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藜麦的推广前景及发展思路

2020-07-11 来源:华拓网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第2期 产业发展 DOI:10 16815a cnki.11-5436/s.2017.05 008 论藜麦的推广前景及发展思路 郝小芳 (山西省古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古交030200) 摘要:黎麦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满足人体全部营养物质需求的农 样也有非常大的潜在市场。藜麦作为一种远古的全营养粮食,尚 作物。近些年来,随着对藜麦作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山西省古交 未进行转基因等修饰,是纯自然食品,必将在这个食品安全危机 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个产业的发展,从扶持政策、资金投 的时代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入、人力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并将做大做强 二、藜麦推广存在的阻碍 藜麦产作为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主抓。 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藜麦推广前景和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 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地区藜麦产业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藜麦:推广前景:发展思路:古交市 藜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最适宜人类完美的全营养谷 物,其中富含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营养价值高,被称为“超 级谷物”、 “粮食之母”,具有很强的食疗价值和经济效益…。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地区的安第斯山地,在当地有着7000多年的 栽培历史。 藜麦适合所有体质人群食用,特别是对面筋蛋过敏的患者 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针对一些三高患者、糖尿病患 者、慢性病患者、术后康复患者等群体有着不错的临床辅助治疗 价值。对于缝康人群来说,藜麦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缝康食 物。因此,发展藜麦种植产业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和价值。 藜麦在生长过程中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种植要求比较严 苛,需要在高海拔、无污染地区种植。因此,适合种植藜麦的地 区比较有限。为了更好发展藜麦产业,古交市紧密围绕地区特色 农产品种植要求,以“一乡一品”农业发展思路为出发点,政府 和农业部门加强合作联系,紧抓发展机遇,做好产业统筹规划工 作,从政策、资金和资源配制方面全程跟踪服务,促进地区藜麦 产业健康发展。2015年,古交市在常安乡小娄峰村让种粮大户 张福明进行试播试种100亩,亩产量达250 kg左右,可实现销 售收入5000元。藜麦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在未来有着更加广阔 的市场前景,对促进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有着很大帮助。 一、藜麦推广前景分析 藜麦是5000年前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全蛋白粮食,是印加 人的传统食物,被印加称之为“超级谷物”, “营养黄金”。 FAO专家推荐藜麦为植物界唯一接近理想的食物,几乎能满足 人类所有的营养需求。近几年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已开始大量 用藜麦替代大米、小麦等谷物类粮食,欧洲及亚洲发达国家也在 跟随美国,藜麦已成为欧美最时尚的自然健康食品。 中国开展藜麦种植推广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 的,但是由于一直停留在基础科研方面,推广应用面积十分有限。 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饮食理念发生转变,藜麦产业较快发展。 藜麦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 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可以作 为蔬菜食用,此外,通过对藜麦叶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提取,可 以抑小鼠癌细胞的生长。中国人口基数大,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同 第一,没有成型专用的播种机械;第二,现行的播种机械 是由鸭嘴式玉米地膜覆盖打孔播种机改装而成的,不能完全适应 里面播技术的要求;第三,这种播种机配套动力为12马力以上 四轮拖拉机,而藜麦种植比较分散,耕地大多比较零碎,地块面 积很小,可作业的比例小;第四,改装播种机播种深度不一致, 播量、播深调节困难,镇压不够到位;第五,农机农艺结合不紧 密。农机、农艺、农民三方各自为阵,缺乏必要的沟通与相互交 流,导致农机改装播种机不能完全体现农艺要求。表现在聚合收 获机丢失率高、净度差。 三、藜麦产业发展思路分析 1、强化部门联系,做好规划建设 近年来,古交市部分地区开始探索种植藜麦,但长势和收 成都很不理想。在诸多自然条件中,温度是相对关键的限制因素, 当气温超过32℃,藜麦的授粉就会出现问题。要找到适宜种植 的温度,需要探索海拔和纬度这两个影响因素中的平衡点。针对 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接,统筹协调科技、 林业等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出藜麦产业发展的总体方案,抓好顶 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方式, 全面夯实藜麦产业发展基础。 将发展藜麦产业作为推进山西省调整农业结构的一项重要 内容,纳入山西省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打造山西省特色藜 麦品牌,将古交市打造成“藜麦之乡”。加大对藜麦产业的科技、 研发推广的支持力度,比如,争取在山西省建立“中国藜麦工程 技术中心”;积极安排专项资金或协调有关部门,为藜麦种植提 供种子补贴、农业保险和信用贷款。 2、以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发展依托 首先,农机农艺配合。尽快生产出成型并适应藜麦播种的 农机具,只有配套使用成型的农机具,实现全程机械化,才能使 简约栽培成为可能,才能适应当前农业的实际情况,把藜麦做成 大产业。 其次,藜麦推广不是优势产区农民致富的唯一途经,不应 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使市场上产品数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种植面 积扩大应与市场需求增加相匹配,保护种植户的应有利益。 再次,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一项农业技术的最后落 脚点为农田、农机手和农民,只有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使 广区农民、农机手熟练掌握各个技术环节,藜麦大规模推广才有 可能。 最后,加强藜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攻关,良种良法配套, 重量・ 产业发展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2期 种,尤其适宜干旱冷凉地区种植。 有实验证明当海拔在1200 nq,遇到高温袭击,7月末日温 度达到37℃以上,结果试验田的白藜全绝收,藜麦植株都在2 使产量和品质双提高,为藜麦推广清除阻碍。 四、藜麦推广种植需要注意的问题 1、藜麦种植地选择 考虑到藜麦原产地在南美洲安第斯山高海拔地区,因此从开 Ii2以上,没有结籽。别的品种尽管产量受影响,但不至于绝收。 始试验就尽量选择海拔相对高,气候冷凉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土地 这一点告诉我们,合适的品种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种植。从过去的经验看,山西一般选择在太原以北海拔在1500 m 目前在品种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生长期考 以上的丘陵区,夏季最高温度要求不超过32℃(这个温度是国 虑当地的无霜期,生长期超过无霜期10一l5天比较正常;其次, 外研究学者认为藜麦花粉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同时年降雨量不 藜麦籽性状,不同品种藜麦籽的大小颜色,蛋白质含量都会有区 低于300 mm。但生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这些地区的无霜期一 别,在选择时需要做全面了解;再次,藜麦的适应性。不同品种 股为90—130天,可供播种的时问很有限,而且播种期降水有限。 对温度,水分的要求差异大;第四,藜麦对机械化操作的方便性, 另外一个问题是秋季成熟期降雨绵长影响藜麦的品质,雨水多会 比如考虑到机械化操作,需要考虑藜麦的生长高度,侧枝多少, 导致穗发芽。这样就需要综合考虑藜麦种植地区的气候及其它因 穗的形状;最后,产量的稳定性,这一点除了与种植管理相关外, 素,避免因为种植地的选择影响结果。 2、藜麦品种的重要性 不同品种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品种的授粉率要高出很多, 而某些品种的授粉率很低,这样不同品种授粉率的表现与产量有 藜麦种类非常多,在原产地主要以农家品种为主,在美国 直接联系。 和欧洲已培育出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在产量,品质方面都有优 良表现,最重要的是可以适应机械化操作。稼祺公司在过去的几 参考文献 年中,邀请了国外藜麦专家在种子培育方面主要考虑到了适应性、 品质、稳定性以及机械化操作方便性,目前培育出了多个藜麦品 【1】魏爱春,杨修仕,么杨,等.藜麦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JJ.食品科学,2015(15). (上接第3页) 2、促进传统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扶贫和谐发展 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挑战。首先,充分尊重传统文化。解读传统乡 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导致对中国文化缺乏认识的结果 。 造悠闲宁静的文化氛围,为乡村旅游提供文化价值导向。另外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乡村旅游发展 必须以乡村文化为根基,进行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等的开发,创 村文化内涵并有自我价值判断,促进文化进步和传承。其次,传 提高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尊重传统文化,提高文化魅力。 统乡村文化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整合。通过对比理解他人文化并认 四是调整旅游发展结构,减少发展危机。从发展的结构形 不良的发展加大了发展的成本和代价 J。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 清自身文化的优势与不足,使传统乡村文化吸收新元素和新思想, 态分析,结构良好的发展为人类带来长远与根本性的好处,结构 使其不断进行内涵丰富化、多样化和创新化。再次,因地制宜, 途径和方式,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 创新模式。根据当地文化特色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类型,创新融资 为指导来发展乡村旅游,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给传统乡村文化带来 的发展危机,统筹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五是建设重点工程,提高龙头带动。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乡村旅游导游的乡土文化讲解实用能力, 对贫困群众进行技能辅导,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 3、坚持传统乡村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一挖掘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民俗风景和农事节庆等,并进行 重点工程建设,建设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项目,激活社会资 是健全法律保障体系,规范文化发展秩序。加强国家立 本,不断辐射、带动和促进周边乡村文化的发展。 法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之一,全国应加强传统文化保护立 法,提高其法规效率级别、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传统乡村 参考文献 文化的保护中政府应发挥其行政权力,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健 障传统文化。 【1】乔玉光.发展与危机一国外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经验的启示与思 l1O一115. 全法律对传统文化的保障体系。另外,还可以以知识产权法规保 考【J1.内蒙古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2):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文化权益。建立完备的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加强文化传播设 施、文化活动设施等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络、广播、有 线电视、电台和学校、培训机构、社区广场、文化馆、乡镇综合 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厅、农家书屋和村活动室等, 为人民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为人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并 我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发挥全民能动性,提高文化自信。目前存在对本民族 【21苗长松.旅游开发与传统地域文化保护关系初探【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l1. 【3】赵霞,杨筱柏.“人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价值重建研 究【J].农业考古,2016(3):236—242. 【4]王志华.日本政府促进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措施及其对中 国的启示【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O13. 【5】李玉波.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探究fD】.哈 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l3. *薹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