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对区域工作纸的投放存在着许多困惑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笔者通过实践与分析,尝试总结了区域活动中工作纸投放的几种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的有效策略。 问题一:缺乏目的性
幼儿之间存在着能力水平、认知经验、兴趣爱好等差异。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纸的投放中落实因目标而异、因人而异的基本原则往往无法体现。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工作纸时,常常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多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未能根据目标、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的兴趣需要来投放,这样势必导致工作纸无法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不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容易造成幼儿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参与活动,出现无目的地摆弄玩具的现象,也就无法体现区域活动的自主性有效性学习。 有效策略:
(一)针对活动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导向,且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下进行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投放工作纸时要紧紧围绕活动目标,避免随意性。例如:针对小班数学区操作材料套杯的工作纸投放可以有以下几种:比较大小、按颜色分类、按大小排序、按颜色排序等。有了明确的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就能根据目标的要求进行比较大小,按颜色分类、按颜色排序等。这样的投放目的性强,幼儿一拿到套杯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探索,避免幼儿以往只按大小套一套就失去兴趣的现象。因此,同一种玩具可以根据目标导向的不同,投放不同的工作纸,幼儿能围绕目标的导向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可以使同一种玩具有了多种不同的玩法,既体现了目标的针对性,又能开发玩具的多种教育功能。 (二)针对年龄特点
小班、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还处于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幼儿更多是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考,因此小班、中班的区域工作的内容就应该直观、具体、带有一定的情景。例如:小班数学区中围绕 “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的目标,材料猫和鱼、小狗和骨头、青蛙和荷叶的卡片,教师就可以投放内容为成《小猫和鱼谁多》、《小狗和骨头一样多》、《荷叶上的小青蛙》等工作纸,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一只小猫喂一条鱼的操作来比较小猫和鱼的多少”、“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来比较狗和骨头的多少”、“一片荷叶上住一只小青蛙来进行一一对应”。这样的工作纸具备情境性,能使幼儿不由自主地在角色中参与活动,仿佛自己真正在喂小动
物吃东西。而到了大班,幼儿进入抽象的思维阶段,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在工作纸的投放中就可以增加一些难度适中,且有思考的空间的工作纸。例如:大班科学区《谁能当轮子》中投放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玩具、瓶子、用具,让幼儿探究这些材料中哪些可以当轮子。在投放的工作纸中标明玩法是猜想→验证→概括。幼儿在活动中首先得了解和认识这些不同的材料,进行猜测记录,逐一进行验证记录,最终还要进行概括和归纳,得出只有圆柱体才能当车轮的结论。这种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判断的工作纸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能激发大班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愿意进行大胆的挑战和尝试,能大大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二:缺乏层次性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工作纸的投放往往出现从数量上来看是很多的,但是从目标来看是单一的、平行的,也就是存在着投放的工作纸缺乏层次,整合性、这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幼儿“吃不饱”,能力弱的幼儿“吃不了”的现象,由于活动缺乏挑战性,幼儿常常只是简单、重复地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操作,很容易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探究和学习,最终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要求。 有效策略:
(一)制定有层次的目标
要使投放的材料具有层次性,首先要考虑的是目标是否具有层次性,由于幼儿的能力也是有层次的,所以,教师投放工作纸的目标也需要有层次,因此,教师投放层次性的工作制的前提,更多从制定有层次性的目标入手。例如:大班科学区《斜坡滚球》,投放的材料是卡纸、皱纹纸、报纸等不同的纸,投放的工作纸中标明两个内容,一是球是在卡纸、皱纹纸、报纸等不同的纸上滚动,二是增加纸张后球的滚动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工作纸目标具有层次性,能力弱的幼儿只需完成第一个层次的目标要求即可,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按照第二个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此,工作纸的投放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就能适合每个幼儿的发展。 (二)设计有层次性的内容
区域工作纸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没有变化的,内容没有层次性,幼儿就只能是重复进行练习,没有任何的经验提升,幼儿的探究活动就会变得被动,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投放工作纸时要注意体现内容的层次性,让幼儿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进行操作,逐步进行挑战,才能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中班操作区材料七巧板拼图。在投放的工作纸体现有颜色的简单拼图范例、有颜色的复杂拼图范例、无颜色的简单剪影拼图范例、无颜色的复杂剪影拼图范例、幼儿自由创造的拼图范例等几种不同层次的拼图内容。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找到合适的工作纸进行操作探究。 (三)根据幼儿不同能力水平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位幼儿的能力水平也是存在着差异的,包括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因此工作纸的投放要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让
每位幼儿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升。例如小班数学区:《按颜色排序》。根据幼儿能力水平差异可以投放ABAB模拟排序、ABBABB排序、填空式的排序。这三种工作纸是由易到难投放,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能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工作纸,并使能力弱的幼儿有了兴趣,能力强的幼儿也有了发展的空间。 问题三:缺乏趣味性
当前,幼儿园工作纸的投放中趣味性的体现往往是最弱的。教师更多是直接将操作要求、操作方法用图示的方法简单地体现出来,幼儿只是单纯地进行模仿,再现区域工作纸的内容而已,没有趣味,没有自主的操作,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体现,有的直接将区域的工作纸等同于单纯的作业单,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练习或作业做成作业纸。幼儿无法借助直观材料的互动来完成操作,而是封闭式地朝既定目标去完成任务,去完成教师提供的作业单。提供封闭式的作业单式的工作纸,没有按照幼儿学习特点方式会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机械地练习的现象,导致区域活动中出现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幼儿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的获得。 有效策略:
(一)体现直观形象 (二)体现生动有趣
让幼儿对材料感兴趣并能保持一定的兴趣,是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一步,而幼儿对材料是否感兴趣的因素之一是工作纸是否生动有趣。例如:小班数学区《5以内的点数》。工作纸的投放可以设计成摘水果,让幼儿在苹果树、梨树、芒果树等树上通过摘水果的形式,感知5以内的数。既生动又有趣,幼儿在摘水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目标的要求。这种工作纸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还能让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探究。 问题四:缺乏灵活性
工作纸的投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使工作纸能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活动的需求。然而在幼儿园工作纸的投放中往往忽视了工作纸的灵活性。造成工作纸的投放时一成不变的,死板的,一次投放的工作纸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幼儿只能不断地重复进行相同的活动,使用一成不变的材料、一成不变的工作纸,幼儿就会对投放的材料失去兴趣,不喜欢进行活动,更谈不上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发展。
有效策略:
(一)灵活调整目标
目标的制定并不是永久不变的,目标必须在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兴趣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才能使目标的定位更适合幼儿的发展。例如科学区活动中发现由于制定的目标过深,造成幼儿通过探究仍然无法完成预定的目标,就必须对
目标进行调整,使其定位在幼儿通过努力能达成的目标。只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情况灵活进行目标的调整,才能使目标准确,适当,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活动。 (二)灵活增减数量
总之,在投放区域活动工作纸的过程中,只要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反思,根据《纲要》要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就能投放最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工作纸,并通过工作纸的操作和使用提高区域活动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