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创设-2019年文档

2023-10-05 来源:华拓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创设

O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Courses

SUO Jiaolian

(Hebei University , Baoding , Hebei 071002 )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initiative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urses; form and design curriculu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 etc.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 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勤俭、 善良、 仁孝等美德,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的课程, 建立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是现世所趋, 同时, 也符合新课程改革 理念,对于实现学校课程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健全学生人格意义深远。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概念

特色课程,顾名思义,要有特色。在内容上,一般课程来自 共性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 ; 特色课程则是具有设计者个性特

色 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停留在一般教学理论的泛泛议论上, 而要有专题的深入研究。 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则是建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传统节日、戏剧、武术、厨艺、中 医,民间工艺等基础上, 通过精心设计而成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课 程。它包括现下流行的“国学”课程,又不同于国学课程。它可 以与学校显性课程结合, 又可以广泛的通过隐性课程渗透影响而 得以实施。 它处处体现我们中国的特色, 时时培养我们具有中国 特色的新生代。 它使我们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在智力方面 得到本应有的发展,也使我们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更有成效, 最重要的是使我们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特色得到凝练。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形式与设计

2.1 融入已设立的现有课程 现阶段课程大多是以科别而设

立的语、 数、外、音、体、美、 社会、科学、等,多是某学科单一知识的课程,或是这几个科目 的交叉综合课程。 除了语文和社会品德课, 很少有想到将中国传 统文化融入到其中去开展和设立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立的现有课程, 如:将诗词歌 赋,神话传说,中国对联,中国传统节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 节恕勇让, 融入语文课和社会思想品德课程, 民间工艺融入美术 手工课程, 传统音乐融入音乐课程等等。 使每门课程都具有我们 中国的特色然后去培养我们的孩子那么我想我们培养出的孩子 自然而然就有我们中国特色。 因为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东西就是 那个国家的文化。同时,学生们通过学习,综合潜力可以得到开 发,智力能够得以发展,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2.2 设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门特色课程 现在学校的特

色班课程多是什么舞蹈班,围棋班,美术班, 奥数班,滑冰班。这些班不能说不具有特色,但是更多的应该是 兴趣班课程。 很少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去设立, 更不要 说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 现如今, 国 家已经将足球纳入到义务教育课程, 这是很好的一个开始。 我们 还可以设立武术课程,茶艺课程,陶瓷课程,戏剧课程,中国厨 艺课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 值得我们学习, 而且更具有中国特色。 开设这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门特色课 程,孩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还更好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兴 趣。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岂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2.3 定期开展主题专题活动 主题活动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

形式,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 入其中、参与其中,体验其中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而且学生从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能力,并且学会了分工 合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②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博大精深,选用其中任一点一面都可以组织开展一次主题活动。 如:选择中国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 秋节、 重阳节等节日中的一个节日开展主题活动。 学生不仅可以 在自由、 开放、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合作分享和体验节日的美好气 氛,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提升价值观和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题活动都更有针对性, 每一次主题活动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一次

继承和发展。

2.4 创设中国传统文化隐性特色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非计

划的学习活动”, “是儿童青少年现实 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是学生在学校、班级生活中时时、事事、处 处都接触到的一种有形、 无形的影响”。 ③传统文化特色课程除 了平时的授受课程和主题活动,还应该建立起多角度的隐性课 程。学校应在授受课程以外的环境、 氛围等方面予以同样重要的 考虑。如:传统文化宣传栏、文化角。还有关于传统文化的校园 文化和办学理念。此外,还有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化 素养会在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 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 这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 学校应给教师做定 期的培训或学习机会。不过更多的是教师自觉地自我学习与提 高。总之,学校应该意识到创设中国传统文化隐性特色课程的重 要性,从各个方面重视起来去创设优秀传统文化隐性课程。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

3.1 教育政策的规定与支持 并不是所有新课程的实施都能

一帆风顺, 总会受到这样那样 的问题和阻碍。 但是, 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与支持往往可以为新 课程的实施与运行减少相当大的一部分阻力和困难。 使新课程的 实施顺利成章。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也不例外。 如 果国家教育部门或有关机构能够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课程对国家,对学校,对学生,甚至对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 与意义,颁布相

关的教育政策方针给予支持和肯定,那么,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必然会顺风顺水,必然会形成规 模,必然会走进每一个校园。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 个中国人的责任, 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实施同样也应 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更是相关教育部门的责任。 教育相关部 门应该用民族的眼界, 教育的眼界, 为教育事业发展制定出必要 的大政方针,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3.2 学校管理者前瞻的理念与深刻的认识 我们常说:“有

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学校管理 者是一个学校发展与运作的关键, 一个学校的发展和未来与学校 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办学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特 色课程能否在一个学校顺利实施和开展首先需要学校管理者在 理念和认识上的肯定。 只有他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实施 的重要性,意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课程构建中国传统文化 特色课程对学生,对学校,对国家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在接下 来的管理部署、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倾斜,中 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才能顺利开展。 所以, 学校管理者首 先要有这种长远的目光和开放创新的理念。

3.3 教师对课程的落实与其文化素养

教师是一个学校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实施的关键, 是该课 程能够顺利实施的桥梁和纽带。 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和课

程理 念能否实现需要学校每一个任课教师去具体实施和践行。 教师教 授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一个环节。 教师要想能把中国传统文化 特色课程完美或者顺利的融合或体现在自己所教的课程中, 一方 面离不开教研组的研讨,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就拥有中国传统 文化的素养, 这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也是特色课程实施的必然要 求。当然,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对于其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 开展必然也会起到如虎添翼,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一个具有 高素质高文化修养的教师必然会在其言谈举止, 身体力行中给学 生潜在的影响。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

3.4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家长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家校一致 是现在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家长 不能与学校课程教学理念一致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 以,要想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能够顺利的实施, 家长的支持与 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 家长应该多与学校和教师沟通了解 学校课程理念和学生学习情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沟通 活动”, 争取能与学校课程教学理念保持一致, 从而促进学生很 好的学习。另一方面,家长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多学 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给孩子树立起榜样作用。 家长还可以 在家庭环境布置上多用些心思, 装饰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饰品 和摆设,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

响。此外,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的 假期带孩子多参观学习一些跟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及其 他景点。 让孩子在愉悦的玩耍中学到东西。 为学校传统文化做好 补充,起到铺垫和巩固学习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创设是对课程的创新, 为新课程改 革和新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探索。 不过,每一种新课 程从提出到真正实施与普及却要经历许多坎坷和考验。 但是, 我 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 在优秀传统文化新课程开发与创新的 这条路上,我们要不但要坚定信念,更要虚心改正与不断完善, 争取越来越好, 争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课程早日普及, 走进 每一个校园, 培养出越来越有中国的特色的学生, 也使我们的教 育事业越来越有中国的特色。

注释

① 徐永森 .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 版), 1997(3).

② 齐建生 . 主题活动课的实践与发现 [J]. 学周刊,2013( 8).

③ 吴也显 . 潜在课程初探 [J]. 教育研究, 1987(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