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MONGOLIA FINANCIAL RESEARCH 调查思考 霾霾黼 黼 2010.02 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恩考 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史惠文 (中国人民银行锡盟中心支行锡林浩特026000) 内容摘要:目前传统的数量扩张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结合实际走现代草原畜牧业 发展道路。本文以锡林郭勒盟草原畜牧业为例,通过对传统畜牧业发展情况及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变发 展的具体实践经验的分析,提出加快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畜牧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 一、传统畜牧业发展的现实 活遭受到巨大损失。2002年与2000年相比,全盟 牲畜头数下降了275万头(只),牧民人均收入由 锡林郭勒草原可利用草场面积l8万平方公 里,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是国家重要的绿色 畜产品基地和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锡盟在全盟较早推行了草畜双承 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牧区生产责任制,畜牧业 3375元降至2760元,牧区贫困人口比重由13%猛 增至42%。事实证明,传统的数量扩张型畜牧业发 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二、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 具体实践 和牧区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89年全 盟牲畜头数首次突破1000万头(只),1999年达到 2003年锡盟推进经济转型以来.面对生态恶 了历史最高的1823万头(只)。牲畜头数的快速增 长,在短期内拉动了牧民收入的迅速增加.全盟牧 民人均纯收入曾一度位居全国、全区农牧民人均纯 收入之首。但是由于牧区人口和牲畜饲养数量的快 速增长,草原超载放牧严重.加之这一时期全球变 化和经济落后的双重压力,结合盟情实际,启动实 施了“两转双赢”的战略。即通过转移牧区人口,转 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努力实现草原生态环境保 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的目标。 (一)“转人”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 本。把“城乡统筹、三化互动”作为破解牧区发展难 题和草原生态保护的治本之策.依托工业化和城镇 化的强势带动,加速推进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 产业转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 “开发一小点、保护一大片”的原则,用1%的土地发 展工业,增强财政反哺畜牧业和转移人口的能力, 保护99%的草原,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生态问题。近 几年,锡盟政府采取措施,全力推进牧区人口转移。 出台《关于引导扶持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政策措施 的指导意见》,从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子女 化异常,导致草原沙化退化不断加重。2000年与 1984年相比,牲畜头数增长了1.2倍.畜均草场面 积由32.2亩减少到l4.8亩.全盟草场植被覆盖度 由35.5%下降到27.2%,平均高度由40.9厘米下降 到26.1厘米,亩均干草产量由32.9公斤下降到 21.2公斤,草场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场面积 的比重由48.6%扩大到64%,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 流动沙丘面积由172平方公里扩大到7120平方公 里,并且以每年7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1999年 至2001年连续三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使一个时期 以来积累的生态危机集中爆发,牧业生产和牧民生 ・上学、户籍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优惠政策,鼓 47・ INNER MONG0LIA FINANCIAL 2010.02 一●—— 189户,比2003年增加161户:畜产品精加工比重 由15%提高到40%。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达433个, 覆盖34.1%的牧户。2008年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 得的收入达到3300元,占纯收入的59%。 三、加快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出路 励和引导牧民进城就业创业。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城 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加大 就业岗位征集开发,着力提高转移就业率。通过调 整牧区教育布局、完善助学体系、普及牧区高中教 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组织开展“牧区青年创 业行动”等措施,努力使牧民的下一代走出草原,融 人工业化和城镇化。2003年以来全盟共转移牧区 (一)突出草原畜牧业的生态功能。树立畜牧业 发展人口和生态容量的理念.即在草原生态环境保 人口5.6万人,占牧区总人口的28%。 持自我平衡的前提下,在确保牧民多元增收的基础 (二)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积极探索现 上,确定牧区人口和牲畜饲养规模。一是进一步完 代草原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转变草牧场利用 善牧区人口转移的政策措施,逐步使富裕户进城置 方式方面,确立并严格执行草场“三牧”(春季休牧、 业、适龄儿童进城读书、青年人进城创业、老年人进 围封禁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把春季休 城养老成为一种导向和机制。严格控制依靠畜牧 牧作为主推措施。在牧草返青期进行40~60天的休 业生产谋生的人口,进一步抓好牧区户籍管理工 牧。以扶贫和各类生态建设项目为载体,在锡盟西 作,坚决杜绝外来人口进入牧区从事简单种养业, 部生态严重恶化地区开展了“生态恢复禁牧区”项 形成牧区人口疏堵结合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快建立 目试点,项目区内人口全部转移,草场常年禁牧。经 健全科学合理的草牧场有偿流转制度.推广牧区联 过几年来的禁牧,项目区内天然牧草较非项目区平 户经营模式,使草场资源向科学养畜能手和各类经 均盖度和产草量分别高15%和22%。整体恢复效果 济合作组织积聚,着力培育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 明显。在草原植被较好、人均草场面积较大的地区 现代化牧场,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加快转 大力推行划区轮牧,通过对草场的科学合理利用, 变草场利用方式和放牧制度。全面推行限量养殖, 降低草场使用强度,保护草原植被。目前全盟划区 着力减轻草场压力,确保每个生产单元牲畜饲养规 轮牧面积由675万亩扩大到5103万亩。加大草畜 模的相对稳定,逐步实现草畜年际长期平衡。 平衡制度执行力度,坚决治理超载过牧行为和非牧 (二)调优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功能。在主动压减 人员从事牧业生产。三级草原监理专业队伍与群众 牧区牲畜饲养量的同时,通过提高个体值、提高产 管护组织相结合的草原监理体系已经形成,草畜平 品附加值、提升品牌知名度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衡制度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落实。目前累计清理非 和牧民收入持续稳定提高。一是继续抓好加强基础 牧户2318户,涉及草场1243万亩。保护了草原生 设施建设、优化牲畜品种、改进饲养管理等重点措 态、维护了牧民利益。二是在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施,在更高的层次上逐步探索提高畜牧业生产集约 方面.狠抓打储草、棚圈、围栏建设,加快发展避灾 化、现代化水平的新模式。二是统一锡林郭勒羊肉 型畜牧业。2008年与2003年相比,畜均暖棚面积 原产地地理标志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点、功能特 由0.77平方米增加到1.24平方米,冬季畜均贮草 点、品质特点,实现优质优价。真正把生态、安全、特 由230公斤增加到336公斤,畜牧业抵御灾害能力 色、绿色、有机畜产品优势转化现实的经济优势。三 持续增强。三是在转变经营方式方面,主推牲畜改 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在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建立 良、畜群结构调整、加快畜群周转、推进产业化经营 利益机制和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 等措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2008年全盟冬 破,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畜产品知名度和 羔早春羔占当年接活羔羊的92%.较2002年提高 市场占有率。 了52个百分点,当年出栏率达到96%。2008年,全 (三)开发草原畜牧业的观光旅游功能。把生态 盟良改畜比重达到97.5%。比2002年提高了19.2 草原景观保护与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的挖掘开发结 个百分点。大力提倡减小畜增大畜,六年来主动压 合起来,把草原畜牧业与特色观光旅游业结合起 减小畜417万只,减少25.6%:增加牛31.6万头,增 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资源,大 长46.1%。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到2008 力发展以家庭牧场为单位的旅游观光畜牧业,使草 年,全盟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达 原畜牧业的观光旅游功能超过生产功能,牧民的收 ・48・ INNER M0NGOUA FINANCIAL RESEARCH 调查思考 2010.02 欠发达农村金融服务 “三农’’边缘化 人忧虑 崔彬 (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通辽028000) 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进一步突出 却按照年度利润指标所需规模来制定信贷投放计 了“三农”重要地位.且年年有新的“惠农”政策出 划。二是在制定贷款利率政策时也是根据年度利润 台,“三农”也得到了农村金融部门有利支持。但是, 指标、信贷投放规模和贷款占用时间确定贷款利率 在欠发达地区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对支农认识和贷 水平,没有按照贷款市场定价机制确定贷款利率。 款使用上存在误区。制定并实施一些单边政策,与 将中央银行给予的农信社贷款利率上浮政策利用 当地农村环境、农民利益极不协调.服务“三农”力 到极限,未考虑农民的负担。 度明显减弱.令人忧虑。 i (二)信贷支农满足率下降。据调查了解,目前 一、农村金融服务“三农”边缘化的具体表现 辖区农信社在完成3年补亏之后。突出表现为避险 (一)贷款目的上利己主义。一是在制定信贷投 惜贷。在三年扭亏期间,由于激励机制,想方设法多 放计划时,本应依据区域“三农”经济发展资金需求 投放贷款,因资金能力有限便多方筹集资金扩大规 总量来制定贷款投放计划,可是有的涉农金融机构 模。如今有资金投放能力.反而控制贷款投放。甚至 人来源不再依赖直接向大自然索取.实现保护草原 款。如农发行发放期限较长的畜牧业大型基础设施 生态,增加牧民收入,推进牧区产业多元繁荣“共 贷款,解决畜牧业基本设施落后问题:农行发放中 赢”目标。 期支牧贷款,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和涉牧中小企业的 (四)增强金融支持草原畜牧业的功能。一是完 发展;农村信用社发放短期支牧贷款,解决牧民养 善畜牧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牧区金融机构组建 殖业和其他生产和生活临时资金不足问题。三是优 力度,特别是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 化金融生态环境。遏制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行 助组织的组建步伐,建立多元化、功能互补、适度竞 为,保护牧区金融机构债权;培植农牧区优质信用 争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畜牧业经济的能 载体,落实对优质信用主体的优惠政策。促进农牧 力。二是创新金融支持。由财政部门出资成立扶持 区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加快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 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 设,尽快建立和完善牧区企业和个人信用登记制 贷款担保公司,牧区农行、农发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度,增强牧区企业及经营者的诚信意识;搭建政银 向牧民或中小企业发放支牧贷款.担保公司给予担 企工作协调机制。金融部门要密切配合政府构建多 保,建立资金回流畜牧业机制,解决支牧资金不足 方协调机制。促进牧区良好信用环境的形成。 问题。为“涉农”银行重新定位,鼓励其发放支牧贷 (责任编辑:赵琳) (校对:ZL)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