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4-08-25 来源:华拓网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教育源自于社会实践,为了传承生活实践经验,教育终于以特有的形态而自成一类。人类为了自身迅速的掌握劳动技能、获得立身处世的本领,于是,经验被提练为知识,学习者成为一个认知体,学习如同工业时代所生产的机器零件,倒进去原料,出来的是成品。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被动接受,脱离实际、感受力下降、缺乏体验、忽视内化、知行脱节等问题,“模式化、套公式、死记硬背”等现象层出不穷,单一的评价标准,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等最终使学生畏惧老师、畏惧学习。因为囿于唯智、唯分的泥淖,校园生活陷入了一种精神的困境;课间休息名存实亡,连午间休息也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加之诸多地考虑安全等其它因素,校园活动范围日趋缩小,活动项目日渐单调,校园生活由此而日渐枯燥、独立意识逐渐消失、思维方式日益机械、创造力和想象力渐渐匮乏。

然而受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如今,教育首先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学校中的生活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这种教育对象观的认识上的变化,促使我们学校教育更重视人的发展,更要突出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我们不再将教育简单地当做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更多地要关心、引导和逐步教给他们知识、能力以及观念、行为、价值观、信念等等,使学校教育成为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了:“课程的功能要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强调学生个体的“经历、体验、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重视认知个体的个性发展,又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合作,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已被我们所认同和接受。

由此,我们提出了“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研究。“活教育”的研究不仅在于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在于使教师获得和谐的发展。“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它要求教师努力汲取众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从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活教育”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为学生创设获得快乐、获得发展、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在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地发展。如今,“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已成为我校“十一五”发展的主题、目标、纲领。通过对其实践与研究,将会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搭

1

建学习、研讨的平台,使我校教师的素质迅速得以提升,使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支善于进行理论学习、又善于进行实践反思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通过“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探索高效民主的管理机制,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构建人、事、物、景、情相和谐的、体现生命色彩的校园环境。最终形成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的特色和校园文化的特点。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活教育可以说在教育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提出的“因材施教”。近代,陶行知先生 “做中学”的教育思想,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等,都是在班级授课制产生以后,围绕着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如何使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而提出的教育新主张、新观点。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导师杜威(John Dewey)提倡的“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观点。他认为“书只是生活工具中的一种”,要求学校“拆去学校与社会中间之围墙”,他还指出“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动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所以他强调生活与教育以及社会与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荷兰的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知识再创造”等理论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有着相似的理念。

在我国也已有一些关于“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这类问题的一些研究和论述,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理念,周弘的赏识教育理论等,得出了: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叶澜、朱小曼、班华等教育家也曾做过此类研究,并有《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样的专著问世。就教育实践工作而言,将其运用得较少。

教育改革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事业,不能总是从“零”开始,那只会造成教育的混乱,或是始终停留在低层次上的重复劳动。因此,我们的研究要立足于“生活即教育”的基础上,借助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以个案分析的形式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对“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加以分析研究。2005年,在学校设计兴建之初,我们就开始“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设计、硬件设施的配备、校园文化的构思、学科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初步设想,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我们所研究的“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其内涵特点是什么?我们认为:生活、灵活、鲜活、活跃,这四个关键词可以作为我们对“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办学理念的内涵的理解。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教育”?

2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这一命题中,正确理解“教育”的本质内涵至关重要。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鲁洁)中这样描述:“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在199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概论》引用了叶澜教授的话: “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于是,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教育是有意识地给人以正面、积极影响的活动。这“活动”应该是以学生现时、将来、终身发展为本的。这“活动”除了具有积极影响力以外,它还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开放的、和谐的活动。

2、什么是“活教育”?

终身学习理论提出:终身学习、全人发展,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承认差异,悦纳差异,注重个性发展。

我们认为:在“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理念指导下的活动才是有意识的﹑能产生正面﹑积极影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我们将之称为“活教育”。

我们所提出的“活教育”是在努力汲取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学校所特有的色彩。我们所要构建的“活教育”就是努力构建适合孩子发展、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我们所提出的“活教育”,就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的主张,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在于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还在于教育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

所以我们的“活教育”就是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特点,竭尽所能为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创设机会、搭设平台,同时要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个性或是有思想的教育;“活教育”就是要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长知识强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在长灵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二)本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基于对“教育”的思辨,我们提出了“活教育”的两大理念:教育即发展、教育即成长。与先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比较,我们认为有如下三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出发点 侧重点 关注点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 破传统教育之弊 建立一种思想流派 尊重儿童 我们的“活教育” 为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发展 构建一种教育行为体系 激发潜能 细究之后,我们认为二个“活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显现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建筑于我们对二者不同时代的“活教育”的认识和我们自身所提出的两大理念,我们认为我们提出的“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要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校园充满生命气息”为切入点,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在“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意识指导下,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充实。通过学生个体内心的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拘无

3

束地亲历学习过程,积极学习、积极参与,并在校园生活中产生更多的感悟,积累更多的体验,生命体也因此而享受到更多的愉悦。

归纳起来,我们时下的“活教育”有四大鲜明的特点: 1、“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首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及其发展状态。其中“发现、发展”是其核心思想。要求教师、学校善于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长、闪光点、优点,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设平台;要在校园内外积极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潜能和创造才能的场所,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

同时,“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就教育对象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了获得发展而来到世间,为了获得收获而跨入校门的。“我能行”、“我能成功”是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

2、“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是灵活的教育。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研究缘于对传统教学价值观和现行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定位于要创建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和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多元的评价方法。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是要教师们深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为他们创造获得展示才华、获得乐趣的机会和平台;学校要善于发现教师的特长、兴趣爱好、教学特色、工作实绩等,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创设平台。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不能因为要追求考试成绩而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不是今天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就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我们万不可只争朝夕,我们既争朝夕,更要争永远;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负责,要为教师多创设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动力。

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学习、掌握某一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更为重要而紧迫。 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

3、“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是鲜活的教育。

这是因为研究的主体是鲜活的生命体,研究的内容是源自于学生周围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内容。它是以问题意识为主线,以激疑、探究、应用为基本途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爱问、乐问、善问”为特点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4、“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是活跃的教育。

因为适合学生的各类校园活动丰富,使学生的选择变得多元,校园因学生乐于参加活动而变得气氛活跃;在课堂上,教师因为要适合不同个性的学生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课堂由此而更具活力。

4

我们所研究的“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旨在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大课堂中,处处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时时有获得发展的平台。通过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更用大脑去思考、去探究,用心灵去意会、感悟,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而教师的评价、开设的活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首先是为了发现学生的天赋,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再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让学生快乐成长,从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亮点。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然而如何“使每一位学生发展”?如何使“成功的愉悦”有序的延伸至课外、校外,延伸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法宝?如何用“活教育”来改变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变分科学习为综合学习,变单一教学方式为多种教法的整合,变传统评价为多元评价等。所有这些思考,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从而能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因此,开展“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1、营造以“关怀”为基调的校园文化氛围。 2、构建以“自主”为特征的校园活动管理模式。 3、积淀以“焕发生命活力”为底蕴的课堂教学文化特色。 4、完善以“绿色生态”为特征的评价体系。

5、探索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的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6、驱动以“多元和谐”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7、研发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为宗旨的校本课程。 五、研究对象

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全体学生和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我们把“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 这一课题的着眼点落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教育评价的展示性、多元性,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让校园充满生命气息”为二个切入口。

(一)、营造以“关怀”为基调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之“活”,对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结合学校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内在的空间,使校园处处是学生活动的场所,处处是求知的乐园,处处能展示学生的才华,处处能获得发展的乐趣,以适合学生的发展。

1、让物质环境“适合”,让创设过程“活”起来。

人是被环境教育着的。通过环境渗透的教育往往是富有影响力的活教育。

成长环境的高标化。39155平方米的校园面积,16297平方米的建筑面积,250米的塑胶田径运动场,950平方米的室内操场,300平方米的现代图书馆,各类标准的专用教室已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较高水平的校园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已经、继续为学生

5

的理念、视野、视角、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

环境设计人文化。“让校园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这一理念,不仅要求建筑及绿化的设计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享受造型优美,设计匠心的架空层、趣味墙、镂空墙、数字广场、水池,草地花坛,圆雕小品,园林风光,校园的七彩色调,为学生的童心锭放提供天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以其所能及的方式介入、思考、参与环境设计人文化,在此过程中发展,激活生命之力。

2、使学生的精神生活诗意栖居。

创设艺术天地,使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舞台。好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特有的天性,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设施,开辟英语乐园、“想画就画”书画天地、“想唱就唱”乐团、棋类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再通过各类常设的比赛和节日庆典等活动,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感。而各种俱乐部、社团等均由学生代表组成,使其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与外界的交往能力等。

增加闲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的乐趣。学校教学楼下的架空楼下,各楼层之间的空间,除了绿化以外,就是增设了节点游艺场所。趣味墙、数字广场、校园雕塑等都成为学生寻找自我乐趣的场所,如何引导学生从课内转到课堂以外,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是学生寻找获得成长、成功的基石。

3、营造一种师生共建的、和谐的多元文化。

运用拿来主义。面对从十多所学校选拔出来的不同籍贯的多元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树立海纳百川的意识,要吸纳现有教师原任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科学的办学策略,结合本校的实际,经过分析、筛选,为我所用,形成我校多元的办学文化。

营造和谐人际。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氛围,搭建教师展示才能的舞台。

(二)、构建以“自主”为特征的校园活动管理模式。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块内容就是让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管理。学校拟组织在校园内开展各类学生乐于参与,突出个性发展为特点的倶乐部,通过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将中午的午休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的活动天地由教室拓展到全校,活动的时间由“体育活动课”、“体育课”等延伸至中午、放学、假期等,将活动的内容由教师指定发展为学生自主设计,将活动的伙伴由同班学生扩大至不同年段同一喜好的全校同学。

我们的“活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三)、积淀以“焕发生命活力”为底蕴的课堂教学文化特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人本化的新课程目标,需要我们用人本

6

化的教育来实施课程。我们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切入口,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发展其天赋。

1、第一课堂需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构建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程度的体现,实际上是课堂生命活力程度的体现。

要使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校本教研。其次,教师要立足课堂,着眼学生,在课堂上将实施策略的优化、评价的完善、学习内容的拓展等方面作为研究“教学行为”的重点,将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菜单式作业的布置,学生勤问、乐问、善问等手段作为“教学行为”研究的着眼点,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有利于学生一生发展的个案、教学方式、具体操作的策略和实施规则等。从而也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教学策略。

2、第二课堂需充满生命气息。校园应该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校园应该成为学生丰富生活的七彩园。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余活动时间,创设学生自由的空间,搭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给学生以发展的的机会。其次是为学生建立为数众多的、足以满足每个学生精神需要的课外活动小组。使每个学生的精神生活在集体里度过,在集体里满足与发展他的智力兴趣。从而使集体所提供给每个个体的“个体之外的社会性财富”越多,集体所蕴含的影响个体成长的力量越大,集体所能生发出的有利于个体个性发展的资源就越丰富。

3、营造学校主打项目,激活新课改。

(1)新语文教学。它以省教科院方展画教授的国家重点课题《新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为依托,从儿童的兴趣和言语交际的需求出发,以“语境—语用”为主线,在语言实践中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口头交际、习作(写话)和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规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生活化数学。生活化数学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一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是学生生活实际中遇到的事例或是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也可以是学生已经获得的经验性知识;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数学地、有指向地、浅层次思考向深层次思考的转化。三是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活动要适合知识的建构,活动要能有助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四是引导学生“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四)、完善以“绿色生态”为特征的评价体系。

形成“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评价体系,方能使教育有章可循,不致茫无头绪,无所适从。

(1)教育为先。小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有其特有的好奇心,而这份好奇心决定了他对所做的事情是预先不会思考其对与错。因此,教师对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所产生的行为不能以责备为主,尤其不能出现在不问青红皂白情况下的声嘶力竭。对小学生的行为应以教育为先,以

7

说服教育为主。教育要从小事抓起。如:说、听、走、坐、待人处事的态度等等。“慎始则善终”,从小及早加以训练与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活教育的基础。

(2)他律到自律。教育是一个过程,活教育更是一个真实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成为每月之星、成为校园吉斯尼等,并通过评比、宣传、表彰等各种途径,使学生了解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获此殊荣,从而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注重榜样的树立,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3)只加不减的激励性评价。传统的评价总是以一定的分值为基础,分成若干个小的分值项目,如果达到标准则给足相应的分值。而我们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对行为的影响后,我们认为制定的标准应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准则,标准应以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为准,以加分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即超出基本要求的就给予一定分值的奖励,这奖励也是树起榜样的一种,更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人因事而异,本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形成真实的、合理的、促进性的评价体系,且是可操作的。

(五)、探索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的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瓶颈。我们“活教育”所探索的教师专业成长是以开展校本教研为依托,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具体思路:

1、集体培训。集体培训是指全校性参与的、为解决学校中出现的普遍性现象或是为提升整体教师队伍进行的一种培训方式。集体培训可分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和校级组织的培训活动。

2、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指学校邀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参与校内各类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从理论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指导和充分挖掘校内优质资源,通过优质资源的示范、演示,实现引领的作用。

3、个体闲暇研修。个体闲暇研修是指教师个体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及自身喜好,利用闲暇时间在完成指令性培训任务以外的提高自身素养的研修活动。

使广大青年教师,树立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职业道德,“奉献、求真、创新”的师之风范。形成一支“和谐、文明、笃实”的、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六)、驱动以“多元和谐”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建我们自己的名校,形成我们自己的风格”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家长的期望,也是构建起以“多元和谐”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多,初次踏上讲台的新手多,校内导师相对年轻的特点,学校在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人同课异构”、“异人同课同构”等教研方式,努力将教育科

8

研中的研究手段(如搞前测、后测)用于日常教研之中,通过教研活动的优化,进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对教材的分析中产生思想,从思想转化为行为,从行为中探讨,探讨转化为反思,反思进而改进行为,产生新的思想。这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也是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校本教研之路。

(七)、研发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为宗旨的校本课程。

“活”的“适合”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要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应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使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发挥更大的意义。

开发内容、主题:礼仪教育、孝敬教育、廉洁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科普教育、社交知识的教育、军事教育、校史教育等等的开发和实施。

针对我们所研究的内容,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点突破策略:“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重点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让校园充满生命气息”二个切入口上有所突破,构建起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的方法等;构建起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校园生活场所;积淀起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的校园文化。

(二)大题小作策略:我们所研究的“活教育”所有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评价的改变、校园活动的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每月之星的评比等等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变化。

(三)小题大作策略: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等给予充分的重视,组织人员论证、说理、辩论,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为他们搭建平台,使困惑、困难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使教师的专业精神由此微小的困惑而体现。

(四)自然共生策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乃至批评、指责,“活教育”应该包容课题研究中的不和谐因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把困难看作展示能力的舞台,看作课题研究走向成熟的机会。

(五)预设----重构策略:教育无小事,校园内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预先设计,这设计应该考虑周详,周详的设计才会产生精彩的火花,重构才显得意义重大.

(六)激励超越策略:对于任何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课题,我们均主张展开足够地研究,并不断地进行提炼,不断地开展各种理论体系下的实验,反复验证,使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地充实,积累起强有力地数据和理论支撑体系,从而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积淀法;调查法。

坚持以课题制形式采用行动研究模式 ,一年为一个研究段,第一年为初步探索阶段,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完善,巩固延伸。二年为一个周期。通过调查法和测量

9

法,对实验对象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根据测量进行分层处理分析,结合阶段调查,进行分析归纳,积累相关数据。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8月):总结前期尝试研究的成果,确定后续研究的方向,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探索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2月):研究目标的初步探索,确立子课题,各子课题形成阶段方案,调整和修改研究目标。

定性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在前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改进,完善“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

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8年8月):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八、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报告。

2、“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个案集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案例集萃。 3、适合学生发展的典型活动展示。

4、“成功转化学生的教学实例”或是“真实地课堂”教学实录。 九、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顾问:朱建人

课题监督:贾靖华 曹雅华 组长:

丁土根,课题实施总负责。并具体负责“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组员及分工: 组员 金勤 顾 瑛 吴中明 谢善英 徐学芳、邹萍 夏雅萍、李丹 蒋卫红 孔明娟、梁燕 何洁美、周燕

主要负责研究的内容 协调各子课题实施及资料的提供、收集、检测、分析及阶段性的小结 营造以“关怀”为基调的校园文化氛围 构建以“自主”为特征的校园活动管理模式 积淀以“焕发生命活力”为底蕴的课堂教学文化特色 完善以“绿色生态”为特征的评价体系 探索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的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驱动以“多元和谐”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 10

职能部门 少先队 俱乐部 教导处 各班主任 教科室 各教研组 金勤、蒋卫红 研发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为宗旨的校本课程。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雄厚的师资队伍为保障

科研开发中心 课题申请人为省优秀青年教师,校长、书记,曾具体实施省级、嘉兴市级多项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原所在学校的“珠心算”课题研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交流、研讨、展示。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各子课题负责人是教科室、教导处主任,可以有效地把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有机地结合。参加者中多名教师曾独立或是参与过省级课题的研究,其中有省、市教坛新秀、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均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研究水平。

2、浓厚的科研氛围为基础

我校是一所新成立的学校,从学校的设计之初就定下了“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因此,在校园设计时就注入了“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被明确列入新学校第一年五年发展规划中,并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浓浓的科研氛围,为“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实践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扎实的前期研究为依托

“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是在开放的大教育观下,在汲取传统教育精髓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模式,各学科根据模式的变换原理和学科特点,在实践有鲜明个性的特色课型基础上,总结出实际教学模式,形成子模式群,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多元性和发展性。在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实践中,各学科教师业已形成了一大批新的课型在进行实验与探究。教师队伍逐渐走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骨干队伍已经初步形成。

4、强大的组织保障为后盾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科研氛围浓郁,本课题是学校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总课题,因此实施组织有力,经费保证。 十一、经费预算情况

本课题经费预算总计:十二万元 教师专项培训:每年二万元 教师专业研修:每年一万元 课题检测、评估:每年一万元 专家讲学、指导:每年二万元 课题成果鉴定:一万元

课题论文集、教学案例集:二万元 课题活动成果研讨、展示:二万元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