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与“不能不”语义对比分析
“不得不”和“不能不”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近义结构。文章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替换分析法对两者的基本语义与情态语义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分析,旨在为深化和细化现代汉语基础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做出有益的探索。
标签:不得不 不能不 语义 对比
一、引言
“不得不、不能不”是现代汉语中由助动词组成的常用双重否定结构,其意义与用法相近,汉语学习者容易混淆。在以往的研究中,除了一些辞书和专著曾有过简要解释外,对“不得不”和“不能不”单独进行讨论的文章很少,主要有郭继懋等(2001)、周小兵(1998)、董明(1996)等,但都没有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本文立足于对这一对结构的对比考察,对其语义特点和异同进行详细的分析。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部分根据已有语料加工改造或者是自拟的。截取语料的时候,基本上以句子为基本单位,兼顾语篇,保证语境的完整性。
二、“得”和“能”的意义分析
“不得不”和“不能不”是由“得”和“能”构成的双重否定结构,所以我们先来了解进入“不X不”结构的“得”和“能”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dé”和“děi”,但这两个读音实际上是一个词①。“得(děi)”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必须”“必然”的意思,进入“不得不”结构的是“得(dé)”这一读音。综合《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释义,我们认为“得(dé)”的义项有二:
①表示“可能性”。例如:
(1)这件事情他办得好吗?(可能性)
(2)明天你来得了吗?(可能性)
②表示“允许、许可”。例如:
(3)他已经三天没得好好睡了。(条件上不许可)
(4)不得乱扔果皮纸屑!(道理上不许可)
(5)这可万万使不得!(个人意志上不允许)
(6)任何人都不得重婚!(道义上不许可)
现代汉语中的“能”也有几个不同的义项。根据词典释义,结合丁声树(1961)和周小兵(1996)的分析,为与“得”的义项对比,本文把“能”分为以下三个义项:
①表示“有能力、条件和用途”,可用“能够”代替。例如:
(7)他现在能说汉语了?(人的能力)
(8)这么个破茶馆,能用女招待吗?(事物的条件)
(9)这支笔不能再写了。(东西的用途)
②表示“可能性”,可用“可能”代替。例如:
(10)这么大的事情,我能不知道吗?(可能性)
(11)不交往,怎么能看出谁好谁坏呢?(可能性)
③表示“允许、许可”,可用“可以、允许”代替。如:
(12)还没有下班,还能办理手续。(条件上许可)
(13)不能在图书馆大声喧哗!(道理上不许可)
(14)不能吃我的东西!(个人意志不许可)
(15)父母怎能不抚养孩子?(道义上不许可)
“得”与“能”共同的义项是表示“可能性”和“允许、许可”。这两个义项都能够进入“不X不”格式,这正是“不得不”“不能不”成为近义结构的原因。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能”多独立使用,“得”很少独立使用,两者在用法上存在不少差别。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得”可以处于动词前也可以处于动词后,“能”只能在动词前;“得”只能处于否定词后,“能”可以在否定词前面或后面都可以出现。故上述例句中虽然有意义对应之处,但两者却未必能够互换,除了例(3)、(4)、(6)和例(13)、(14)中的“得”“能”可以互换,其余都不能互换。
上述分析表明,表示“可能性”和“允许、许可”是“得”和“能”共同的语义基础,也是进入“不X不”格式的语义基础;“得”和“能”在具体意义及用法上存在差异。
三、“不得不”“不能不”的基本语义
“得”和“能”进入“不X不”格式以后与原来的意义不同,并且“不得不”“不能
不”之间意义用法又有同有异。我们按照前面分析“得”“能”的共同语义基础来一一检验“不得不”和“不能不”的含义。
一是表示“可能性”的“能”进入双重否定结构,相当于“不可能不、必定”。例如:
(16)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不能不]了解吧?(不得不×)
(17)这样,一家子若有几个白丁,生活就[不能不]越来越困难。(不得不×)
对于这种或然性的猜测只有“不能不”可以表示,而“不得不”不可以。这里多为测度问句,或表示推测的陈述句。
二是表示“客观条件、道理的允许”的“得”和“能”进入双重否定结构,相当于“只好、不可能不”。例如:
(18)可要说清楚石大爷,又[不得不]说到另外一些人。(不能不√)
(19)大家全莫名其妙,只是照规矩像是要这样做,[不得不]做。(不能不√)
(20)这两种米平常是没有人买的,只是既是米店,[不能不]备。(不得不√)
(21)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不得不√)
例(18)~(19)和例(21)都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只好”采取相应的行为,例(20)是因为生活中的道理而采取相应行为。
三是表示“个人意志允许”的“能”进入双重否定结构,相当于“必须”。例如:
(22)这个问题你[不能不]在今天解决!(不得不×)
(23)我交代的事情你[不能不]办好!(不得不×)
这个意义也只有“不能不”可以表示,“不得不”不可以。此处多为表示命令的祈使句。
四是表示“道义上允许”的“能”进入双重否定结构,相当于“应该”。例如:
(24)父亲[不能不]抚养儿子。(不得不×)
(25)坚持,到死也坚持,就是我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能不]珍惜公安机关的信誉。(不得不×)
这个意义还是只有“不能不”可以表示,“不得不”不可以。这种义务一般都是
法律、道德上的义务。
上文中为什么只有表示“客观条件、道理的允许”的“得”进入“不X不”结构组成“不得不”呢?这应与“得”的意义用法有关。因为表示“客观条件、道理的允许”意义的“得”可位于动词前,而“不得不”应该位于动词前。但前文分析中,表示“道义允许”的“得”也可位于动词前,“不得不”为何不表示“道义上的必然”呢?笔者认为“得”的文白读分化后,“dé”和“děi”有了分工,“děi”可表示“道义上的必然”,故“不得不”无此义项。
“不能不”有四个义项,但仍然只是一个词,其义项并不是完全分开的。例如:
(26)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犹豫了好久,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它打印了一百份,附上一封要求给小舅平反的信,寄往一切有关部门——不管怎么说,我舅舅在受苦,我[不能不]救他呀。
例(26)中,“不能不救他”既可以理解为是客观原因(舅舅在受苦),也可以理解为个体意志和义务(不管怎么说,他是我舅舅)。它们之间的区别很细微,并且结合在一起。因此“不能不”使用的时候,常常是多种意思在一起,具体突显什么意思要看语境,这就是造成该结构意义用法复杂的原因。
两者的义项列表对比如下:
表1:“不得不”与“不能不”的具体义项
四、“不得不”“不能不”的情态语义
这两个结构并不纯粹地表示客观必然性,都有各自的情态意义。
所谓情态,是说话人主观态度的语法化,是说话人对句子命题和情景的观点
和态度。情态又可分为知识情态和义务情态,前者涉及到说话人对命题的知识和信仰、态度和观点等方面,后者涉及到说话人的指令、承诺、愿望和评价等方面。汉语中表示情态的方式可以是词汇手段,也可以是语法形式。一般认为汉语中语气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都可以表示情态意义。“不得不”与“不能不”的实际功能与语气副词在很大程度上有一致性,可以根据语气副词的情态系统来定义其情态意义。
结合张谊生(2000a)和史金生(2003)的分析,参考他们对各种情态意义的定义,我们认为“不得不”表达的是“将就态”和“肯定态”,而“不能不”表达的是“肯定态”“意志态”和“推测态”。
(一)所谓“将就态”,是指主体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致使主观意愿不能完全实现而形成的凑合、容忍而略感遗憾的情态。这时“不得不”相当于语气副词“只得、只好”。例如:
(27)那几年,天府之国搞得连红苕都吃不上,饥饿的农民[不得不]大量外流。(不能不×)
(28)抗战全面爆发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与蒋介石谈判时就提出由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出于抗战形势的压力,蒋[不得不]同意。(不能不√)
例句(27)~(28)中,行为主体的意愿分别是“留在家乡”“不让叶挺当新四军军长”,但是由于“天府之国闹灾荒”“抗战形势压力”,所以主体“不得不”采取相应的不情愿、不如意的行为,其态度是无奈的,将就的。
(二)所谓“肯定态”,是指说话人对命题进行确认,认为根据上下文或者当前情境,主体的行为是有事实依据的,是合情合理的,其态度是肯定的、强调的。这时“不得不”“不能不”相当于语气副词“必然、一定会”。例如:
(29)他的才学叫人[不得不]佩服。(不能不√)
(30)说到马克思的家庭生活,[不能不]说到海伦·德穆特(琳蘅)。(不得不√)
例句(29)~(30)中,因为“他的才学很好”“海伦是马克思的妻子”,所以“人们佩服他”“谈马克思的家庭说到海伦”都是合情合理的。
“不得不”和“不能不”都能表示“肯定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有很多的条件限制。它只能修饰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或者只出现在句式“说起A,不得不/不能不说起B”之中。否则“不得不”凸显的情态就是“将就态”。而“不能不”则不限于这些条件,无论它修饰的动作行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其情态都是“肯定态”。
“不能不”的“肯定态”主要与表示“由于客观条件、道理的原因”而“不可能不”
的意义相关,也与用于陈述句中表示“对事情本身可能性的推测”而“必定”意义相关,还与用于非祈使句中表示“个人意志”和“义务”的“必然、应该”意义相关。如前面的例(17)、(24),再如下例:
(31)没有一个人是死在医院里的,他们认为宁肯早死多少年也[不能不]死在家里。(非祈使句中个人意志的必然)
(三)所谓“意志态”,就是表达说话人的意志对说话内容的情感、评价,主要体现为规定、禁止。相当于语气副词的“必须、应该”。为了明确情态之间的差别,我们把“意志态”限定为处于命令祈使句中“不能不”所表达的情态。例如:
(32)他的基因里,有你的遗传,你[不能不]照顾他、关心他!
(33)虽然我什么都不做,你却[不能不]做!
在例(32)中,说话人表明了要求别人承担义务的主观意志;例(33)中,说话人表明的是要求别人做出某个行为的主观意志。“意志态”主要与“不能不”表示“个人意志”的“必须”和义务的“应该”相关。
(四)所谓“推测态”,就是对命题的真实性进行推测估量,主要表现说话者在对客观条件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事态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猜测,相当于语气副词的“必然、必定”。为了明确情态之间的差别,我们把“推测态”限定为处于反问句或者测度问句中“不能不”所表达的情态。例如:
(34)慢慢儿的,沉住了气,好商量,她[不能不]讲理对吧?
(35)一个作家[不能不]受到他的时代的影响,受他的阶级的影响吧?[不能不]受他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的限制吧?
例(34)~(35)中,说话者根据事理的逻辑,认为“做人,当作家”必定“要讲理,受其时代、阶级、生活经历和个性的限制”。“推测态”主要与“不能不”表示由于“事情本身的可能性”而“必然”的义项相关。
两者的情态意义列表对比如下:
表2:“不得不”与“不能不”的情态意义对比
五、“不得不”“不能不”的互换情况
综上所述,“不得不”和“不能不”互换的基础语义是“由于客观条件或道理的原因,行为主体采取相应的行为是必然的”;互换的情态意义是“肯定态”。
“不得不”与“不能不”互换而无差别的情况有两种形式特征:一是“不得不、不能不”修饰表示“内心被强烈的情感所冲击而情不自禁”意义的心理活动动词时,而在上下文语境中,没有激活“不得不”的“将就态”的因素。例如:
(36)我站在这浑厚沉壮,不露锋芒的陵墓内,[不得不]惊叹时间与治园者的功绩。(不能不√)
(37)重读这些诗,我们[不得不]为充溢在那中间的激情所感动。(不能不√)
二是在句式“说起A,不得不/不能不说起B”中。例如:
(38)说起荣毅仁的经营之道,[不得不]从培养他的父辈说起。(不能不√)
(39)说起张老汉的手艺,还[不得不]从他爷爷那一代说起。(不能不√)
无论是在实际语料中,还是在实际使用中,这种互换而无任何差异的情况非常少。我们所收集的语料中只有十多句。
其它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伤心、担心、关心、放心、心疼、着急、满意、生气、后悔、失望、忧虑、爱、恨、怕、想、尊敬、尊重、羡慕、同情、注意、相信”,这些词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不得不”“不能不”组合,其中“生气、伤心、放心、着急、后悔、失望、忧虑”等不能直接带宾语的词语,一般出现在兼语句中。例如:
(40)他品德高尚,大家[不得不]打心眼里尊敬他。(不能不√)
(41)工作的事情没有解决,我[不得不]担心。(不能不√)
(42)他的无礼行为,使你[不得不]感到失望。(不能不√)
“不得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表达“肯定态”,是因为“只要客观情况存在使行为主体产生相应心理活动的事实,那么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强调的不是合意不合意,合理不合理,而是这种必然性。所以此时“不能不”与“不得不”互换无差别。
只要上下文语境能够激活“不得不”的“将就态”,即使“不能不”可以与之互换,也存在情态差别。
注 释:
①[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M].蒋绍愚,徐昌
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董明.“只好、只得、不得不”与“只能、只有”[J].学汉语,
1996,(4).
[3]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84.
[5]郭继懋,沈红丹,刘芳芳.表“必然肯定模态”意义时“必须”
与“不能不”的差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马庆株.能愿动词的意义与能愿结构的性质[A].汉语动词和动词
性结构[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8]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a.
[9]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b.
[10]周小兵.“会”和“能”的性质及其在句中的换用[C].句法·语 义·篇章——汉语语法综合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全君君 广州 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发展研究部 5104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