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文/朱旭英杨亮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与生俱来带有娱乐性。当前,网 追捧,大家似乎更习惯于在校园网中获取娱乐资讯而不是专 业信息。 络娱乐化已经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如网络娱乐选秀、网络 恶搞等,但当网络将其“肆无忌惮”的娱乐触角伸向了一一 网络娱乐化的成因 1.网络文化的平民化 向以严谨而立世的教育领域时,就应当引起我们的关 注了。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娱乐化 1.“媒体关注度排行榜” 传统文化是一种印刷文化,其传播途径单一、传播范 围有限,这些特质决定了传统文化是只属于少数人的精英文 化。而网络凭借日益进步的数字技术将知识全部收入囊中,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传播到互联网能够触及到的世界任何 一自从1999年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来,特别 是近几年来,不同类型的高校排行榜开始流行于网络。不可 否认,制定排行榜是对高校进行评估的一种手段,能够帮助 教育系统以外的普通群众了解当前大学的一般发展状况和各 个高校的优势学科实力,为即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青年学 生提供初步的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高校排行榜对促进参评 高校的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从排行榜上,高校不仪 个角落。 网络信息的直观性促成网络文化大众化。在纸质文化时 代,我们采用纯文本形式传播知识,这种情况下的学习其实 就是将抽象的文字符号经过大脑的编译重组转化为意念中具 体可感的虚拟原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升华的过程。 这种学习需要由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完成,因此必 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这一限制条件也决定了 传统文化只能向小部分群体开放。而网络文化的表现方式不 可以看到自己存学校规模、师资力量、科研实力上在全国高 校范围内所处的位置,而且可以看到与其他高校的差距,促 使高校直面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变同步自封的工作方 式,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整体实力。 但是,纵观嘲络上盛行的数t种排行榜,并没有一个权 威的版本,由于评定的目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很难体现高 度的公『F性和客观性。这样多而杂的网络排行不仅不能成为 人们对高校的评判依据,而 沦为媒体的娱乐底料。我们知 再局限于纸质文化时代的纯文本格式,也不只是影视文化时 代的模拟形象,而是强调数字图像的高度统一。人们能够从 直观的界面中直接提取有用的信息,眼睛所看到的即是最终 所需要的,不必再经过大脑的二次处理。这意味着网络文化 具有前所未有的低门槛和强大的可操作性,人们通过网络学 习不必再以深厚的知识积淀为基础,网络为大众开启了另外 一道,高校的社会声誉主要靠教育者、受教育者来提供反馈。 简单地以网络搜索量来评定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只要稍作推 敲,便能发现这是毫无说服力的。 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2.网络运作的商业化 在娱乐泛滥的今天,娱乐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因此 2.大学网站多娱乐性而少学术性 我国大学网站的建构大多以各级行政机构为主线,穿插 以其他辅助内容。由于技术、人力和重视程度等各方面的原 因,二级单位网站的建设大都差强人意。大量的空间被长篇 网络文化与娱乐的结合是一种必然。事实上,在网络文化诞 生之前,文化就已经完成了从工业化到商业化的史替。因此 网络文化的生产处于成熟的商业环境中,网络文化本质上被 作为一种商品来看待,对其生产加工必然以市场的供求关系 为准,网络受众需要什么,嘲络文化相应地就向什么方向发 的介绍性内容所占据,偶尔的更新也只是一则通知或对于某 一活动的报道,与传统媒体的功能无异。至于其他辅助性版 展。网络面向普通大众,他们更为需要的是浅显易懂的常 识、深入浅出的指导和紧张工作后的娱乐放松。这一切无时 无刻不受市场经济这只大手的隐形操纵。 块,歌曲下载、电影放映、flashd ̄游戏、小视频……几乎 无一不含娱乐性内容。诚然,我们的教育需要寓教于乐,大 学网站的适度娱乐无可厚非,但是反观网站关于学术方面的 建设,就会发现有舍本逐末之嫌。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和谐高校网络文化定位 结合对中央精神的理解,我们可以定义“和谐高校网络 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建有专门的学术研讨网站之外,其他 高校一般都只在图书馆网页一隅设有专业资料查询工具,校 园BBS的众多版块中可能也会设有一个“学术科研”版,却 文化”:以“管理就是服务”为根本理念,以育人为根本目 标,拓展政府、社会、大学与学生的多种良性互动途径,坚 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网络文化产品服务的创新性高校网络 永远不可能像“休闲版”那样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和热烈的 —4 文化。和谐高校网络文化具有以下4个特征: 1.教益性 正确引导网络文化娱乐性, 加强和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针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我们必须构建健 康、优秀的高校网络文化,为大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良 好环境。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以教化人、提高人的素 质为根本宗旨。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必然也 要承担相应的教育学生的任务。作为高校网络文化发源地与 主阵地的学校官网一般部建有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方面的版块或下辖有专题网站,这样 就解决了传统学习受时空限制的弊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 习,从而学得更为透彻和全面。创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 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诱导,接受积极的 文化熏陶。 2.前沿性 一I.加大校园网建设力度,扩大校园网覆盖率 校园网的建设,其主要意义是有利于学位教学、科研 的快速发展。它能使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利用全球计算机网 络环境进行教学,开展科研活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和科研水平,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提供 有力的保障。另外,校园网也是建设和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 基础平台,离开了校园网,校园 络文化就无从谈起。校园 网建设要以“适应校情,量力而行,规模适当,逐步发展, 保持先进”为指导原则,做到设计简单、结构灵活、可塑性 好,便于更新调整和扩展升级,具有前瞻性。 直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或多或少部存在…个问题: 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往往与当前科技发展不相适应,学生走上 工作岗位后会发现课本所学与实际操作相去甚远,一般很 难立刻进入理想的工作状态。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传递容量 2.建立特色网站 大,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并且一改传统传媒的被动性,我们 不仅能够随时随地从互联网获取全世界范围内最新的时事要 闻和学术科技前沿动态,而且可以向外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在最领先的学术氛围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激 发研究潜质。 3.互动性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学术优势,建设一批 专题网站。基于教育环境下的专题网站是指那些针对特定的 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 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发布,或者提供 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可以是技术上严格界定了概念的 网站,也可以是具有鲜明主题、相对独立结构的网页。专题 网站的内容设计一定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特征,突出学 习者利用资源对某一专题知识进行系统性自主学习的特点, 处于校园网络文化中的』 大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 具、BBS、留言板等途径进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沟通和交 流,这样的互动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师生之间的交流 变得更加频繁和方便。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和高隐蔽性消除 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和意志,也有助于老师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态,从而给 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机制 以“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为原则,实行教 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委一把手负责制。以学校信息中心为校 予及时有效的引导。网络的互动性不只是局限于一所学校之 内,大家可以通过学校网络的相应链接,进入其他高校、科 研院所进行相关专业技术问题的探讨。 4.平等性 网络采用异步传输和交互式沟通,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 库和聊天室。每一个进入互联网的人部可以自由地选择、截 取、传播和制造信息,同时,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 园网的管理机构,负责对校园网络的规划、建设、发展、维 护提出指导和咨询意见:校园网日常运行、管理和发展;学 校主页的设计、制作、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各 部门和学生用户的管理、教育、技术咨询和培训工作。全校 网络IP地址由信息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和分配。同时培养广大 师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有关专 家、教师的作用,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工作队伍建设,成 立学生网络自治组织,负责校园网内网络信息管理的日常工 作,架设网络桥梁,反馈师生意见,开展网络信息的汇总、 点评、传达和沟通。各级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网络系统、 计算机系统和上网资源进行监督管理,协同配合信息中心, 而不必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在校园网络环境中,教师、 学生与教学管理人员能够抛开现实生活中各自身份的限制, 相互之间以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和交流,真正做到知者为 师。同时也可以网络为平台就学校建设发展问题、前沿学术 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助于发掘新 的思路和有建设性的创意。 共同做好网络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a (作者单位:朱旭英,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杨亮,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