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三元关系思辨类(含解析)

2024-01-16 来源:华拓网
材料作文专练-------三元关系思辨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胸襟”“境界”“格局”是三个不同的词语。胸襟是指抱负、气量,也指心胸、心怀;境界是指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格局是指对事物的认知范围。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将这三个词语联系在一起,用来谈论关于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

请将上述三个词语结合起来,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言志,各尽其妙。譬如一个“享”字,诗人们就用不同的诗句传达了不同的心声。白居易《山下宿》中“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抒写了个人“独享”的情致;杜甫《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道出了与人“分享”的乐趣;蔡襄《上元应制》中“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寄寓了与民“共享”乐事的情怀。

独享、分享、共享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取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是面对世事体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焦裕禄赴任兰考时,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上任伊始,他就下乡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和同行的干部一道总结过去治理灾害的经验教训,带领大家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亲自参与全县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他满怀激情,制订改造兰考大地的远景蓝图,激励兰考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

焦裕禄回头思索来时路,低头走好脚下路,抬头眺望前行路,带领人民群众使兰考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焦裕禄这种“回头—低头—抬头”之间所体现的境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和“君子若兰”是儒家比喻君子美好品德的三种譬喻,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君子若玉”重于美好品德的外现,强调君子品德像玉一样熠熠闪光;“君子若水”重于美好品德的实践,强调君子像奔腾不息的流水一样普惠社会;“君子若兰”重于美好品德的养成与坚守,强调君子即使在困难环境中也要像兰花那样“独善其身”“不以无人而不芳”。

如果把这三种譬喻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

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君子若兰、君子若水、君子若玉”,认为美好品德养成之后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自己的美好品德在造福社会中光彩闪耀。

那么,你对这三种譬喻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格局之大,担当之重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在庭户之中只能见斗室,而于天地间自然眼界宽广,这是胸襟;当某些人蝇营狗苟于私利时,张桂梅、袁隆平等却忘记小我、无私付出,这是境界;当无数商人想着如何来钱快,纷纷投资房地产时,任正非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专注做自己想做的通信行业,这是格局。胸襟越开阔,境界越高,最终,这两者汇成了格局之大。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眼界的宽窄,更决定了一个人的担当。

格局大小,影响眼界之宽窄;不同的眼界,担负不同的责任。鲁迅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何等境界!格局就是无尽的远方,穿过重重阻碍,身负家国天下。担当是为了无数的人们的福祉不断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

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烈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格言诠释什么是格局,什么是大我。

格局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的责任担当。鲁迅面对万马齐喑、风声鹤唳的局面,团结文化战线上志同道合人士,用笔作武器,敢于揭弊;也勇于解剖自己,对国民劣根性而痛,揭开伤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就是格局。有人批判现如今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钱理群教授指出真正的精英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我们不会忘记“耶鲁哥”秦玥飞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农村,做一个村官;不会忘记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医务工作者,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不会忘记中国维和人员奔赴战乱国家的战场一线,用行动争取和平;不会忘记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几十年内无偿提供给贫困国家而不计个人报酬……

如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时代青年要学习前辈的胸襟、境界与格局,心中有责,心中有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所给出的三个核心词,“胸襟”主要指人心的广度,其中既包括容人的广度,也可以指个人理想等胆识抱负的广度。“境界”则指人心的高度,一个人的眼界越高,其境界往往也越高。“格局”,则可以认为是包含前二者的范围更大的词。比如,可以指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总的来说,一个人胸襟越广,境界越高,格局越开阔,人生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对此,写作时可以先适当阐述三者关系,比如,可以说大胸怀、大境界,必然升华为大格局。格局是胸襟、境界的反映,也是格调、情操的折射。对此,还可从现实角度来论述个人与国家关系中拥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人是怎么样的。比如,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大格局,人生的舞台就会宽广无限,生命也就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最后,则可从自身出发,说明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胸怀、境界、格局。 立意:

1.博大的胸襟、开阔的眼界是大格局的标配。 2.成大事,实力重要但胸襟、眼界、格局更重要。 3.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2.例文: 何妨独往且自乐

龙应台说:“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独往于世,又未尝不是静心沉淀,自得其乐之道?沉浸自我,又未尝不是妙趣横生,充满愉悦之法?

海德格尔曾说:“生活充满了劳绩,但还是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应接不暇,成堆压抑的工作使人疲惫不堪。人生活在群体中,却无时不在向往独往。独往使紧迫的脚步放慢,使高度运转的大脑休憩,给充满劳绩的我们提供了栖身之法。 在此基础上,日前浮躁的内心逐渐平静,那颗追名逐利的心仿佛洗去浮华,余下沉淀。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淋浴着午后暖阳,心灵仿佛也被洗涤干净,变得平静而恬淡。

独往中的趣味不可取代。人生在世,难免受他人影响而无法完全凭借自己做出判断。叔本华说:“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然而,有些趣味别人无法分享,有些决定只有你自己下才有意义。

尝试独自逛街,用你自己的眼光而不是朋友们的判断去发现你真正想要的;尝试独自吃饭,不再在意别人的口味,而是遵从你自己的味蕾;尝试独自夜跑,不用百般说服懒散的室友,而是手握计步器,踏出你自己的风采。

人生在世,独处能培养满足我们内心的真正个人需求,享受自我的真正乐趣,树立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满足感。

苏轼,便是一个能独享生活趣味的人。被贬黄州,逢穷山恶水,被同僚耻笑。当友人黯然伤神,叹个人渺小,生命苦短时,他却能与清风明月为伴,独自享受生活的乐趣。正因为这种独自享受生活的心态,让苏子在偏僻的黄州不仅没有失意,反而过着“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逍遥生活,更写出了留传千古的《赤壁赋》。

陶渊明,也是一个善于独享生活之人。面对官场的黑暗,人心的险恶,他毅然辞官回乡。虽然脱离人群,但独自驾巾车、棹孤舟,享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美景;享受独自一人“植杖而耘籽”的自得,让他乐在其中。独享生活的趣味,让陶渊明至始至终保持着乐观闲适的心态,更让他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田园佳作。

试想,如果苏轼,陶渊明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或是发现乐趣后不是独享细品而是迫不及待地与人分享,他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乐趣吗?能够有着如此闲适乐观的心态吗?能够对人生有如此透彻的领悟吗?能够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吗?当然不会!可见,有的时候,生活的乐趣,需要独享!

曾经有位作家说:“孤独就是,你知你面前的人,说话不在一个频率上。”有时我们身处人群中间,尽管熙熙攘攘,却仍然感到孤独和迷惘,这非但不能充实自我,反而会造成自我缺失感。不如充实自己,在书籍、影片中寻找自我,享受独处的乐趣。

何妨独处且自乐。独处能沉淀内心,洗去浮华,能满足自我,提升自我,还能充实内心,扫除缺失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用三句诗分别引出“享”的三种含义,即独享、分享、共享,并提醒考生,这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下,选取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面对世事时体现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

结合诗句看,“独享”对应的是“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这是在与外界疏离的处境中,选择的一种遗世独立、自修其心、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一种心态的淡泊宁静、灵魂的圆满具足、精神的自主独立、人格的清高坚守。“分享”对应的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是在与人相处的情境中,选择的一种与人心无隔阂、情意相投、相互关心、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与人为善、乐于分享、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共享”对应的是“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这是在治国为政、服务社会的情境中,选择的一种与民同乐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一种以民为本、贵民安邦、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生活中,随着境遇的变化,我们可能相应地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让自己安身、与他人互动、跟社会相协和。

写作时,可以重点强调三者中的一个,最好还是能把三者相结合,辩证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立论为:人生中要能独享、分享、共享兼备。然后辨析其间的关系:独享修心,让自己精神独立,思想自由,这是能实现真正的分享、共享的前提;分享养德,让自己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这是把自我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避免孤

芳自赏,引向乐人之乐;共享开阔情怀,胸怀众生,兼济天下,这是独享修心的目的之所在。 立意:

1.独享养心修身,共享兼济天下。 2.退则独享守初心,进则共享济苍生。 3.与人分享携手行,共享盛世华夏兴。 4.莫孤芳自赏,要与春并茂。 3.例文:

理想照耀实干,致远不忘来路

人生道上,事业途中,种种境遇,不可预料,我们难免遭遇沉浮事,碰撞顺逆流。然而,彷徨时不妨回盼来时路,沉淀经验,总结思考;奋斗时不妨专注脚下路,低透耕耘,力行不欺;灰心时不妨眺望远方路,心存希望,怀抱美好。

回头看,是一种以史为鉴、善于复盘、长于判断的人生智慧。毛泽东在中南海对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总书记指出:“善于总结经验,就是领导者的任务。”比尔·盖茨说:“做人要像竹子一样,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过往岁月积淀着大量的得失成败,聚集着丰富的教训经验,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回溯,往往能从不同维度、不同侧面全面地看清事物的实相,能从不同方向、不同位置详实地分析当下的症结,更能以不同策略、不同措施应对待解的难题。懂得回头,即是懂得借鉴历史,客观评价,仔细甄别,去伪存真;懂得回头,即是懂得善用善取、承认差距、参考

比较、助力当前。

低头走,是一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重视当下的人生态度。千里之行足下始,致远只在埋首时,好高骛远、骛于虚声只会干扰人们在奋斗过程中的心志,打乱人们前行的节奏,专注耕耘、不耽幻想才能清除人们在前进路上的杂念,达成人们渴盼的目标。邓小平说:“踏踏实实不会妨碍积极性,轰轰烈烈的局面是无数的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步步迟疑,患得患失,一时担忧目前无法换回丰硕的报偿,一时质疑自己的付出是否终究不能获得认可,一时焦虑前进的节奏有无具备竞争的实力……瞻前顾后,杂念丛生,必不能创造事业奇迹,唯有注目当下,心念如一,唯勤惟实,不问结局,享受全力付出、倾心以待的畅快过程,品悟单纯执着、殚精竭虑的播种乐趣,方能终成大业,行稳致远。

抬头望,是一种敢于造梦、心怀苍穹、乐观积极的人生境界。人生征程漫漫,总有些困顿与窘迫、受挫与磨砺,懂得瞩目前路、眺盼高空,既是为自己的拼搏之途打上一剂有效的强心针,更是为自己的人生之舟时时校正无误的方向。悲伤时抬头望,望的是前路迢迢,光阴匆匆,个体生命的一时得失如天边之鹄,转瞬即过;欢喜时抬头望,望的是星辰大海,飞鹏宇宙,人生当不止眼前的点滴快乐,定尚有令人向往的壮丽远方。

回头总结经验,低头力耕不辍,抬头丈量未来,回头、低头与抬头间,一代代中国人在光阴流转间用实干建设祖国,用梦想引领前路,用回头之智指引低头之行,以抬头之乐点燃奋斗之火,理想照耀实干,致

远不忘来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不仅赞美了焦裕禄的精神,更引导考生辩证地把握“回头—低头—抬头”三者之间的关系。回头走好来时路,指的是不忘初心,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思索成败得失,时时警醒,善于总结,凝聚起继续奋斗的万丈豪情;低头走好脚下路,寓意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埋头耕耘,踔厉奋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抬头远眺前行路,是指擘画美好蓝图,树立远大理想,以美好远景激发不懈奋斗的信心和意志,集聚起守正创新的强大力量。

无论是回头、低头还是抬头,都是为了走好现时路、脚下路,都是以同样的精神面貌直面未来,砥砺不息,其中都蕴含着对奋斗历程的欣慰,对人生目标的践行,对灿烂明天的畅想。考生可以任选回头、低头、抬头之一进行构思,也可把握住三者之间的联系,以“看路”为论点来写作。如选择将“看路”作为论点,可以分别从回头总结反省、低头埋首奋斗、抬头眺望未来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选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来辩证看待三者关系,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最后阐明“回头—低头—抬头”都是为了“看路”,号召当代青年全力以赴,努力奋斗,走好时代之路、青春之路。 立意:

1.坚守初心,不忘“来时路”。

2.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 3.眺望远方路,走好脚下路。 4.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交代了关于君子品德的三种譬喻(以下简称“三喻”):君子若兰、君子若水、君子若玉。并提示考生对“三喻”的排序不同,可能获得的关系、意义和境界也不同。我们在审读材料时,一定要抓牢君子若兰——美好品德的养成与坚守、君子若水——美好品德的实践、君子若玉——美好品德的外现这几个比喻的真实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思考美好品德在养成与坚守、实践、外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找准这些基本要点,我们就可以去完成试题任务——对“三喻”进行排序;并在排序的基础上亮明自己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解读自己对“三喻”排序的根据和理由。如“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这一排序,可阐述美好品德不能之藏于心中,而是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展现出来才能惠及社会,并且我们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必须要坚持下去;如“君子若兰——君子若水——君子若玉”,可认为美好品德只有通过不断养成,并在不断坚持着的社会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为人所知、为社会所用。这“三喻”之间,并没有上下高低之分,我们只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

行排序,并阐述清楚自己对排序的理解即可。在写作时,要有时代观念和责任担当,谈“三喻”及其排序时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青年身份,结合青年人的责任担当进行论证。 立意:

1.君子若玉、君子若水、君子若兰——美好品德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展现,并且需一直坚守。

2.君子若水、君子若兰、君子若玉——美好品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并得以外现。

3.君子若兰、君子若水、君子若玉——美好品德在养成后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其光彩闪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