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只有6—7岁,注意力比较薄弱,好动,容易分心,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再加上识字教学又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给我们的识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在新课标精神、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指导下,运用了文献法、观察法、实践法等,研究了课题“童性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得出:在识字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童性,使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提炼出了:要巧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式”,掌控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机”,把握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度”。撰写出了四篇有关识字教学的论文案例,分别在省市区获奖。通过课题的研究,我的识字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学生的识字量也逐渐扩大,但不可否认其中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和探讨。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深入探索,这一项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正文】
一、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之一:“童性”:儿童的天性,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应“尚自然,展人性”;唐代大诗人、哲学家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文中写到“顺木之天,植木之性,其天者全,其性得矣!”种树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和天性,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儿童,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更应该富有童性,
(2)关键词之二:“低年级”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对生动的、直观的、有趣的知识比较容易接受。 (3)“童性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就是在识字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童性,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的进行识字教学,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基础教育第一学段的识字
1
与写字目标定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①
(2)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小学生(7-11岁)的认知发展属于具体、直接水平。当老师面对认知发展属于具体、直接水平的儿童时,他们的困难任务,就是将科学的知识转化成适合儿童特点的语言。这个时候让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表达他们的认识,同龄人更易于理解、接受。况且小学生都喜欢爱玩游戏,爱动脑。 (3)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②。情境教学注重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源泉中或经过人为的创设所再现的生活情境中,从感受形象开始,去认识大千世界,去感知教材。情境所显示的鲜明形象,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儿童来说,恰恰引起语言的迅速理解和运用③。
(4)蔡元培“尚自然,展人性”;唐代大诗人、哲学家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文中写到“顺木之天,植木之性,其天者全,其性得矣!”种树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和天性,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儿童,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更应该富有童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成长规律、心理需求,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 三、课题的论证 1、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专家一直对识字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并形成分散识字、集中识字、随文识字,词串识字等多种教学流派。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在识字教学上基本克服了“识字难”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崔峦老师等专家在《课程改革问答》、《新课标解读》中多处论述识字教学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方法,结合学校的童性化大课题,我提出了课题《童性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基础教育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定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只有6—7岁,注意力比较薄弱,
2
好动,容易分心,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主动接近它,认知它,掌握它;而对于没有兴趣的事物,就会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对游戏情有独钟。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童性,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儿童学习,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课堂才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学中不遵循儿童认识规律,机械地读、抄、写,儿童从精神到肉体都会感到疲倦、厌烦,影响他们活泼、主动地发展。 3、研究的目标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再加上识字教学又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给我们的识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用什么样的形式让学生喜欢识字,乐于认字;以及运用这些形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了解汉字构造中蕴涵的文化气息,积极主动地步入神奇的汉字王国,从内心深处真正品味到汉字独特的文化魅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的热心关怀之下,本课题才得以有保障,有指导,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注重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运用文献法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资料,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本课题属于课堂教学研究,既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又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因此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利用课余时间来钻研课题研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作好学习笔记,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信息及成果。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现代汉语》、《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与学心理案例》等。
3
在文献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分析总结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童性,越是在低年级,越是在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组织儿童学习,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儿童,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更应该富有童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成长规律、心理需求,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记忆。为课题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然后理论付诸于实践,上了一节区公开课。
2、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用观察法多听一些识字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经验,多写反思,多总结。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主体观。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引入并实施课题。
(2)运用实践法,把初步研究的结论灵活运用于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一些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准音、认清形,探索不同识字方法的利弊,找准识字方法的最佳切入点,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并做好案例反思。总结整理出了“课堂识字小游戏集锦”和“小学语文课堂常用字谜”。并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 (3)理性提炼,回顾总结,在反复实践、基本成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 3、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进一步归纳和提升两年来的研究成果,将总结提炼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验证和完善,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童性在识字课堂中的渗透”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巨大冲击,促使我必须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充实自己,自觉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和课堂气氛的改变,在游戏中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活动多、游戏多,思考多,参与的机会也多,课堂的气氛更加宽松和活跃了。在理论和实践中,提炼出了低年级识字课堂的一些认识
1、巧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式”:
编谜语、顺口溜„„进入情境学习生字。情境教学注重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源
4
泉中或经过人为的创设所再现的生活情境中,从感受形象开始,去认识大千世界,
去感知教材。情境所显示的鲜明形象,对于正处在表象思维阶段的儿童来说,恰恰引起语言的迅速理解和运用,学习起生字来就得心应手了。整理出了<<识字课堂常用字谜>>。
开火车、摘苹果„„竞争激励复习生字。儿童争强好胜,好表扬。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能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识字的兴趣。整理出了<<课堂识字小游戏集锦>>,运用于识字课堂教学,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小稻秧脱险记》、一节镇级公开课《识字5》获得了一致好评。
2、掌控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机”: 组织游戏,要看准时机,针对学生的实际,安排合适的游戏形式。识字进行到什么程度,哪个环节适合做哪种游戏,做几种游戏,先做哪种再做哪种?每种游戏做几次„„这些都是要慎重考虑的。
3、把握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度”: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游戏翻来覆去做,不相应提高要求,或者几种游戏轮翻轰炸,像走马灯似的掠过,对识字都起不到好作用。游戏时间短了,学生刚进入状态,熟悉规则,这时结束游戏,一来扫兴,二来游戏的的目的也没达到。时间长了,学生会越来越无聊,下次再玩这类游戏就没有了热情。
(二)实践成果
此外,我也进行了论文和案例的撰写。撰写的论文
1、《童性在识字教学中的渗透》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2、《语文课堂,简约不简单》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3、《一石激起千层浪》获南京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4、《游戏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践行》获六合区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5、《“石”趣在识字课上》(获六合区优秀案例评比三等奖)。 6、上了一节区公开课《小稻秧脱险记》。
“童性在识字课堂中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识字课堂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常常被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弄得兴味索然,昏昏欲睡。但课题实施后,学生在教师准备的游戏中,由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识字活动的创造者。这些识字形式和方法,
5
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识字数量增加了,课外知识也丰富了。
在学校举行的“识字擂台赛”上,我班同学杨帆、简琛、包揽了比赛的前三名。
六合区第一届“七彩语文杯”作文竞赛中我班有五名同学分获了一、二、三等奖,一名获得了全国七彩语文作文竞赛优秀奖,我也获得了全国七彩语文作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区作文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运用游戏进行识字教学,效果确实不错,可是却占用了我们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究竟怎样解决这样的矛盾还得多加斟酌。
3、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忽视课外,如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活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作业,设计有趣的带有任务性课外活动。
总之,通过“童性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达到的明显的转变,识字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学生的识字量也逐渐扩大,但不可否认其中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和探讨。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深入探索,这一项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6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目录
注释:
①引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第5页
②引至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第1版第2页
③引至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第1版第27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第1版 3、林祥楣 《现代汉语》 语文出版社 1990年7月第1版 4、朱秀芳等编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人教出版社 1986年5月第1版 5、叶立群主编 《小学教育学》 人教出版社 1989年3月第1版 6、卢秀安 陈俊《教与学心理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7、童伟勤、秦小华 《新教材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 8、崔峦 《识字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9、张田岩 《忆李秉德教授论识字教学》 10、周琼 《多媒体技术与新型识字教学》
11、许乃英 《课题研究指导》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