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川端康成作品"悲而美"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

2024-08-08 来源:华拓网
2013年9月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Sep.2013 第32卷第9期 Joumal of Heilongjiang CoHege of Education V01.32 No.9 doi:10.3969/j.issm 1001-7836.2013.09.056 川端康成作品“悲而美"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 李方媛,葛晓昱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150086) 摘要:一个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指的是该作家创作作品时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艺术格调。川端康成作为日本 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悲而美”的艺术风格,是有着诸多原因的。基于此,从川端康成的身世、 遭遇及他所受思想的影响出发,来探求川端康成作品“悲而美”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川端康成;悲而美;艺术风格;原因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3)09—0138—02 何乃英的《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中写道:“从川端康成 女》便体现了这一点。川端康成1918年去伊豆半岛旅行途 关于自己小说艺术风格的论述来看,从他各个历史时期、各 中,在天城岭邂逅了一个小舞女,以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为 种不同题材有代表性的小说创作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 内容创作了《伊豆舞女》这部小说。小说中的“我”和川端康 结论:美而悲是他的主导的艺术风格。”…每一位作家在其 成一样是一个孤儿,在旅途中,与14岁的小舞女产生了朦胧 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都有一定的内因与外因。成长环 的恋情,舞女对“我”的赞美与喜欢,让“我”摆脱了与生俱来 境是外因,经历与遭遇及所受到的某些思想的影响称之为内 的“孤儿根性”,心灵得到了净化。小说表达了单纯朦胧恋 因。川端康成一生的作品都没有离开“悲而美”的风格特 情的“美”的同时,也对舞女等社会下层人的苦难生活怀有 色,这位伟大的作家“悲而美”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可以 深深的同情,表达了“悲”的思想。 从三方面去探求。 此外,内向的性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身世坎坷, 形成了孤僻内向敏感的性格,虽然父母去世后,有着祖母和 一、孤寂的童年及内向的性格 祖父的爱,但是由于家族落魄,住的房子破旧不堪,祖孙三人 川端康成的童年是苦涩、孤寂的。充满了孤单与死亡气 的生活颇为阴郁与寂寥。由于川端康成是早产儿,身体异常 息的童年造就了他敏感内向的性格。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 虚弱,祖母对他的爱几乎达到盲目的程度,甚至怕感冒让川 家族,亲人在他成长过程中相继离世,给他成长的道路上蒙 端康成留着女孩子一样的长头发,隔代的爱代替不了父母的 上了一层阴影,造就了他“悲天悯人”的性格。 爱,在这种盲目变态式的“爱”的包围下,随后又经历了祖父 川端康成在《独影自命》中写道:“在祖父去世之前,祖 母的相继病逝,使他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母在我八岁时去世,母亲在我四岁时去世,父亲在我三岁时 孤独的童年和内向的性格,是川端康成作品“悲而美” 去世了。我唯一的姐姐寄在伯母的家里,在我十岁的时候死 的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这种孤儿的悲哀从我的处女作就开始在我的作品中 形成了一股隐蔽的暗流,这让我感到厌恶。”[2116 二、文化的渊源及战争的伤害 《独影自命》中这段独自,不仅说明了川端康成悲惨的 日本的“物哀”思想深深影响着Et本作家,尤其是川端 身世与遭遇,也包含了他对孤独无助的童年的深切体验。可 康成。他最喜欢《源氏物语》,认为《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 见童年的生活深深地影响着川端康成,童年的不幸与悲凉也 文学的巅峰之作。《源氏物语》是平安王朝时期文学的代表 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刻下了烙印。他的早期作品多数描 作,将自然和感情融入到作品中,充满了“无常感”,川端康 写的是孤儿生活的体验、失恋的痛苦,社会下层人的生活,例 成作品继承了这种“物哀”思想,作品《古都》描绘了一年四 如《招魂节一景》、《篝火》、《浅草红团》、《伊豆舞女》等。 季古都美丽景色的变化。在这美丽的景色的四季交替中,孪 川端康成有着根深蒂固的“孤儿根性”,小说《伊豆舞 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的身世故事交织在景色中,达到“物我 收稿日期:2012—12—03 作者简介:李方嫒(1982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葛晓昱(1981一),女,黑龙江哈 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日语语言研究。 ・--——138・--—— 一如”,自然与人交融在一起的效果。 日本人崇尚大自然,对于春夏秋冬的各个季节的变化, 切的同情;《招魂节一景》结尾处涂上了佛教“虚无”的色彩; 《睡美人》表面描写了老人抓住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来放纵自 已,实际表达的思想是如何得到拯救的主题,蕴含佛教救世 的思想。 感受深切。川端康成生在大和民族,对于自然的变幻感受更 加灵敏。他大部分的作品都以自然为背景,融人人情,把更 多的笔墨倾注于情景交融之中。《雪国》中就是通过对雪国 旖旎的风光的描写为背景,以岛村和驹子的感情为主线,表 达了“世事无常”的思想,景物的“美”,衬托了爱情之“悲”。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 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退到远方,没有消逝,但已经黯 “万物一如,轮回转生”思想让川端康成看淡了死亡的 恐惧,幻想亲人的离世是去了天国,而并非死亡消逝;“无常 观”融入了日本古代传统文学中,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也多 有体现,使川端康成在思想上认为“万物无常”,使他的作品 蒙上了“悲”的色彩;此外,“虚无”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总是 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那平凡 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 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 与“美”联系到一起,《雪国》中的虚实景物描写及叶子人物 的塑造等。 此外,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继承与发展,是他作品 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 选委员会致授奖辞时,对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做出了如下总 结:“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道德的与伦理 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西方文化桥梁方面做出了贡 献。’’[ ] 流。”【3 这是《雪国》中的一段景物描写。川端康成善于捕捉 瞬间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衬托了主人公内心淡淡的哀 愁,朦胧又含蓄。 川端康成中年时,恰恰是日本法西斯分子发动战争时 期,处在战乱中的川端康成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投身于战争 中,对战争采取了一种“超然”的态度,在《独影自命》中写 道:“我是一个没有受到什么战争影响的和损害的日本人。 我的作品在战前、战时和战后既没有突出的变化,也没有明 显的断层。作家的生活也好、自己的私生活也好,都没有那 《雪国》、《古都》、《千羽鹤》这三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 奖,除了因为作品中蕴含神秘的宗教色彩之外,传统美的继 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把战后自己的生命作为我的余 生。余生已不为自己所有,它将是日本美的传统的表 现。” 样清晰地感觉到因为战争而带来的不自由。另外,不用说我 也不曾有过对日本像神一样的狂热和盲目的爱。我只不过 经常地怀着孤独的悲哀为日本人感到悲伤。因为战败,这种 悲哀渗透进了我的骨头。但反过来它又使我的灵魂获得了 自由和安定。”L2j3 川端康成在诺贝尔奖的获奖演说《我在美丽的日本》 中,开篇引用了道元禅师的一首和歌《本来面目》,“春花秋 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川端康成在获奖辞中引用 了许多古典诗词,来抒发对自己的民族的美的体验。系统地 尽管川端康成一再强调战争对他毫无影响,但是日本战 败后,随着外来文化不断地侵蚀日本传统文化,川端康成对 于传统文化的衰落忧心忡忡。与其说不在意战争,莫不如说 对于战争他内心是排斥否定的。同时,正是由于战争使他在 阐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这成为川端康成文学中的日本美 论,也构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使川端文学独 放光彩。 总之,一个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 是与该作家的经历和遭遇为前提,所受思想的影响为内在条 文学道路上坚定了追求日本传统美的想法。 文化的渊源和战争的影响使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坚定 了方向,走向成熟,是“悲而美”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件,形成的独立完整的风格特色。川I端康成“悲而美”的艺 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在整个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占有 重要的文学地位。 参考文献: 三、佛教的因缘及传统美的追求 川端康成在小说《抒情歌》中,把佛教“轮回转生”思想, 称为“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4 J。佛教的众多思想在其 他作品中均有体现。佛教是其小说“悲而美”艺术风格形成 的一个重要原因。 [1]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M]. E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0:281. [2]JII端康成.独影自命[M].金海曙,等,译.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6. 众所周知,日本是佛教的国度,佛教于公元6世纪传人 日本后,受到了天皇、贵族的拥护,经过演变,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日本佛教,此后又逐渐走进了日本人的生活,融入到日 本文化中。 [3]JlI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4. [4]JIl端康成.川端康成文集・伊豆的舞女[G].叶渭渠,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62. 佛教讲究“万物一如,轮回转生”、“虚无”、“无常”、“生 来即苦”,川端康成把佛教看成是一首可贵的抒情诗,诸多作 品中蕴含了佛教思想。《雪国》结尾处描写了叶子的死亡, 美到极致,蕴含了佛教“轮回转生”的思想;《伊豆舞女》表达 了佛教“生来即苦”的思想,对于舞女苦难的生活表达了深 [5]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M].=IE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社,1996:325.  ‘[6]JJI端康成.川端康成散文(下)[M].叶渭渠,译.北京:中 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97. —-———1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