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治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时选用任、督二脉的腧穴,使其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如 临床上对于老年人由于肾气虚引起的二便失禁,往往同 时取任脉之中极、气海、关元与督脉之百会、命门等,常 可收到良效。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独取一穴,又可多 穴合用,或任、督二脉腧穴相互配伍应用。可见,任、督 二脉在预防和治疗老年病上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延缓 衰老,而且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 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长信,赵昕,张惠华,等.针灸治疗阳虚证及对免疫功能的 影响.中医杂志,1986,27(4):36. [2]韩煜.针刺改善老年人虚证及免疫机能的临床观察.中国 针灸,1993,13(3):3. 用。另外,对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亦有肯定的治 疗作用。 小结 E33高树中,王军.隔药灸脐法延缓衰老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2007,27(6):398. E43杨甲三.针灸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66,438. 本文通过对任、督二脉的功效及在防病、治疗上的 E5t葛成慧,忽浩杰,朱广旗,等.针刺督脉穴为主对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CRP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1. 763史玲,张金霞,张立萍.隔药灸督脉治疗老年失眠48例.中 国针灸,2O10,30(6):452. 临床和实验资料疏理,表明适时有效地调理任、督二脉, 不仅可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得以调和,精气得以 充盈,达到提高机体防卫免疫机能,强健身体,预防老年 病的发生,而且通过调理还可以达到治疗多种老年常见 病的目的。因而对于老年病的防治应重视任、督二脉的 作用,尤其在老年医学领域进一步加强针灸任、督二脉 [7]王凤玲,王晓红,王巧妹,等.灸神阙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 究.中国针灸,1996,16(9):29. (收稿El期2011—09—13) 《医学衷中参西录》服药方法特色考究 李美珍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41201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朝末年名医张锡纯代表作, 是其临证经验结晶。张氏不但组方用药独具特色,且服 药方法亦很有创新。中药的煎服法对药物的吸收和功 效的发挥有较大的影响,正如徐大椿所谓:“病之愈与不 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 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l_1]。兹将张氏《医学衷中 参西录》服药方法、特点总结归纳如下。 服药法 1.嚼服、含化。张氏对口腔、咽喉、胸膈等上焦病 证,部分方药采用嚼服、含化的方法。张氏认为,上焦病 证,如采用煎汤顿服,恐药力下趋,而病转不愈,故而采 用嚼服或含化的方法。如治咽喉肿痛的咀华清喉丹,由 大生地一两、硼砂钱半组成,即用生地一片,裹硼砂少 10余首,多用于胃肠道疾病,如呕吐、腹泻及虚损类疾 病等。一是用药作粥直接用以疗疾,如薯蓣半夏粥治呕 吐,薯蓣茉苣粥治腹泻,珠玉二宝粥治脾肺阴分亏损、饮 食懒进;二是用粥送药,如三宝粥用山药作粥送服三七、 鸦胆子治痢疾,用山药轧细作粥调血余炭治大便下血 等。胃腑疾病用粥剂一方面可以使药物留恋于胃,不使 直人肠道,另一方面对于呕吐患者可以缓解药物对胃的 刺激。对于腹泻采用粥剂,亦可使药物留滞于肠腑,不 致直过肠道,增强药物的吸收。张氏作粥剂多用山药或 粳米。 3.作饼食之。张氏用益脾饼(由白术、干姜、鸡内 金、枣肉组成)治泄泻。历代医家治泄泻除汤剂外,善用 散剂,泻多由湿邪所致,故以散剂为好,而张氏采用饼 剂,却是一大创新。笔者临证仿之用茯苓、面粉做饼治 慢性泄泻亦有较好疗效。另外,张氏用期颐饼(由芡实、 生鸡内金、白面、白砂糖)治气虚痰盛之人,此又可疗病 充饥。饼剂多适用于慢性疾病。 4.茶饮。用药作茶饮是张氏又一用药特色。如一 味薯蓣饮用一味山药煎汁两大碗,当茶温饮治劳瘵发 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 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损之证。如此服用,一方面持续 许,徐徐嚼咽之,半日许将药服完。采用细细嚼咽法,则 药之津液清润患处,效显。另外,治胃病噎膈的变质化 瘀丸采用含化、细细咽津的方法,卫生防疫丹采用含化 以治牙痛等等。此类服法可使药物直接、持续作用在病 变所在部位,疗效明显。另外,张氏还用鲜梨片蘸生石 膏细末嚼咽以治上焦烦热,闻药气呕吐者,此又有助于 服药,防止呕吐拒药。 2.作粥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作粥剂的方药有 8 中国民间疗法201 2年1月第20卷第l期 不断补充体内水分,另一方面,在山药滋补作用下,其养 阴生津作用更佳。张氏用二鲜饮(鲜茅根、鲜藕)煮汁常 饮治虚劳证、痰中带血,认为茅根善清虚热而不伤脾胃, 藕善化瘀血而兼滋新血,合用之为涵养真阴之妙品。上 方另加鲜小蓟根即为三鲜饮,用治上证兼虚热者。笔者 认为,此类方作茶饮能达到利尿清热、化瘀止血又不致 伤阴的目的。另外,对于用他方后,病邪大部分已去,不 需用峻药浓煎以祛邪者,也可采用茶剂缓补正气以达正 复邪祛的目的。如张氏之宁嗽定喘饮(生怀山药、甘蔗 自然汁、生鸡子黄、酸石榴目然汁)治伤寒温病,阳明大 热已退,其人或素虚或老年,至此益形怯弱,或喘或嗽或 痰涎壅盛,气息似甚不足者。张氏用如此寻常之物作茶 饮之,能补气滋阴,待正气来复以消除余邪,以防出现一 味攻邪耗伤正气,邪祛正亦亡的局面。 5.煎汤代水。对于有些丸、散剂,张氏根据病情,常 用药煎水送服的方法。如治淋久气化不固、遗精白浊的 秘真丸(五倍子、粉甘草),张氏即用竹叶煎汤送服的方 法,竹叶又有利尿通淋之功,于病有益。治冲气上逆之 睡眠不安,用生芡实煎汁送服生赭石细末,方中芡实能 助赭石敛冲气。治瘰疬的消瘰丸用海带丝煎汤送服,海 带能助软坚散结。在清毒二仙丹中用丈菊子煎汤送服 鸦胆子,丈菊子有治淋之功。另外,张氏用铁锈水煎汤 送服加味磁朱丸以治痫风,铁锈水有镇静安神之功;在 急救回阳汤中用童便炖热送服朱砂,童便既能使毒气从 尿道泻出,又能启发肾中之阳上达以应心脏,交通心肾 阴阳以助回阳救急。如此等等,既方便服药,又增强 疗效。 6.乳汁送药。张氏治乳儿疾病采用乳汁送服药物 的方法。如治初生&JL绵风的定风丹(生明乳香、生明 没药、朱砂、全蜈蚣、全蝎),将药共为细末,每小儿哺乳 时,用药分许,置口中,乳汁送下,一日约服药五次。如 此服之,使小儿不致拒药。 7.鼻嗅。鼻嗅是用鼻嗅吸药气或药烟以治疗疾病 的一种方法。张氏治眼疾因热者用清脑黄连膏,其方法 是黄连二钱为细末,香油调成薄糊,常常以鼻闻之,日约 二三十次。认为目系神经连于脑,脑部因热生炎,病及 神经,必生眼疾。服药无捷效,因所用之药不能直达脑 部。故借鼻窍为捷径,以直达于脑。当然,黄连不含挥 发性成分,此方药物有待改进。但张氏临证结合古人治 疗方法与西医医理参悟,用此法治眼疾,是值得我们借 鉴的。 8.外熨。张氏采用葱白外熨治便秘很有特点。其 方法是将葱白丝和醋炒至极热,分作两包,趁热熨脐上。 凉则互换,不间断,熨至六点钟,其结自开。还用此法治 疝气初得亦效。此法乃张氏受古方葱白灸法治小便不 理逾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通启发而改良所得。可见张氏也善学习、继承古人经 验,并用心加以创新。 9.内服结合外熏洗。张氏用蒲公英汤治虚火实热 之证,采用鲜蒲公英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趁热熏 洗,如此内服外用两者结合,疗效更显。 服药频次 1.少量多次。一是上焦病证,药煎成后,分多次饮 服。张氏考虑因病在上焦,若顿服,恐药力下趋,则药过 病所,病转不愈。如馏水石膏饮采用汤成后,徐徐分六 次服用,且前三次间隔一点钟,后三次间隔一点半钟。 前贤亦有此论,如李东垣l2]:“病在上不厌频而少,在下 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二是 婴幼儿亦采用少量多次,以防拒药,如定风丹。三是呕 吐患者,亦是少量多次,且药后含生姜,以防胃不受纳, 如张氏治恶阻的安胃饮,药煎成,调入蜂蜜,徐徐温饮 下,一次只饮一口,半日服尽。四是药物的药性平和,为 使药力相继,亦多次服用。如治小便不利的白茅根汤, 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 2.顿服。多用于急症、重症,起到量大力专,有效控 制病情的目的。如张氏的一味莱菔子汤,用一味莱菔子 生者、熟者各一两捣碎煎汤一大茶杯,顿服之,用于治寒 温结胸、呼吸不利、满闷短气等。 3.一日两剂。适用于病情较重者,如治热毒痢疾 的解毒生化丹,这样可有助于在短时间内使药物血药浓 度达到有效浓度以上,起到迅速祛邪的目的,防止病情 进展。 4.中病即止。对于有些方药,张氏亦尊从医圣张仲 景所运用的方法,得汗、得泻为度,服后愈者,停后服,频 次不宜过多,有效为度,不必尽剂,以防伤正及出现不良 反应。如张氏治阳明热盛的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 汤(生石膏、知母、人参、生山药、粉甘草),其用法为用水 五盅,煎取三盅,先温服一盅,病愈,停后服。张氏治寒 温结胸的荡胸汤(蒌仁、生赭石、芒硝、苏子),用法为用 水四盅,煎取二盅,先温服一盅。结开,停后服。其他如 镇逆承气汤等亦如此。 以上只是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较有特色的服药 方法作了些初步探讨,其用药可圈可点之处远不止这 些,临证用药时,当吸收其经验,针对具体病情加以灵活 运用,以发挥方药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张瑞贤.本草名著集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5. (收稿日期2011—09—13) 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1月第2O卷第1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