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泉州洛阳桥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2022-10-22 来源:华拓网


泉州洛阳桥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物质遗产,其社会、经济等各项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话题之一。以下是我对泉州洛阳桥可持续旅游发展问题的研究。

一.泉州洛阳桥简介

泉州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人称“海内第一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它有“洛江天堑”之称, 由仙游人蔡襄倡建于1053 ~1059年,历时六年而成,可谓建桥史上一大奇迹。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它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桥梁史上一座真正的丰碑!

二.对照世界遗产标准对泉州洛阳桥的价值评估

1.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对照世界遗产标准对泉州洛阳桥的评价

对照上文中的评定标准得知,泉州洛阳桥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毫无疑问,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它在同类建筑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具有突出价值。

(1)洛阳桥是由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造的。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资巨大,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建桥八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了十七次。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工程艰苦浩大,名震寰宇,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2)洛阳桥的建造接通了“水阔五里”的万安渡与当时奥、闽北上的陆路通道,使当时南来北往得以畅通无阻,大大促进了泉州古代经济的繁荣。

(3)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层被摧毁。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一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人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泉州人民用他们的高度智慧成功采用了“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在全世界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问题,建造出在全国堪称第一的海港大石桥,为以后梁式石桥的建造提供了成功经验。

(4)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现存的有2座塔、2座亭子、3个祠庙、4 尊武士石像、 20方历代碑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桥南接尾的“蔡忠惠公祠”,这是北宋时为纪念 蔡襄的

功劳而建造的。祠中有两块大石碑,刻着大书法家蔡襄所撰的《万安桥记 》 ,记述建桥过程。此碑文章精炼,书法之遒丽,刻功之生动,世称“三绝”,拥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5) 闻名中外的洛阳桥历史悠久,气势宏伟,它的的建造引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为文化古城泉州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三.泉州洛阳桥保护和开发现状分析

1.泉州洛阳桥的修复历史及保护

洛阳桥在很多方面都是极具价值的,人们对它的保护也尤为到位。建桥8百余年以来,洛阳桥先后修复十七次。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飓风、桥坏。邵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允1426-1435年)桥址下沉,潮至,桥梁俱没。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增正淳,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424年),地大震,桥梁倒塌,基址低陷,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桥崩,知县工之琦修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现桥长742.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

现在为保护古桥,在上游百米处另建公路桥及水闸,并在附近规划建设游乐区。国家文物局还组织专家勘察古桥于1993年春动工,对洛阳桥全面修建,使其恢复古桥旧貌。

2.泉州洛阳桥的开发现状分析

泉州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因此其文化遗产资源也极其丰富。洛阳桥以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成为泉州的骄傲。洛阳桥历史文化价值、艺术鉴赏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并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很好的旅游资源。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现存的有2座塔、2座亭子、3个祠庙、4 尊武士石像、20方历代碑刻,使其极具文化内涵,成为很有潜力与特色的旅游景区。除此之外,它的价值及一些传说同样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但作为旅游景区,洛阳桥仍旧有它的不足之处。作为文化遗产,它本身拥有极高的价值,但作为旅游资源,它的地域条件和交通条件有待提高。与泉州其他景区,例如开元寺,清源山等相比,洛阳桥距中心城区较远,周围景观也比较单调,目前以散客为主,团队游客较少,不利于旅游业的开发。

四.泉州洛阳桥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策略

将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景观是乃着眼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能促进旅游消费,刺激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利润,同时能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启迪后人、警示后人,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对泉州洛阳桥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提出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我就洛阳桥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1.洛阳桥由于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不容易招揽游客。可以在市区公共场所加大宣传力度,设立醒目宣传广告。同时,可以提供从市区到景点的专车,方便旅客的行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地理位置及交通方面的问题。

2.洛阳桥周围景观比较单调,因此可以从文化民俗方面着手,增强景点的旅游价值。可以在景区周围设立旅游商品街、美食一条街以及组织代表闽南文化精髓的木偶、高甲戏、梨园戏等的表演团,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能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泉州文化。

3.应该注意改造景点周围不协调的建筑景观,但注意保留历史文化风貌。这是一项比较难的项目,实施时还需有十分完善的规划。

4.应注重景点周围人文、自然景观的综合开发。若能利用洛阳桥闸上游的广阔水域和周边农村做文章,诸如开辟垂钓场、开展水上运动、建立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及利用周围的石雕资源建立石雕园,使之成为一个近郊型的旅游休闲胜地,势必可以招揽更多的游客。

五.总结

泉州洛阳桥是泉州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它是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桥梁史上一座真正的丰碑。为了使其充分发挥出其社会、经济等各项价值,注意其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对洛阳桥而言,长久保持其生机与魅力,必须注意挖掘旅游资源的竞争力,从宣传、交通、开发等多方面入手,并注意创造旅游产品价值,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品牌、服务,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相信在不久之后,洛阳桥会被更多熟知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