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室的声场环境分析与优化 张甘林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本文从多媒体教室声场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教室的声场存在环境对传递教学信息质量的主要影响因 素;针对在新建或改建多媒体教室过程中,不但要重视设备的配置,而且要综合考虑教室声场环境的基本要求,提 出解决多媒体教室声场存在问题的适用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声场;混响;清晰度 、声场的组成及特点 晰度高、响度适中、音质优良、丰满度高。多媒体教室声 音的传播涉及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其音质的好坏,直接 影响教学信息的传递,传递教学信息差,给学生上课听 力造成心理负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多媒体教 室室内声场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低背景噪声,这是多媒体教室声场的主要指标之 一多媒体教室声场主要由直达声、反射声和混响声三 部分组成。直达声是由声源直接传播到室内听音者的 声音;反射声是由室内反射面到达听音者的声音;反射 声经多次反射,产生分布和方向不明且具有延时的声音 称为混响声。当延时大于50m&就会产生回声。在声场 中,直达声影响声音的亲切感,反射声影响声音的清晰 度,而适度的反射声能够加强直达声的响度,改善语言 清晰度和亲切感,过强的反射声会破坏声像定位,影响 声音的清晰度;混响声主要影响声音的丰满度,适度的 混响声可以使声音具有环境感,有利于提升声音的丰 满度,而过强的混响声会破坏声音的清晰度。 二、多媒体教室声场的基本要求 。噪声能够降低信噪比、掩盖有用信息、破坏声场的正 常分布,使声场存在染色,导致信息声音质感的严重削 弱。多媒体教室的噪声源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传人的噪 声(窗外交通噪声、教室走廊中的噪声、临近教室的噪声 等)和室内设施以及教学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它与教室 周围的环境、墙壁的隔音和吸声量、设备电气及机械噪 声量有着密切关系,对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状态有一定 的影响。因此多媒体教室要保证足够小的背景噪声,特 别要防止低频声、设备的交流声,使环境背景噪声对有 用信息的传递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扰和破坏。 2.声场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问取决于房问的体积和 室内表面层的材料。空间越大,混响时间越长,听觉感受 明亮,给人以饱满的感觉。而空间小的房问,混响时问较 短,给人是一种生硬的听觉感受。混响时问的长短对音 多媒体教室的声源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声、课件的解 说、音乐和效果声。教学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教师的 讲授语音或影片、课件中的解说传递给学生。因此,多 媒体教室的声音效果主要追求语言的清晰度,兼顾声音 的丰满度。提高清晰度必须提高直达声强度,适当增加 前次反射声,使其突出于混响声。直达声和前次反射声 较强时,为提高丰满度,就需要增加声场混响时间。因 此理想的多媒体教室声场,要做到充分利用直达声,合 理地分布前次反射声,正确地控制混响声,使得声音清 -质的清晰度影响很大,混响时问长,产生的音质“浑浊”, 含糊不清;混响时间短,产生的音质单调枯燥;只有对混 +一—卜“—.卜一—+-“—卜一—卜一—+-一—_卜一—+_一—-卜一—+_“—-卜一—卜u—-卜一—-卜一—卜一—-卜一—_卜 提高校园网络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教学观念、思维方式 案。 向现代化转变,加快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建设。 3.4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 高职校园网的有序高效的构建离不开领导层面的 支持和引导,但在构建过程中我们应确保网络管理组织 机构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3.4.1统筹帷幄,科学引导。 在高职校园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学校高层领导应明 确分T,及时督促施工进程,负责并处理好必要的协调 和进行集体决策。 3.4.2技术为帆,乘风破浪。 高职校园网络的构建过程离不开先进技术作强有 力的后盾,学校应组织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成立技术工 作组,聘请相关顾问提供建设性意见,避免不必要的人 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达到性价比最优的网络构建方 -4结束语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的构建虽 不能一蹴而就,但必须总结以往的校园网络教学经验, 切实结合现行的校园网络教学环境,进行有益探索,从 而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促进教育 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科学化,促进教学效率、信息化办 公,从而提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捷.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讨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27). 【2]高述涛.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设计U1.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27). 【3】罗冬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与职业, 2007.(9). 175- 【信息技术】 响时间进行合适的控制,室内音质才能感受清晰、丰满、 有力度。多媒体教室一般以语言声为主,混响时间的控 制主要偏重对语言声的处理。根据教室的容积,合理地 室内容积(M3) 50~60 60~85 混响时间(s) 0.2 o.3-035 控制混响时问,才能实现比较理想的语音力度和清晰度 (见表1)。 85一l27 127~170 170~245 245~339 339~424 o.45-0.5 o.5-0.55 o.55-0.6 o.35-0.4 o.4-0.45 表1 3.室内音质。室内音质的最终评价是听众的主观感 响音频传输,出现干扰。二是扩声系统方面,音箱功率 受,人们根据室内声场原理并借助经验,提出了混响时 间、扩散程度、反射声、噪声级等若干与主观感受相对 应的物理量或声学量。多媒体教室内的主要声信号为 语言信号,语音清晰度及听音者的感受,主要取决于对 房间混响时间和设备功率大小的控制。例如,房间混响 时间过长,造成教室扩音器不能发出正常大小的音量, 选配不当,安装位置和声压分布不合理,造成声场不均 匀,容易产生啸叫;音响系统设备没有根据教室容积环 境和语音特点调整在最佳状态等。 对于以传递语言信息为主的多媒体教室,声场评价 主要为语言的清晰度、兼顾丰满度,以降低室内混响时 间,减少有害的反射面改善教室的声场环境。多媒体教 室混响时间过强,降低了语言信息传递的清晰度,使教 室声场环境变差。有两种减弱多媒体教室混响时间的 方法:一是减少房问的体积,一是增加声音的吸收。在 空间高度允许的条件下,增加吸声吊顶板,将会从减小 体积和增加吸声两方面有效地改善教室声场环境。吊 顶吸声材料的安装,一定要与房间的容积和教室内的各 导致声音清晰度降低。要提高教室扩声质量,主要采用 室内装修材料和控制空间大小减少混响时间。通过混 响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的计算公式T60=0.163V/Sa可 以看出:当V减小,Sa增加,混响时间就随之减小;反之, 就会增加。(其中:T60为混响声能衰减60dB所需时间,v 为室内空间的体积,s为矩形室内六面面积的总和,a为 六面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 种设备(如:银幕、投影机、扩声音箱、课桌椅、照明、遮光 4.声缺陷。声波经过由内表面多次反射后,形成干 扰且不能听到正常声音时,就会产生声缺陷现象。多媒 体教室的声缺陷主要包括回声、颤回声和染色声等,产 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①房间的吸声量不够;②房间 大多是矩形结构,六个面互相平行,容易产生面与面之 间的多次反射现象,形成染色声。对于多媒体教室而 言,尤其是改造的教室,用吸音建筑材料适当改变教室 内墙表面和矩形结构体避免声缺陷。 帘布)综合考虑,使教室内环境的视觉效果,符合基本的 美学要求。 对多媒体教室而言,做到“近听不吵,远听不小”,保 证声场区域合理分布,扩声系统与教室空间应具备一定 的技术匹配,才能有良好的声音还原效果。多媒体教室 扩声系统的正确匹配,是电声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在 扩声系统的布置中,音箱布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扩 声系统的效果,要根据多媒体教室的大小和形状来选择 音箱的数量和摆放方式。一般来说,用一对音箱把它安 装在靠教室前两侧的上方,音箱轴线对准学生座位的主 要听音区域,就能得到理想的直达声。对于比较大的多 媒体教室,而且长、宽、高比例不一定很理想的教室,用 一5.声场均匀分布。多媒体教室室内声场应该充分扩 散,均匀分布,而且有足够的声压级。室内声音的充分 扩散,可以保证每个座位上的学生都能听到响度相差 不大的声音,保证室内空间各点的声压级相近。对多媒 体教室而言,学生座位区的语言扩声声压级约在70~ 75dB之间,音乐扩声声压级约在80~85dB之间,背景音 乐声压级在60~70dB之间,声场的不均匀度应控制 对音箱就不能满足室内声场要求,应该按照教室空间 大小,增加音箱数量,采用分散式布设,将音箱线性均匀 排列于房间顶部,使在房间前后的听众均能听到较强的 直达声。音箱布设方式,并非越多越好,切忌铺张浪费, 在±4dB之内,使音质得以改善,声音变得柔和、清晰, 具有亲切感。 三、声场环境问题与优化方法 应以多媒体教室的音质要求为原则;同时音箱的布设还 应避免声反馈,如果音箱的布局不合理,容易形成声反 馈,产生啸叫影响教学信息传递效果;扩声系统的正确 连接还要注意阻抗匹配、电平匹配和功率匹配。 多媒体教室声场环境改造的最终效果,听音评价主 要来自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只要室内混响时问和扩声系 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声音传递平坦、混响适度、畸变小、 由于人们对多媒体教室声场环境的重要性缺乏足 够的认识,在新建或改建多媒体教室过程中,只重视多 媒体教室设备的配置,忽视了多媒体教室声场环境的 基本要求。存在的主要声场问题有:声场环境、方位没 有进行相应的声学处理,教室平面积和容积的比例差 别很大,层高结构不合理。建筑声学方面,一是选址不 当,外界环境干扰较强;楼层教室分布不合理,室内装 修吸声材料使用不妥,形成回声、颤动回声、声染色,造 成背景噪声较大、混响时间偏长;配电设施不合理,影 瞬态好,使教学的声音信息能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每一位 受教育者,也就基本上达到了多媒体教室声场环境的设 计要求。 参考文献: . f1降耀麟,陈健祥.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优化的研究U Jl井冈山 (下转93页) ~176 【科学管理】 问重视不够;三是管理人员工作素质整体来说较低。 因此,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解决积弊已久的高校 基层学院管理队伍建设问题。 (一)完善高校管理人才引进机制 在现有人事管理体制下,高校涉及管理人员引进 与发展空间的相关政策的制订、解释与执行的权力均 在高校人事部门,但基层管理人才大多从事基层学院 的El常管理工作,因而基层学院对这一层面的管理人 才需求的掌握更具体、更实际。而且长期以来,高校人 才引进方面均存在“重学科轻管理”的问题,大多数高 校引进人才的重点都放在学科建设上,很少引进管理 干部。高校对“管理出效益”的认识仍停留在肤浅的层 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 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 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五项原则。贯彻执行好这 五项培训原则是提高高校管理队伍能力和水平的根本 保证。对高校管理队伍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按照各 自的岗位职责和需求进行针对性强的系统教育培训势 在必行。只有牢固树立起高校管理干部必须终身学习、 必须不断接受岗位教育培训的观念和机制,加强高校 管理队伍建设才真正有了希望。 另外,笔者认为,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还应在其他三 方面做好文章:第一,要科学调整岗位,进一步理顺各个 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张弛有度的岗位职责,建立 面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拥有专业管理人才的极端重 简捷、高效、顺畅的管理运行系统;第二,要贯彻全过程 要性。随之也造成了高校在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方面经 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敬业 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人才的引进过程中,更好 爱岗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政策水平,把 地发挥高校人事部门对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指导与推 微笑服务、满意服务的工作作风落在实处;第三,要提高 动作用,适度地发挥基层学院在管理人才引进过程中 干部政治素养,提倡讲精神、讲觉悟、讲奉献,商品物质 的主导作用,值得高校决策层认真考虑,这也是关系高 的丰富不能取代精神力量的地位和需要,规章制度的 校管理队伍能否建设好的决定因素之一。 完善也不能掩盖觉悟的可贵与强大。有位学者讲得好, (二)拓宽高校管理人才使用空间 制度保基础,觉悟上水平。觉悟是我们追求高层次生活 只有引进,没有使用,等于没有引进。高层次管理 和工作不可缺少的素质。只有有了高素质的管理干部, 人才不仅要引进,还要留住、用好。要始终清醒地认识 才可能做好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形成管理干 到稳定人才和引进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稳定 部的良性培养模式,建设出专业化的后劲十足的管理 人才的有利条件,才能吸引人才,更好地引进人才。 队伍。 要大胆地使用高层次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管 总之,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科学,高校管 理队伍中的主导作用,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予相应的权 理干部担负着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决策、指挥、协调、 力,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广阔空间。 管理和服务等重要任务,在促进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维 同时,要树立尊重人才、发挥个性的人才观念。当 护学校的稳定、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 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提倡人的个性 作用。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的管理队伍已 化时代。必须爱惜人才,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对高层 逐渐成为与教师队伍并行推进高校健康发展的两支重 次人才的管理要个性化、人性化,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要力量,其作用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而基 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才的作用,不求所有,但求 层学院的管理队伍则是高校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一支 所用。 队伍,也是与教师和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一个群体,这支 (三)加强高校管理人才培训管理 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者高校的办学质量与声誉。因此, 目前,在高校管理队伍中,系统接受过岗位培训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高校管理队伍才能真正适 人数不多。绝大多数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都是在实践 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 中边干边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差异性 在这种意义上,建设一支高效、精干、服务、稳定的 很大。高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既需要教育学、管理学、 高校管理队伍已成为落在所有高校肩上的共同的历史 心理学、领导科学等理论作支撑,又需要长期的管理实 任务 践作积累。在高校规模扩大,发展与改革的任务繁重, 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 作者简介:李宝永(1975一),男,天津静海县人,管理 势下,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 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工作。中共中央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明确提 ・+ +”+一— *— 一— 一—- 一—- 一— 4--一-+-一-+-一-4--一-+-“—+一一-4--+一+-+---t-" (上接176页) 学院学报,2008,29(10):43—45. [4】张天鹏.阶梯教室改造成多媒体教室、会议室的设计方法UJ 【2】宁伟.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环境建i- ̄N4 ̄4JcIJ].中国现代教 中国电化教育,2000,(7). 育装备,2008,66(8):59—60 【5】陈善继.多媒体教室的声学设计卟电声技术,2003,(6) 【3】蔡丽霞.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的分析及营造 中国现代教 26-27. 育装备,2008,63(5):36—37.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