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二、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 按照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地质灾害共有7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不稳定斜坡。我县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再次为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
四、 二、滑坡、崩塌诱发的主要因素
五、 1、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或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六、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或强烈振动破坏坡体平衡。
七、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水库水体不断地冲刷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
八、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或边坡、地下采空、塘库堰蓄水或渗漏、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其它建设等改变和破坏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
九、 三、滑坡监测的简易方法和手段
十、 1、设桩监测:在滑坡裂缝两侧埋设简易观察桩。
十一、 2、设片监测:在挡土墙等建(构)筑物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或纸条。
十二、 3、设尺监测: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
十三、 4、刻槽监测:在滑坡前缘剪出带内刻槽。
十四、 定期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初步判断滑坡的发展趋势。
十五、 四、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兆
十六、 1、滑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十七、 2、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十八、 3、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现象。
十九、 4、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不断发生。
二十、 5、崩塌的脚部有凹腔或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二十一、 6、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现象和嗅到异常气味。
二十二、 7、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二十三、 五、滑坡、崩塌出现险(灾)情采取的措施
二十四、 1、立即发出制定报警信号,险区人民群众马上撤离,并相互转告。
二十五、 2、按照《预案》和“两卡”明确的撤离方向和路线进行撤离和转移(必须首先人员撤离,确保安全前提下,其次是财产转移)至避灾场所,并妥善安置好衣、食、住、行。
二十六、 3、圈定地质灾害险区范围,封闭路经险区的路口,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人员监测观察和分析地灾发展趋势。
二十七、 4、组织力量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对受伤人员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二十八、 5、准确查清受灾户,影响户户数、人数等基本情况。
二十九、 6、派人(专家)到地质灾害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确认不会继续发展。稳定后,解除警报。
三十、 六、农房建设可能诱发灾害的注意事项
三十一、 1、农房选址,讲求地质环境安全的原则。一般说来,农房建设选址应当考虑在地质落差不大,地形平缓舒展,浮土覆盖较薄,地层构造稳定的地段,陡崖、陡坎上、下不宜选址,湖、库、塘等水体前缘不宜选址,古崩塌、古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上不宜选址,已知地质灾害危险区后缘不宜选址,已知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不能选址,不稳定斜坡
上不能选址。
三十二、 2、基础工程,讲求的是坚实的原则。在平整屋基时应当剥去表层浮土,并深入基岩30cm左右砌筑基础。泥土较厚的地方可以开挖深入基岩,必要时应当进行桩基础施工。基础工程应使用砂岩块石浆砌,必要时应进行砖混或钢混施工。
三十三、 3、附属工程,讲求实用的原则。(1)支挡工程(堡坎),包括后缘的阴沟堡坎和前缘的院坝堡坎,凡在有坡度的地方修建房屋,切坡超过2米高的都应砌筑支挡工程(堡坎),其厚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确保其承受被支挡体的侧向应力。支挡工程以块石浆砌为主,应预留足够的排水孔和一定的倾角。(2)排水工程(开沟),包括阳沟和阴沟的深度和宽度视其集水面积而定,以保证能够及时排除积水为宜,需有一定的坡度,并进行硬化。
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较严重的一种灾害。
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往往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将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在山地丘陵地区发生极其频繁,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
常见地质灾害概念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崩塌 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由于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
滑坡 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泥石流 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的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地面塌陷 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由于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的不同,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
地质灾害高发时期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高发时期:每年的汛期,特别是强降雨时期;
(二)地面塌陷的高发时期:干旱季节、久旱后突然降雨时期、附近有施工振动或抽水活动的时段。
广西地质灾害情况
广西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根据统计表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基本都与降雨有关,特别是与暴雨、大暴雨或连续数天的大雨以上的持续降雨等强降雨有关。每年汛期,特别是各地连续遭到强降雨天气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个别县达数百甚至上千起。地面塌陷则往往是在干旱季节,或地下水水位暴涨暴落时发生。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雨,受台风影响,多暴雨。全区有十万大山、大瑶山、越城岭至大苗山三个多雨区和桂南的玉林-钦州-东兴、桂北的兴安-永福-大苗山、桂东的昭平-蒙山-大瑶山及桂西的凌云-巴马-大明山等四个暴雨中心,多雨区及暴雨中心区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
(一)滑坡发生前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裂缝,土体隆起,出现小崩小塌;
2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大加宽;
3、岩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裂缝冒热气或冷气;
4、泉水复活或干枯,水位突变;
5、动植物有异常,例如蚂蚁、老鼠搬家,蛇出洞,狗叫,鸡鸭不回笼等现象。
(二)崩塌发生前的前兆特征
1、有小崩小塌发生;
2、裂缝加大加宽、或出现新的裂缝;
3、岩石崩塌前有时可听到摩擦声、撕裂声、错碎声;
4、出现热、气、水等异常;
5、动植物有异常。
(三)泥石流发生前的前兆特征
1、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2、 上游山谷中传来轰鸣声 ;
3、 有轻微的振动感;
4、 动物有异常。
(四)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1、井、泉水位骤升或骤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
2、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
;
3、地下有响声。
地质灾害发生了怎么办
(一)处险不惊、冷静应对,立即采取措施,要先救人,不要贪恋财物;
(二)受灾害威胁的居民要及时避让,进行自救、互救;
(三)密切跟踪灾情和险情,加强监测,未确定其稳定性之前,撤离出来的人员不得匆忙又搬回去;
(四)服从安置,听从指挥,不轻信灾害谣传和误传,消除恐慌心理,协助维护秩序与社会安定。
发生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发生崩塌滑坡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发生泥石流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影响)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
2、有关政府部门应立即组织有政府、单位(村、乡、镇)、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的抢险救灾活动。
3、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比如: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
4、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如水库、铁路、公路等)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5、建立观测站(网)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
(三)发生地面塌陷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制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铺砂卵石,再上铺砂,表面用粘土夯实,经一段时间的下沉压密后用粘土夯实补平。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常见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一)避免崩塌、滑坡灾害的措施
1、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2、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不合理开挖边坡、堆放、弃土以及排水而诱发的崩塌、滑坡。
(二)避免或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措施
1、汛期生活和劳作应尽量避让泥石流多发的河谷区。
2、加快退耕还林,加强植树造林、防止乱砍滥伐,搞好水土保持,杜绝或减轻诱发泥
石流产生的人为因素。
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一)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
(二)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
(三)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
(四)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五)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
(六)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之,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在野外工作如何躲避地质灾害
人们在野外工作时,如果遇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采取下面的方法避让:
(一)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1、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2、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二)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泥石流,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遇到山崩、滑坡,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坝下,特别要保护头部。
避灾怎样做到有备无患
临时避灾不是灾害难临头才想起避灾,而是从发现灾害前兆之时起,就要有所准备,“有备”才能“无患”。躲避地质灾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危险区之外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避灾的临时用地。要把地质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从危险区又迁到另一处地质灾害危险区。
(二)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事先约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制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三)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使群众在避灾过程中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这样既能方便群众生活又可减少财产损失。交通工具、通信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四)落实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村民大会、有线广播等办法,对拟订的避灾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必要时还应组织模拟演习,以检验避灾措
施的实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个人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多留心注意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转移至安全处。
身处地灾险境如何冷静逃生
在滑坡灾情面前,道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
处于滑坡体前沿或崩塌体下方时,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崩塌往往伴随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在泥石流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山坡跑,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也不要停在凹坡处,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而在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高度才安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逃生。
灾后如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撤离灾害地段后,要迅速清点人员,了解伤亡情况。对于失踪人员要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查找搜寻。特别指出的是对泥石流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主要是避免窒息。为此,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然后转关急救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