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靖县以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五好”村党支部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深入开展了“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工程和“两建两争”活动,全面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使试点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抓选配,强班子,增强试点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建好党支部、选好一把手作为试点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两推一选”、上配、下派、内选、回请和兼职等多种形式,选调县、乡(镇)机关干部到村挂职,从政治素质比较好的致富能人、科技明白人、复退军人、退休职工和民营企业家中选拔村干部,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召开会议、座谈讨论、上党课、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试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 二是抓教育,求实效,不断提高试点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通过选派村干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党校教师、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致富能人进村讲授知识、现场示范指导,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到周边村镇学习先进经验,在村办公场所配备电脑,开通党建网,各试点村制作文化教育宣传长廊、开办文化书屋、设置阅报栏和信息栏等多种方式,提高试点村的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三是抓基础,建制度,促进试点村党组织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了试点村党支部议事规则、村委会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党员大会议事制度,充分调动了村民和党员参加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了决策程序,加快了村民自治进程。以强化财务管理为重点,着力规范村务公开,对宅基地审批、计生指标、低保名额和村务资金支出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向群众公布、说明。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教育、管理监督、自我修养、联系群众等长效机制,使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趋于经常化、制度化。
四是抓发展,促增收,强化试点村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结合村情实际,开展了三项活动,即“1+2”帮联活动,组织和号召有带富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帮扶1户贫困户,通过协调资金、传授技术、提供信息进行多方面帮扶;党员干部每人至少联系1名致富能人,引导他们
积极上进,提高思想素质,逐渐向党组织靠拢;设岗定责活动,村党支部在掌握无职党员年龄、
文化、能力素质和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无职党员设置了政策宣传岗、村务监督岗、民事调解岗、科技推广岗、道路维护岗等岗位,使符合条件的无职党员走上自己的“岗位”,使无职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舞台;承诺办实事活动,村党支部每年年初围绕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公益事业、社会稳定等方面向群众作出2-3项承诺,每个党员围绕提高自
身素质、带领群众致富、帮扶困难群众等方面向群众作出1-2项承诺,并进行挂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承诺项项落实、条条兑现。
五是抓载体,求创新,积极搭建试点村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开展了以“创建好支部,争当好党员,构建和谐村、争当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两建两争”活动,把“两建两争”活动作为推动村级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的总抓手,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严格按照“好支部”、“好党员”、“和谐村”、“文明户”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争先创优、勤劳致富,家风、民风、村风得到了明显好转,形成了一种党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党群联动求发展的喜人局面。目前,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评选出“好党员”12名,“十星级文明户”35户,“好儿媳”22名,“好青年”32名,“致富能手”16名。
六是抓指导,强管理,切实加强对试点村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从组织部门选派人员到试点村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试点村严格按照村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加强试点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积极协助试点村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并做好实施工作;协助村党支部搞好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去年以来,永靖县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县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整合水利、交通、农村沼气、扶贫开发、易地搬迁等方面的项目、资金,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社会各项事业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民自治等五个方面入手,狠抓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
抓结构调整,促生产发展。根据山、川、塬不同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川塬区大力发展壮大无公害蔬菜和高效农业,山区发展草畜业和洋芋、百合种植,黄河沿岸发展水产养殖和林果业,努力实现一乡一业、一村或数村一品,形成规模效益。去年,全县新增蔬菜种植1.8万亩,百合种植4100亩;花椒经济林2万亩、红枣经济林3000亩;人工种草3.2万亩,修建暖棚1680座,新建了曹家湾、徐家沟
两个万头猪和泉沟千头牛基地,发展规模养殖场3个、规模养殖户12户。
抓农民增收,促生活宽裕。把劳务输转作为富民强县的大战略、大项目、大产业来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打造古典建筑、河州木匠、缝纫、家政、保安等劳务品牌,全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去年,全县共培训劳动力1.53万人(次),输转劳务5.82万人(次),有组织输转2.0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0476万元。加快扶贫开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投资600万元全面改善了9个项目村的道路、村容村貌、住宅等基础设施,帮助发展养羊、种植、加工等产业,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抓公共事业,促乡风文明。完成了5所中小学改建,动工建设了图书馆、文化馆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宣传文化中心“两馆两中心”;强化科技宣传培训,下派科技特派员39名;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完成了13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面推行乡镇卫生院“五制”改革,公开竞聘了15所乡镇卫生院院长。大力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落实各类奖励扶助资金603万元,发动社会各界捐款16.5万元,建立了“关注母亲、关爱女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基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农村社会风气得到进一步好转。
抓基础设施,促村容整洁。动工建设三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西河拥宪渠改建工程两个分别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建成后可解决1.02万人的饮水问题,改善灌溉面积15800亩;开工建设通村公路15条、65.37公里,完成村道硬化6.2公里、铺砂3公里,改造路基37.5公里;建成投资440多万元的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完成“一池三改”模式户920户,并在三条岘、三塬两个乡镇实施易地搬迁项目,两个移民安置新区完成投资250万元,开发土地980亩,建成住宅32户。同时,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家庭美化的原则,发动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村庄巷道改造、周边垃圾清理、绿化等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农村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抓村民自治,促管理民主。各村普遍建立健全了“一事一议”、“三会一课”、“村务公开”等管理制度,村民自治决策实现了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来满眼春
永靖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述(上)
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永靖黄河两岸的村庄院落、田间地头,激发出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新农村建设在中国西部休闲水乡迅速展开。
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永靖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后,县上研究确定了\"多元投入抓保障、特色产业增收入、改善基础强后劲、关注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从山、川、塬各选择3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先行试点,实施新农村建设“33311”试点工程。把太极镇上古、下古、大川3个川区村作为核心村,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无公害蔬菜和铸造业;把三塬镇沈王、新建和刘家峡镇的罗川3个塬区村作为辐射村,以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发展无公害蔬菜、林果和暖棚养殖业;把三塬镇塬头、三条岘乡大地坪、岘塬镇马路塬3个山区移民安置点作为卫星村,整合项目资金,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整村整社搬迁安置山区贫困群众;把县城作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座“大门”,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建设黄河上游明珠城市;把兰刘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巷道”,以绿化、文化、净化为重点,建设百里红柳风情线。
两年来,试点村在村容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样板。县城高标准拓宽硬化了3条主干道,装饰亮化了黄河大桥、太极桥和临街建筑,新建了环保卫生厕所,对主街道、黄河文化广场绿化带进行了全面整修,县城品位进一步提升。百里红柳风情线建成红柳带40公里,栽植红柳135万株、树木49万株;配套建设文化墙体2800多米,统一喷绘了旅游
景点、计划生育、村规民约、企业广告等宣传图片,改善了兰刘公路沿线生态环境,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永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捉襟见肘的县级财力实在拿不出专门的资金搞新农村建设。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经过苦苦探索,在整合资源上下功夫,在多元化投入上做文章,初步建立了四大投入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一是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县上加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来专项全到位,既调动了全县上下争资金、跑项目的积极性,又挤出了一些财政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两年来,县财政投入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3108万元; 二是支农资金整合使用机制。县上在不改变项目资金性质、投资方向、管理程序的前提下,把各类支农项目整合起来,集约投放,集中使用,达到了1+1>2的聚合效应。两年来,全县共整合项目资金49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试点区村社道路硬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77%,沼气普及率32%,有线电视入户60%,电话入户68%,卫生厕所普及59%,70%的巷道实现了绿化; 三是群众投资投劳激励机制。县上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鼓励引导群众进行建设,从而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家园的热情和
干劲。两年来,试点村农民群众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的资金达734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要来源;
四是政府贴息信贷机制。县上对增收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想干但干不了的事情,通过政府贴息的办法,协调金融部门贷款扶持。在罗川台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温棚建设中,给360座温棚每座协调贷款1万元,加快了罗川台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两年来,全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共解决贴息贷款700万元。 小投资调动大投入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永靖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尽力让农民群众来唱主角。
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道路、能源沼气、温棚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统一的资金补助政策,对新建的标准温棚每米补助30元,对水泥硬化的道路每公里补助4万元的水泥和钢筋,铺砂改造的每公里补助2万元,其余缺额资金全由群众通过自备砂石料、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这种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形式,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极大的热情和干劲,全县农村掀起了硬化村、社道路的热潮,各试点村硬是用每公里4万元的补助修成了每公里50万元的道路,而且建设质量完全达标。三塬镇高白村沈王社在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妇女、儿童、老人齐上阵,仅用30天时间备砂5300多方,用40天时间完成了3.3公里的农一级路面铺筑,建设场面十分感人,被
形象地称之为“娘子军、童子军、胡子军”三军会战。三塬镇新建村一列入试点就迅速行动,昼夜施工,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5公里的村社道路硬化、76户庭院土墙改造和全村巷道整治,并配套建设了绿化带,建设速度快,质量标准高。目前,全县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乡乡有试点,村村有成效。两年来,全县新修改造农村道路35条、128.3公里,山区60.5%的村通农二级公路,川塬区66%的村实现村社道路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