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执业药师考试教材-药学专业知识(一)

2023-04-30 来源:华拓网
目CONTENTS录第一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1

第一节 药物与药物命名 ...............1第二节 药物剂型与制剂 ...............6第三节 药学专业知识 ................19

第二章 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22

第一节 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22第二节 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 ...........23第三节 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31

第三章 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

    与临床应用...................36

第一节 固体制剂 ....................36第二节 液体制剂 ....................47

第四章 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的    临床应用.....................64

第一节 灭菌制剂 ....................64第二节 其他制剂 ....................80第五章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90第一节 快速释放制剂 ................90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 ..............96第三节 靶向制剂 ...................103

第六章 生物药剂学..................113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 ........113第二节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114第三节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117第四节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120

第七章 药效学......................123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123第二节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124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 ........125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29第五节 药物相互作用 ...............132

第八章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136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36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及评定方法 140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及评定方法 .................140第三节 药物警戒 ...................142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 .................142第五节 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    的作用.....................145第六节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146

第九章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150

第一节 劳动学基本概念、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 50第二节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151第三节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154第四节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55第五节 双室模型给药 ...............158第六节 多剂量给药 .................159第七节 非线性药动学 ...............160第八节 统计矩分析在药动学中的应用...163第九节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 ........164第十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167

第十章 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168

第一节 药品标准与药典 .............168第二节 药品质量检验与体内药物监测...172

第十一章 常用药物的机构特征与作用..177

第一节 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177第二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185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188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191第五节 循环系统疾病用药............194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 ..........203第七节 抗菌药物 ...................211第八节 抗病毒药 ...................220第九节 抗肿瘤药 ...................223

第一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知识体系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药物与药物命名药物剂型与制剂药学专业知识

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

一、药物的来源与分类(表1-1)

我们通常说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表1-1 药物的来源与分类要 点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内 容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小分子的有机或无机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是指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得到的有效单体、通过发酵方法得到的抗生素以及半合成得到的天然药物和半合成抗生素生物技术药物是指所有以生物物质为原料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生物技术药物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细胞因子、重组蛋白质药物、抗体、疫苗和寡核苷酸药物等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一)药物常见的化学结构及名称(表1-2)

表1-2 药物常见的化学结构及名称名 称环戊烷化学结构及编号名 称环己烷化学结构及编号8苯萘7651243(续表1-2)

名 称化学结构及编号4呋 喃5O14吡 咯53NH14咪 唑5NNH14噻 唑5S2吡唑532噻吩5名 称化学结构及编号4S13NH14噁唑5ON2322

药学专业知识(一)

432N1NNH1432N1NNH1324三氮唑(1,3,4-三氮唑)5N324四氮唑(1,2,3,4-,四氮唑)5N3哌啶N25632N1H45哌 嗪6H4N3N1H42吡啶5632N14哒 嗪5643N23NH142茚567432132N1吲 哚5675苯并咪唑5675NNH14喹 啉678N132异喹啉67813N2(续表1-2)

名 称化学结构及编号8苯并嘧啶7654苯并噁唑5671N名 称化学结构及编号9苯二氮䓬876421苯并噻唑567O32尿嘧啶56H1N23

2N3药学专业知识(一)

4NO33NH54NS3216吩噻嗪785S4N910H143NH2ONH1O胸腺嘧啶H3C5643NH2ONH1胞嘧啶56NH243NNH1O2O腺嘌呤NH2657N1N2N4N9H31812鸟嘌呤861HNH2N5N782N4NH93181713141516雌甾烷231104596118719121198761713141516雄甾烷231104518191211104598762017131621孕甾烷2311415(二)常见的药物命名(表1-3)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表1-3 常见的药物命名要 点内 容①药品的商品名是由制药企业自己进行选择的。含同样活性成分的同一药品,每个企业应有自己的商品名,不得冒用、顶替别人的药品商品名称②药品商品名在选用时不能暗示药物的疗效和用途,且应简易顺口①药品通用名(generic name 或common name),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INN)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名称。药品的通用名INN通常是指有活性的药物物质,而不是最终的药品,因此是药学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使用的共同名称②药品通用名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是所有文献、资料、教材以及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有效成分的名称。药品通用名的确定应遵循WHO的原则,且不能和已有的名称相同,也不能和商品名相似,药品通用名也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药物的化学名是根据其化学结构式来进行命名的,以一个母体为基本结构,然后将其药物的化学名他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标出。化学命名的基本原则是从化学结构选取一特定的部分作为母体,规定母体的位次编排法,将母体以外的其他部分均视为其取代基,对于手性化合物规定其立体构型或几何构型。表1-4列出了一些药物的结构和命名表1-4 药物的结构和命名举例通用名化学名H2N氨苄西林(Ampicllin)6-[D-(−)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霉烷酸O化学结构HHHHNNO母核结构主要用途4

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品的商品名SCH3β-内酰胺环抗生素抗菌药物CH3HCOOHOOHO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HNCH31-甲地西泮(Diazepam)基-5-苯NNClNFN喹啉酮环合成抗菌药物O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䓬-2-酮苯二氮䓬环中枢镇静药(续表1-4)

通用名化学名2,6-二甲基-4-(3-尼群地平硝基苯基)-1,4-二甲乙酯(Nitrendipine)氢-3,5-吡啶二甲酸化学结构NO2OH3COH3COONHCH3CH3OHH3CO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N-〔2-〔4-〔〔〔(环格列本脲己氨基羰基)〕氨基〕甲氧基-5-氯苯甲酰胺7-[2-(4-氟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苯NHOClNHOCH3母核结构主要用途5

1,4-CH3二氢吡啶环 降压药药学专业知识(一)

萘普生(Naproxen)(+)-α-甲基-6-甲氧基-2-萘乙酸萘环非甾体抗炎药OCH2OHOH甾体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OOO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炎药OSOOHNHN(Glibenclamide)磺酰基〕苯基〕乙基〕-2-苯环降糖药H3COCH3OHOHNCOOH基)-3-苯基-4-(苯氨基羰基)-5-(2-异丙基)-1-吡咯基]-3,5-二羟基-庚酸吡咯烷环降血脂药FO阿昔洛韦(Acyclovir)9-(2-羟乙氧甲基)鸟嘌呤HNH2NNNNOOH鸟嘌呤环抗病毒药物CH3氯丙嗪(Chlorpromazine)N,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NSNCH3吩噻嗪环Cl抗精神病药第二节

6

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一)制剂和剂型的概念(表1-5)

表1-5 制剂和剂型的概念要 点剂型的概念内 容这种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s),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系指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制剂的概念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arations)(二)剂型的分类(表1-6)

表1-6 剂型的分类要 点按形态学分类内 容根据物质形态分类,即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部分吸入剂等)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此类剂型是指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发挥疗效。如溶液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剂、片剂等概 念此类剂型是指除胃肠道给药途径以外的其他所有剂型注射给药皮肤给药按给药途径分类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类 型鼻腔给药肺部给药眼部给药直肠、阴道和尿道给药真溶液类按分散体系分类胶体溶液类乳剂类如溶液剂、溶液型注射剂等如溶胶剂、胶浆剂如口服乳剂、静脉乳剂、乳膏剂等如灌肠剂、栓剂等如滴鼻剂、喷雾剂、粉雾剂等如气雾剂、吸入剂、粉雾剂等如滴眼剂、眼膏剂、眼用凝胶、植入剂等口腔给药如注射剂如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贴剂、凝胶剂等如漱口剂、含片、舌下片剂、膜剂等药学专业知识(一)

(续表1-6)

要 点内 容混悬液类气体分散类固体分散类如混悬型洗剂、口服混悬剂、部分软膏剂等如气雾剂、喷雾剂等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普通剂型药物通常以不同大小的微粒呈液体或固体状态分散,主要特点是粒径一微粒类般为微米级(如微囊、微球、脂质体等)或纳米级(如纳米囊、纳米粒、纳米脂质体等)按制法分类按作用时间分类根据制备方法进行分类,与制剂生产技术相关。但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根据剂型作用快慢,分为速释、普通和缓控释制剂等7

药学专业知识(一)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表1-7)

表1-7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要 点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可改变药物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下药,但5% 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内 容的作用性质神经,具有镇静、解痉作用可调节药物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发挥药效很快,常用于急救;丸剂、缓控释制剂、的作用速度植入剂等属长效制剂可降低(或消除)药物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可产生靶向作用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影响疗效如静脉注射用脂质体是具有微粒结构的剂型,在体内能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使药物在肝、脾等器官浓集性分布对于主药易发生降解的,可以考虑制成固体制剂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药物晶型、药物粒子大小的不同,也可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的不良反应如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很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若改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不良反应(四)药用辅料(表1-8)

药用辅料是指在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成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而加入处方中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

表1-8 药用辅料要 点内 容①赋型:辅料可将药物制成符合临床用药需要的制剂形态,如稀释剂、黏合剂等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如润滑剂8

药学专业知识(一)

③提高药物稳定性:如抗氧剂药用辅料药用辅料的作用与应用原则的作用④提高药物疗效:如将胰酶制成肠溶衣片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如以硬脂酸钠和虫蜡为基质制成的芸香草油肠溶滴丸,既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避免对胃的刺激⑥调节药物作用:如选用不同的辅料,可使制剂具有速释性、缓释性、靶向性、生物降解性等⑦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如矫味剂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按来源分类药用辅料的分类按作用与用途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①满足制剂成型、有效、稳定、安全、方便要求的最低用量原则②无不良影响原则可分为天然物质、半合成物质和全合成物质包括溶剂、增溶剂、助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助悬剂、乳化剂、润滑剂等药用辅料可分为口服用、注射用、黏膜用、经皮或局部给药用、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用和眼部给药用等①药用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供注射剂用的应符合注射用质量要求药用辅料的一般质量要求②药用辅料应通过安全性评估,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及其他辅料发生作用,不影响制剂的质量检验③药用辅料的安全性以及影响制剂生产、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性质应符合要求④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及用途,药用辅料的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或无菌应符合要求;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符合要求二、药物稳定性及药用有效期(表1-9)

药物稳定性是指原料药及制剂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方面。

表1-9 药物稳定性及药用有效期要 点化学不稳定性物理不稳定性生物不稳定性内 容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化学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是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是指由于微生物污染滋长,引起药物的酶败分解变质(一)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表1-10)

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

表1-10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要 点内 容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9

学专业知识(一)

①含有酯键的药物在水溶液中或吸收水分后,易发生水解反应,在H+或OH+ 或广义酸碱的催化下,反应还可加速②水解时,盐酸普鲁卡因在酯键处断开,分解成对氨基苯甲酸与二乙氨基乙醇,此分解产物无明显的麻醉作用;对氨基苯甲酸还可继续发生氧化,生酯类药物的水解成有色物质,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发生脱羧反应,生成有毒的苯胺,苯胺又可继续被氧化,这是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变黄的主要原因。普鲁卡因的水解与溶液的 pH有关,其最稳定的 pH为 3.5 左右③属于这类水解的药物还有盐酸丁卡因、盐酸可卡因、溴丙铵太林、硫酸阿托品、氢溴酸后马托品等④内酯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开环。硝酸毛果芸香碱、华法林钠均有内酯结构,可以产生水解水 解属于这类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巴比妥类等。 此外,如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也属于此类药物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这类药物的分子中存在着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在H+或OH+影响下,易裂环失效酰胺药物的水解②氯霉素:氯霉素比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但其水溶液仍易分解,在 pH 以下,主要是酰胺水解,生成氨基物与二氯乙酸③氯霉素水溶液120℃加热,氨基物可进一步发生分解生成对硝基苯甲醇。水溶液对光敏感,在 pH5.4暴露于日光下,变成黄色沉淀④巴比妥类:也是酰胺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容易水解。有些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邻近酰胺基有较大的基团,由于空间效应,故不易水解其他药物的水解阿糖胞苷在酸性溶液中,脱氨水解为阿糖脲苷。在碱性溶液中,嘧啶环破裂,水解速度加快维生素B、地西泮、碘苷等药物的降解,也主要是由于水解作用药物的氧化过程与化学结构有关,如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药物氧化后,不仅效价损失,而且可能产生颜色或沉淀。有些药物即使被氧化极少 ,亦会色泽变深或产生不良气味,严重影响药品的质量氧 化①酚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水杨酸钠等②烯醇类:维生素C是这类药物的代表③其他类药物:芳胺类如磺胺嘧啶钠,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等。含有碳碳双键的药物,如维生素A 或维生素D。易氧化药物要特别注意光、氧、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以保证产品质量其他反应异构化药物的异构化使生理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所以在制备和贮存中应注意防止(续表1-10)

要 点内 容光学异构化可分为外消旋化作用和有差向异构作用。如左旋肾上腺素具有生理活性,外消旋以后只有50% 的活性。毛果芸香碱在碱性 pH 时,α-碳原子差向异构化后生成异毛果芸香碱有些药物其反式与顺式几何异构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别,例如维生素A 除了易氧化外,还可能发生几何异构化,其活性形式是全反式,若转化为2,6位顺式异构体,其生理活性会降低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复杂分子的过程。例如氨苄西林浓的水溶液在贮存过程中能发生聚合反应,一个分子的β-内酰胺环裂开与另一个分子反应形成二聚物,此过程可继续下去形成高聚物。塞替派在水溶液中易聚合失效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后者还可进一步氧化变色10

药学专业知识(一)

聚 合脱 羧(二)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表1-11)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

表1-11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要 点内 容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 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也叫专属酸碱催化或特殊酸碱催化pH的影响确定最稳定的 pH (以 pHm 表示)是溶液型制剂的处方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pHm一般是通过实验求得有些药物也可被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广义的酸碱催化广义酸碱或一般酸碱催化。许多药物处方中,往往需要加入缓冲剂。常用的缓冲剂如催化的影响醋酸盐、枸橼酸盐、硼酸盐等,均为广义的酸碱溶剂对药物的水解影响较大。 溶剂的介电常数对离子与带电荷的药物间反应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lgK =lgK∞ - K'ZAZB/ε溶剂的影响式中,K为速度常数,ε为介电常数,K∞为溶剂ε趋向∞时的速度常数,ZAZB为离子或药物所带的电荷。在处方中采用介电常数低的溶剂将降低处方因素药物分解的速度,故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用介电常数低的溶剂,例如丙二醇对药物制剂(60% )可使注射液稳定性提高稳定性的影响溶液的离子强度对降解速度的影响可用下式说明:lg=KlgK0+1.02ZAZBu离子强度的影响式中,K为降解速度常数;K0为溶液无限稀(μ=0)时的速度常数;μ为离子强度;ZAZB为溶液中药物所带的电荷。若药物与离子带相同电荷时,斜率为正值,则降解速度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增加;若药物与离子带相反电荷,斜率为负值,离子强度增加,则降解速度降低;若药物为中性分子,斜率为0,此时离子强度与降解速度无关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苯佐卡因增溶于胶束中,在胶束周围形成一层所谓“屏障”,阻碍OH+进入胶束,而减少其对酯键的攻击,因而表面活性剂增加苯佐卡因的稳定性。但要注意,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必须在临界胶束的影响浓度以上。表面活性剂有时反而使某些药物分解速度加快,如聚山梨酯80使维生素D 稳定性下降(续表1-11)

要 点内 容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一些片剂的润滑剂对乙酰水杨酸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因此阿司匹林片只能使用影响较小的滑石粉或硬脂酸根据 Van't Hoff 规则,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2~4倍光线提供的能量可激发氧化反应,加速药物的降解。常见的对光敏感的光线的影响药物有:硝普钠、氯丙嗪、异丙嗪、核黄素、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叶酸、 维生素A、维生素B、辅酶Q10、硝苯吡啶等。其中硝普钠对光极不稳定空气(氧)的影响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水是化学反应的媒介,固体药物吸附了水分以后,在表面形成一层液湿度和水分膜,分解反应就在液膜中进行。药物是否容易吸湿,取决于其临界相对湿度 的影响(CRH)的大小。原料药物的水分含量必须特别注意,一般水分含量在 1% 左右比较稳定,水分含量越高分解越快包装材料的影响玻璃、塑料、金属和橡胶均是药剂上常用的包装材料。包装设计既要考虑外界环境因素也要考虑包装材料与制剂成分的相互作用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否则最稳定的处方、剂型也得不到安全有效的产品金属离子的影响大气中的氧是引起药物氧化变质的重要因素。氧进入制剂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由水带入。二是制剂的容器空间内留存的空气中的氧。对于易氧化的品种,除去氧气是防氧化的根本措施铜、铁、钴、镍、锌、铅等离子都有促进氧化的作用。制剂中微量金属离子主要来自原辅料、溶剂、容器以及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11

药学专业知识(一)

温度的影响(三)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表1-12)

表1-12 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要 点内 容对热不稳定的药物灭菌时,一般应选择高温短时间灭菌,灭菌后迅速冷却。那些对热控制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生物制品,则采用无菌操作及冷冻干燥。在药品贮存过程中,也要根据温度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来选择贮存条件调节pH对于液体药物,根据实验可得药物的 pHm ,然后用适当的酸、碱或缓冲剂调节溶液pH至pHm范围。如果存在广义酸碱催化的情况,调节pH的同时,还应选择适宜的缓冲剂在水中很不稳定的药物,可采用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极性溶剂,或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非水溶剂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减少药物的降解速度采用干法制粒、流化喷雾制粒代替湿法制粒,可提高易水解药物片剂的稳定性采用棕色玻璃瓶包装或在包装容器内衬垫黑纸等将蒸馏水煮沸5分钟,可完全除去溶解的氧,但应立即使用,或贮存于密闭的容器中。驱逐氧气也可在溶液中和容器空间通入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氮气对于固体制剂,为避免空气中氧的影响,也可以采用充氮气或真空包装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 光(续表1-12)

要 点内 容12

药学专业知识(一)

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脲、维生素C、半胱氨酸等。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剂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加入抗氧剂叔丁基对甲酚( BHT)、维生素E等。焦亚硫酸钠和亚硫酸钠适用于弱酸性溶液;亚硫或金属离子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物溶液;硫代硫酸钠只能用于碱性药物溶液易氧化药物在制剂过程中所用的原辅料及器具均应考虑金属离子的影响,应选用纯度络合剂较高的原辅料,操作过程避免使用金属器皿,必要时还要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常用的金属离子络合剂有依地酸二钠、枸橼酸 、酒石酸等(1)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①制成固体制剂②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稳定化③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的其他方法(2)制备稳定的衍生物:不稳定的成分制成盐类、酯类、酰胺类或高熔点衍生物,可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3)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四)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表1-13)

表1-13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要 点内 容影响因素试验亦称强化试验,是在高温、高湿、强光的剧烈条件下考察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工艺的筛选、包装材料的选择、贮存条件的确定等提供依据。同时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应采用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提供依据。影响因素试验采用一批样品进行,将原料药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mm 厚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 10mm 厚薄层,在规定时间内取样,检测其含量,并与0天比较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预测产品在常温条件下的质量稳定情况,或需要通过改进处方、生产工艺和包装条件来提高药品质量稳定性等,均可考虑采用加速试验法加速试验法即在超常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以预测药品在常温条件下的稳定性也称留样观察法,将样品在接近实际贮存条件下贮藏,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按规定的考察项目,观察测试样品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根据考察结果,确定样品的有效期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五)药品有效期

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 10% 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通常定义为有效期。恒温时t0.9=0.1054/k。

药品标签中的有效期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月、日用两位数表示。其具体标注格式为“有效期至 xx年 xx 月xx日”;也可以用数字和其他符号表示为“有效期至 xxxx. xx.”或者“有效期至 xxxx/xx/xx” 等。

有效期若标注到日,应当为起算日期对应年月日的前一天,若标注到月,应当为起算月份对应年月的前一月。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一)药物的配伍变化和配伍禁忌(表1-14)

在药品生产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称为配伍。

表1-14 药物的配伍变化和配伍禁忌要 点内 容①利用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如复方阿司匹林片、复方降压片等②提高疗效,延缓或减少耐药性:如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药物配伍啶联用③利用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用吗啡镇痛时常与阿托品配伍,以消除吗啡对中枢的抑制及对胆道、输尿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④预防或治疗合并症或多种疾病药物的配伍变化,一般指在药品生产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或联合使用出现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药剂学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在制备、贮藏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物理或化学方面的配伍变化。药理学的配伍药物配伍变化和配伍禁忌变化是指药物合并使用后,发生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或毒副作用药物配伍恰当可以改善药物性能,增强疗效,如口服亚铁盐时加用维生素C可以增加吸收等药物在配伍使用时,若发生不利于质量或治疗的变化则称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药理性三类。物理性配伍禁忌是指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状变化。化学性配伍禁忌是指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如发生沉淀、氧化还原、变色反应,使药物分解失效。药理学配伍禁忌是指配伍后发生的药效变化,增加毒性等(二)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表1-15)

表1-15 药物的配伍变化和配伍禁忌要 点内 容物理学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时发生了分散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概 念变,如发生沉淀、潮解、液化、结块和粒径变化等而造成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和医疗要求。物理配伍变化属于外观变化,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包括提取、制备过程发生溶解度改变、吸附、盐析、增溶等现象。例如溶解度改变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时往往物理学的配伍变化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析出氯霉素。但当输液中氯素的浓度低于0.25% 则不致析出沉淀①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如中药的干浸膏、颗粒以及某些酶、无机盐类等含结晶水的药物相互配伍时,药物易发生吸湿潮解②能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药物配伍时,可发生液化而影响制剂的配制。但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合时产生的液化不影响疗效③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而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化学的配伍变化乳剂、混悬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变粗,或聚结或凝聚而分层或析出化学的配伍变化系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分解、水解、概 念取代、聚合等)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产生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等现象13

学专业知识(一)

使用的目的(续表1-15)

要 点内 容例如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pH改变产生沉淀注射液混合,能发生沉淀反应 2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pH为9.5~11),与10%葡萄糖注射液 (pH为3.5~5.5)混合后,可使磺胺嘧啶析出结晶。水杨酸钠或苯巴比妥钠水溶液因遇酸或酸性药物后,会析出水杨酸或巴比妥酸水解浑浊或沉淀产生沉淀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复分解产生沉淀如苯巴比妥钠水溶液,硫酸锌滴眼液大多数生物碱盐的溶液,当与鞣酸、碘、碘化钾、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等。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如硫酸镁遇可溶性的钙盐、碳酸氢钠或某些碱性较强的溶液时均产生沉淀。硝酸银遇含氧化物的水溶液,即产生沉淀14

药学专业知识(一)

如含有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可使颜色变深。如维生素C与烟酰胺,变 色即使干燥粉末混合也会变色;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会逐渐变成粉红至紫色;氨茶碱或异烟肼与乳糖混合变成黄色如碳酸盐、碳酸氢钠与酸类药物配伍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溴产 气化铵、氯化铵或乌洛托品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溴化铵和利尿药配伍,产生氨气;乌洛托品与酸类或酸性药物配伍,产生甲醛发生爆炸产生有毒物质分解破坏、疗效下降如氯化钾与硫,高锰酸钾与甘油,强氧化剂与蔗糖或葡萄糖等如含朱砂的中药制剂不宜与还原性药物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等配伍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 合用,维生素B12的效价显著降低;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唑混合,甲硝唑的浓度下降;红霉素乳糖酸盐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红霉素乳糖酸盐的效价降低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协同作用系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后,使药物作用增加。协同作用又可分为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拮抗作用系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后,使作用减弱或消失增加毒副作用系指药物配伍后,增加毒性或副作用概 述协同作用拮抗作用药理学的配伍变化增加毒副作用药物的这些相互作用,有些有利于治疗,如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并使用,疗效显著加强;而有些则不利于治疗,如异烟肼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合并应用,使副作用加强。在葡萄糖溶液中不能加入下列药物:氨茶碱、氢化可的松、卡那霉素、新生霉素、可溶性磺胺药、华法林等;有的药物只有在滴注不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方可加入,例如氨苄西林滴注在4小时以内;甲氨西林滴注不超过8小时;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B(三)注射液的配伍变化(表1-16)

表1-16 注射液的配伍变化15

要 点概 述内 容输液作为一种特殊注射剂,常与其他注射液配伍,有时会发生输液与某注射液的配伍变化,如出现浑浊、沉淀、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降等现象与药物的注射液混合后可能引起溶血、血细胞凝集等现象加入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氯化钠溶液,会引起甘露醇结晶析出用脂肪乳剂如地西泮注射液与 5% 葡萄糖、0.9% 氯化钠或0.167mol/L乳酸钠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如新生霉素与 5% 葡萄糖,诺氟沙星与氨苄西林配伍会发生沉淀; 磺胺嘧啶钠、谷氨酸钠(钾)、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可使肾上腺素变色pH的改变葡萄糖注射液的 pH为3.2~5.5 ,若青霉素G 与其配伍后 pH为4.5 时,其效价4小时损失 10% ;而 pH为3.6 时,1小时即损失10% , 4小时损失 40%缓冲容量离子作用直接反应如 5% 硫喷妥钠 1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液 500ml 中不发生变化,但加入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注射液会析出沉淀如乳酸根离子会加速氨苄西林和青霉素G的水解如四环素与含钙盐的输液在中性或碱性下,会产生不溶性螯合物 。除Ca2+ 外,四环素还能与 Fe2+ 形成红色、 Al 3+形成黄色、Mg2+ 形成绿色的螯合物如两性霉素B 注射液,只能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如果在大量电解质的输液中则能被电解质盐析出来,以致胶体粒子凝聚而产生沉淀如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在等渗氯化钠配合量或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各为 100mg/L 时,观察不到变化。但浓度为 300mg/ 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与200mg/ L重酒石酸间羟胺混合时则出现沉淀混合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如lg氨茶碱与300mg 烟酸配伍,先将氨茶碱用输液稀释至100ml, 再慢慢加入烟酸可得澄明溶液,若两种药物先混合再稀释则会析出沉淀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葡萄糖输液混合后,约在2小时左右出现沉淀如苯妥英钠、硫喷妥钠注射剂因吸收二氧化碳导致 pH 下降,也有析出沉淀的可能如两性霉素B、磺胺嘧啶钠、维生素B12、四环素、雌性激素等对光敏感药物应避光如氯化钠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钙盐,当与 2.5% 枸橼酸钠注射液配伍时往往成分的纯度产生枸橼酸钙的悬浮微粒而浑浊。中药注射液中未除尽的高分子杂质也能在长久贮存过程中,或与输液配液配伍时出现浑浊或沉淀药学专业知识(一)

注射液的配伍和配伍禁忌血 液甘露醇静脉注射溶剂组成改变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盐析作用(四)配伍禁忌的预防与配伍变化的处理(表1-17)

表1-17 配伍禁忌的预防与配伍变化的处理16

要 点内 容①可见的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用肉眼观察有无混浊、沉淀、结晶、变色、产气等现象药学专业知识(一)

配伍禁忌的预防②测定变化点的 pH:用注射液变化点pH 作为预测配伍变化的参考③稳定性实验: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6h或 24h)药物效价和含量降低不超过10%,一般认为是可允许的④紫外光谱、薄层层析、GC、HPLC方法的应用⑤药理学和药效学实验及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处理的原则应该是:了解用药意图,发挥制剂应有的疗效,保证用药安全。在审查处方发现疑问时,首先应该与相关医师联系,了解用药目的,明确对象及施药的途径作为配发的基本条件。对患有合并病的患者审查处方时应注意禁忌证。在明确用药意图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后,再结合药物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等性质,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和作用,对处方成分、剂量、发出量、使用方法等各方面加以全面的审查,确定解决方法,必要时还须与医师联系,共同确定解决方法,使药物能在具体条件下,较好地发挥疗效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①改变贮存条件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②改变调配次序③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④调整溶液 pH⑤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一)药品包装的含义和作用(表1-18)

表1-18 药品包装的含义和作用要 点内 容药品的包装系指选用适当的材料或容器、利用包装技术对药物制剂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药品包装的含义行分(灌)、封、装、贴签等操作,为药品提供质量保护、签定商标与说明的一种加工过程的总称 。药品包装按其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可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两大类。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如安瓿、注射剂瓶、铝箔等)外包装系指内包装以外的包装,按由里向外分为中包装和大包装阻隔作用保护功能缓冲作用药品包装的作用方便应用保护药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免受各种外力的震动、冲击和挤压包装能保证容器内药物不穿透、不泄漏,也能阻隔外界的空气、光、水分、热、异物与微生物等与药品接触方便患者及临床使用,能帮助医师、患者科学、安全用药标签、说明书与包装标志标签是向公众科学而准确地介绍具体药品的基本内容和商品特性药品说明书应包含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基本科学信息(续表1-18)

要 点内 容包装标志是为了帮助患者识别药品而设的特殊标志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内包装、外包装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17

药学专业知识(一)

便于取用和分剂量商品宣传如剂量化包装,方便患者使用,亦适合于药房发售药品药品属于特殊商品(二)药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与质量要求(表1-19)

表1-19 药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与质量要求要 点Ⅰ类药包材内 容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如塑料输液瓶或袋、固体或液体药用塑料瓶等)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清洗Ⅱ类药包材后需要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如玻璃输液瓶、输液瓶胶塞、玻璃口服液瓶等)Ⅲ类药包材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分类容 器片 材按形状分袋塞盖按材料组成分材料的确认(鉴别)指Ⅰ、Ⅱ类以外其他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如输液瓶铝盖、铝塑组合盖等)如塑料滴眼剂瓶如药用聚氯乙烯硬片如药用复合膜袋如丁基橡胶输液瓶塞等如口服液瓶撕拉铝盖按使用方式分金属、玻璃、塑料(热塑性、热固性高分子化合物)、橡胶(热固性高分子化合物)及上述成分的组合(如铝塑组合盖、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等主要确认材料的特性、防止掺杂、确认材料来源的一致性检查材料在各种溶剂(如水、乙醇和正己烷)中浸出物(主要检查有害物质、低分子量物质、未反应物、制作时带入物质、添加剂等)、还原性物质、重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化学金属、蒸发残渣、 pH 、紫外吸收度等;检查材料中特定的物质,如聚氯乙材料的质量要求性能检查烯硬片中氯乙烯单体、聚丙烯输液瓶中催化剂、复合材料中溶剂残留;检查材料加工时的添加物,如橡胶中硫化物、聚氯乙烯膜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聚丙烯输液瓶中抗氧剂等材料、容器的使用性能检查容器需检查密封性、水蒸气透过量、抗跌落性、滴出量(若有定量功能的容器)等;片材需检查水蒸气透过量、抗拉强度、延伸率(续表1-19)

要 点内 容材料、容器的生物安全检查微生物数,安全性18

药学专业知识(一)

(三)药品储存和养护(表1-20)

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 GSP) 按照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从药品经营企业的人员、机构、设施设备、体系文件等质量管理要素各个方面,对采购、验收、储存、养护、销售、运输、售后管理等环节都做出了规定。

表1-20 药品储存和养护要 点内 容企业应当根据药品的质量特性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并符合以下要求:①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②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 35%~75%③在人工作业的库房储存药品,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待确定药品为黄色④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⑤搬运和堆码药品应当严格按照外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药品储存求,避免损坏药品包装⑥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 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 30 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 10 厘米⑦药品与非药品、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分库存放⑧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储存⑨拆除外包装的零货药品应当集中存放⑩储存药品的货架、托盘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破损和杂物堆放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储存作业区,储存作业区内的人员不得有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的行为药品储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储存管理无关的物品养护人员应当根据库房条件、外部环境、药品质量特性等对药品进行养护,主要内容是:①指导和督促储存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与作业②检查并改善储存条件、防护措施、卫生环境③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有效监测、调控 药品养护④按照养护计划对库存药品的外观、包装等质量状况选行检查,并建立养护记录;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或者有效期较短的品种应当进行重点养护⑤发现有问题的药品应当及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和记录,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⑥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按其特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养护并记录,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不得对药品造成污染⑦定期汇总、分析养护信息第三节

19

药学专业知识

一、执业药师与药学专业知识

药学专业知识,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毒理学、临床医学等,主要涉及与药物相关的药学、治疗学、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剂型和稳定性等专业知识。

学专业知识(一)

二、药物化学专业知识(表1-21)

表1-21 药物化学专业知识要 点药物化学与新药研究药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内 容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药物化学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药物合成也是药物化学的重要内容三、药剂学专业知识(表1-22)

表1-22 药剂学专业知识要 点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物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内 容系指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①基本理论的研究②新剂型、新制剂、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动力学过程,阐明机体生物因素、药物的剂型因素与药物效应之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正确评价制剂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四、药理学专业知识

(一)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是药理学的主要内容,涉及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是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二)药理学与新药的研究开发(表1-23)

新药的研究开发包括:目标化合物的寻找和获得、药效学筛选、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研究。新药研究分为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前者的研究资料申报后,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方可进行临床研究,其中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同样,临床研究资料申报生产,亦要获得批准才能上市。

表1-23 药理学与新药的研究开发要 点内 容药效试验一般采用体内、体外两种方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正常或病理模主要药效学型的动物;受试药给药方法应采用拟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受试药至少应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应有量效关系,尽量求出 ED50或有效剂量范围;受试药应设有阳性对照和空白对照。药效学必须真实、科学的反映受试药的药理学作用和作用特点一般药理学研究临床前药理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一般药理学研究仅限于安全药理学研究,主要研究受试药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主要观察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动物试验,揭示受试药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取受试药基床设计和优化给药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毒理学研究内容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围生期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动物依赖性试验等。长期毒性试验应选用两种动物,一般为大鼠毒理学研究和犬;给药的期限大鼠最长 6个月,犬最长9个月;至少设高、中、低3个剂量,高剂量应使动物出现毒性反应或病理改变,甚至部分动物死亡;低剂量应相当于人的有效剂量,应不产生毒性反应;中剂量应是高剂量的适当分数和低剂量的适当倍数受试药的临床研究应当符合《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 》的有关规定,试验依次分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数应符合统计学要求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为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一般选 20~30 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观察人体对于受试药的耐受程度和人体药动学特征,为制定临床研究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为初步药效学评价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完成例数大于100 例,对受试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为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进一步评价受试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利益与风险。完成例数大于 300 例,为受试药的新药注册申请提供依据为批准上市后的监测,也叫售后调研 (post- marketing surveillance) , 是受试新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在完成临床前研究,但还未进入正式的临床试验之前进行的探索性研0期临床试验究,目的是评价受试药物的安全性和药动学特征,不以药物疗效评价为目的。 容许新药研制者使用微剂量(一般不大于100μg)、在少量受试者( 6 人左右)进行的药物试验。 主要用于作用靶点指标和(或)生物标记物的抗肿瘤候选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评价20

学专业知识(一)

研究毒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本药动学参数,阐明受试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和特点,为临临床药理学研究Ⅳ期临床试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