摩擦力对主 动带轮转动中心0 之矩与带传动的驱动力矩M 方向相同。 而在静角 1范围内,F( )大小不变为F1。 F( )可总结为: 』F( ):N0 R+Fc (o=三三 三三三 1) IF( ) F1 ( 1 =三三。1) (17) 在从动带轮上,EzG 段是静弧,带在E 点以 从动带轮的表面速度 进入从动带轮,带与带轮 表面之间无相对滑动。在E G 段,带与带轮表面 速度是相等的,都为 。而在带进入弹性滑动弧 GzLz段时,带速会逐渐大于带轮表面速度 ,在 Ei 3弹性滑动角的位置和大小 3.1弹性滑动角的位置 实践表明,弹性滑动角的位置总出现在每个带 轮的出端,如图2中的角 和 2位置所示。现从理论上 给予证明。在图2所示两带 轮上,装有截面积为A。(不受 拉力时)的带。在工作时,紧 边受拉力F ,带截面积变为 A ,松边受拉力为F ,带截面 积变为A 。若紧边和松边带 的密度为P 、P ,速度为 、 :: L Vz,则按每个截面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带质量相等的条件 可得: 图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 带传动中弹性滑动问题的综合分析 徐超 ‘5 ・ (i=1,2)增加到小带轮的包角a1,如图2所示,而 出端终点L ,带以速度 1离开从动带轮,而从动 带轮表面速度始终为 。由此可知,由于带中拉力 逐渐增大的缘故,带在弹性滑动弧G L 段发生了 与带轮表面运动方向相同的弹性滑动。从动带轮对 a1是一个仅决定于带传动几何尺寸的常量,此时打 滑就会首先发生在小带轮上了。 带的作用摩擦力与带的运动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 此分布摩擦力对从动带轮转动中心() 之矩与带传 动的工作阻力矩Mz方向相同。 若假定弹性滑动角的位置出现在每个带轮的进 端,应用同上类似的分析方法,可得出在主动带轮上 带轮对带作用的分布摩擦力对主动带轮转动中心 4弹性滑动量和弹性滑动率 4.1弹性滑动量 如图1所示,对应角9的带元Rd9上引起带弹 性滑动的内力为dF,由式(5)得: dF fN( )Rd9 ()1之矩与带传动的驱动力矩M1方向相反,这是不 可能的。而在从动带轮上带轮对带作用的分布摩擦 力对从动带轮转动中心() 之矩与带传动的工作阻 力矩M 方向相反,这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证明了 弹性滑动角的位置只能出现在每个带轮的出端。 3.2弹性不滑动角的大小 如图2所示,主动带轮作用在带弹性滑动弧 G1L1段上的分布摩擦力对主动带轮转动中心()1 之矩即为带传动的驱动力矩M1,则: r r— M1 j: R’/N(9)Rd9 /R Jo ~( )d (22) 式(13)代入式(22)得: M1=厂~0R eJ*d ̄=NoR ( -一1)(23) 由式(23)可知驱动力矩M1随弹性滑动角 1 也按指数律变化。根据式(16)得: F 一F No= (24) 又驱动力矩M1可写成:M1=(F1一F2)R (25) 式(24)、(25)代入式(23)得: = - (26) ,2一,, 得主动带轮上的弹性滑动角 1为: 1 — 1 l“ (27) 类似地可证得从动带轮上的弹性滑动角 为: =ln蕊F1-F,. (28) 式(27)、(28)分别给出了主、从动带轮上弹性滑 动角 1和 z的大小计算公式,可见它们是相等 的。 应该指出,弹性滑动角 (i 1,2)不是常量, 随着工作阻力矩的增加,紧边拉力F1与松边拉力 F2之差也增加,使得 (i=1,2)也增加,直到 对上式积分得对应角 的带截面处引起带弹 性滑动的内力△F( )为: f妒』 , △F( )=I。fN(9)Rd9=NoR(ef*-一 ) (29) 由线弹性虎克定律得: _d : (3o) Rd9 EA0 … 对式(3O)积分得对应角 处带截面的弹性滑 动量 ( )为: )= 脚 (31) 式(29)代入式(31)得: )=』 R (EA0 -一 ) =譬 [ ( 一 )一71( -一 )](32) 在出端终点L处带截面沿带轮表面的弹性滑 动量 ( )达到最大值,为: ( ) I:。= (。)=管 [ - 一71( -一1)] (33) 4.2弹性滑动率 对应角 处带截面沿带轮表面的弹性滑动速 度d (9) ̄at为: d/(dt9).-= d・ dt=一 ・ d = ( ) (34) 在出端终点L处即 =0处d/(9) ̄at达到最 大值。此最大值就是带传动的滑动速度 一 。 贝『J: 一 = I:。= ( -一1) (35) 弹性滑动率 为: ・52・ 现代机械2002年第2期 = c 由于带传动的主动功率P=(F1一F2)-V1,则 得: 1一£2 △E (36) 由此可见,弹性滑动率 等于带紧边应变量£ P・ (39) 与松边应变量£z之差△E。在正常工作情况下, 带传动弹性滑动功率损耗率刁 为: 与有效拉力F F 成正比(假设E为常数)。 VJ= : △E (4O) 5弹性滑动对传动比、传动功率损耗的影 响 6结束语 5.1对传动比的影响 本文应用摩擦理论对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问题 实际传动比 实为: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相信这对于深入理解带传动的 V1R2工作情况和提高带传动的设计是有益的。 实= = ‘ = = cs ) 参考文献 式中 理为理想传动比, 理 R,当采用一般 11邱宣怀.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带材料时, =1~2%,所以弹性滑动使带传动的实 2吴宗泽.高等机械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际传动比增加。 1991. 5.2对传动功率损耗的影响 3 H.Burr.Mechanical Analysis and Design[M].New 带传动功率损耗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此仅讨论 York:Elsevier,1981. 弹性滑动对传动功率损耗的影响。设弹性滑动引起 4 G尼曼,H温特尔,张海明译.机械零件[M].北京:机 的带传动率损耗为P ,则: 械工业出版社,1991. 尸 =(F )・ l :。=(F 一F2)・( 一 5 S.弗罗尼斯.王汝霖译.设计学——传动零件[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 (38) 6杨盛福带传动效率计算方法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 1997(11:52~53. 《 、 (上接第79页)好状态下,实际工作时间也只有 统能量的损失进行的分析、计算,提出了液压挖掘机 6O%一7O%,减少等待、保养、修理时间,提高机器运 在设计制造、应用过程中的几个节能措施,便于今后 转率是在使用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设计制造、应用中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3.3液压系统的节能 和成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当挖掘机不工作而阀杆处于中位时,把油泵的 摆角调到最小限度(如PNT系统)。把卸荷时无用 参考文献 的流量控制在最小限度,减小了功率损失(如OLSS 杨建华等.内燃机性能提高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系统)。利用计算机控制的节能液压系统,可以传感 2000. 发动机的转速变化和能够控制油泵的排量。做到了 何光里.汽车运用工程师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发动机转矩和泵的吸收转矩的最佳配合(机电一体 洪英发等.液压与气动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1996 化系统)。 乾孝保.液压挖掘机的节能措施1996 上原一男.从油压空气压液压系统节能总论VoI 14 4结束语 N()3 笔者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对液压挖掘机液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