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0-03-14 来源:华拓网


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性 名:赵 霞 职 称:中学二级教师 学 校:甘肃省礼县永兴农业中学 ]

摘 要: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激发 兴趣

正 文: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美术课也不例外。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堂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老师在中课堂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八年级《触摸美丽》一课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

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班级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尤其是一个良好的榜样,他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范例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二、鼓励审美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个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 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关键环节。

三、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材中精选的美术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欣赏艺术家的作品的同时,也欣赏出自老师、同学的优秀作品,以此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异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除了看、听、想、说的学习方式,必须动手画,动手做。相比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美术是能较快看见学习成果的学科。一节课甚至几分

钟,一件美术作品便能产生,学生心中的喜悦自可言表。例如:每年9月10日教师节,学生们给老师送贺卡表示敬意。我就在教师节前,设计了一节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制作贺卡。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剪刀、卡纸等工具材料。一上课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图,如:喜欢什么风格的,平面型、双面型还是立体型的?喜欢什么图案,卡通的还是风景的?从个人兴趣出发,目的是做出独特的个性卡片。接着交代注意事项,如:构思立体结构时,切开后起支架作用的形不能设计的太纤细,要使之具有稳固性,切开部分的长度要适合贺卡直立后倾斜的角度。插口的宽度大小要合适,如何把握好轻重等等。整节课学生们每个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制作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也极具人性化。

四、利用乡土材料和实地写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卡纸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无法开展,于是上美术课无形中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压力,自然对美术课也少了许多的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用作雕塑,但是粘土随处可得,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有风味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砂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砂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这样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几乎完全自由的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不但需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如果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在上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我想这就是源于他们走出了教室,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更浓了。

五、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网络于一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现学习内容,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刺激学生认识事物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艺术鉴赏课中,我们可以使用视频录像来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如七年级欣赏课《地下方阵》,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单从课本上的图片难以体现它的恢弘与壮美。于是我把这一节课安排到多媒体上课。首先,播放的是兵马俑一号坑全景,场面壮观,气氛森

严,人、车、马的形态简直太丰富了。学生们无不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当看到步兵俑、车马俑、骑兵俑的队列排阵是那么逼真,学生们鼓起掌来。接下去又有各种不同表情、不同姿势不同性格、体态各异的陶俑,令人惊异。不管是色彩、声音、光影都是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全身的快乐细胞,使每一节课生趣盎然。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源于生活实际的,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的阅历浅薄,对于他们来说,游离于自己生活经历之外的学习内容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不易理解认识的。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匮乏,在美术欣赏课中,老师一般只能指着书本上的图片为学生简单地做一下介绍:“这是某某画的”、“这是某某类型的画”等等,基本上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一点兴趣也没有。美术是视觉艺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演示性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展示具体视觉形象可帮助学生认识、比较和鉴别新事物。美术学科有许多术语是比较抽象的,往往是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厌烦,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这几年美术教学中一点浅薄的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