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艾条压灸法

2024-05-17 来源:华拓网
艾条压灸法

雷火针灸 【概 述】

雷火针法,古代又称为雷火神针法。首见于明·《本草纲目》:“雷火神针法:用熟蕲艾末一两,乳香、没药、穿山甲、硫黄、雄黄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末各一钱,麝香五分为末,拌艾。以厚纸裁成条,铺药艾于内,紧卷如指大,长三四寸,收贮瓶内,埋地中七七日,取出。用时于灯上点着,吹灭,隔纸十层,乘热针于患处,热气直入病处。”本法是一种艾灸法,之所以称为“针”,是因为操作时,实按于穴位之上,类似针法之故。雷火针法,在其他明清医藉诸如《针灸大成》、《外科正宗》、《种福堂公选良方》等都有记载,但其配方用药各有差异。其适应病证及操作方法以《针灸大成》较为详细:“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而畏刺者。……按定痛穴,笔点记,外用纸六七层隔穴,将卷艾药,名雷火针也。取太阳真火,用圆珠火镜皆可,燃红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取灰,再烧再按,九次即愈。”由于雷火针制作,特别是操作上的不使,有关临床资料不多。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针灸工作者,在药物配方及操作上都有一定改进,治疗范围也相应有所扩大。

【操作方法】

可分传统法和改进法两种。 传统法:

1.灸具制作:艾绒100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15g,除艾绒外,其他药均研为极细末,加入麝香少许,研

末和匀。以桑皮纸一张,宽约一尺见方,摊平。先称艾绒40g,均匀铺在纸上;再称药末10g,均匀掺入艾绒中。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再用木板搓捻卷紧,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纸一寸许,捻紧即成。阴干保存,忽使泄气。一般须制备两支以上,以便交替使用。

2.具体操作:在施灸部位铺上面纸10余层或棉布5~7层。取雷火针二支,均点燃一端,将其中一支作为备用,另一支以握笔状执住艾条,正对穴位,紧按在面纸或棉布上,稍留1~2秒钟,使药气温热透入深部,至病者觉烫不可忍,略提起药艾条,待热减后再行按压续。中艾火熄灭,可取备用的药艾条接替施灸。如此反复进行,每次约按压7~10次,务使热力持续深透。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改进法:

改进的雷火针法是以市售普通药艾条外用牛皮纸再加固而成的灸条,另用药膏做成药包垫,采用实按灸操作手法,将艾条点燃按在药包垫上使药气随艾火热气通过穴位透入经络达到病所的一种灸疗方法。在临床上对不同的病种可选用适应的灸疗药垫灸疗,灵活实用,经济方便,同时又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1.灸具制作:

(1)灸条简便加固法:取市售紧实粗大的普通药艾条1支(如无,可用清艾条代替),用20cm×23cm牛皮纸1张,涂上面糊将艾条卷紧(大约3卷),两头不留空,卷纸对折封固晒干。

(2)灸疗垫制作:计有药包垫、药布垫、药敷垫3种,

药包垫 取红布或其他干棉布1段,长80cm,宽5cm,将布的一

端铺上常用灸疗膏药5mm厚(也可以根据患者病证铺上其对症的灸疗膏药),然后把布折叠成7~10层,用线缝合,放瓷瓶收藏,保持药性使用。

药布垫 取市售伤湿止痛膏、追风膏等粘贴在长100 cm,宽8cm的干棉布头端上下两面各1张,再每折叠一层平贴1张,每贴1张内里都铺上薄薄一层七厘散或丁香、肉桂药末;折至5层,共贴有7张后,将余下布段全部包叠完,用线缝合使用。

药敷垫 用灸疗膏或市售外用敷料膏剂(如止痛消炎膏等),涂在纱布上按常规敷药方法固定敷于患处,外隔7层厚棉纸(任何厚纸都可)实按灸疗使用。

附:灸疗膏调配 分常用和备用二类。

常用灸疗膏剂 以温经散寒,活络止痛药物为主,将乳香、没药、荆芥、防风、川芎、细辛、当归、独活、香附、肉桂、马钱子各等份研磨成细粉(乳香、没药另包),用砂锅先将饴糖、米醋熬成稀汁再兑入少量蜂蜡、香油继续煎熬,然后把上述药物拌入用文火相熬片刻,乳香、没药收膏装瓶密封备用。

备用调膏剂 用饴糖、米醋、蜂蜡、香油在砂锅内相熬成膏。临床中与桂麝散调拌称通经消肿灸疗膏;与牵正散调拌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灸疗膏;与清消散调拌称骨疽灸疗膏;以吴茱萸、川芎、白芷等药末相调为降压灸疗膏;以白芥子、细辛、半夏、南星、麻黄、干姜等药末相调为喘咳灸疗膏;以川乌、草乌、川芎、苍术、元胡、牛膝等药末相调为骨刺灸疗膏等。

2.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药包垫放在选好的局部病灶和穴位上,点燃乙醇灯具,把灸条烧红直接实按在药包垫上,灸条多

烧几次反复温灸,使药气随艾火热气透入穴位。在施灸过程中,医者要多询问患者,如表皮感到烫,灸条立即拿起移开药包垫,此为1壮,一穴3~5壮即可。轻症l~5次,重症连续5次后再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近年来,临床上报道一种赵氏雷火灸法,实际上是以特殊配方制成的药艾条以悬灸法施灸,对多种病证有较好的效果,已在悬灸法意作了介绍,本节不再赘述。

【主治病证】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脘痛、腹泻、颈椎病、扭挫伤、月经不调、近视眼、关节炎等病证。

【注意事项】

1.雷火针法是实按灸,要注意避免灼伤。对初学者更要引起重视。

2.雷火针法适应面较广,在配穴组方时,应强调辨证施治。

3.将雷火针点燃时,一定要燃透,否则,面纸或棉布一包,或一按压,容易熄灭。

4.施灸时将面纸或棉布捻紧,以免面纸或棉布烧破。损伤皮肤。

5.施灸时按在穴位上的力度、热度、时间长短以患者感觉最强为度。

6.每壮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min,两针交替使用更佳。 【临床应用】 1.脑梗塞

取穴:分为三组。(1)风中厥阴阳明型:百会、天窗、风池、肩髃、曲池、足三里、太冲、合谷;(2)风中太阳阳明型:风府、曲池、至阴、跗阳、太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下巨虚;(3)风中太阳少阳型:风府、肩井、曲池、支沟、至阴环跳、阳陵泉、中三里、丘墟、阳辅、昆仑。

治法:取端阳艾、硫磺、雄黄、全蝎、白花蛇、白芷、乳香、没药、麝香、川乌、草乌等19味中药,制成20×1.8cm之药条,外用棉纸封糊。按不同症型,辨证选穴。操作时,则据病情而行:凡局部下陷、虚软者用温和灸;局部痛硬、外形微隆或寒凉者用雀啄灸;顽痹久瘫或有明显挛缩现象,直接隔布灸熨穴处,以局部发热或肢体柔软舒适为度。每日1~2次,14次为1疗程。

疗效:药条灸组52例。针刺组36例选穴同上,日1次,10次为1疗程。药物组17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15日为1疗程,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9%、80.56%、和70.58%。

2.白细胞减少症

取穴:以大椎、身柱、至阳、命门为主的胸、腰部督脉穴。

方法:治疗时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将太乙雷火神针在乙醇灯上烧透,预先备置的干布折叠七层,将神针烧红的一端迅速裹在干布内,对准穴位经络熨烫,使太乙雷火神针内的热力透过布层,深入肌肤,直达病所。如患者感太烫,应略将太乙雷火神针提离皮肤,以免烫伤皮肤,若雷火神针热度消失,重新点燃,周而复始。以熨烫至局部皮肤发红为准,每日1次,每次约半小时,5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疗效:治疗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47例,痊愈30例,好转16例,升高白细胞总有效率97.9%;各种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166例,痊愈78例,好转74例,升高白细胞总有效率91.6%。

太乙针灸 【概 述】

太乙针灸,又称太乙神针,是在雷火针基础上改变处方而产生的一种药艾条实按灸疗法。清·韩贻丰所撰的《太乙神针心法》(1717年),是最早问世的关于太乙著作。之后,有范毓香奇的《太乙神针附方》、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及孔广培的《太乙神针集解》等,但各家对艾绒中所掺药物,所载不一。现代,在用药处方上基本按传统配方制备,但有所发挥,方法亦有所改进,治疗范围更进一步扩大。

【操作方法】

分为二种。 来

压灸法(二)_江中503_新浪博客

1.实按法

灸具制备:目前多采取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制法:艾绒100g,硫磺6g,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g。除艾绒外,将上述其他药物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一张,宽约30cm见方,摊平。先取艾绒24g,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g,均匀掺在艾绒里,然持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a3a4f0100gp9f.html) - 艾条

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纸3cm许,捻紧即成。每次应准备二支以上。

具体操作:将二支太乙针同时点燃,一支备用,一支用10层面纸包裹,紧按选定施灸穴位。如患者感觉太烫,可将艾条略提起,等热减再灸,如此反复施行。如火熄、冷却,可改用备用的药艾条同法施灸。另一支重新点燃灸之。如此反覆施灸,每穴按灸10次左右。

现代有人用以下方法施灸。采用特制的黄铜或紫铜作为套筒,套筒长约80cm,内径1.8cm,套筒之上端,装以铜塞,用螺纹施紧因定,配合紧密。下端为开口套管,长约6cm许,与套筒压紧配合,套管端面用棉布罩盖,外用绳子缚扎固定。使用时,将罩有棉布的套筒拔下,再将药艾条(太乙针)装入套筒内,然后点燃药艾条,装上开口套管,直接安放在选定的穴位上施灸。若患者觉烫,可采取轻提慢,或调节药艾条与棉布之间的距离,直至患者感到温暖舒适为止。每次施灸20~30min。

上述方法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点按法:

灸具制备:取雄黄20g,冰片2g,麝香1g,火硝10g,川乌30g,草乌30g ,白芷20g,精制艾绒60g备用。先将前7味药分别置于乳钵内,研为极细末,以无声为度。然后将艾绒用少量曲酒喷湿,再将药末均匀撒在艾绒内,以手充分揉匀,阴干,取上述药艾2g,均匀地平铺在20cm×7cm,质地柔软而又坚韧桑皮纸上,以上法将其卷成1.5~2mm的药艾条。

具体操作:医生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术部位快速点按,如雀啄食,一触即起,此为1 壮,每次3~6壮,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注意

在点灸头部时,应尽量拨开头发,使穴位充分暴露,以便操作。

【主治病证】

感冒、咳嗽、头痛、风寒湿痹症、痿症、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等

【注意事项】

同雷火针法 【临床应用】

1.风寒湿痹

取穴:阿是穴。 治法:

灸具制备:处方:艾绒30g,乳香、没药、丁香、穿山甲、皂角、细辛、桂枝、川芎、独活、杜仲、松香、甘松各1g。偏风重型加白芷、羌活、防风各2g;偏寒重者加干姜、川乌、生南星、一枝蒿各2g;偏湿重型加苍术、黄柏各2g。将药粉碎,过120 目筛,储瓶备用。取艾绒、中药粉(2:1)约30g,制作成直径约3cm的艾炷。

用法:医者手执药艾条,点燃一端,用实按灸法灸阿是穴。每日1~2次,10日为一疗程。治疗1~3疗程。

疗效:本组中偏风重型 15例,偏寒重型28例,偏湿重型7例。结果:优30例,良12例,尚可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取穴:地仓、翳风、四白、阳白

治法;均取患例穴,每次取2~3穴,取太乙神针点燃待旺,在选定的穴上垫上8cm×8cm有消毒纱布10~14层,然后将点燃正旺的药条直接按在纱布上面至患者觉热而不能忍受时,便将药条移开,如患者用1次后不觉热,则可按上述方法连用2~3次。少数患者用后在局部发生水泡或脱皮,可涂上龙胆紫溶液以防感染。

疗效:共治50例,结合针刺和药筒疗法,治愈39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运动按灸 【概 述】

运动按灸法,又称运动灸。是现代针灸工作者在雷火针、太乙针在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隔布实按灸法。与传统的雷火针等灸法相比,本法具有二大特点:首先是运动灸法按灸过程中溶入了旋转揉按手法,通过在穴位上的运动,使艾火更加具有渗透力,故灸感反应迅速,易达到气至病所;其次,其按灸用的布,含有多种中药,故在灸治过程,热力与药力均可同时透达入体内,共举祛病之功。本法只要操作得当,它无创伤,无痛苦。具有操作灵活,简便的特点,施术时可凭医者的手感、经验及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适当及时的调节。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治疗,从而扩大了适应对象和治疗的范围。

【操作方法】

1.灸药制备:多用以下二方。方一:红花、片姜黄、丝瓜络、葛根各9g;方二:红花、片姜黄、丹参、灵仙各12g。亦可根据病证自行配方。

将配方药物粉碎后,置于陈醋(各地产均可)250g中浸泡30min~2小时以上,滤去药渣,制成红花液。另据穴区大小,取

30~70×5~10平方cm大的棉布一块,并浸润在药液里,浸透后取出晾干,把布6折,呈长方形,备用。

2.具体操作:取市售清艾条三支,均点燃。先取一支,将点燃端用棉布紧裹,在所选穴区,施旋转揉按手法,手法为施术者拇食指捏住包紧的棉布艾条,对准穴位或患处,重力1kg左右。先作上下按压搓揉,再向左或向右捻转360度,反复进行,以患者感到穴处温热胀麻为度,再换另一支燃着的艾条,如此施灸,每灸1次为1壮。根据病证进行补泻。逆时针旋动,每穴3~5壮为泻;顺时针旋动,每穴4~6壮为补。每穴一般灸3~6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急慢性痛症、颈椎病、骨质增生、肌肉劳损、风寒湿痹等病证 【注意事项】

1.浸润棉布用的药液,可根据病证自行配方,不必拘泥于上方。

2.棉布包裹艾条时,要求松紧适宜,过紧艾火易熄灭;过松易燃着棉布。

【临床应用】 颈椎病

取穴:颈1~7夹脊 治法:

灸材制备:清艾条数支,白棉布5×30平方cm,陈醋250g。按上述方二配齐中药,放在陈醋中浸泡2小时制成红花药液,将棉布置

于药液里浸透取出晾干,再将此棉布折成6层呈正方形,备用。

用法:点燃艾条一端用药布包紧艾条燃端以拇、食、中指捏住包紧的药布艾条对准颈1~7夹脊穴,施旋转揉按法灸疗,用力1千g左右,使穴区产生温热胀感。如施灸过程中艾条熄灭,可在冷却后再换1支按上法施灸。直灸至两侧颈部皮肤潮红为度。每一夹脊穴施术时间不应少于5min。每日 1 次。

配合穴位注射:用消毒10ml注射状套上6号针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5至10ml,根据X线显示的椎体退变增生部位选取相应夹脊穴旁开5分为注射点,常规消毒后,将备好的丹参液在注射点向脊柱呈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抗感时作轻微的提插至得气,回抽无血注药,每点注射0.5至1.5ml,每次注药量最多不超过10ml, 3日1次,4次l疗程(即 l、4、8、12日为注射日)。以上两法联合应用12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5~7日,一般治疗2个疗程。

疗效:治疗组61例,结果,临床治愈48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