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多媒体课件等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水分子组成。分子体积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师问]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有什么感觉? [生]能闻到香水味。
问题: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运动情况,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转换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 1.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
316 更新时间:2010-5-4 22:37:42
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多媒体展示: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 (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 )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2: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滴管注入2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发生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展示:
(1)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开始时及静放10天、20天、30天的对比图片。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观察并思考: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扩散现象,在以上几个扩散实验中,扩散快慢为何不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演示实验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2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议议”中的三个问题:
1.以上几个实验是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 3.对分子的运动你能作出哪些推测?
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即学即练]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B. 放一些粗盐到一杯水里,过了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C. 一滴墨汁落入水中,顿时变成了一长串竖直的墨迹 D. 老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做无规则的运动,无论是( )、( )、( )之间的分子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1. B D 2. 不停地 固体 液体 气体
2.分子间的作用力
拿一个铅块,用力拉,为什么拉不断?用力捏,为什么捏不扁?
演示实验4: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问]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学生阅读课本, 老师加以解释: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
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即学即练]
通常情况下,将两块干燥、平整的玻璃片紧贴在一起也不能令它们结合成一块玻璃,这是因为------------( ) A. 玻璃分子之间没有引力作用 B. 两块玻璃片分子之间的距离过大 C. 温度一样高 D. 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过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3题 五、板书设计
一、 分子热运动
快慢影响因素
扩散现象————————→温度
分子间的作用力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将微观的分子运动转化为宏观的、学生易感知的现象加以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知识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中灵活地对实验进行了处理,节约了时间,增大了知识容量。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