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黔中城市群城市间经济吸引力研究
作者:雪斐 曾海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0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 要:黔中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群之一,研究黔中城市群的发展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和贵州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选取2017年相关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分析涉及的33个区县的城市经济质量,并评价黔中城市群部分城市间经济吸引力大小。结果表明,各城市间的吸引力仍不是很强。因此,贵阳市作为核心城市应发挥带动作用,发展中心城市和其他发展轴,优化黔中地区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并促进各个城市产业化分工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黔中城市群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黔中城市群;经济吸引力;引力模型;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9.21;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070-04 引言
城市群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形式。“十一五”规划就对城市群做出明确要求:城市群是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式,建设布局应以城市群为中心,共同构成可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体系。十九大提出,应重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要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促进集中集聚集约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以城市群为抓手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同时,长江经济带覆盖包含贵州省在内的9省2市,这一战略也为贵州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重大布局,黔中城市群的发展对贵州省城市化进程、长江上游城市群发展及腹地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经济发展中,城市群建设将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市群的概念由弗里德曼提出,当城市间经济实力、联系逐步增强才开始有城市群的出现。城市阶层理论指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增加,工业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周边郊区,且不断向外拓展,形成新的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后,城市中心将重新形成,由于行业和交通的区别,经济结构将形成层计划。 一、黔中城市群与引力模型介绍 (一)城市群与黔中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特定地域内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自然环境,以大城市为核心,借助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发展城市间内在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作为地区发展的重要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黔中城市群坐落在贵州省中部,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地,也是贵州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重要支撑。范围包括贵阳、遵义、安顺、毕节4个地级市,凯里、仁怀、福泉3个县级市在内的33个县(市、区),总面积5.38万平方公里。
本文从从引力模型出发,通过测度黔中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吸引力,判断内部发展情况和中心城市是否发挥其核心作用。
(二)引力模型及空间吸引力分析模型
1.引力模型。G.K.Zipf通过对区域内数据的研究发现,两个城市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与两个城市的人口成正比,城市间的距离成反比。
本文以基本引力模型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吸引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经济质量代替质量,改进既有引力模型,对黔中城市群引力进行测算,其表达式为:
2.基于城市经济引力的引力模型的修正。首先,“城市经济质量”指标体系。城市经济质量受到城市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多因素影响,并考虑发展类指标,本文综合考虑经济运行质量的各种因素,构建经济质量指标体系,测算城市经济质量。其次,城市综合距离指标选取。本文中城市i与j之间的距离d使用空间直线距离,由于贵州省还有一些城市没有通铁路,使用公路里程、空间直线距离2个指标的几何平均计算各城市间综合距离d,公式为:
二、黔中城市群主要城市经济吸引力实证分析 (一)“城市质量”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
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黔中城市群33个区县城市质量进行了评价。选取9个指标:年末常住人口(X1)、地区生产总值(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人均地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产总值(X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8)、在校高中生数(X9)。数据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年鉴(2018)》。
首先,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适用性检验,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结果,运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KMO=0.657>0.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P=0.000,因此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利用SPSS对影响城市经济质量的9个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成分1、成分2、成分3累计贡献率为90.485%,超过90%。特征值分别为4.745、2.345和1.053,均大于1。基本保留原来9个因素的全部信息,所以选取这3个主成分设为FAC1、FAC2和FAC3。
根据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出得成分矩阵,可以得到主成分表达式: (二) 黔中城市群部分城市引力大小
选取代表市,计算两两间距离,进行标准、正向处理,得到9个城市间的综合距离。对城市经济质量同样处理并代入式(1),得到黔中城市群部分城市间的引力值大小(见下页表2)。
一城市对另一个城市的引力值越大,表明达到的影响效果越显著。设立指标来反应城市间空间作用效果的显著情况(所设指标只限于贵州省情况,并不代表其他省份城市指标)。① (三)数据分析及结果
通过表2分析发现,引力值大于1的只有清镇,其他城市吸引力均小于1。除贵阳市外,其余各城市对其他城市引力值都偏小,只有贵阳—遵义、贵阳—安顺间的吸引力超过0.5,部分城市间引力甚至小于0.1。黔中城市群发展不协调,城市间经济吸引力、辐射力度和吸收力度较低,城市群间经济引力大于0.5的只有7座,其中贵阳和清镇之间的经济吸引力最高1.66,其次是贵阳对安顺经济吸引力为0.88,之后分别是贵阳对遵义0.87,遵义对仁怀0.73,都匀对福泉0.67和凯里对福泉0.62;周围城市的经济吸引力大部分在0.5以下,部分小于0.1。辐射力度小,未充分發挥城市的优势;由于交通便利性等原因,使得贵阳对其他城市的作用力不明显。
貴阳市作为辐射作用最大的城市,中心作用最为明显,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城市群开始出现。边缘城市发展落后,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偏小,与其他城市相互作用较小,特别是都匀和凯里,在贵阳与9个城市的引力值中最小。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两个城市处于贵州省边缘的位置,与其他城市距离较远,地理位置导致对内联系不足;另一方面,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加上城市又距其较远,贵阳市对其辐射难以到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政策建议
(一)黔中城市群发展节点建议
1.继续发挥贵阳市的带动作用,加大力度进行沿边建设
从城市规模来看,贵阳市人口为452.19万,属特大城市,具有明显的中心地位。分析可知,贵阳市规模过大,产生了聚集不经济效应。现实中,贵阳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产能布局不合理也严重影响驱动作用。因此,在推动贵阳市发展的同时要限制规模及人口扩张,促进整个区域的聚集效应。加大力度发展黔中城市群其他城市发展,促进城市规模扩张,增加大中城市数量,优化黔中城市群规模结构。
2.黔中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调控重点放在发展轴线上
黔中城市群的发展和调控应控制在以一核、四带、五心的发展轴上,即以贵阳中心城区为核心,贵阳—安顺、贵阳—都匀—凯里、贵阳—遵义、贵阳—毕节四条经济带,遵义、安顺、都匀、凯里、毕节五个中心城市。五个中心城市由铁路、国道和省道同贵阳相连,形成放射性轴线。黔中城市群应形成以贵阳为中心的放射性空间网络结构并通过各个中心的辐射,带动发展轴上各城市的发展,特别重点在建造次级中心城市:西秀区、都匀市、凯里市、红花岗区和黔西县,使其向大城市发展,优化黔中城市群内部的城市规模结构。 (二)黔中城市群发展战略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黔中地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到2020年,贵州省将形成“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交通格局。黔中城市群交通网将打造成以贵阳市为枢纽的放射性交通网,除铁路、高速外,黔中城市群还建有贵阳龙洞堡机场、安顺黄果树机场等,其中龙洞堡机场是全国重要的骨干机场之一。交通网络的畅通为贵阳市带来了巨大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近年来的发展和辐射强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城际快速交通建设,特别是城乡间的交通网建设对缩小城市群城乡差距加强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加速黔中城市群同其他地区尤其是临近城市的建设,实现黔中城市群交通网络由放射状向蛛网状转变,促进其快速可持续发展。
2.对黔中地区城市群各个城市进行产业分工,加强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实现产业一体化,实施产业一体化。由于不同城市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城市进行分工,区域工业产业一体化,强化整个黔中城市群的竞争力。以贵阳市为中心,对所有产品进行整合升级;发挥遵义白酒行业的龙头作用建成特色集约型产业;毕节、黔南、黔东南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为整个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贵州省旅游收入逐年升高,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省支柱产业,对黔中城市群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黔中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托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三产、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兴起。根据各个县市情况的不同,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标志,如毕节以“织金洞”为代表的溶洞特色;安顺地区以“黄果树”为首的国家级风景区;黔东南州以“西江千户苗寨”为特色的民族特色旅游;遵义地区的红色旅游。通过建立黔中城市群的特色旅游路线,实现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4.调整创建新型高效农业化产业。农副产品也是黔中城市群的特色之一,地区内农畜产品生产条件优越,形成聚集效应。修文猕猴桃已经成为该县龙头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并向生态农业转变;都匀毛尖凭借品牌优势建立以都匀市为中心的东部茶叶生产基地,毕节是天麻的生产基地;麻江同平坝均为粮食种植基地,遵义是大宗药材种植基地。所以,黔中城市群可创建一条多样化新型农业生产道路。 参考文献:
[1]; 谭一洺,杨永春,齐君.培育型城镇群的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晋北中部城市群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9-225.
[3]; 徐剑.日、美城市群产业空间演化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Friedman 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J].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1):69-83. [5]; [日]藤田昌久,[美]保罗·克鲁格曼,[英]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梁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5-129.
[6]; 许学强,周一星,等.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61-182. [7]; 姚士谋,陈爽,陈振光.关于城市群基本概念的新认识[J].现代城市研究,1998,(6):15-17.
[8];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Z].2017.
[9]; Zipf G.K.The PIP2/D Hypothesis:on the intercity movement of person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46,(12):677-6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