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B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 D )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D )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历史感与责任感
C.责任感与现实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4.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B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5.用百分制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成绩测评属于( C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6.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手段)是( D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表格调查 D.问卷调查
7.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
B.教育实验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
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8.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A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型图 D.直方图
10.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D )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
11.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B )。
A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2.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人是( A )。
A.培根 B.梅伊曼 C.拉伊 D.冯特
13.教育定义的规则要符合( A )关于定义的基本规则。
A.逻辑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美学
14.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指的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假设检验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不属于参数检验的有( D A.Z检验 B.T检验 C.F检验 D.X2检验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
A )。 )。
(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
(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探索的是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属于探究因果关系水平的研究。
(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2、简述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
A.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B.有合理的控制C.实验的设计、程序较为规范D.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望生成一定的模式.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中国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有人则说中国教育落后是因为忽视对传统教育的继承。请结合教育历史研究特点,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教育。
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对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对传统文化的理性选择问题。当人们站在文明转折点的立交桥上重新审视这个文化世界的时候,既会有对未来的展望,又会有对过去的眷恋;既会有欢乐的憧憬,又会有痛苦的牺牲,历史的转折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世界现代化的百年之旅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无一不在昭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在于塑造一代新型人格,现代化的滞后也正缘于人的落后,而新型人格的塑造取决于教育的成败,教育本身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样,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中,一方面要超越传统文化悖谬的历史魔圈,消
除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劣质国民性。另一方面,要在传统文化的理性氛围中,注重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品性的陶冶,体质的增强,以达到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与完善。这样才能走出传统文化悖谬的误区而通向辉煌的理性彼岸!
2、论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
(1)研究理论化程度提高(强调理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提高;理论地研究教育,关注构建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用哲学认识论从多方面分析教育问题。
(2)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主要表现为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综合运用。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主要表现为研究目的以价值导向为根本依据,强调应用价值;研究实施强调大教育观,采取系统结构的观点;研究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组织形式强调科研群体,使个体优势互补,结果评价具有明显价值取向性。
(4)教育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在提高理论化程度的同时,加强了教育实验研究,主要表现为强调教育实验并提高其科学水平;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研究定量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